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试与苏轼共赏月》一文中,曾经写到:
“附带说几句似乎是多余的话:学习与欣赏古诗词,除了要具备平静的心境与宽阔的情怀,还要努力站在古人所受教育之角度去细细分析,才能贴近诗人心中的情感与意境。不能以现代人所受之现代教育套进去!”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努力尝试站在古人所受教育之角度去体会和分析,但我发现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件事。古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的学识和阅历,尤其是胸襟与气度,与古人相差太远了。
区老师的话,没有一句是多余的,一时领悟不了,我就把它记在心里,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
上文是2011年8月30日我在论坛写的帖子,“古人所受教育”与“现代人所受之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那时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直到2012年12月22日,学习了老师的文章《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我才知道——学习古文化,首先要懂得“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是中国古文化最重要、最辉煌的精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现在的译文有很多问题,断句、读音、释义都有偏颇之处,同一本古籍常有很多种译本,但总觉得与原文有些出入。我原以为这是受现代教育的现代人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造诣不深的原因造成的,并未想到“道”与“德”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学古文的。
学习了老师的《 以道驭术 学会耕耘》,如梦初醒。再读《 又发随想》,真有醍醐灌顶之感!
老师讲到古人所受之教育——“那时候, 每一家庭都践行着'做人先立品'的家教,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 这方面的知识就更丰富了。因此, 几乎所有的人都自小养成了共识 —— 做人、处事、说理、行文都必然以'尊道、贵德'为底线。”
又谈到现代人所受之现代教育——“而吾辈中人更是几经波折, 既缺失‘做人先立品’的家教, 又缺失忠实于古风民情的古文教育, 故面对古文时, 难免有难懂难明之处, 或似懂非懂之窘。 而那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妄图以现代人之心态、观念去强加于古人身上的译著又多如牛毛, 为人平添许多困惑与无奈, 甚至以讹传讹。”
至此,我才比较全面的理解了老师几年前说过的话 ——”学习与欣赏古诗词,除了要具备平静的心境与宽阔的情怀,还要努力站在古人所受教育之角度去细细分析,才能贴近诗人心中的情感与意境。不能以现代人所受之现代教育套进去!”
老师教导:“‘信于久屈之中, 而用于至足之后’的意思是, 经过长期曲折屈辱的历练, 信念更加坚定, 能屈能伸的意志与能力更加强大;无论做什么, 当心理的准备和知识才能的准备都达到充足时, 收效自然而然就会最好。”
谢谢老师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我会把它记在心里,细细领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
老师列出的三个题目,我认为《庄稼的耕种与治学为人之道 —— 送张琥》最好,我觉得这个题目已经隐含了以道驭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