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从波多黎各说起 (阅读 28993 次)

区文伟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2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0, 2015, 06:10:53 上午
                                                                 从波多黎各说起

      在加勒比海的海面上,散落着一串如珍珠般美丽的海岛。

      从飞机上往下望,各个海岛几乎都被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岛的周围多是或黄或白的沙滩,连接着一望无边的海洋。这里的海水能见度非常高,可让人在飞机上望见水底的山脉、礁石。水浅处绿如翡翠,水深处由湛蓝至深蓝,正悄悄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若可能的话,我真想在飞机上一跃而下,投入到那无比碧绿蔚蓝、清澈透明的海水里。

      波各岛东西阔150公里,南北长65公里,面积不算大,在世界的岛屿中处于不大不小的状态。岛的中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多雨多雾,适合热带雨林的疯狂生长;岛的四周多为平地,宜居宜徙。几百年前,有小量印第安人在此过着原始的捕鱼或狩猎的生活。1508年,西班牙人发现了这个海岛,认为它在加勒比海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于是便公开宣称属于西班牙所有。从此逐渐涌入欧洲的白人移民,又从非洲买入“黑奴”,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居民成份。经几百年的杂交、同化,现已没有纯种的土著印第安人。故而,当地很重视发掘、整理、保护原住民过去的生存遗迹。

      现在,这个面积不算大的海岛已居住了三百多万人,欧洲白人占了73%以上,其余为黑人、混种印第安人及小量亚裔人。

      1898年,西班牙与美国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美国海军只用了不到三个钟头的时间,就打得此地的西班牙军队投降让地了。从此后,该岛就成为了美国的海外管治之地。

      二战时,美国把这个岛看作是防备德军进攻拉美的咽喉重地,曾驻军五万,严密监视德军的动向,并曾在此击沉德军的潜艇,避免了德军对拉美地区的蹂躏。

      在岛的首府圣胡安的旧城区里,完好地保存着当时的两个重要军事要塞——城堡。在城堡里,陈列着许多历史资料与文物,供人们参观浏览、了解历史。

      我还留意到在一个城堡旁边建有一个非常整洁、肃穆的墓园,墓地里埋葬的竟是那次战败阵亡的西班牙将士!——让“敌人”占有自己的领地建墓立碑——这,对于强调阶级仇、民族恨的东方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啊!由此,我想到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价值、意义的尊重与定义有所不同,其处事待人的方式也必然有别了。当然,我赞赏品德高尚的待人处事方式。

      记得在参观时,我还非常感触地对同行的人说:“如果正如某些宣传材料所说‘美帝国主义侵略成性’的话,以美国当时强大的军力,可能不用几天功夫就能把加勒比海诸岛都攻占了!但历史上,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并没有以侵略和掠夺别人的利益作为“本性”去表现。且以波多黎各为例,美国占领后,最重要的作用是以此作为军事要塞,防止德军对拉美的侵略!至于该岛的资源,既没有什么矿产或石油可供开发,又没有高产的农牧业,只有比较丰富的渔业资源。然而,美国东西两岸都有辽阔的海域,有异常丰富的海产,根本不必远赴千里来此捕鱼。

      可以说,“美帝国主义”不但没有从该岛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反而不断为其“输入”财富——帮助其建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成为了现代化的旅游胜地;美国政府不需要这里的人缴纳联邦税(也就是不必向中央政府交税),因此这里的人均生活水平是加勒比海地区最高的(但还比不上美国本土收入最低的州)。

      在美国的管治下,当地的“混种”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与自由,并可随意到美国本土营生,不会受到任何歧视。但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海天景色宜人之故吧,大多数人还是迷恋这里的生活。

      上个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时,世界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这里也曾出现过三、两次“独立运动”,那些牵头人还被某些资料赞誉为“民族英雄”。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民族英雄”究竟代表了来自欧洲的那几个白人民族还是来自非洲的“黑奴”,抑或是本土原来的主人——印第安人呢?可能连其本人也说不清楚!实际上,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代表岛上大多数人的利益与意愿。故此,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闹剧”而已。

      “美帝国主义”主张本岛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选择去或留。这里的执政者(包括议会)完全是由本地人选举本地人而组成,并不需要由联邦政府(中央政府)来任免。

      该岛居民曾试过多次全民公投来决定其归属。每次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归属美国管治。近几年有两次公投的结果是——希望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美国议会至今仍未答复。

