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阅读 41041 次)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15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28, 2012, 08:05:22 下午
      反复拜读老师"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的精彩论文,这篇对正确评价、有效学习和深刻理解中国优秀古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文章,旁证博引、纵贯亘古,其信息量之大、含金量之高,实在让学生惊叹和感佩!

      老师以辨“古”开篇,文章提纲契领、高屋建瓴,将中国几千年浩如烟海、博渊庞杂的文著典籍、诗词歌赋,仅用了两句话、十六个字——“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便高度凝练、深刻精辟地概括了炎黄子孙亘古哲思之精髓;文中简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变迁的历史、洞悉了中国优秀古文化完美哲学精神的来源和崇高文化价值的核心;以及古文化的兴衰对时代更迭、王朝兴亡的重大影响;讲解了中国古文化的两大表现形式:文字(符号)——方块字;语言(声音)——雅言的妙思和妙用;历数了上古圣君——三皇五帝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并回顾和介绍了古代圣君是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礼乐刑政”的方法来体现并按序施行,达到齐家治国之目的的。

      老师的文章义理高深、论点新辟、思辨明准、言简意赅,格局视野之高、历史跨度之大、涵盖内容之博,堪称论说文中罕见的佳作翘首,无人能及。
     
      文章博大深邃的内涵,使人目不暇接、心不暇闲。我从每一段文字中都受教很多、领悟很多(而且需要不断地反复学习和领悟,不断加深理解)、思考很多也感想很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中国辉煌的古文化向人类昭示了完美的哲学精神和崇高的文化价值,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然而人类历史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仍在雄辩地证明着她的颠扑不破。而"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正是人类生命智慧的源点。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读着老师对优秀古文化的兴衰与时代更迭 王朝兴灭之关系的论述,让我不禁想到人类社会的今天。近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如何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文化?
   
      今天的人类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空前繁荣的千年盛世、一个道德良知极度缺失的千年乱世之中。

      近现代文明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以人类的贪婪欲望和利己之心为动力,以实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手段,以快速发展、快速消费、快速浪费为标志,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以外伤自然、内伤人心为结果的物质高度发达而精神极度贫瘠的畸形文明。

      人类没有良知驾驭的自私和贪欲,就像凶恶的洪水猛兽,违反“天道”、背弃良知,吞噬着大自然、吞噬着人的道德和伦理、吞噬着人性中那些善良美好的东西。人类在掠夺资源、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同时,人
类逐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

      两百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近现代文明的序幕,人类在追求富裕生活欲望的驱使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逐步筑就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在当时没有及时引人近代文明的亚洲和非洲的多数国家,纷纷沦为其殖民地,被所谓近代文明之父的欧洲诸国所统治,因为科技的发达既是经济实力也是军事实力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初始基础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拿圣经”的新教徒精神,基督教的伦理约
束着人们对欲望的追求,由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然而,欲望只能被刺激却不可能被满足。人类的欲望日益膨胀,傲慢和狂妄日益无度,早已把敬畏、感恩和道德约束抛到九霄云外。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消耗了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50%以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指出,当前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如不改变这一趋势,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的资源,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灾难,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地陷、极端气候物种绝、灭、环境污染等等……

      人类走到今天,人性的丑恶、道德的沦丧、欲望的无度,致使人们普遍已经丧失了对“天道”的感悟、对大自然的敬畏。如果没有人的自私和贪婪,就没有资本的邪恶、就没有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没有美国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的金融海啸;没有人性的懒惰和好逸恶劳,就没有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在曾经诞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度,更是让人痛心疾首!道德水平的低下、价值和良知的缺失所造成的恶果,几乎是随处可见!为了个人利益伤天害理、无恶不做,让人触目惊心!

      法律,其实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可是如今人们已经把下线当成了最高标准,更有些人其行为已经完全丧失了底线。

      一些尚存良知的有识之士担忧人类的命运,有些人提出要寻找“拯救人类的哲学”。

      学习盘古文化、拜读老师的文章,我们懂得了,其实拯救人类、引领人类的人生智慧和标准,造物主早已蕴育在天地万物之中、早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就已昭示给了人类,对今天地球人类来说这昭示和标准是起点,也是终点。人类要拥有永恒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回归古人般纯粹的灵魂、高尚的品德。

      拥有高尚的品德,既是“天道”对人类的要求,也是人类感悟“天道”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加自觉和清醒地领悟“天理”、顺应“天道”。而“天道”才是创造和决定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真正主宰。

