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镇(Arrowtown)
早上,我们先到离皇后镇二十分钟车程的箭镇参观。
箭镇建于1862年,它坐落在蕴藏着黄金的箭河(Arrow River)岸边。我们要参观的是特别值得缅怀的、河边的华工居住区,这片定居区最初由中国淘金矿工于1868年开始建设。近期重建的工棚和一些建筑再现了早期淘金者的生活:低矮的工棚,简陋的村舍,集商店、邮局、咨询、银行、药房于一身的店铺,旅店和教堂等。这是经历了当地有识之士和华裔的不懈努力才争取建成的博物馆,是华工被迫背井离乡寻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见证。
十九世纪世界淘金热吸引着许许多多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贫穷的中国广东的贫民。随着旧金山淘金潮转向了大洋洲,华工也来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候的华工生活、工作都极度艰苦,据统计,每七个淘金者中就有一个死在新西兰。但是,他们仍然把淘金挣到的那一点点钱汇往家乡,希望帮助更多的亲朋戚友也能飘洋过海做苦工多挣点钱。
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商业利益扩大,移民们面临的怨怼、偏见也日益增多。有关华人的不实、恶意的流言极大地助长了欧洲殖民者的偏见,他们担心新西兰会成为一个“劣等种族”的殖民地,于是,从1881年起,新西兰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阻止华人移民,并把入境费提高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步。华人社区还受尽了种族主义者的肆意谩骂与凌辱。善良怕事的华工尽量避免麻烦,基本上远离欧洲人社区而自成体系,互相支持、相依为命。
到了1890年,奥塔哥地区容易淘的金全都淘光了,许多华工也离开这个地方,有些回了中国,也有些到了其它地方谋生。留在箭镇华人居住区的主要住户只剩下收入有限的老年男人,他们过着相当孤独、凄凉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是不受欢迎的移民,被明确排除在新西兰“1898年老龄退休金法”的范围之外,故此,年老的华工主要靠生活还过得去的老乡接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西兰才放宽了对中国移民的政策。
2002年2月,新西兰政府为历史上对早期华人定居者实行法律歧视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2003年,新西兰保护署(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把改善箭镇华人居住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话)。”
箭镇的华工居住区为我们揭开老一辈华工离乡别井的辛酸的一角,这有真实的个案佐证——我们的同学海燕,她的外祖父“1960年回到中国,抱着从未见过的女婿放声大哭:‘阿华,我在外面好惨啊!’”(引自海燕在论坛上的文章《在智者身边修行》)
不过,最打动我的不是华侨们的辛酸,而是他们对祖国的深情与义无反顾的支持!当祖国处于变革时,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祖国和平建设时,他们出谋划策、献财献贤。所以,孙文先生评价中国民主革命中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时高度赞誉“华侨乃革命之母”。 1923年10月,他在广州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讲中也说:“每次起义革命都是得到海外同志的力量”。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华侨是巨大的原动力,侨胞协助孙文成立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踊跃捐款捐物,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斗争。
坐落在箭镇的湖区博物馆(Lakes District Museum)被称为新西兰小博物馆之最。箭镇不少古迹保存完好,有些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