      熟悉世界历史的人,会发现一种似乎不合情理的怪现象——越早独立的国家越穷,越迟独立的国家越富,不愿意脱离殖民者的生活得最好!波各岛就属于后者。

      由此,也让我联想到离此不远的巴哈马群岛。

      巴哈马位于美国东南角的海上,清一色的白沙滩和翠绿的海水相映成趣、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诱人魅力。然而,这些海岛的土地更为贫瘠、资源更为贫乏。一九七零年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居民的成份及来源与波各岛差不多。

      据说,在殖民时期,该地的居民生活还算不错。一九七零年独立之后,执政者曾意气风发地仿效古巴模式,但不到三年,弄得穷困潦倒、社会乱象丛生。幸而他们还能从原来的殖民统治者那里学到了一些明智的办法——发动全民公投以定去向。结果全民一致选择投靠美国,连钱币也直接与美元看齐。在美国的帮助下,这里很快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圣地。每天都有四、五艘装载着一、两千人以上的巨型豪华邮轮在此停靠,游人可随意上岸尽情玩耍与购物。还有几家极尽奢华的大赌场供外地人尽兴(本地人不准参与赌博)。于是,不消几年,巴哈马已变成繁华、安逸、悠哉游哉的好地方。以至二〇〇八年美国金融风暴时,也似乎没什么不良影响。

      近十年来,我几乎每年都到巴哈马传功讲学,每次逗留四五天,认识了不少当地人,对这里的情况也就比较熟悉了。

      邀请我去讲学的国际瑜珈中心,总是把其最好的房子留给我住。阳台下就是海边,我可以随时享受那洁白柔软的沙滩、绿如翡翠的海水、清新怡人的海风!我常常喜欢站在阳台上迎着海风舒畅地练功,任由思绪随着功态飘升、飘向海天的深处……

      这次来波多黎各虽是第一次造访,却总感到似曾相识。可能由于十几天前我还留连在东半球印尼的旖旎风光里,满脑子还保留着热带风情,仅隔几个昼夜又来到西半球的热带岛屿。两地虽然远隔万里,却被同一条赤道横穿而过,又被“造物主”撒下同类的热带种子——若不是,真不知道那些物种是如何漂洋过海“进化”而成的了!

      因此,我不禁更用心地细细鉴别与品味两地的自然物种与社会风情的异同。

      印尼的椰子水比这里的甜,这里的“面包果”(一种含淀粉丰富、可煮熟吃,味似馒头的果实)却比印尼的更大更软;宝巾花(又名三角梅、簕杜鹃)同样色彩鲜艳、热烈张扬,而凤凰花则是这里的显得更为多样,适逢盛放季节,红的、黄的、白的,还有少量紫的,一丛丛、一簇簇,争奇斗丽、仪态万千……

      两地的民风各有特点:印尼的“土著”显得质朴、知足、慵懒;这里的“居民”显得率直、开朗、勤奋。印尼的交通状态及一些社会现象都如亚洲大多数国家那样杂乱无章,而这里的一切都显出井然有序、安全、悠闲。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这里的人的素质修养的总体状况比起美国本土还是似乎略逊一筹。

      还值得一说的是,这里从不滥捕海产,所以鱼儿特别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只要你愿意俯身下望,就常会发现一队队五颜六色的鱼儿欢畅地游来游去。有时,还会与你轻轻贴身亲近,是以潜泳观赏是来这里旅游的一大乐趣!

      说到印尼,还应简述一下那里的居民状态。在那数千个岛上,真正的原住民数量一直都很少。后来涌入了大批的马来人,占据了许多地方,并逐渐自封为“土著”。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开始迁入一些华人,后来这些人都与当地人“同化”了。据说,印尼的伊斯兰教是由郑和传入的。因带有明显的中华“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成份,令其内涵更显善意与温和,且郑和又为当地人剿灭了猖獗的海盗,故直至今天,很多印尼人还对郑和心存景仰,对那时的华人也赞誉有加。而清后移民到印尼的华人,大多不甘被“同化”,也不被当地人视为“当地人”,故彼此时有摩擦(近代曾出现过多次“排华”事件,个中原因不在本文细述)。

