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阅读 41053 次)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五年前,首次拜读《人生的道路》,在“未来人间生活种种(五)再谈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中看到“未来人间的语音都是统一的以接近于当今的广州话为准,也就是以我现在对你说话的语音为准。”时,倍感亲切、兴奋,甚而觉得可信。西方世界的一些语言文字现象就 首糁ぃ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16, 2013, 11:51:31 上午 作者 hytan99 »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化繁为简是人生磨炼的最高境界,人因单纯而专注、因专注而高效、因高效而易达预期目标。

      然而,如何将这样简单直接的方法直入心灵产生实效呢?儒家经典《中庸》第十九章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第三十二章又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认识、体会、感悟“天道”的关键——“诚”。
     
      老师在文中指出“什么是品德呢?
      从中国古籍来分析,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的内容:诚、忠、孝、仁、义、礼、智、信。
      诚,是诚实,真诚,用心专注,无杂念”。
      “古人提倡的诚,首先是以至诚之心敬畏天道,顺应天道。”老师也将“诚”放在人的
品德之首。
         

何其勋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15

  中国古文化的精髓-----“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

  这个"天道"就是天命。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认知天命是仁,敬畏天命是礼,履行天命是义。

  所以,学习中国古文化更能使我们对"天道"的认知和对"品德"的提高。
仁慈友爱,健康快乐!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我想起了出自庄子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典故。

老师就是庖丁,古文化就是牛。这篇文章,尤其是“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就是刃,一把解读、领悟古文化的无往而不利的刃。

以我等古文知识缺乏的且为数不少的人来说,因文言文和我们自身精神境界制约,确实比较难理解古文化中书籍章节的具体意思,甚至乎一些大知识分子也不一定全部明白具体意思,不然他们之中就不会对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了。

我猜,如果认同并运用“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这个精髓作为指引,以学习古文化,那么应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或十不离八九了。以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不一定非要费力于咬文嚼字了。
例如,老师的——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天道”不仅包含了现代人所认识的种种事物的自然规律与法则,更包括了创造种种自然规律的“天意”。“天意”是指上天的旨意,即宇宙的理性力量,引申为神灵。也可以说,“天道”、“天意”、“神”的实质含义是一致的。

这段话让我知道“道”原来是这样的,似乎可以理解“道可道非常道”这句有着不同解释的话了。甚至乎我们挂在嘴边“知道”原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啊。

好一个“不仅……更包括了创造种种自然规律的’天意’”!

典故中庖丁初初看到的牛就是牛,后来就看到了“道”,故而在解牛时游刃有余。令人惊讶的是在劏牛时发出的声音居然能够符合圣贤古乐音律。我想,这是否印证了万物同宗同源的道理,是否也印证了圣贤古乐是真的揭示了“道”,是否也印证了老师对音乐、雅言的观点呢?

我想是的。那么,作为古文化精髓的“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把无往而不利的刃吧。

但愿我能够拥有并把握住它。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30, 2013, 01:08:27 下午 作者 高仔 »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我上一个帖子恐有不妥,已略有更改。)

我很赞同博玄特意引用老师关于“诚”的解读。

我意识到自己心中太多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似乎年纪越大越缺乏“诚”。

“首先是以至诚之心敬畏天道,顺应天道”,我觉得这其实隐含一个前提——相信有天道,并认识天道。所以,我不够诚的原因应该是我没有真正相信天道和较好地认识天道。那么,怎么办?

