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颂夏》文化交流文字版 (阅读 564 次)

徐惠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86
《颂夏》文化交流文字版
五月 05, 2025, 09:39:05 上午
当我想到夏天的时候,脑海里自然就会反应出炎炎酷暑的夏季景象,尤其夏天的正午,常常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对人类来说,在炎热的夏天里通常还是很渴望凉爽的风和凉快的雨能给人增添一些舒适感。

也许事物常常就是一体两面吧,即便是面对炎炎的夏日,正如《我的故乡--区文伟歌曲集》中《写给夏天的歌》后有一句话:“可见,区老师总是能从事物的众多特点中找出最好的、最鼓舞人的那点来称颂——从《写给夏天的歌》就可见一斑了。 这是一首多么愉悦、多么鼓舞人的歌。

下面让外面一起来学习区老师的这篇《颂夏》。
我特别为夏天写了一首歌——《写给夏天的歌》:“当东方升起金太阳,新的一天开始了,热烈的太阳、慷慨的太阳、多么爽朗、又多么情长!你给大地铺满阳光,你让万物充满希望。树上的果子不断丰满,田里的五谷一片金黄,勤奋的人啊,丰收在望!......山上的树林迅速成长,海边的鸟儿纵情歌唱!勤奋的人啊,喜气洋洋。我爱夏天日照长,迎着晚霞,迎着海风,愉悦地歌唱!这就是我对夏天的歌唱与赞美。

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老师这首《写给夏天的歌》。
听完老师的这首歌,我心中对夏天多了一份欣赏和感恩。这首歌特别轻快,听着听着有一种忍不住想要跳起来舞起来的那种感觉,充满一种欢乐、欢快的气氛。“热烈的太阳、慷慨的太阳、多么爽朗、又多么情长!你给大地铺满阳光,你让万物充满希望......我爱夏天日照长......”我们知道老师对太阳很喜欢,阅读过《人生的道路》以及老师一系列文章的人,一定对太阳有着异于常人的美好情感和深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首歌,老师更热烈地表达了他对太阳的欣赏和喜爱。

“万物生长靠太阳”,夏天是日照最长的季节。在阳光的照耀下,地上的五谷充分吸收各种养分,让自己的果实从一颗小小的米粒大小快速成长,每天都在积极努力地成长,终于形成一颗颗饱满的谷子;树上的果子在了经历一个夏季的阳光雨露之后,果实从小到大,颜色从淡淡的青涩转向浓郁的橙色、黄色、紫色等丰富的色彩。虽然肉眼看不见其内在的生长过程,但是当看到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那种丰收在望的喜悦自然溢于言表!

我特别欣赏老师的共情能力,在一个看似平凡的事物的背后,他总能发现其中善良美好的那一面,并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或写成诗文或谱写出歌曲,并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令人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其实何止是万物,我们人类的健康更离不开太阳的能量。时下流行一种养生的方法:晒背。如果了解了阳光的波长和它的作用,这种认识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西方人更亲近大自然,因此常常看到很多西人喜欢在沙滩边晒太阳,甚至有白人更是以把自己的肤色晒成古铜色作为健康的一种标志。

有时候我觉得太阳是富有情感的,正如老师在歌中所唱:热烈的太阳、慷慨的太阳、多么爽朗、多么情长。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拟人的表达方式,我却觉得这似乎是太阳本身具有的一份灵性。我们人类天生具有灵性,尤其是灵性比较高的人,当双方形成一种共鸣的时候,就像是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灵性好的人就感觉到了感应到了。老师曾经说过,他常常向大自然学习,有很多知识都是从大自然中学会的,这种学习方法,也让我身处大自然中时,愿以更加平静和细致的心情去欣赏和发现大自然的奥妙,由此增强了我对大自然由衷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颂夏》的第三自然段:
“我家所在的环境,充分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令我对大自然的感悟不断加深。一片片茂盛的橡树林,为众多的鸟儿与松鼠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生存场所及丰富的食物。有几种既聪明又勤奋的鸟儿还会把散落满地的橡果,一个个叼起来,藏在坚实的树皮缝里,留待冬春季节享用。漫山遍野的灌木、绿草、鲜花,又为梅花鹿、蝴蝶、蜂鸟等可爱的动物提供了丰盛的生存所需。在这里,你可常常见到多种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嬉戏,悠哉游哉觅食,有时还会见到让你感到诧异的奇特景象:喜欢吃小鸟的大鹰,有时竞会和小雀一起叽喳对答、一起飞翔!自然界里各安本份、各得其所、相容相安、共生共荣的现象,在此充分体现。”