      其实,这个世界在几百年前就曾出现过多次“移民潮”,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种、民族的结构产生了变异。幸运的是,那时的民间来往都不必“通关文牒”(护照),可自由进出营生。至于谁是本地“主人”,谁是外来“侵略者”,应该怎样“瓜分”或“维护”彼此的利益,似乎都远没今天的人类那么看重!就以这点而言,真可说是今不如古了。

      到达波岛的第四天晚上,我住在高层楼房里,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飞快地回想着几十年所知的一切,不禁喟然长叹:“过去,在历史课本里所看到的东西太简单、片面、绝对了!其实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决不是由某个国家在某个特殊年代由某些人编撰的历史教材所能充分如实地体现出来的!每当愿意敞开心怀如实细致地了解世界的种种事物时,越丰富、越深刻就越感受到人类自我的渺小、浅薄与卑劣,就越觉得古人提出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可贵!”

      故此,我继续鞭策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是寻幽揽胜、观赏自然景物,还是品尝美食、体味风土人情,都显得更为顺畅和有意思了。

      几天来,我们曾在温热厚实的海滩上怡然自得地漫步,也曾在高山低谷的茂密丛林中舒畅地穿行,还曾凭着即时的准确判断,超计划地轻车直入隐藏于深山密林里的“世外桃源”探秘,又去过惊涛拍岸、裂石穿空、极其险要的海岸体会天地造化之神奇……

      啊——波多黎各,加勒比海的明珠!你艳丽的风光,另类的历史,热烈爽朗的风情,都引发了我许多联想与沉思,真不知该从何说起!

     

       附:你喜欢我这篇有点冗长的杂谈式的游记吗?
                                           
« 最后编辑时间: 七月 30, 2015, 07:00:01 上午 作者 区文伟 »

李淑燕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02
#1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0, 2015, 03:31:47 下午
        我们即将启程七天的台湾之旅,我愿意按照老师教导的努力“鞭策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以这样的心境去“寻幽揽胜、观赏自然景物”、“品尝美食、体味风土人情”,使我们的旅游更有意义。谢谢老师!
« 最后编辑时间: 七月 30, 2015, 03:47:08 下午 作者 xiaoxuesheng »
要靠水滴石穿式的韧性磨炼,在痛苦艰辛的磨炼中改造,在刻骨铭心的改造中升华!

sunlylhxun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30
#2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0, 2015, 10:30:54 下午
  非常喜爱看老师写的文句,总是令我感到赏心悦目、舒畅愉悦,随着老师的文笔,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

  无论:文章、杂谈还是回贴,总会指引我学习与做人的方向,引领我认识事物与世界的态度,使我心境慢慢开阔与平静。

  努力学习,用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谢谢老师!
                                                                                               佛山:吕美红
« 最后编辑时间: 七月 30, 2015, 10:33:15 下午 作者 sunlylhxun »

巧洁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35
#3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1, 2015, 06:28:51 下午
老师您好!学生喜欢这篇游记。从游记中,可以领略到波多黎各当地十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了解了它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沿革、人口民族、民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我们在分享着老师的劳动成果。
 
学生自感能力渺小、狭隘卑微,但同时内心亦有一种亲切受教、被尊重的感觉。
 
感恩老师的引领!

ro

更多……
  • 访客
#4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1, 2015, 07:32:42 下午
十分喜欢老师这样写游记。

老师写这篇游记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内容丰富:涉及波多黎各和印尼的历史、地理、自然物种与风土人情,使人读来能够增长知识、赏心悦目、潜移默化地开发智慧。

读老师的文章,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使学生我深受感动,决心努力践行老师的教导。

liushufeng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8
#5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1, 2015, 10:40:12 下午
    学生非常喜欢区老师写的此篇文章!
    读了老师的文章,被老师对波多黎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细致入微描述所打动,如同身临其境。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发展的道理
    学生一定按照老师的要求鞭策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谢谢老师的分享!

陈水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18
#6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七月 31, 2015, 11:00:04 下午
喜欢。老师在文中比较祥尽地介绍了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美景.社会政治.宗教信仰等等,令学生增长了见识。老师对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让我感动。本想在论坛上多发些帖与老师同学互动,无奈自己的文学素养太差,这样的水平在盘古论坛这么高水准的地方当然不敢多议了,因为学好盘古文化比文学更难,所以好多时都做了看客。感谢老师一家的辛勤努力!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发帖!

linlin94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35
#7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1, 2015, 10:04:52 上午
          提起加勒比海,我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过去看过的关于加勒比海盗电影之类的片段,呵呵......

