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阅读 41039 次)

王峰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01
果真是好消息.
  谢谢白云的转载.
  王峰
学真、学善、求美。

素愫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65
谢谢区老师!

你为了引导我们这些愚昧懒惰、无知浅薄的学生学习光辉灿烂的中国古文化,用了几近一年多时间,细读了《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和《四书五经》五套古籍,以这些资料作为依据,为我们精编了言简意赅的推介中国古文化的论文,使我们一下子把握了“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是中国古文化最重要、最辉煌的精髓” 。这不仅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还是我们学习中国古文化的捷径和指导思想! 

你孜孜不倦、勤奋钻研、以身作则地为我们寻找和总结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让我们能迅速领悟古文化的精华,学习到“以德为上,以仁为本的做人宗旨” ;“学会对天、对地、对人、对物持有一份真诚的尊重和真诚的爱!”

同时,你又教导我们传承先人的“诚、忠、孝、仁、义、礼、智、信” 的优良品德。给我们指明了:“一个人如果真正愿意以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来改造与提升自己的心灵素质,就有可能不断地清除心中那种可能会害人害物的贪欲之念,亦有可能不断地去除自以为是及懒惰之陋习。这样,随着心灵素质(品德)的提高,人体亦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阴阳平衡之状态,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 ”

是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愿意以品德至上来立身处世,就有可能同心同德地一起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

你还说:“中国古人总是把礼乐的教化摆在立身处世、齐家治国的首位。” “若能全面推行礼乐之教化,使人从小就学会正心修身、陶冶性情、崇德尚志,确立高雅优美的言行规范,就一定能够节制与改造不当的贪欲之念,从而达到利己利人利物之目的。” “乐者天地之和也!”

我一定不辜负你的苦心,努力学习盘古文化和中国古文化,“明本份、尽本能、成本事。”“顺应天地、和合阴阳”......从而“调顺心志气血,达到益寿延年之功效。”

实在受益匪浅!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自老师此文发表后,我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拜读,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以老师的智慧和学识,为了写这篇文章老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不同以往,老师将其发表在《盘古神功》官方网站上。根据玛雅文化,2012年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与改变,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按照这样的说法,老师此文的发表正是选在新旧文明的交替之时。这足以说明此文的重要程度和广泛的指导意义。

幸遇盘古文化、幸遇老师,拜读《人生的道路》及老师其他的著作和论文。近两年从“什么是心灵素质?”“心灵素质有多重要?到“善字当头,爱在其中”、“萌发于心,体现于行”,从“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到“诚、忠、孝、仁、义、礼、智、信”,以我自己浅薄的理解,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对我们每个阶段心灵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和目标。

尤其是这篇“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此次老师在文中讲到品德主要包括:“诚、忠、孝、仁、义、礼、智、信。”并逐一解释其内涵:“诚,是诚实,真诚,用心专注,无杂念。忠,是忠诚,用心专一。孝,是孝顺。仁,是高境界的善和爱。义,是义气,乐于助人。礼,是有教养,懂得尊重人和大自然;明本份,尽所能。智,是智慧。信,是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又再次特别强调了“诚”、“忠”、“孝”,“古人提倡的诚,首先是以至诚之心敬畏天道,顺应天道。忠,首先是指对贤明的君王要忠心耿耿。孝,首先是指对父母要尽孝道。”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现阶段磨炼灵魂、提高心灵素质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应该做到的明确标准和具体要求。

 “一个人如果真正愿意以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来改造与提升自己的心灵素质,就有可能不断地清除心中那种可能会害人害物的贪欲之念,亦有可能不断地去除自以为是及懒惰之陋习。这样,随着心灵素质(品德)的提高,人体亦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阴阳平衡之状态,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 ”这是否也是步入永恒美好的阶段性的具体标准呢?

中国的古文化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如此庞大的体系 老师竟将其精华提纯精炼于几页纸之中,每次拜读都不胜敬佩和感叹!老师用经年之心血准备和撰写此文,老师的良苦用心就是要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古文化的精髓、对古文化的形式、作用和历史变迁,古文化之精华对当下历史进程、心灵磨炼的指导意义等等了然于胸,并以至诚之心敬畏、学习、领悟和践行。

文如其人,言由心生。
博玄自知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德薄品低、不学无术,幸遇盘古文化、幸遇老师的时间又短,深感跟随这样的导师、学习这样的人生真谛、得到这样大的恩泽之幸运,除了深情地感恩、由衷地赞颂、虚心地受教、尽心的磨炼之外,哪容得自己傲慢轻狂、自以为是、以蠡测海、无知轻贱!?