我想,“敬畏天道,顺应天道”与“相信有天道,并认识天道”可能是互为因果的,或相互相成的。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老师就是庖丁,古文化就是牛。这篇文章,尤其是“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就是刃,一把解读、领悟古文化的无往而不利的刃。

如果认同并运用“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来学习古文化,那么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或十不离八九了。以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不一定非要费力于咬文嚼字了。

高仔,我不得不佩服您的敏捷思维和谐趣文风!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信服认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古文化曾处于一个大断裂时期。这不能不让以传承和弘扬华夏古文化为己任的老师扼腕痛惜!老师深知,看似晦涩难懂的浩如烟海的中国古文,曾让多少今人望古却步!为引起更多华夏子孙学习古文化的兴趣和方便解读古文,老师耗时费心,涉猎大量古籍后,提出“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之说,她是我们打开古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和学习古文化的捷径。明白了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在研读古文时,就会把落脚点放在顺天道和立品德之上。有了正心修身和增长学问的追求,读起古文来就不再是难事(何况现今的古文,大都有今文译文可作参考),而是乐在其中了。

海燕

2013-1-30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海燕总是会赞人。虽然我明知受之有愧,但还是心中有窃喜。从而,我想到我也应该多些赞美人,多些正面看待事物,这样大家都欢喜。尤其在家里啊。

不像海燕学富五车,出口成章且洋洋洒洒,学识很有限的我只能够多用类比、比喻之类方法,说出自己文文莫莫(马马虎虎)的看法。不过,我也发觉古人似乎很是喜欢类比、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的。例如大家熟识的《晏子使楚》的南橘北枳。虽然使用同样方法,我是受制于我自己的认识水平,古人则是因应于人们的接受程度,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形象而明白。

有需要补充一下 :“不一定非要费力于咬文嚼字”并不是说我反对咬文嚼字或认为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有兴趣的人士是应该咬文嚼字的。类似我这样的人愿意看译文也算可以的吧。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30, 2013, 07:18:18 下午 作者 高仔 »

巧洁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36
最近常在脑海中忆起老师文中的引述:“若遇到了人力不能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时,先放开心怀,摒除杂念,努力让心灵进入至诚的状态……,在得到指引后,就自强不息地朝着被指引的方向努力为之。在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以德为上,以仁为本的做人宗旨。诚,来自于心中无贪无欲、无怨无恨的善意”。

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照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与言行,真是杂念多、妄念多……,在遇到了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时常操之过急,时常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在做事情或者助人等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回想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因心中欠缺了“诚”。

受启发后,在进行六个实践时,我努力提醒自己,多一些真诚,并在脑海中想象孔子谦恭、谦卑的形象。通过意识的加强、锻炼,我从中感受到身心和谐带来的那一份愉悦!

期待自己不断进步!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01, 2013, 08:25:20 上午 作者 云 »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高仔谬赞,海燕无地自容! :-[

我倒是赞同您的感悟——“多些赞美人,多些正面看待事物”。由衷赞美的言辞(如感恩天地日月山水情;颂扬人间的爱情、亲情、友情等)、积极乐观正面的话语,散发着善良美好正向的信息和能量,说它或写它的人,首先受益,听者或读者继而被感染,被熏陶,被感动、被鼓舞,可谓赏心悦目、悦己怡人。老师就是楷模。

而负面的消极的言辞总会令人不爽,甚或害己害人, 还是尽量不说或少说(不写或少写)为妙。

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文,无不是我们的心灵素质和文化修养的表露。集善恶于一身的我们,惟有时刻遵循老师的教导做人、做事、做学问,才有可能向着高修养、高学问、高素质的境界迈进!

与您共勉! :)

海燕

2013-1-31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31, 2013, 03:18:52 下午 作者 hytan99 »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读了博玄和云的帖子,忽然才醒悟老师这篇文章有一个骨架:点出“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然后分述天道和品德。

我真的很敬佩老师提炼出“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精髓。虽然也有其它不少解读、评说古文化的书籍或文章,但相比之下(与以我所知的比),老师的这个论断要清晰明确得多,而且立意更为高远和根本。让我们知道学习优秀古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装饰门面或笼络人心,也不是用来卖弄和夸夸其谈(我有这个苗头),而就是为了“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

我甚至觉得,“以顺应天道为根基”结合老师对天道的解释,就可以解答所谓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争;也可以解答QQ群里“赚钱为什么”的问题了。因为根据天道的解释,天道不仅是虚的天意,还有实实在在的自然规律,如果我们要顺应天道,那么不仅需要类似“空心静坐”、“不食人间烟火”那样就能够感悟天道,更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认识和把握天道,赚钱和花钱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又人人都逃脱不了的过程和形式。钱,虽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通过贯穿一生的赚钱与花钱却可以积累善与恶。

