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藉由商汤王的故事,说说如何为孩子讲历史故事 (阅读 9704 次)

韩志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商汤王,是中国历史上商朝的开国君王,因品德高尚,治国有方,被尊称为“圣人”。中国不少古书上都记载了商汤王的丰功伟绩。
       
        如《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的商汤王“桑林祈雨”的故事。商汤王在国家连遭七年大旱后,决定以自己作为祭品来向上天祈雨,商汤王认为:‘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结果感动上天,雨乃大至。
       
         又如,《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网开三面”的故事。商汤王不忍见到狩猎者四面张网且祷告说:“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于是下令将网去除三面,只留一面,且祷告:“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意思是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大臣们感慨地说:“汤德至矣,及禽兽。”
以上这些记载留给我们后人怎样的启示呢?

        我想,不同心灵修养、不同学识的人,对故事的解读肯定是有差异的。有人可能会从中领悟到圣人高尚的自我问责精神、圣人有好生之德,亦或领悟到“得”与“德”的关系等等。但也有人可能会作出如下的解读:

        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一套为孩子写的中国历史书,据说还比较畅销,我收听了书的音频。不过,我对书中在讲述了商汤王桑林祈雨的故事后,随之展开的大胆想象实在不敢苟同:“可以大胆地想象商汤王必定懂得一些气象常识,觉察到天快要下雨了,才装模作样地演出了这场喜剧。然而这样的表演,却让他的子民更加拥戴他”。听到这里,我原本松弛的心,似巨石压顶,猛然收紧了。我认为,即使是出于想象也得有基本合情合理的推理。《荀子•大略》中记载了商汤王祈雨时的六问:“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之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试问如此敬天爱民,凡事先求己过的君王会装模作样自编自导地愚弄子民吗?这样的解说,不仅是对中国古文化精髓--“顺应天道,品德之上”的无情践踏,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有害无利的。

        诚然,中国的古书上,的确记载了许多上古时期的古人通过占卜得到上天的启示的故事,但又道出原委--“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意思是说,若人的心灵进入了至诚的境界,去求神问卜,就有可能得到神明的启示,预知未来),这可能目前人类能够找到的是最合理、最恰当的解释了。

        为何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视对先王先祖高尚品德的学习与传承呢?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即便到了今天,我想,大多数父母亲让孩子从小听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恐怕绝不是仅仅希望孩子掌握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希望孩子能从中汲取“营养”,从小就能够学习圣贤的高尚品德,从小就懂得正心修身,激励孩子向着高修养、高学问、高素质的人生方向努力。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我从古人吕祖谦研读历史的方法,以及当代古文化学者、雅言吟诵创作人区文伟先生的著述中,得到了启示。

        南宋著名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说:“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如果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亦如先贤那样掩卷自思,先假设自己身在其中,再比照圣贤遇事之胸怀,恐怕对商汤王的故事就不会作出令人叹息的误读了。

        区文伟先生在所著《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一书中,以极富哲理的视角,深刻朴素地解读了我们熟知的盘古的传说,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中国古文化之精华,以及现代人如何扩阔胸怀,贴近古人之修养境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迈入中国古文化宝库。在此,分享几点我的阅读收获,希冀能为父母们给孩子讲好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带来些许帮助。

        在读中国历史故事前,先与孩子一起读读神话传说,不难体会到: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明都始于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国远古文明也具有这个鲜明的特点,且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在阅读的过程中,先不急于探索求证其人其事是否真实地存在过,而将重点放在理解传说的积极意义中,因为不管他是否真实存在过,都不影响其积极意义的继续留存!

        其次,在为孩子讲中国历史故事时,谨记中国古文化最重要、最辉煌的精髓“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把握这个精髓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从故事中读懂中国古人是怎样理解人与宇宙的关系的,他们信神祭神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古人又是怎样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为何中国古人的教育,从小就着重于心灵修养的教育?建议父母直接阅读故事的原文,若参考译文,需把握译文有否抽离了中国古文化之精髓。

        第三,父母不可以自己所受之教育,自己狭隘之心怀妄自菲薄、无端臆测,应力求贴近古人,还原历史之真相。正如区文伟先生所述:“能成为中华儿女的一个成员,是荣幸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已创造过极其辉煌的文明,可让我们比不懂中文的人更易于去学习与继承。但若未能以真诚的心来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则这种荣幸就显得苍白了。”

        衷心祝愿孩子们能听到真正优秀的历史故事讲解!

        衷心祝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注:文中加粗字体系引用自《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