          连老师都想  “若可能的话,我真想在飞机上一跃而下,投入到那无比碧绿蔚蓝、清澈透明的海水里。” 那里一定极其美丽!

          老师写的游记我还是很喜欢的 :),短短的文字竟包含如此之多的信息量!慢慢读来获益良多......

           “.......故此,我继续鞭策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是寻幽揽胜、观赏自然景物,还是品尝美食、体味风土人情,都显得更为顺畅和有意思了。”   

          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就要慢慢学会老师的待人处事和思考的方式,在此深深感谢老师的分享!
         

                   

         
« 最后编辑时间: 八月 01, 2015, 05:36:08 下午 作者 linlin94 »
学会“平静、宽容、谦恭、坚定、勤奋”地做人。

钊虹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22
#8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2, 2015, 08:16:38 上午
       感谢老师这篇丰富、细致、深刻的杂谈式游记,学生喜欢。

     “这里的海水能见度非常高,可让人在飞机上望见水底的山脉、礁石。水浅处绿如翡翠,水深处由湛蓝至深蓝…”……“在离岸不远的水中, 只要你愿意俯身下望,就常会发现一队队五颜六色的鱼儿欢畅地游来游去。 有时,还会与你轻轻贴身亲近……”      如此美景,怎不令人神往!

       文章从远隔万里的西半球写到东半球,从自然美景、物种的神奇、社会风情写到各地的人文、历史和价值取向等,不仅仅是一篇赏心悦目的游记,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人文、历史课。


       “……让“敌人”占有自己的领地建墓立碑——这,对于强调阶级仇、民族恨的东方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啊!由此,我想到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价值、意义的尊重与定义有所不同,其处事待人的方式也必然有别了。当然,我赞赏品德高尚的待人处事方式。”

        看到这里,让我忆起以前在杂志看过的一篇短文,大概讲述: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专门为鱼而制造的药丸,鱼服用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他们在宰鱼做菜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后,再动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重温这篇短文,忽觉“---让“敌人”占有自己的领地建墓立碑---” 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似乎合乎情理了,同时亦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博爱和宽容,还有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生命、尊重并常怀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并内化成一股动力去付诸行动,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更美丽!


       “每当愿意敞开心怀如实细致地了解世界的种种事物时,越丰富、越深刻就越感受到人类自我的渺小、浅薄与卑劣,就越觉得古人提出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可贵!“
       “故此,我继续鞭策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感谢老师这么明确清晰的指引, 学生定谨记并努力践行。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9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2, 2015, 12:54:07 下午
感谢老师送给我们如斯优秀感人的杂谈式游记——《从波多黎各说起》!

文章感人,是因为老师倾注了真挚的情感,情真文才美;文章婉约迷人,显示了从小崇尚中国古文化的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章有感染力,是因为经历非凡的老师向人们传递的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真善美的信息和能量;文章有阅读和典藏的价值,是因为孜孜以求历史真相的老师为我们填补知识的盲区,引领我们走出认识的误区……

感谢您,我们的文化导师和心灵导师区老师!您赠送给我们的一篇篇论文、杂谈、游记、诗词、歌赋,正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正心修身,导己助人再向前!

《从波多黎各说起》——老师笔下的加勒比海如珍珠般美丽的海岛是那样的让人心驰神往!

“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是寻幽揽胜、观赏自然景物,还是品尝美食、体味风土人情,都显得更为顺畅和有意思了。”—— 老师赠给我们的人生格言是何等珍贵难忘!

老师在文中提到,在巴哈马传功讲学期间,“我常常喜欢站在阳台上迎着海风舒畅地练功,任由思绪随着功态飘升、飘向海天的深处……”引起我的身心和谐共鸣。

我也喜欢对着大海练功。我的诊所离大海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午饭后,如有闲暇,我会穿过闹市,走到海边,顿觉心胸开朗,神清气爽。这里四季如春,青青的草坪,像一块硕大的地毯铺在起伏的大地上,柔软如缎,青翠浪漫;轻风吹来泥土的气息、松树的清香(那伟岸笔直的塔状松树总让我肃然起敬);极目苍穹,蓝天深邃,白云悠悠,阳光明亮(这里一年只有几天盛夏,即便白天炎热,晚上仍复归清凉);淡黄色的沙滩上,游人三三两两(这是个人口不多的城市,工作日游人稀疏),享受休闲;海面上,海鸥翻飞,弄潮儿搏击风浪……我站在幽静的观景台一隅练功,任海风拂面,听海浪轰鸣,感受那澎湃的力量由海底深处穿过沙滩,传入我的双脚,双腿。瞬间,海的力量,与双手转动太阳月亮产生的能量汇聚在一起,在我的躯体混合,蔓延,温暖,妙曼,升腾,随着海风飘进老师巨大的能量场,造福四面八方……