云同学提到的老师的关于怎样求诚和诚的运用,相比其它书籍解读就简明的多,不会让人觉得太玄乎而难以做到。

以前,我也是朦胧意识到诚的重要性,乃至电脑账户也用“诚意正心”来提醒一下自己,但是做不到,或者说没有长进。自从接触盘古文化以来,我就观察到有一些同学对待盘古文化的态度是相当至诚,心里甚是敬佩。心里也很想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敬畏,有所感恩,有所至诚追求,使自己在天地之间洒脱做人,来去自由。

我理解要做到诚,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自己的心怀。用老师的话就是是否能够敞开,或者老师说的能否超越世俗和自己。通俗地说应该是放不放得下吧。惭愧和遗憾的是,我就是一个敞不开、超不越、放不下的人。

我猜,正因为有我这些人,而且可能还为数不少的,老师才费心尽力,循循善诱,之前是提出超越世俗和超越自我,后来是提出敞开心怀有春风,现在是借古人思想精华。 我想,就算是顽石,也应该有所开化了。还记得量变到质变吗?既然存在这个规律,也即是天道之一,我以前的那种状况也是正常的,所以无需泄气萎靡。多点积聚力量吧,从内部打开顽石。这是最好途径。

海燕居然说自己“无地自容”,那也真是太自大了。地,可以承载万物,却容不下海燕?怪不得海燕总是在大海上展翅高飞了。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03, 2013, 10:29:33 上午 作者 高仔 »

王峰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01
海燕居然说自己“无地自容”,那也真是太自大了。地,可以承载万物,却容不下海燕?怪不得海燕总是在大海上展翅高飞了。 ;D ;D ;D
再次领教海燕的谦恭和高仔的幽默. ;
站在大地上的"黄蜂"
学真、学善、求美。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回头看看,发现在之前的帖子里,我又说错话了,表错意了。特此改正。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一只飞舞于论坛的,经常不惜自嘲,乃至自残,以提醒伙伴们的大黄蜂。是吧,王峰同学?

说到黄蜂,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并似乎感悟了一个道理。但愿不会离题。

约在小学四年级,在放学途中经过已收获过果实的荔枝林时,我发现漏网之鱼——一只红彤彤的大荔枝。我爬上树摘取,忽然感到几下剧痛。缓过神来,只见一只黄蜂在我眼前翻飞并进攻我。我直接跳下树,不断挥手拦挡,但还是再被蜇了几下。我数数和感觉一下,至少被蜇8针。痛、肿、痒,真难受!但更令我无言和懊恼的是——我张开手,欲吃下刚才拼死摘来的荔枝时,却发现它的另一面居然有一个大窟窿、里面几乎只剩下粒核。原来早被黄蜂吃过了。真是欲哭无泪啊。我回到家也不告诉家人,独自隐忍。

第二天上学在课间,不知什么原因,一向胆小怕事的我居然与素来“牙刷刷”的班主任的儿子打架,从课室打到操场,直到班主任来拆架。班主任检查我身体,令他大吃一惊并于心不安,因为他发现我多处红肿呀。他立即过去抓住儿子就打,责骂儿子下手太狠了。我也不吭声解释。

现在我想,之所以打架是因为我之前一天恼羞成怒,心中有恨,无处开解,没有及时调节过来,只能够用这种害己害人的方式爆发、宣泄。

现在我长大了且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面对压力或挑战,会产生不少的负面情绪。难道也先是靠压抑,然后就是爆发的方式来解决?我肯定不想的,因为后果害己害人且容易失控。不少的人伦惨剧,也许是这样酿成的。不然怎么会有“激情杀人”之说呢?