学生定不辜负老师的仁心浩荡,会将盘古文化、将老师的教诲做为心灵磨炼、心灵素质提高的座右铭,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象古人那样,去学习、去领悟,并指导自己做人的实践,以此回报盘古父亲的深情指引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不断加深对老师指导和教诲的认识和领悟、使自己不断提高!

博玄谦卑的以为,什么样的至诚之心、什么样的美好语言,用在这件事情上都不过分、都不夸张、更不虚伪!因为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太多人吝啬自己的真情和赞美,热爱和歌颂真正的善和美的声音太少了、也太弱了!网络上更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羡慕、妒忌、恨”来形容今日国人对待美好的人、事、物的普遍心态(我时刻警示自己千万不要成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然而最值得人类的每一个人奉上最至诚之心和最由衷赞美的,就是盘古大帝、就是老师、就是他们博大深情的爱和呕心沥血的教诲与指引!

只可惜自己德薄才疏,没有更高的境界、更美好的情感、更美好的词汇来表达,如果有,一定毫不吝惜!

学生将用“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的做人宗旨为指导,以“诚、忠、孝、仁、义、礼、智、信”为行为标准,以敬畏谦恭之心,努力学习、尽心践行、尽心磨炼!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16, 2013, 01:06:28 下午 作者 博玄 »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感恩老师!!!

我百度了如下内容来学习:《老子》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可以帮助我多少理解一点为什么区老师说“天道”“根基”了。其“基本”应该仍是“仁慈善良”!!!

谢谢百度!

白云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5, 2013, 10:05:57 上午 作者 蓝天和白云 »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我之前表达(或者说是暴露)自己的浅薄看法,是没有诋毁老师和博玄的念头的。但如有其它不妥,敬请多多见谅和指正。

我自知是一个比较欠缺恭敬、虔诚和感恩之心的人,但我是相信并知道有不少同学对盘古文化是赤胆忠心地恭敬、虔诚和感恩的,并且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我还深信这样赤胆忠心的人是活得坦然、活得幸福的。我心里是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但是,欲迎还拒的自以为是思想和态度严重阻碍着我这个愿望的实现。

我也以为,在这个世上,上述两种人相比,是以类似我这类的人居多的,甚至多得很。我也认为,论坛可能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二是传播盘古文化。最好是两者较好的结合而相益得彰。虽然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可能还是中和些好。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个人感觉区老师是一个低调务实且锲而不舍的人,正如老师对自己学生都隐忍十多二十年而不正式推广盘古文化。为什么?老师说怕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被吓跑了。当然,肯定总有人会一下子就接受的,正如博玄一样,但像她这样的人可是凤毛麟角的啊。

另外,老师也教导我们不要贬低他人、他物而提高自己,也不应非要论个天下第一出来。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不居功”吧。

我虽然对博玄只是惊鸿一瞥,但早已拜读过她不少文章,深感她对盘古文化是赤胆忠心地恭敬、虔诚和感恩的,远非我辈所及的。我是在看过博玄的文章后,心生向往,并从博玄在一次主持晚会的一句口误——“各位观众”,猜出那位高雅、光彩照人、自然散发着内心喜悦的主持人可能就是博玄了。

我还认为,近几年无论老师教导我们什么,其实都是一以贯之的,即都是紧紧围绕着32字宗旨的。就算是当今提倡学习继承优秀古文化,也是这样,是老师 “夫子循循然诱人”的其中一种方式。我想,我们也应该从这各角度理解老师讲求方法、讲求成效的用心良苦。


感谢老师!也感谢博玄与我们再次分享其对老师文章的领悟!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7, 2013, 11:25:07 上午 作者 高仔 »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谢谢博玄! :-*

三个月前,当我回到广州芳村故园,花地大道旁高高的建筑物上,一道亮丽的巨幅宣传画吸引了我的目光——画有五羊塑像和红棉英姿的画面上,题着醒目的汉字:“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我的心竟像琴弦,被噔的一下拨动了,发出悦耳的古韵新声!柔柔的、颤颤的、暖暖的,这“三字经”不就是古人的训诫么?我为故乡人以古人的话励志而振奋,而感动,而为之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掏出笔记本,唰唰唰地抄了下来。这是故乡人给我的礼物呀。她足可以给思乡游子一丝慰籍,一线希望! 