      正如老子所说:“上士问道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以为道。”这里所说的就是不同品德修养的人顺应、感悟和践行“天道”的差别。

      人类如果希冀自己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向上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宗那样“顺天道、立品德”。


      一直在感动、感激和感恩的心境中拜读老师的新作,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幸运,为老师总是将他经过痛苦磨炼、浸透心血钻研总结而得来的令人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养的宝贵财富,悉数奉送给他的学生,总是用他的付出而让我们走上捷径。此次又引领我们以他的境界和视角来学习和理解中国古文化的精髓,而这一高度对如今所谓的专家学者来说,都有可能是穷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更不要说我们已经得到的那许多、许多!
 
          承教于师、感恩万分、欣喜万分!
     
          做您的学生 真好!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2, 2013, 02:27:39 上午 作者 博玄 »

何雪梅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25
#16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28, 2012, 09:34:39 下午
老师的这篇文章内容太丰富了,由于自己从小就不喜欢上历史课,有的内容我都要反复拜读才领悟到,知识太浅薄,悲哉!幸好做了老师的学生,否则我是没机会知道这么多了,更不用说如何去做了?

老师这堂历史课、文化课、礼乐刑政课足可以吸引我一辈子阅读、赏识、思索、领悟、 践行!

325怡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292
  • 西樵山的阳光
#17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28, 2012, 10:52:01 下午

老师这篇文章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反复学习才能领悟。但其中的部分段落却让我感到茅塞顿开。
“中国古人认为“神”具有大善大爱的最高尚最伟大的品德,所以才会创造人类和创造万事万物。而且,“神”主张人类也要学会具有至善至爱的高尚品德,才能与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相容相安、共生共荣。这就是中国古人所崇尚的“天道”之核心内容。”

“若不理解“礼”的核心是爱,也不细心去辨析其内在含义,就会很容易片面地解说为:尊就是贵,卑就是贱;或尊就是高,卑就是低。以此推理开去,就会得出结论——古人作出如此高低贵贱之分,何来相容相和之道?”

“古人提出的尊卑、贵贱、高低、上下、大小、老幼的相对概念,主要是为了让人在与别人相处时,易于及时地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亦辨别他人所处的位置,因而迅速准确地决定自己应表现的或敬上或爱下的礼仪举止,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井然有序,亲善和睦。”

 这几段教导立即就可以更正我的意识行为,成为指导日常行为的指南了。很感叹到现在才真真正正地明白这些日常行为的道理。至善至爱的高尚品德是日常具体的每一个事件的体现。

特别好想与同学分享文中一段:
“什么是品德呢?

从中国古籍来分析,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的内容:诚、忠、孝、仁、义、礼、智、信。

诚,是诚实,真诚,用心专注,无杂念。忠,是忠诚,用心专一。孝,是孝顺。仁,是高境界的善和爱。义,是义气,乐于助人。礼,是有教养,懂得尊重人和大自然;明本份,尽所能。智,是智慧。信,是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古人提倡的诚,首先是以至诚之心敬畏天道,顺应天道。忠,首先是指对贤明的君王要忠心耿耿。孝,首先是指对父母要尽孝道。

一个人如果真正愿意以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来改造与提升自己的心灵素质,就有可能不断地清除心中那种可能会害人害物的贪欲之念,亦有可能不断地去除自以为是及懒惰之陋习。这样,随着心灵素质(品德)的提高,人体亦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阴阳平衡之状态,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古代贤明的君主,大多数都是很长寿的。 ”

诚挚感谢老师的教导!
字怡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二月 28, 2012, 10:54:47 下午 作者 325怡 »

福甜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84
#18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30, 2012, 12:50:37 下午
不可思议的古文化,更不可思议的盘古文化,有幸碰到她,您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邻居,看着今天的我都会说:“不可思议”。

无论是国外的教授,还是中国的教授,医生,护士面对我的病情都说“不可思议”。他们对我的整个康复过程总是竖起大拇指说:“太不可思议”。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敢相信。

我很庆幸能学到盘古文化,更庆幸能在学习盘古文化的过程中,在这论坛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与鼓励像源源不断地的甘泉时刻能得到滋润。

我也在传播盘古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快乐,得到不可思议的收获。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19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31, 2012, 11:34:04 上午
我很敬佩老师从“浩瀚如海,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中,提炼出“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的“最重要、最辉煌的精髓”。

我更愿意将老师这篇文章看作是古文化这个“产品”的广告和使用说明书——将该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用功能告诉大家,既吸引大家去接触和使用这个目前广受轻视的、却是很宝贝的“产品”,也教会大家甄别和使用该产品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

我觉得,不一定非要使用很华丽的语言来赞美这篇文章。虽然老师这篇文章受之完全不为过,但或许容易让某些人产生抵触、反感,而与老师的初衷和我们的愿望相违。也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杞人忧天了。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4, 2013, 09:27:53 下午 作者 高仔 »

angelyuan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14
#20 Re: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十二月 31, 2012, 10:16:40 下午
谢谢老师的教导,祝老师和您的家人新年快乐!