海燕

2015-8-2

« 最后编辑时间: 八月 03, 2015, 07:59:07 上午 作者 hytan99 »

吴忠

更多…… 离线
  • *****
  • 坛主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86
  • 湖南长沙
    • 盘古文化伴我成长
#10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2, 2015, 11:20:13 下午
非常感谢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出如此优美、引人深思的文章。

我的文学修为真的很一般,以前,对纯理论性的文章是很不爱看的,记得看早期的《善美之花》(16开的),很喜欢读后面同学们写的体会,反而读每期第一篇(老师的)文章觉得吃力,当然,现在看论坛就反过来了,是非常喜欢和期盼看到老师的文章。或许这也体现我在盘古文化大家园中的成长吧。 :D

老师此篇杂文,把多个地理位置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和比较,让我即长见识,又学历史,更懂得如何更好的观察及分析人和事,如此赏心悦目的好文章,何止是喜欢,是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啊!
无所谓无,无所谓有,诚心实践,无中生有。

丽冰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68
#11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3, 2015, 02:27:41 下午
看到老师这篇趣味横生、哲理深刻的游记,我不禁随着老师的思绪重游波多黎各和巴哈马。

在波多黎各游圣胡安市时,Kitty拿了一本当地的旅游杂志给老师看。 老师无意中看到了一张运天拿洞穴的照片就马上决定第二天到那里观光。 我感到十分雀跃,心想老师决定去的地方一定会有美景看。

果然,第二天走进洞穴时,大家都被这眼前的奇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发出“哗哗”的赞叹声。 从洞穴往外看,洞穴恍如一个天然雕刻的大镜框,里面镶嵌着有小桥流水、绿树青山的“世外桃园”, 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当我们不停地拍照时,老师就已经肯定地说外面一定有路可走到对面的“世外桃园”。 我更感到兴奋了! 但是,我想,哪里有路呢? 怎么才找到呢?我想过用卫星导航来看一下路线,可是连那个“世外桃园”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城市也不知道,怎么查呢?况且,就算有地址,波多黎各的地址往往不够详细而无法肯定非常准确的位置。面对同一景物,可我怎么看也看不出哪里会连通这个“世外桃园”。 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怎么想的呢?他从来没到过波多黎各,来这里之前也没有看过地图,他是怎样确定路线的呢?

出了洞穴以后,我们看到了一条绕着山的公路,老师叫杰晨从这条路一直开车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鲜艳夺目的凤凰花、错落有致的民居、青翠的田野、平静如镜的湖水、茂盛的树林、形态奇特的山丘。。。 当我们的车驶过小桥流水的地方时,我们反望山的方向,从外面看到了运天拿洞穴的“大镜框”! 之前是从洞里俯瞰下来,现在是从下面向洞里仰望,真是非常有趣! 走着走着,我们在恬静的半山上看到一间过去是旅馆的大型住宅, 欣赏当地人的生活风情;在那里我们还遇到在路上卖当地一种名叫曼密的水果的乡里人家,品尝从没见过、从没吃过的鲜果的滋味,让游历倍增乐趣和惊喜。与此同时我更佩服老师的眼界和判断力 ——“凭着即时的准确判断,超计划地轻车直入隐藏于深山密林里的‘世外桃源’探秘”!老师总是时时刻刻“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 故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观察入微、作出精准的推测和计算。 

随老师出外,我还看到老师随时随地很熟悉地讲解当地的情况和历史,让我们增长很多知识。而且,他的讲解比很多介绍书籍和史书更深刻、更符合事实、也更可信!老师一直以来积累非常渊博的知识并融汇贯通,就如他说的,“一定要保持平静、宽容、谦恭、勤奋的态度来读书、阅人、处世、办事。” “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是寻幽揽胜、观赏自然景物,还是品尝美食、体味风土人情,都显得更为顺畅和有意思了。”

