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书如人》
文/黎智勇
书是人写的。人有很多类型,所写的书也就有很多风格。有时候,书就如人一样。。。
我家最早一本书是民国时期教儿童书札往来的识字本。据说是读过几年私塾的爷爷教孩子们(父亲与姑妈们)识字之课本。那时我太小,记忆中只余一股油墨芳香与内里充斥的“母親大人在上”、“兒在外安好勿念“、“小兒再拜”等繁体文言文字。想起大半世纪前那个苦难的岁月,两个豆蔻年华的“做妹仔”姑妈(“做妹仔”粤语:指穷人因无力抚养孩子,而将其寄养在大户里作奴婢),辞别双亲,逃港活命,风雨飘摇,生死难卜!想象乡下奶奶每天倚门期盼的,就是一封如此文字的家书时,我的眼睛总是迷蒙湿润的。。。透过这本薄薄的识字册去追忆岁月的烟云,让我仿佛看到两位生逢乱世却不失优雅坚韧的民国女孩儿。
还有一本老书是父亲七十年代到香港省亲时购买的《辞海》。宽大厚重的一本硬皮精装书,纸质高档插图精美,由香港中华书局印行。这书的年龄比我还大几岁,那时父亲刚通过文教办的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用“知识改变命运”去脱离农村工分制度,意味着全家不用捱饿,既无比自豪又令乡亲们羡慕。数年前,父亲从三十六年学校岗位上退下来,把《辞海》送给了我。我接过她,好象接过一个沉甸甸期望。。。《辞海》是父亲迎请回来的第一位老师,象一位德高望重、深沉渊博的大儒。
还有就是一堆少年时代翻得没面没底的“几大名著”与武侠小说,他们是一群看似儒雅沉稳,实质潇洒风趣的儒侠,充实着少年时代一个个星光灿烂不眠夜。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教育缺失,但幸好有了这些“闲书”可看,那些仁义、忠孝、诚信、勇敢、担当等传统道德种子,正是通过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悄悄撒播在孩童幼小的心田。所以,现在一想起他们,我便会会心地微笑,他们真是一帮浑身上下闪烁着狡黠光芒的布道者啊!
长大后自己也开始尽情地去买些书。有些书封皮精美异常,买回去细读内文却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尤如一个衣着光鲜却空话连篇的侃爷。而有些从地摊淘来的旧书,读起来却是珠玑满纸,仿若一位深藏不露的扫地僧。有些畅销书籍魅力四射,象个让你魂牵梦绕欢笑悲哭的热恋情人。而有些经典著作睿智深沉,每个人生阶段读她,都有不同的感悟。就象家族里一位不时提点关爱你的长辈。有幸读到这种经典和有幸遇到这样的长辈,都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有的巨著庄严肃穆,你的书架总要留个重要的位置给她,而且不发恭敬虔诚心则难以亲近。就象一位德高望重的高贤莅临寒舍,弟子总要恭迎上位随侍左右聆听教诲。而有的书放进书架后就潜藏于浩瀚书海中再未谋面,象个高洁的隐士。却在偶然一个午后,当你整理书架浮尘时无意中又撞见她,然后就倚在书架旁读她、懂她,爱上了她。。。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们就是那些倾慕多年,却一直未有缘秉烛长谈的朋友啊!
有的人拥有很多书,只是供奉着,还喜欢靠着满架子藏书照相。仿佛镁光灯一闪,书中的知识就会影印到脑袋里去。可惜很遗憾,知识并不能代表智慧,有时固有的知识还是人们进步的障碍。有的人家中藏书不多。但其人生阅历丰富,气宇轩昂,谈吐不凡。这些朋友其生命厚重丰盛,是行路万里阅人无数的大道践行者。
有位现代哲人曾说过:“生命是高级的艺术,也是高深的哲理。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全读懂它,但应努力去认识与把握,这是做人的基本价值与意义!”(区文伟老师语)是的,人的生命是一本厚重无比的书,是一本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学习、品味与感悟的巨著。 (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