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去地球的那一边 (阅读 40297 次)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0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19, 2016, 09:46:00 上午
考拉(Koala)也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在纪念品商店里可以与考拉合照,照一张要18澳元,照片马上可取。能够抱着树熊照相,我们马上去照了,后来准和红也去照。但是,可能因为照相时有闪光灯,为了保护考拉的眼睛和让它进食,所以考拉要轮休,我们照完后,就换了另外一只考拉,与准合照的那只是考拉宝宝,没有我们照的那只帅。


考拉(Koala)学名叫树袋熊(拉丁语:Phascolarctos cinereus)(新加坡和台湾称为无尾熊,香港叫树熊)。Koala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思是“不喝水”。考拉是澳洲的特有物种、有袋类动物,全世界仅分布在澳洲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斯和维多利亚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


树袋熊不是熊,也不是鼠类动物。它身体长约70至80厘米,成年体重8至15公斤,性情温驯,体态憨厚,长相很像小熊。身上长着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白色。大耳朵上有茸毛,鼻子裸露、扁平。有尾巴,但只有约3.5厘米长 ,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树熊能长时间舒适地坐在树上。它四肢粗壮,利爪长而弯曲,善于爬树,多数时间在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

树熊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因为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桉树树叶十分粗糙,纤维相当坚硬,营养极少,因此树熊每天都必须咀嚼上百万次才能摄取到足夠的营养。成年树熊平均每天要吃400克桉树叶,它们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食。

因为每天不停的咀嚼,树熊到了晚年会因为牙齿的磨损导致无法进食而饿死。刚出生的树熊因为没有牙齿无法咀嚼桉树树叶,因此会吞食母亲的粪便,直到牙齿长出来为止。

桉树有毒素,桉油有催眠的作用,所以以吃桉叶为唯一食物的树熊每日需睡眠17-20小时,身体新陈代谢较慢。


19世纪初,树熊遭到捕杀、贩卖出口,数量由百万只锐减至一千多只,澳洲政府已立法保护。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19, 2016, 11:11:54 上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1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2, 2016, 02:40:22 上午
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


离开凯恩斯,我们去了北领地。北领地是澳大利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澳洲大陆北部的中央。那里茫茫红土沙漠,有红色心脏的称号。

飞机上俯瞰澳洲红土中心

吸引我们去的是沙漠中那一块会变色的大魔石——世界最大的独体石,那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一生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的其中之一。那个地方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称为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这个公园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双遺產。公园内最著名的地标是乌鲁鲁巨石和卡塔丘塔石阵,乌鲁鲁巨石也是澳大利亚最知名的自然地标之一。

在飞机上我们就领略了澳洲中部红色沙漠的辽阔与蛮荒,也看到风靡于世的独体大石立于广袤的平坦沙原上,显得那么桀骜不驯又是那么孤零零。

飞机上俯瞰澳洲红土中心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2, 2016, 09:48:17 上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2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3, 2016, 01:04:34 下午
到达乌鲁鲁后,我们分成两大组,由两个导游分别带我们徒步观赏乌鲁鲁大石。一路走到不会干涸的穆迪丘鲁水潭(Mutitjulu Waterhole),中间经过一些岩石洞穴,有些洞穴还有岩画,那是当地土著阿南古人过去居住、做饭、学习的地方。

不会干涸的水潭

多处洞穴


导游说澳大利亚有两个永久的心,一个在海里,一个在内陆。海上的那一个指的是大堡礁圣灵群岛中的心形岛(我们没有坐直升飞机观赏大堡礁,没欣赏到这个心形岛),内陆的是指水潭后方的石壁上那个很美的心。

美丽的心

大堡礁的心形岛(图片源自网络)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3, 2016, 10:57:06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黄炜瑜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17
#33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3, 2016, 09:35:38 下午
多谢黄老师的精彩分享 :D让我这个未出过国门的井底蛙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黄老师生动的用词,瞬间对图片中的景象产生浓浓的情感,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着大自然与我们的感应,感受着盘古的爱!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4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4, 2016, 12:07:27 下午
洞穴的岩画已历经千年左右,早期被一些好奇的旅游者用手触摸,有些颜料被擦掉了,也有些被薰黑了。
土著作画有四种颜色:红、黄、白、黑,都是天然的,是用植物的汁液或泥土、木炭作为颜料。