韩志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12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04, 2015, 02:04:47 下午
    恩师发表的《从波多黎各说起》一文,我已数遍阅读,但还是读也读不够,读也读不透。我顺着老师的引领,一边阅读,一边百度,我的阅读圈不断地扩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波多黎各的地理地貌,到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从西班牙将士的墓地,到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美国越战纪念碑,又到朝鲜战争的真相;从波多黎各的独立公投,到巴哈马的独立......,我来来回回地“往返”于老师笔下的加勒比海海岸,不断地靠近真实的历史,触摸着人类真实的历史的脉动。

    “可以说,‘美帝国主义’不但没有从该岛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反而不断为其‘输入’财富——帮助其建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成为了现代化的旅游胜地;美国政府不需要这里的人缴纳联邦税(也就是不必向中央政府交税),因此这里的人均生活水平是加勒比海地区最高的(但还比不上美国本土收入最低的州)。
    “该岛居民曾试过多次全民公投来决定其归属。每次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归属美国管治。近几年有两次公投的结果是——希望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美国议会至今仍未答复。”

    每每阅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就对老师在《德天大瀑布感怀》中描绘的“四海一家亲,天地情长在”的美好景象充满向往。
    老师的以上这番慨叹和介绍,还让我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华夷之辨”之说,二者似有相似之处。“华”代表文明与进步,“夷”代表野蛮与落后,以是否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礼仪道德的文化认同来区别华夷归属。另据史料记载,明朝对少数民族是极为优待的,以下附录几段我阅读过的资料,供有同学们参考。

    自洪武以来,满洲人、蒙古人等关外民族由于其生活苦寒开始南下,与新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接触,从此开始了明朝政府与这些南下少数民族的关系史。在对于这些民族的政策态度上,明朝政府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方式、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宽厚仁和,接纳安置了他们。明政府给予他们的待遇,甚至远远高于对汉族百姓的待遇。孟森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具体优待如下:
    ①优待安置,供给赏赐,有求必应——络绎不绝、衣衫褴褛、充满渴望的归附者蜂拥进入明朝。今天“民主自由”的美国对欲赴美定居之人设下签证、学历、担保、GRE、托福等道道障碍,而数百年前的中国明朝政府,却以宽广仁爱慷慨的胸襟对待前来归附的人。
    ②自由来去——对于南下归附的少数民族,明政府还让其自由来去。汉人无政府文书出境就是重罪,而女真鞑靼出境却是自由往来,比汉人自由得多得多。给予了最大的自由度,即便现在也不多见。
    ③税赋俱轻——据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所载辽东巡按肖淳的条陈:“建州毛怜等卫夷人降附,安置安乐、自在二州者,名曰达官……至于自在、安乐二州达官,初谓其犬羊就柙,犷悍犹存,故不差不粮,亦不委任以事。”也就是说,女真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
    ④设立互市——设立互市,只使明朝小程度地减少边境骚乱的发生,却极大解决了南下归附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隆庆六年七月辛丑“海西、建州诸夷衣食皆易自内地”,而且还有避免天灾损失的作用。
    ⑤授官世袭——永乐十三年十月壬辰:“吉里河卫女直牙失答奏,愿居辽东东宁卫,命为指挥佥事。”景泰二年九月戊戌:“海西亦马剌卫故野人指挥佥事阿兰哈子写称哥来归,命袭指挥佥事,于辽东自在州安置支俸。”等等类似记载亦是随处可见。1412年(永乐十年)六月“辽东建州卫指挥佥事李显忠奏:塔温新附人民缺食乞娠贷之。”明成祖对户部官员说:“薄海内外,皆吾赤子,远人归化,尤宜存恤。其即遗人发粟娠之,毋令失所”;1444年(正统九年),建州卫都督佥事李满住奏其卫从它地迁回的二百二十余口人“甚是饥窘,乞加娠恤”。明英宗当即令户部大臣“速令辽东都司一量拨粮米接济”,1412年(永乐十年)辽东都指挥同知巫凯奏,建州卫都指挥李里等人“悉挈家就建州卫居住,岁乏食,上命发仓粟娠之”;1440年(正统五年)建州左卫凡察等迁来苏子河流域“家口粮食艰难”,明廷除令总兵官安插其与李满住居住外,又令辽东镇守总兵官“给粮接济”;甚至到了努儿哈赤另立旗号的1617年(明万历45年,后金2年),因“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觅食……群胡逐日出来”,明廷仍及时给予娠济,据朝鲜人估计当时明廷“借给之物,想必浩大”。
    明中央政府对东北女真人的救济帮助几乎贯穿于整个明朝,从永乐一直到万历,甚至一直到万历45年,可谓仁至义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到第二年,也即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就公开宣布所谓七大恨,起兵反明,进行正式分裂活动,赤裸裸地推行其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
    除北方少数民族外,明朝政府对于愿意居住在中国的不同肤色、种族的外国人以舒适环境,死后还给以很高的葬礼等待遇。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撰《皇明祖》,告诫子孙勿滥兴兵,以及对真正的“蛮夷”的防备,并列出几个不征之国: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我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防之。今将不征诸夷之国名开列于后: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暹罗、真腊等。
    郑和下西洋后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而他们是如此地钦慕中国,在遗嘱中竟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此。明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这鲜明地显示了当时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巨大吸引力,及当时中国人对外国人友善而非蔑视。(摘自搜狗百科“华夷之辩”)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895
#13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10, 2015, 12:09:36 上午
 学生很喜欢老师这种杂谈式的游记。让人感受到优美、朴实、醇厚的文句给予心灵一种独特奇妙的乐趣。例如,当我读到开篇的一段文字描述“若可能的话,我真想在飞机上一跃而下,投入到那无比碧绿蔚蓝、清澈透明的海水里”时,我不禁笑起来了。可见,波多黎各的海水是多么的迷人美丽!

