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谈文化》中努力贴近老子这一篇, 区老师提到了老子有关“无为”“有为”的概念。无为的含义是道德(心灵)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无论做什么,都符合最高境界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都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而有为则是与它对立的,未能符合自然规律法则, 且会害人害物害己的行为。 区老师提出,从有为到无为的状态则需要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今天刚看到的一本书《悉达多》中的描写,正好印证了这一段话。
悉达多本是一名婆罗门后裔,后来他皈依沙门,做了一名苦行僧。在这之前的人生中,他一直保持着一种摈弃自我的状态,他自己一直渴望着体味空无心灵的平静,体味纯洁的思想,这也对应着老子所说的“无为”。可在遇见了乔达摩之后,他不满足这些教义与教条,心中对于“我”的渴望与好奇无比的强烈,于是他进入尘世间,去寻求“我”的秘密。在尘世的学习中,悉达多遇见了一名商人,在跟随这名商人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他的心境还保持着与以前一样纯洁平静,不像其他商人,他根本不要费什么功夫就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他根本不在乎这些。然而,随着一步步他在尘世之间开始享受,沉醉,堕落,他的心早已与其他普通的商人无二,他成为了一个世俗的人,开始为自己的利益所追逐。在这个阶段,悉达多已然不再是以前的他,“有为”则于这里体现出来。故事还没结束,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后续,但我有了解到悉达多最后又一次出世,重新使自己抛弃杂念,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且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悉达多的人生经历了从无为到有为最后又回到无为的一个过程。我想到,从无为到有为的过程,从善到恶的过程,是那么的轻易,而从有为到无为,且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需要的是多么痛苦的磨练与意志。不幸的是,我们从一生下来接触到的世界,便是一个尘世,充斥着七情六欲,善恶并存。所以,人若不从小接受痛苦的磨练,接受善的指引,十分轻易地,便会成为一个被名和利缠绕着困扰着的人,这样失去了做人的修养,导致最终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寻找正确的准则,寻找引导我们走向善良与救赎的信仰。而对于盘古文化的信仰,我认为正是我应该去努力跟随与贴近的。在《浅谈文化》中,区老师非常清晰地讲述且表明了人应该如何鞭策自己朝着更加善美的方向前进,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感谢区老师,千百年前圣人提点的道路,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我今后在日常生活中需努力去落实的准则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