真的喜欢这种广东精神,既源于传统典籍,又有其具体内涵,堪称传统文化用之于当代、赋予传统新内涵的模式。

出自《周易》的“厚于德”,在广东精神里解作“尚德”(重视道德的价值和力量,承认道德 对于个人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修德”(在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广东的整体道德水准,塑造广东良好的道德 形象)和“行德”(宽厚的美德,体现在能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对于外来文化、外来人员,能以愉悦的态度接纳和包容;对于困难群体、在灾难面前,能乐善好 施、关爱扶植;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责任,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出自《管子•枢言》之“诚于信”,用于广东精神就是“真诚”(做生意、交朋友,要有 诚意和诚心,以诚意和诚心赢得相互信任和理解);“有信”(在商业活动、经营活动中,在朋友之间的往来中,遵守信誉和信用,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有契约意 识和规则意识)和“合作”(有诚守信,才有合作、双赢的可能,才能在合作中共同得到发展。)

出自《论语•里仁》的“敏于行”,在广东精神里就是“敢为人先”(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有创新的勇气和胆识,能经受挫折和失败);“注重实干”(少言多行,先干后说,不太在乎形式,注重的是实际效果)和“善于应变”(能抓住机遇,制定灵活的政策和措施,在创新中、变革中求发展。)

愿广东精神日渐深入人心,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愿华夏古文化的气息在世界的中心愈聚愈浓,并向无限的时空扩散;盼下一次回归故里,故乡人们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希望!

祝福你,故乡!
:P

海外游子海燕

2013年元月4日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幸得有同学及时提醒,否则还不知道我搞错一个重要的字眼。谢谢您!

其实,反观我自己,之所以有前面的一些担心想法,原因可能是自己心里有很多不良杂念,才会杞人忧天的。不然,心中无鬼,何来怕鬼?我要检讨!

我删除之前的转载,以免分散了大家注意力。

我也修正自己之前的太不恭敬的一些说法。对不起!
也想解释一下,之前说的“主流”、“虚了点”等并不是指论坛里的主流,而是指社会上的。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4, 2013, 09:46:56 下午 作者 高仔 »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其实,反观我自己,之所以有前面的一些担心想法,原因可能是自己心里有很多不良杂念,才会杞人忧天的。不然,心中无鬼,何来怕鬼?我要检讨!

我删除之前的转载,以免分散了大家注意力。

我也修正自己之前的太不恭敬的一些说法。对不起!"


高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好样的,向你学习!为你的反省和自我调整喝彩!也为你的坦率而感动!

有一点我想告诉你,在我心里从来没有世俗的高低贵贱之别,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盘古文化大家园里。更不会以贬低他人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因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必要,这不符合我基本的品格与修养,也不符合基本事实(事实上,我学习盘古文化以后写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发表在论坛上,尤其是关于我自己主动磨炼的真实经历。就是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一些东西,在论坛上发表的只是一部份真实的体会和感想而已)。如果你硬要把我针砭时弊,警示自己、告诫自己 绝不与当今社会上的丑恶为伍 说成是"贬低他人、他物,提高自己"的话,我倒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鼓励"。我想,如果连这样的决心和态度都没有的话,我觉得自己就不配得到盘古父亲的关爱、不配学习盘古文化、不配做老师的学生。因为他承受五十亿亿年的苦难、老师数十年的教导,不就是为了灵魂的抑恶扬善吗?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经历、根据自己对人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并不表示谁高谁低,只是阶段性的认识过程而已,最起码我自己是这样看的。如果稍与自己的见解有差异的观点和体会,就被说成是"贬低他人、他物,提高自己",以后这样一批人谁还敢再发表,开句玩笑那不成了"武大郎开店"了吗?所以真诚希望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是学友也是兄弟姐妹,更不应该有这样的芥蒂。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7, 2013, 11:45:11 上午 作者 博玄 »

学梅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21
“我警示自己、告诫自己 绝不与当今社会上的丑恶为伍”
“我想,如果连这样的决心和态度都没有的话,我觉得自己就不配得到盘古父亲的关爱、不配学习盘古文化、不配做老师的学生。因为他承受五十亿亿年的苦难、老师数十年的教导,不就是为了灵魂的抑恶扬善吗?”


谢谢博玄!您讲出了我心中的想法。 :)

pgjerk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85
沉默不一定是高修养,
高调也是一种坦诚,
真理越辩越明。
世上之事,纷繁复杂,
唯道是行。
何谓道?
盘古之道?
人性之道?

永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2
我万分感谢区老师:老师从收我为他的学生的那天起,对无知如我、浅薄如我、狭隘如我、自以为是如我、懒惰如我、贪婪如我......一直没有嫌弃过。

在我这十多年学生的生涯中,老师一直用他博大的爱,理解我、宽容我、引导我......