很多画的含义都只有作画者知道,导游根据一些土著朋友说的向我们介绍:
土著没有笔,他们作画是用木棍蘸了颜料一点点地点出来的,称为点点画。圆环代表的是水潭,几个圆环连在一起就代表小溪或河流;U代表人,那是人坐在地上站起来后留下的印;白色羽毛状的代表了妇女穿的裙子;动物的脚印就代表了那种动物,这里的脚印就有沙漠中的野狗丁狗(Dingo)和鸸鹋;还有可当糖吃的蜂蜜迎花树和可以烤来吃的虫蛹。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4, 2016, 02:06:48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5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5, 2016, 12:15:15 下午
导游告诉我们,昨天这里刚下过大雨,今天天气非常好,不凉不热。9月份是澳大利亚的春天,今年雨水充足,所以沙漠里开满了野花。他说,耳朵听到的嗡嗡声是果蝇的声音,果蝇的作用跟蜜蜂一样,如果在夏天,那些蝇多得撞口撞面,一不小心就闯入嘴里。另一个导游就说自己夏天带团时,每天都会“吃”到三几只撞进口里的果蝇。


沙漠里开满了野花

当地土著是阿南古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群之一,他们在此定居超过两万两千年了。乌鲁鲁是他们聚集议事的地方。

早期,移居澳洲的欧洲白人对土著并不友好。大约在1870年代,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阿南古人曾一度被无理地要求尽量不要出现在乌鲁鲁。但阿南古人不断的请愿抗争,澳洲政府终于在1985年把土地归还给阿南古人,改以承租的方式,与阿南古人签订了99年的合约,于1987年规划成“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由此,国家公园趋向为共同管理的模式——国家公园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学者以及原住民三方共同組成,而且原住民占有六成以上的席位。原住民的古老律法,自此总算得到了尊重。

在乌鲁鲁居住的阿南古人过去是由两个部落所组成,现在都称为阿南古。他们对自然领域抱持崇敬之心,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神秘的意义。对于神秘的力量,他们认为是跟现实并行而且是相互关连的。

在乌鲁鲁原住民的创世传说中,他们的祖先都是以动物的形态出现的。他们原来的两个部落就是毒蛇利鲁(Liru)和蟒蛇库尼亞(Kuniya)的后裔,在大岩石乌鲁鲁上有他们的形象。


石壁上蟒蛇的形象

相传有一天,一女蟒蛇经过毒蛇的区域,毒蛇认为蟒蛇入侵了他们的地盘,于是用长矛射杀了这蟒蛇。蟒蛇的首领对于毒蛇族连妇女都不放过很气愤,于是就抡起剑把毒蛇首领杀了,使他身首异处。导游有板有眼地指着大石告诉我们:这里是蟒蛇,那里是毒蛇的头。


被蟒蛇杀掉身首分离的毒蛇形象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当蟒蛇库尼亞战胜毒蛇利鲁后,就化身水神守护着乌鲁鲁和他的族群。现在,干旱少雨的时候,阿南古人就会攀登到乌鲁鲁的顶端举行祭祀水神的仪式,祈求他带来雨水。不管人们相不相信水神的存在,原住民长期依赖的水源穆迪丘鲁水潭即使是在最干旱的年份都一直没有干涸过。

现在,阿南古人的经济改善了,国家公园的收入有给他们分成,政府也在公园里辟出地方为他们建了现代化的房子。不过,土著村并不对外开放,除非是村内的人带进去,否则外人是禁止进入的。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6, 2016, 12:33:24 上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6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6, 2016, 12:04:43 下午
卡塔丘塔(Kata Tjuta)瓦帕峡谷步行径(Walpa Gorge)


远眺卡塔丘塔

卡塔丘塔是阿南古人的语言,意思是“多头”——是由36块圆顶(像人头)岩石组成的石阵,分布区域超过20公里,位于乌鲁鲁巨石的西面,与之相距约30公里。同乌鲁鲁一样,卡塔丘塔也会随着太阳光线的不同而散发出多变的色彩。

卡塔丘塔和乌鲁鲁都是阿南古人视为神圣之地,是男人的秘密之地,妇女禁足;卡塔丘塔更是这个秘密保守得最严密的地方,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秘密未公开。