看着这一段落,我的脑海里被老师描述的这种大自然中和谐、生动、美好的景象深深吸引,感受着这份宁静、融洽、优美的生态环境,似乎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当想起我要分享夏天这个主题时,我在寻找老师如何描写夏天以及对夏的感受。初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似乎觉得这段文字和夏天似乎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我感到有点纳闷:老师写这段文字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么写?在这段文字中我似乎体会不到夏季猛烈的骄阳给人带来的任何烦躁抑或不适。老师是在写夏天吗?我重新回过头去再仔细阅读,细细咀嚼。看着这段文字:“一片片茂盛的橡树林,为众多的鸟儿与松鼠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生存场所及丰富的食物。有几种既聪明又勤奋的鸟儿还会把散落满地的橡果,一个个叼起来,藏在坚实的树皮缝里,留待冬春季节享用。”老师着实在写夏季的景象,为什么他眼中的夏季,能够如此宁静而生动?是老师有一种天然的屏蔽能力?还是?我用心感受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因为老师的修养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层次,他心中的善美与他所处的周边环境产生了一种深层次的共鸣,从而沉浸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美好的景象中,感受着令他欣赏与喜爱的其乐融融、美丽丰盛的自然之夏,全然忘却了夏季的炎热。同样的景象,也许在一个普通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然而在老师的心中却洽似身处一片“世外桃源”。

观察了大自然中各种鸟类自由自在的追逐嬉戏,友好相处的和谐景象,老师的视线又落到了一个触动他心灵的画面。

下一段是这样写的:
生活在这里的人不会轻易地砍伐一可树木,也不会随意伤害一只动物。我曾见到一个五岁的白人小男孩,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条小昆虫,兴致勃勃地与它玩耍。还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英文名字。玩耍完后,又把它轻轻放回草地里,还依依不舍地说了声“拜拜”。人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五岁的白人小男孩和一条小昆虫的故事,充满温情。幼小的心灵里装载着一份友爱,一份真情。试想这个孩子如果能够一直保留这份善良和纯真,未来他能不收获人与人之间真心真意的友谊吗?

我们再来看下文: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生灵。我相信大自然的最高法则是:相容、相安、相合而达至永恒的共生共荣!大自然已经给予我们人类很多很多恩赐!所以,我主张对大自然常怀感恩之心、恭谨之情、崇敬之意。故此,我不断地用心去细细观赏、静静体察大自然之奥妙;故此,鹦鹉与天鹅听到我的歌声时会闻歌起舞;故此,山野上二十几只火鸡每当听到我“啪、啪、啪”三下柔和的掌声时,也会“喔、喔、喔”地欢乐唱和,经过我的家园时,也会知情识趣地绕道而行......

老师通过三个故此的排比句,对他和大自然之间相容、相安、相和的关系,通过他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愿意客观地看待自己,如果我们愿意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老师的这种经历和收获,那么我们不得不感叹他是一个多么高修养的人。他到达的人生境界已经堪称“人类的表率”。每当想起老师有这样高超的修为我会被被他内心的那份对善美的坚定追求和他所创造的累累硕果深深感动。在当今世界,由于时局的动荡很多人的心中无法保持平静,躁动不安的心经常要通过各种搞怪才能有所寄托。