黄念标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16
老师花了一年多时间,拨开重重历史迷雾乌云,
正本清源还中国古文化真实的历史面貌。
以品德至上为灵魂
三皇五帝等先王圣贤的至善至爱的高尚品德震撼
高度文明的辉煌时期——周成王与康王两父子为政时,就出现了四十多年不必动用刑法,监狱里没有一个犯人的和平盛世景象!
由衷为古人喝彩
然而看看号称先进现代文明
想想自己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和古人相对成二个极端
前有古人
我们这些不孝子孙
向古人学习
铭记品德至上为灵魂
诚、忠、孝、仁、义、礼、智、信
八个方面努力提高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1, 2013, 01:20:28 下午 作者 黄念标 »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好消息:

【百年国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

  广州白云区新市街举办的一场书画赛上,身着汉服的学生在“国学诵经”环节齐声朗诵《弟子规》

  人教版新国学教材中的《道德经》


人教版国学教材正式发行,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

国学进课堂只学不考试

前不久,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八年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将国学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

现行中小学教材中也有“国学”内容,课题组为什么要迫切推出一套教材来推广国学?值得注意的是,该套教材不仅将《论语》、《孙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全文选入,还将京剧、茶文化等纳入其中,课题组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面对诸多疑问,该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国学教育即人格教育

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羊城晚报:目前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有何迫切性?

张健:目前民族的道德问题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一百年前,中国的科学实在太落后了,当时作为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以国家的名义推行西方科学教育,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剔除于教育系统之外。到解放之后,我国经历了十年“文革”,民族文化教育再次受到冲击。而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国学,特别是儒家思想,如儒家思想要求“仁义礼智信”、“忠孝勤恭俭”,这些优秀的东西我们在教育上给忽视了。

而在人格培养上,我们又没有建立起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人格教育体系,比如相互尊重和责任感。在“尊重”上,西方讲究尊重自己、尊重生命,以及尊重环境等;在“责任”上,强调正直、勇敢、忍让、诚信等。

由于近百年来对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及没有建立合适的人格教育体系,以致现在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凸显。

羊城晚报:照您刚才所说,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教育?

张健:2006年我们做了一个全国调查,结果是当时中小学国学教育没有任何基础:没有教育目标、没有课程规划、没有师资、没有教材,基本上处于零的状态。经过“十一五”这几年,我们解决了前面的两个问题,通过课程实验和专家论证,我们认为国学教育应该属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范畴,我们叫做完美人格教育,即内涵比较丰富的人格;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国学”不仅是“诗词”

中国的国学文化是一种思想体系,严格地说,在现行的教材里面其实是看不到国学的

羊城晚报:现行中小学教材中也有“国学”内容,为何需要专门教材?

张健:目前中小学阶段所谓的“国学”内容只是古诗词或者名篇,这不仅是量不足的问题,而是不懂国学的问题。什么是国学?一国之术,通俗讲就是“儒、释、道、兵、医、艺”等。中国的国学文化是一种思想体系,儒家是一个思想体系,道家是一个思想体系,而古诗词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现整个国学内容,不能对国学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严格地说,在现行的教材里面其实是看不到国学的。

羊城晚报:那么新推出的这套教材是怎么选择内容的?

张健:小学阶段我们推出《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初中有《孙子兵法》、《大学》、《中庸》,高中有《古文观止》和《道德经》。这些经典都是全文保留,书上还有关于茶文化、京剧等国粹和传统文化的内容。

羊城晚报:这些内容对中小学学生而言是否过于高深?

