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莫高估”! (阅读 4161 次)

韩志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莫高估”!
二月 22, 2016, 01:00:53 下午
      寒假里,我和孩子一起订正了练习一--练习十四的数学作业。孩子做错习题的原因有好几种,有一种原因叫粗心大意,所谓粗心大意是指她没仔细看题目,抄错题目或者计算时点错小数点等等原因。对于这类习题,孩子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题目我会”。当她这样认为时,我会纠正她,这就叫做不会。没有能力解题和没有能力把看似简单的题目做对,都叫做不会。阻碍自己进步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不认识自己的心灵,不能够对自己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估,甚至掩恶虚美,高估自己。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学习了盘古文化和古籍经典以后,我的字典中没有“粗心大意”一词,取而代之是“不平静”。因为我觉得这都是一个人心境不平静的表现。而平静,是需要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地、有意识地磨炼出来的。
    在诵读古文经典时,也一样,诵读数遍后,孩子就想尝试背诵,而往往又不能通体背诵。才读了那么少的遍数,就自以为自己可以达到背诵的程度,是不是不够谦恭?我们有什么资格这样认为呢?诵读很少的遍数就想背诵的心态,一方面说明自己不够谦恭,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扭曲了诵读经典的目的。如果我们将诵读经典的目的定为背诵,或者是定为为了完成作业,是不是学习的目的太狭隘了呢?
    区文伟老师在《浅谈文化》一书中说:“为什么我的记忆力那么好呢?,因为我的心境宽容、平静,考虑问题比较全面、灵活。”
     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真心受教的学习诚意,在这样一遍遍有韵律的诵读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的过程中,是可以达到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平静愉悦的功效的,而背诵只是人在平静的状态下,提高了记忆力的自然而然的结果。
    钱穆先生在《病与艾》一文中也讲了他自己背诵《孟子》的故事:
   
    我幼年曾受一段私塾教育。当时读了《论语》读《孟子》,读到《滕文公章句上》,我的私塾生活遽尔中止。《孟子》便没有读完。后来不记在哪一年的冬天,忽然立意要将《孟子》通体读过一遍,于是拣定了阴历开岁的大年初一,我把自己反锁在一间空屋里,自限一天读完一篇。第一个上午便读《梁惠王章句上》,读到能通体背诵为止,然后自己开锁出门吃午饭。下午则读《梁惠王章句下》,到能通体背诵,再开门吃晚饭。如是七天,直到新年初七之晚餐,我的一段心事始告完毕。
   这大概是廿余年前的事了。但我每逢新年,往往回忆到那七天。虽则在阳历的新年,我也会时时连带想到这件事。今年的阳历新年,我依然照例想到了此事。只是以前所能通体背诵的,现在已通体忘却,只记得有那么一会事,又常零碎的记起七篇里的几许话。
钱穆先生的记忆力极佳是出了名的。但我从钱穆先生背诵《孟子》的故事中,读到了谦恭、读到了“宽为限,紧用功”,他一开始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通体读过一遍”,但他非常用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读到能通体背诵为止 ”。

    在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将古文经典与《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名人轶事结合起来学习、实践,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透过对“高估”、对“不谦恭”的认识,我和孩子看到的是自己心灵中的贪婪、懒惰和狭隘。我祈愿,自己与孩子能够经常这样去认识自己的心灵,并改之,走上进步的捷径。
    亲爱的孩子,“莫高估!”--这是新学期妈妈对你和自己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