步入瓦帕峡谷

好了,跟随我们开始步入瓦帕峡谷吧。


瓦帕峡谷是为游人专辟的一条步行径,全长2.6公里,不能穿越、到达尽头后要往回走。对于喜欢大自然和步行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心旷神怡的运动,因为在这古老的沙漠里可以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蓝天、红沙、锈石、朗月,还有春天沙漠中的各种野花。


锈石、蓝天、朗月


春天沙漠中开满野花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6, 2016, 09:03:44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7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8, 2016, 12:12:51 下午
乌鲁鲁(Uluru)
乌鲁鲁又称为艾尔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独体石。沙岩地表高达348米(海拔863米),岩体总周长9.4公里。露出地面的只是巨石的1/3,它更大的一部分隐藏在地下,大约有六公里深。
这块巨石已经在紅土中心屹立上亿年了,它见证了地球和人类变迁的风风雨雨,以面对太阳的不同时段产生的不同颜色,每天向空旷的苍穹讲述着这些遥远而深邃的故事……

说到颜色,乌鲁鲁被称为魔石绝对是当之无愧!它表面的颜色会随着一天或一年的不同时间而改变,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日落和黎明时,岩石表面会变色,粉红、暗红、锈红、赭红、艳红……变幻无穷。


不同时刻、不同角度、不同相机拍摄的乌鲁鲁

当我们兴奋地对酒店的电工赞美乌鲁鲁时,老伯伯却说乌鲁鲁下雨时更好看!原来,下雨时岩石表面会变成银灰色、灰色、深藍和棕色,还会有无数条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十分壮观。

我们到达乌鲁鲁时恰好是中国的中秋节。傍晚,我们去乌鲁鲁观日落,准确地说是观赏夕阳的光照射下的乌鲁鲁。导游说,拍乌鲁鲁时最好在日落最后的十秒钟,一秒钟拍一张,就可以看到乌鲁鲁颜色的变化。


事后,检视了自己的照片和其他人的拍摄成果,我觉得在这里拍日落,最好有几个拍摄好友分工合作,站在不同的角落拍乌鲁鲁,因为,不同角度看到的颜色会不同。也要有人拍日落,这里广阔无垠,日落的景色也是非常美的。

我们到达专供旅游大巴游客观赏的地方时,已经有很多人(估计有几百人)等在那里了,大家都静悄悄在等待。此时,可能大家心里都感叹天地的伟大、人的渺小吧。什么时候人类再次懂得谦卑、放弃傲慢,不再干伤害大自然的事,努力与天地融合,那可能就是天地人和了吧?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作为人类一份子的我们应该为这一天的到来努力、再努力!

整片大地显得肃穆、静谧。没有人声,只听到照相机的卡卡声。


夕阳西下的乌鲁鲁是绽放他最美丽壮观的时刻。晚霞笼罩在岩石和红土地上,乌鲁鲁的颜色从赭红到橙红再到艳红,最后变成暗红,渐渐与夜幕融为一体。整个过程,乌鲁鲁尽情绽放他的光华,丰富的色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在那瞬间,我看到了、感受到了生命的灵动……


太阳没入地平线了。夜幕下,红色的大地更显得神秘、幽深。有点扁的中秋月已经升上中天,我们回酒店贺中秋、吃月饼去啰。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8, 2016, 03:38:17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8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29, 2016, 12:06:40 下午
第二天绝早,我们又来到乌鲁鲁,这次是看日出的乌鲁鲁。


日出时刻不同角度、不同时分的乌鲁鲁

太阳慢慢升起,把暗褐色的乌鲁鲁照亮,颜色逐渐泛红,当太阳高挂时乌鲁鲁变成了赭红和橘红。相较于日落,日出的时间稍短,颜色的变化也不如日落时那么丰富、那般令人如痴如醉。红色的大地不再静谧,而是充满生机、让人感到所有的生命都在萌动。


这次我可没有错过日出的经典,镜头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把日出和乌鲁鲁的变化都永远收入相框里、收进我的心中。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29, 2016, 10:42:13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39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一月 30, 2016, 12:11:27 下午
日出后,游客都走了。在停车场,导游贴心地为未吃早餐的我们准备了开水和小点心。趁这个机会,国宏带着准在乌鲁鲁前打了一遍“盘古太极”。


回到酒店,我们赶紧去餐厅把早餐和午餐连起吃,准备坐中午12:25的飞机去澳大利亚南部的墨尔本。谁知飞机晚点,当我们排队安检时,从候机大厅排到落机大厅,你可以想到这个机场有多小了吧!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一月 30, 2016, 08:42:41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40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二月 02, 2016, 12:06:47 下午
墨尔本(Melbourne)