我有幸接触盘古文化,发觉区老师教导了很多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现在大力倡导我们学习和接受优秀古文化的陶冶。我相信,这些方法既可以在我们在遇到压力或挑战时,让我们有渠道无害宣泄和有效化解负面情绪;也可以在“和平时期”,日积月累地扩大自己的库容(即提高修养),以便在遇到压力或挑战时有地方缓冲和化解,不用一下子被负面情绪的“洪水”漫顶,做出很多世人都做错的事情,发脾气就是最为经常做错的一种。

老师所教导的诸多方法真是好得很,问题是我个人是否愿意实行并坚持!领不领悟都已是其次了,因为老师都已经说得够明白的了。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03, 2013, 11:35:13 上午 作者 高仔 »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我有幸接触盘古文化,发觉区老师教导了很多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现在大力倡导我们学习和接受优秀古文化的陶冶。我相信,这些方法既可以在我们在遇到压 力或挑战时,让我们有渠道无害宣泄和有效化解负面情绪;也可以在“和平时期”,日积月累地扩大自己的库容(即提高修养),以便在遇到压力或挑战时有地方缓 冲和化解,不用一下子被负面情绪的“洪水”漫顶,做出很多世人都做错的事情,发脾气就是最为经常做错的一种。
 
高仔,我又飞回袋鼠之国了!

喜欢您的类比法,形象,深刻,耐人寻味! :P

想起老师的一段话:

“人的知识有两种作用,一是对外的,用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二是对内的,用来认识自己。
但是,世人的知识都是用来对外的多,难得对内。而且内外还是两重标准,对内都是护短。
人都是天生护己的,只要对自己有好处就护。对内时不用善恶的标准去衡量,这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分析得清楚呢!
人啊,对自己的认识比对他人的认识更难!” (《心灵之旅》四,P119)

由此可见“痛苦的心灵的痛苦的磨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经常在心灵里反问自己,这就是心灵的进步。”(《心灵之旅》四,P121)

愿与您共勉!时时反躬自问自醒,努力争当老师的好学生! ;) :D

海燕

2013-2-5
 
题外话

高仔,您的“洪水”漫顶之说,让我想起不久前在海边泳场游泳差点漫顶的可怕经历。

一年多没有游泳了。那天心血来潮,邀先生与我一道去一个我从来没去过的泳场游泳。五十米的泳池,我以前可以边默念功诀或默唱老师的歌,悠闲地游好几个来回,也不觉得累。可这回下水没多久,就发觉力气不足,身子也不如从前灵活了。虽然也默念着功诀,但游到深水处,脚不着地,不觉心慌,想抓救命稻草(有的泳池设有间隔行距的绳索、水泡)却无处可抓!一慌,再慌,力气慌没了,信心慌没了,身体直往下沉,惊恐交集之际,忽见先生在前方岸上向我招手,我大喊:“Help!”(“救我!”)先生安慰我:“That’s OK!”“ That’s fine” “Relax!”(“没事的!”)(“放松好了!”)手忙脚乱,几番挣扎,向前,再向前,我终于抓住先生伸下来的手,救生员也赶来了……

惊慌过后,我再游,只是不敢游到深水区了。游着,游着,忽觉晕眩,“Help!”,我再一次求救。先生游过来,说:“您这是惊恐过度所至,歇会儿就没事了。”

驱车回家的路上,我感触良多:

1.“生命在于运动”之说不无道理。体育运动(如游泳、步行、拉筋等)可以增进人的体质、勇气、魄力,我不能荒废。

2.“学会平静”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老师一再告诉我们:“平静出智慧”,我怎么就做不到呢?泳池不是大海,我为何要慌呢?一慌就六神无主了。 “想着你自己是一条鱼,在水中优哉游哉地游弋,你就不会沉了”先生对我说。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06, 2013, 05:39:13 上午 作者 hytan99 »

zwq6540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47
老师的文章,一口气读完了,我自认也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感觉老师文章很饱满、很深刻、很坦诚,还很连贯;引用老师的文章,赞美老师的歌声:孔子曰:“乐者乐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