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老师《情、意、艺的结合——论文学与做人的修养》讲课中,论述情感、意境、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录音过程的闲谈中老师也提到:乐器本身并没有情感,因演奏者有情感,乐器也随之变得有情感了……。以目前尝试的各种乐器来说,古琴可能是最适合表达雅言音乐情调的乐器之一,尤其在吟诵方面的表达……。这些观点成为了从事背景音乐制作的指南,也引发了我的思索与实践。
确实乐器自身并没有情感,因演奏者有情,而显得动听。从这一意义上讲,任何的乐器都可适合为雅言音乐、吟诵伴奏配乐,只要伴奏者带着情感,平静地投入到老师所创作的诗词歌曲旋律之中,则无论何种乐器的伴奏都会显得动听。但,各种乐器由于受着自身结构、音色、技法的限制,或者讲各自都带有自身某种特色,则相同的伴奏者,在相同的心态下,不同的乐器配乐就会表现出差异与特色,如果这一特色适合于某类情调作品,那么这种乐器就相对于其它乐器的表达会显得更为恰当了。
虽然没有适当的乐器,只要带者感情去伴奏,则旋律自然动听;若有适当乐器,而缺乏情感的伴奏,则味如嚼蜡;如两者兼得,则相得益彰,不但旋律动听,而且或会增添音韵情调。
故,在老师配乐、背景音乐制作的过程之中,先决条件是乐手对老师作品情调的把握,以及对盘古文化的理解与体验。然后是乐器的选择,选用什么乐器的音色技法更能体现某一作品的情调。最后就是技巧的表达,不同乐器表达旋律都会受自身条件所限,而显示出优势与不足,如钢琴流畅、丰满而略显烦杂;古琴典雅、空灵而略显沉闷;小提琴抒情、婉约而略显忧郁;萧声古朴、悠扬而略带悲色;古筝清越、亮丽但稍显浮燥。这些特点都是源自乐器自身的构造、音色、指法所决定的,那么如何结合乐器的特色弹奏好雅言音乐,则需要弹奏者对自身乐器以及旋律、诗词的深入理解后,而作出扬长避短的调整了。
《诵2》中区老师的唱读作品《悦春》是采用了乐乐的古筝配乐。古筝音色清越、亮丽正好适合表现春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文章开头“生生不息的循环……”伴随着老师特殊的声韵的表达,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一份深情、深邃的情调,这种情调的演译,古筝的音色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乐乐的古筝恬静而清纯,伴随着老师深情而厚重的唱读,仿佛人声与筝声浑然一体,不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的景象,更在恬静、清纯的筝声点缀下,展现了春天生命力的萌动与奇妙,以及生生不息的深邃主题。与朗诵版本对比虽然乐器并不丰富,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八音无情人有情,有情丝竹诉心声,若言此间无差别,抚琴相问心自明。
注:
“八音”为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
“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筝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
“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