同时,游记使人从中学习到波多黎各的历史进程、风俗、和人情世事,并讲述了此国与西班牙、美国的关系,以及与印尼的异同之处。特别是与美国的亲密关系中,了解到令我们前所未闻甚至有点惊讶,美国在波国所扮演的角色竟是起了一个重要的推进其历程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是自己孤陋寡闻之处,亦是从小所受教育环境之困,更有媒介新闻报道的误导!

所以,游记更重要地启发了我平时要广泛地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增加常识、学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学会对比并客观地看待世界所发生的人情与事迹。就如老师的提醒我们的话“学会从修养的角度去读书阅人”。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05, 2020, 06:07:24 下午 作者 科 »
正心修身 善良美好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14 Re: 从波多黎各说起
八月 14, 2015, 04:54:37 下午
拜读老师的上述作品后,除了垂涎于那遥远的美景之外,我也产生这样的联想——

其一,人要理性。我觉得美国人(尤指其政府)是很理性的,尤其相对于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例如,二战结束之际和之后,对于与其很有深仇大恨的日本,美国没有将日本玉石俱焚,而是大力扶植日本,这当然首先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但也事实上非常有利于维护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之所以我想到“理性”,也源于近日某事而触发的。某年青人,以前是比较热衷于盘古文化的,但因几年前的某件事情(我猜想此事纯属误会),认定某同学只是口头仁慈友爱但在事实上并不是的。所以,她自此决定不再接触盘古神功,即使近年来身体染恙而求医无显效;即使有同学包括其妈妈的劝导。
我这样对她说:“你应该遇见过,甚至自己或多或少有过——因不喜欢某学科老师而不愿意学习该学科的(她说是的)。反过来,你应该知道‘爱屋及乌’的成语(她说是的)。那么,你我是否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地被自己的情绪主导,无视不利或有利的事实根据,而意气用事地作出接纳或者拒绝的选择呢?这可能是欠缺理性的一种表现。”

我想,区老师是在教导我们学会理性做人做事的,其方法应该就是学会平静、宽容、谦恭、勤奋、坚定。

我也想,美国的国家行为之所以比较理性,并非美国人特别聪明,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家行为不会被“极个别人”的利益或情绪摆布。近日,韩国强烈抗议朝鲜将韩国总统头像作为射击训练的靶子,指出这是极不礼仪,也是挑拨仇恨的行为。观察朝鲜的一些行为,或许能够大概猜出几十年前的一些事情的缘由。

其二,“有奶便是娘”虽然是贬义词,但也有其合理的成分的。我只能反问,“不能够为儿女提供奶吃的娘,算是合格的娘吗?”例如,六七十年过去了,某些地区或群体的生活仍然像以前那么糟糕,那么“独立/解放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何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