不能想象,在我的生命中,如果没有遇上有如此博大心怀的老师,我的无知、浅薄、狭隘、自以为是、懒惰、贪婪......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我想,有如此博大心怀的老师,不但是我个人幸运,也是人类的幸运。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6, 2013, 08:52:13 上午 作者 yong »

永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2

上面的帖子发出后,再三翻看,再思考,发现自己把老师的博爱理解得狭隘了些。上面我把老师对我的不嫌弃、理解、宽容定义在我做了老师的学生之后。现在再细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宽容和博爱,我是没有机会成为老师的学生的。所以,老师对我的不嫌弃、理解、宽容的时间应该前置到我成为老师的学生之前。

永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2

百度——“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粗浅的见解来引出别人的高论,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区文伟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2
#43 知浅薄而能丰厚
一月 06, 2013, 03:54:11 下午
                                                                                         知浅薄而能丰厚
                                                                         ——何必急于表达自己不够成熟的观点

      能成为中华儿女的一个成员,是荣幸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已创造过极其辉煌的文明,可让我们比不懂中文的人更易于去学习与继承。但若未能以真诚的心来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则这种荣幸就显得苍白了。
      “知浅薄而能丰厚”是我少年时一个很重要的体会。
      我由衷地感谢“目不识丁”的父亲向我讲述了很多古人的故事及做人的道理,也诚挚地感谢两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知书识礼”的人——一个是私塾先生,一个是律师。他们也向我讲述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并借了很多古书给我看。所以读小学时,我对历史特别有兴趣。但遗憾的是:我发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古书所讲述有很大差别。我困惑了——我该接受那些呢?我曾多次问父亲也问那两位先生。他们多数时候都是笑而不答,偶有回应,则都是说:“你的年纪还小,一切都很浅薄。若你能自知浅薄,以后,你就会慢慢明白的!”
      “浅薄,浅薄,要自知浅薄!……”就逐渐成了我心中不断鞭策自己的箴言。
      到了青年时,对中国的历史(两个版本)资料都算比较熟悉了。无论说到哪个年代,脑中都总会浮现那个年代的两种版本所述的典型人物及其文化内涵。渐渐,懂得梳理了。
      得到盘古的揭示后,更如饥似渴地努力去“博古通今”。
      我知道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点学问的人,必须保持严谨的求学精神,一点一滴去累积。于是我又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去尽量博览群书,并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融会贯通。于是,我深刻认识到盘古文化与中华古文化的紧密相连之处。也知道若有较深厚古文化底蕴、又真正愿意追寻真善美的人,是很容易接受盘古神功的。
      果然,方宁与博玄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她)们看到《人生的道路》时,都产生巨大的震动,更有亲切的回归感。而常人所产生的那种“信不信”的困惑与纠结,对于他(她)们来说,倒成了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信不信”这个问题太浅薄了!
      然而“浅薄”却往往很容易困扰着人们的心灵,妨碍着人们向高效、高素质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不得不把重点放在解释心灵素质与文化修养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经历了《晏子使楚》和《试与苏轼共赏月》的有关讨论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对世人认知与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程度,估计是过高了!是以决定写一篇介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文章,以期引发人们学习古文化的兴趣。
      前年底我决定动笔了。我估计,凭我几十年累积的认识,很有可能利用几天的业余时间就能写好。
      但,当我要把喷薄而出的思绪变成文字时,我平静地问了自己一句:“我的观点够成熟了吗?”刹那间,心中不觉一震,脸也发红了。我赶快去照照镜子。“噢!还好,我还算得上是一个能够认识浅薄的人!”
      于是,我决定还是把手头所拥有的几套古籍再细细地重读几遍,对照鉴别心中的思绪,才动笔写作。
      因此,我建议真正有兴趣学习古文化的同学,不妨先细心地通读《资治通鉴》,再读《四库全书》。这样,就会越读越有味道了。
      当你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古文知识的同时,对盘古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可能就会感到更深刻与亲切了!
      当然,在未通读这些古籍前,还是可以先结合自己平时零星所学到的古文知识,来对照我写的文章,敞开心怀谈谈感受的。同时也应该把别人的有关文章拿来比较,认识就会更丰富和深刻了。
      博玄做到了,高仔也做到了。我很欣赏他(她)们的努力表现。可惜高仔第一篇感受有点“言不尽意”,我的第一反映是:“啊,高仔有点失笔了。”但我能理解他通篇文章(包括转载的文章)所想要表达的全部心意,也欣赏他以“广告”和“说明书”来做比喻,虽略欠雅致,却很实用。所转载之文章很有参考价值,建议高仔把该文放上《转载》那个栏目。好吗?
      希望能以我不断地认识与改造自己的浅薄之处,从而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上进的点滴体会,给同学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让我们一起学会在心灵里坦坦荡荡地认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之处,更好地向着高修养、高学问、高素质的方向前进!
      我深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必然会获得更丰富厚实的成果!
                                                                                                                                           2013.01.05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6, 2013, 04:28:22 下午 作者 区文伟 »

李淑燕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02
谢谢老师的指教!
要靠水滴石穿式的韧性磨炼,在痛苦艰辛的磨炼中改造,在刻骨铭心的改造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