在我身边经常看到这样的搞怪行为,对大自然的不尊重和破坏随处可见。哪怕就在我家生活的小区里也有着一些可悲的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比如有人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小区里公共道路两边靠近他们家的绿树砍伐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到了这个即将进入夏天的季节时,只能看到光秃秃的树干顶上长出了一小丛绿叶来。相比那些正常生长的同类,它们此时枝繁叶茂,挺拔俊秀,似乎就像一群青年人意气风发,热情洋溢。而那几棵光秃秃的树看起来却似乎犯了错一样,低了个头直不起腰来。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为这些原本可以茁壮成长的树木感到十分地惋惜,甚至心酸想要流泪。对待一棵树是这样,对待人又会好到哪里去呢?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依稀可见有些人的心灵是多么“唯我独尊”。这样的现象在当下的社会中可以说见怪不怪了,如果没有更多人的觉醒和行动,人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安宁祥和的环境中,也不会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在《颂夏》的篇尾,老师写道:
人,如果带着狭隘的自私自利的观点去认识大自然,就会觉得大自然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就连四季的表现也缺陷连连,如夏之炎热、冬之严寒、春之阴霾、秋之萧煞,甚至面对落花流水之美景时,也可悲戚一番!为何不努力学会以宽容博大的情怀去对天、对地、对人、对物,与其相容相和,共存共荣呢!


通过细细观赏、静静体察大自然之奥妙,老师从大自然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识和能量。跟随着老师写《颂夏》的视角,恰似《写给夏天的歌》,两者前后呼应,都充分表现出“老师总是能从事物的众多特点中找出最好的、最鼓舞人的那点来称颂。”也因此老师说,“《悦春》、《颂夏》、《赏秋》、《咏冬》是大自然赐予我的丰厚礼物,也是我对大自然的深情由衷的赞美!”

如果人们的心中能够像区老师那样多一份平静,多一份感恩,那么面对大自然已经给予我们许许多多恩赐的时候,便会更加懂得珍惜大自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人类也会受益于这样的“善良”行为。

如果人类希望未来能够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更多的人愿意从自我做起抑恶扬善、愿意多做利人利己的事,为这个世界带来温暖,愿意像区老师那样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对天、对地、对人、对物,与其相容相和,共存共荣!

最后,我想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小的花絮,这个花絮正是发生在我准备分享《颂夏》的过程中并且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分享的框架和大致的内容后,我的心中感受到老师对大自然的这份“感恩之心、恭谨之情、崇敬之意”,同时我也觉得很放松,决定到美丽的太湖边去走一走。出于一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我们没有走平常路而是选择了一条人烟稀少的小路,却无意中来到太湖湖心的一座小岛。这里远离尘世,步入这个掩映在烟波浩淼的湖心小岛,意外地遇见了一棵树龄1000年的参天古树。

欣赏着眼前这棵古树遒劲有力的躯干,浓密茂盛的树冠,不知道为什么,不知不觉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字“道”。难道这棵千年的古树是向我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道吗?经历千年依然挺拔,千年以来,人间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它却一如既往,树根深深向大地深处扎根,树枝向天空尽情伸展,努力让自己呼吸成长,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逐渐长成了一棵令人欣赏、喜爱的大树,到了今天甚至已经成为一棵令人可以膜拜的参天大树。

经历千年,不论和平还是战乱,它守护住了自己,也许还因为它所在的环境,在一个远离尘世、位居湖心的不知名的小岛上,远离喧嚣与纷争,静静地生长默默地与美丽的湖水深情告白、守望相助。看起来湖是一片湖,树是一棵树,然而它们的生命却早已互相交织依存,一片湖因有了这棵树,增加了生机和活力,一棵树因有了这一片湖得以滋养,湖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不息,大树就这样永葆生机。彼此互望一眼,从日升到日落,从月上树梢到月落西山。太阳怎能不给它们热烈的祝福,月亮怎能不为它们洒落无限的柔情,在这个人间,这静默的景象充满诗情画意,怎能不说就像一个充满了梦幻的美丽神话?你和我还有他,我们能不能也这样彼此静静地依偎,默默地守望,让我们的心灵彼此温暖着走过千年?

无意中遇见的这棵古树,难道是上天冥冥之中给予我的奖赏?因我心中还回荡着老师“为何不努力学会以宽容博大的情怀去对天、对地、对人、对物,与其相容相和,共存共荣呢!”的深情指引呢?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最后给大家分享几张参天古树的照片吧,愿你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