墨尔本位于澳洲东岸南部,是维多利亞州首府和最大城市,亦是澳洲人口排名第2的大城市。它获得2011-2015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五连冠。墨尔本被誉为“澳洲的文化首都”,亦是全国文化、商业、教育、娱乐、体育及旅游中心。

墨尔本被誉为“新金山”,由此可以联想到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了吧?
1850年,殖民者在墨尔本周边发现金矿,于是世界各地的大批人纷纷移民至此,其中包括英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及中国等。墨尔本“新金山”之名由此而来,也因此大洋彼岸美国早期的金山便称为“旧金山”了。


我们在墨尔本住唐人街的酒店。新金山的唐人街很漂亮、干净,餐厅很多,到处都可以见到汉字的招牌、听到人们讲中文。

在墨尔本的第二天傍晚,区老师会见了住在这里的林氏一家。他们是在广州学功的,后来移居墨尔本。说来有段缘,林家妈妈是我中学时的学长、我姐姐的同班同学——她读高三时我读初一。

学姐告诉我,他们家每天晚饭后都集体练功一小时。我为他们的努力而高兴,也为他们的识宝和惜宝而更感恩盘古。


区老师与林氏一家

记得早在传播盘古文化之初,区老师就讲过“缘分”——缘是指机遇、机会;分是指份额,要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我的这位学姐可说与盘古文化有缘有分。相对于她,有些人更早接触到区老师和盘古文化,却擦肩而过,这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些人虽然早就知道区老师的奇遇和盘古文化,却不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份额,这是缘深分浅。但是,对于这样显浅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世人关心、关注呢!?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二月 03, 2016, 01:27:24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41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二月 05, 2016, 07:28:49 上午
菲茨若伊公园


菲茨若伊公园是墨尔本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65公顷,园内林木青葱,有花圃、温室、喷泉、小湖、步道、雕像等。绿树林荫,花香鸟语,浪漫浓厚的英国乡村色彩。


那里有一间很普通的小屋,简单、朴实、甚至可以说粗糙,斜顶铺瓦、石砌墙面,暗黑的褐色似乎在诉说着古老和沧桑。可是,这极普通的小屋却特别引人注意,因为那是库克船长的祖屋!

库克船长是谁?为什么在澳大利亚这么有名?

读者应该记得我在介绍澳大利亚那一章说过:“1768年,英国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发现了这块大陆。”

1770年4月29日,库克登陆现在的雪尼植物学湾,以国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这片大陆归属大英帝国所有,把英国国旗首次插在这片土地上。就是这位库克船长为英国开拓了这片南方的新大陆,造就了澳大利亚!

1788年1月26日,第一批英国流放犯人的船队在悉尼港登陆。1月26日因此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库克船长亦被誉为澳洲的建国之父。


1934年,墨尔本建市100周年。澳洲知名的实业家拉塞尔爵士出资800英镑,买下英国约克夏郡库克船长出生的小屋,作为礼物送给墨尔本市民。搬运时,工人把这座小屋小心地分拆开,为每一块建材编号,装在253个箱子里,总重量150吨,由英国海运到墨尔本,再照原样组建而成。

小屋有上下两层,楼上是库克船长父母的卧室,楼下是厨房和会客厅,还有一间是库克居住的小卧室。室内的陈设都按当时的情形布置,大门石梁上刻著库克船长的父亲詹斯(JAMES)和他的母亲贵丝(GRACE)的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母。所以,严格地说,这小屋是库克小时候的居所,他父母的故居,也就是库克的祖屋。


库克的祖屋

小屋门口的小径旁立着库克船长的铜雕像。他头戴三角军帽,身穿紧身衣裤,及膝绑腿和扣绊鞋,左手持航海图,右手握单筒望远镜,凝望着远方。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二月 05, 2016, 04:17:02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42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二月 06, 2016, 12:34:30 下午
从公园出来,我们乘坐了一段免费电车去艺术馆,路上见到一对新人抢在红灯时站在马路中间照婚纱照。他们违反交通规则,我就公开地“偷拍”了他们,立此存照。