张健:其实这些内容并不高深,只要教材编得好,孩子总会看下去,孩子们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跟大人的理解相差也不会太大。而且我觉得孩子会不会理解关键就在老师。之前也有争论,如《弟子规》有些内容该不该删,但最终我们决定不删,每本书总有优势和劣势,不能拿劣势否定全部,我们要把全文呈献给学生。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老师,如何解释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很重要。

我们的课程是不要求考试的,我们就怕它变成现在的语文课,有标准答案。传统文化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对于人的进步有帮助就够了,我们不求统一,孩子们读了一段话,觉得是美的、对他有借鉴意义就够了。我们是要进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

羊城晚报: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比较重,增加国学教育会不会加重负担?

张健:其实这是错觉。目前中小学有两个薄弱环节,一是没有人格教育,二是没有民族文化教育,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教育就是教孩子怎样成人,所以这不是学业负担问题。

国学复兴是一百年的事

如果有一批人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最根本的做人标准,范围就会逐渐扩大

羊城晚报:教材里有茶文化和京剧等内容,在面对流行文化时,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些传统文化?

张健:我曾经看到过小学四年级一节茶文化课,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孩子们会自己去学。而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校根本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怎能说孩子们肯定会没兴趣?

羊城晚报:现代社会的很多观念是“倡人欲”的,而国学里的很多内容是“灭人欲”的,二者如何结合?

张健:现在需要让人回归其本性,也要回归秩序,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没有“儒家之风”了,如果谁过多地按儒家思想做事,起码从现在来看,肯定要吃亏的。但是事情早晚要做。如果有一批人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最根本的做人标准,范围就会逐渐扩大,而如果没有人去做,社会就会越来越坏。

这不是一两年的事。当时我们做课题时,一位领导就说,国学的复兴是一百年的事。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孩子开始读经典,叫做刚刚了解过去,等他们大了以后,以他们的准则去生活、去工作,这时大家才对国学有一定的认识,等他们做爷爷时,他们去教导儿子和孙子,那么这时国学才是刚刚开始复兴,等到祖爷爷那辈时,中国可能出现书香门第的四代。

羊城晚报:目前教材推广情况怎么样? 还存在哪些困难?

张健:目前我们的课题实验区申报是自愿的,目前课题研究和新教程实验已在北京、河北、江西、山东、辽宁、青海等多个地区展开。广东的深圳和中山也有些学校在申报我们的实验学校。

这套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审定,纳入《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但是,课程的普及还有一个政策性难点有待突破:国家层面上没有传统文化课程规划和课时配备,学科教学还无法大范围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




(其实还有配图的,只因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上传不了,大家见谅。)
  白云(转载)


戴李晓蕾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04
谢谢白云的转载,新年伊始就看到好消息,太好了。

爱珍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81
谢谢白云同学的转载,让我们知道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实施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确是好消息!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谢谢白云带给我们的好消息!

中国已经有几代人没有接受过古文化的教育,真希望此举能够真正为中华民族重拾民族文化的精华、重拾古代圣贤的教育开个好头儿!国家开始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通过国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真是个好消息!

谢谢

weilan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64
     老师的文章给我补了中国古文化的课,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中国古文化最重要最辉煌的精髓。体会到我们应努力学习古人顺应天道,将“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做人宗旨,“言之以理.待之以礼.动之以情.行之以果”行动指南,贯穿在"诚.忠.孝.仁.义.礼.智.信”八个方面,生活中的一思一言,一举一动都有根可寻.有尺可度,努力地.自觉地改造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衷心感谢老师的教导,学生定当铭记。
                                                                       
                                                                  蔚远穗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谢谢大家!

其实我太不好意思了,这不是最近的事。

这是好消息,但不是新消息,从2012年9月已经在部分省份的部分学校开始开课了(遗憾的是我所在的学校及自治区都还没有开始开课)。

白云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6, 2013, 10:38:43 下午 作者 蓝天和白云 »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发觉自己日渐成了性情中人!白云转载的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文章,竟让我看得鼻子发酸,两眼噙泪——为故国当今教育者对中小学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觉醒与行动;为我华夏传统文化的复苏;为造物主的精心编排……

激情难耐,遂从书架上抽出收录于“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家藏四库》丛书之插图本《古文观止》。上面有我喜爱的一篇文章,愿抄录于此,谨供读者诸君参考:

国学与我们同在
——《家藏四库丛书》序  毛佩琦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 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而兴起和发展的。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着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老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志者的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年11月22日于北七家村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03, 2013, 01:31:42 下午 作者 hytan99 »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海燕:非常理解你的心情!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学做人、学知识的年华皆在动乱中度过,心蒙昧、脑空乏,如果再没有虔诚的感恩和真挚的情感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