绿色电车

参观艺术馆的时间有限,大家匆匆地分散去参观。我们专注于中国文物那一个馆,里面有些陶瓷、玉器、茶具、鼎等文物已经是几千年前的了,估计中国本身也已失传。可惜不准照相,没有留下它们高贵的样貌。不过,如果读者有机会去到墨尔本,一定记得去那里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艺术馆的一楼有一面玻璃墙,有流水不断地从墙体流下来,但是,不管从里往外看还是从外往里看都不会感到模糊。


一楼的中间设有一组镜子迷宫,在那里你会看到很多个自己,那是小朋友的最爱!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二月 07, 2016, 12:14:08 上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mandy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20
#43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二月 08, 2016, 01:53:48 下午
纪念神殿(Shrine of Remembrance)

纪念神殿又称为战争纪念馆,原意是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中牺牲的114,000名维多利亚州人。但很快就被作为主要悼念在战争中丧生的六万名澳大利亚人。现在是作为悼念所有为国家献身的澳大利亚人的战争纪念馆。每年的澳纽军团日(4月25日)和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都会有纪念仪式。


纪念馆始建于1928年7月,1934年11月完工。这座庄严的建筑采用了希腊古典式的设计风格,纪念馆正面的浮雕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的图案,象征着士兵们为和平而战。纪念馆前广场的北端有座纪念碑,碑顶上有个战士扛着牺牲者尸体的雕像,下刻1901-1945字样,纪念碑旁有一个圣火坛,据说是英女皇伊利莎白亲手点燃,终年不熄。

在纪念大厅正中心的地面上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著一段话:“greater love hath no man”。为此,我特意请教了自小读教会学校的保罗。他说:“这是圣经中约翰福音里的诗,原意是‘没有人能拥有比上帝更伟大的爱。’在西方基督教的国度,把这句话放在纪念碑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强调上帝的爱的伟大。”保罗还说:“这首福音诗的下一句是‘没有爱比为朋友献出生命更伟大。’”是的,区老师在《爱是什么》很清楚地说:“爱是什么?是尊重,是奉献”。(注)从纪念大厅出来后,区老师对我们说:“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为和平而献身的人更值得尊重和敬爱。”


纪念馆内的一大特色是每年的11月11日上午11点太阳会从纪念馆玻璃天井上的洞口射进一束阳光,正好照在这块纪念碑上4秒钟。这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测量师精诚合作的成果,估计这一人工奇景将至少会再持续5000年。馆内每隔半小时就会为游客模拟演示一次由右至左照亮纪念碑的每一个字。人们低头观看时,似是向烈士致敬,确实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为何选这三个11呢?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于1918年11月11日早上5时达成协议,定于巴黎时间早上11时正式生效,所以也被称为“11的11的11协定”。11月11日上午11点是标志着大战结束的时刻。
我们进去参观时,馆内播放着军歌,旋律悲壮、庄严,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大厅的四周矗立着16根黑色大理石石柱,象征着战争中的哨兵;天井的四面分别用浮雕表现当年军队作战的情景。地下室里展示历次战争中的军旗,军旗上绣着部队的番号和战功。在周边的长廊摆放着42个精美的小铜箱,每个箱里都有一本记载着曾经参加一战的士兵的名字和战功。这42本名录自从1934年纪念馆开放后,每天早晨8点由退伍军人翻开一页,供后人缅怀,从未间断过。


斯旺斯顿街象

此外,有阶梯通往顶层,站在这顶层,可以清晰地眺望北岸的市中心和斯旺斯顿街的景象。

注:摘自《区文伟文集 浅谈文化》
« 最后编辑时间: 十二月 09, 2016, 11:33:13 下午 作者 吴忠 »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3879109969
微博名字是:Mandy_Huang0404

珊灵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71
#44 Re: 去地球的那一边,
十二月 10, 2016, 12:48:36 上午
感谢黄老师图文并茂精彩的报道,让人仿佛亲临其境中。
以前经常跟人讲能接触到盘古文化不但要有缘分还要有福分,"缘分"二字只知其字;不知其意。

记得早在传播盘古文化之初,区老师就讲过“缘分”——缘是指机遇、机会;分是指份额,要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我的这位学姐可说与盘古文化有缘有分。相对于她,有些人更早接触到区老师和盘古文化,却擦肩而过,这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些人虽然早就知道区老师的奇遇和盘古文化,却不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份额,这是缘深分浅。但是,对于这样显浅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世人关心、关注呢!?
谢谢黄老师让明白"缘分"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