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老师指出:修养,通常是指心灵素质的修养,即道德品质的修养。当然,也应包括文化的修养。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还包含了养生、益智、长寿的内容。
盘古提示的“克己适众”是最实在、最有效的修养方法。
“克己适众”可分为两个层次来实现。首先是,努力克制自己不当的欲望与行为,以适应和众人、众生一起和睦地相处。当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已达到这个境界后,则应自觉要求自己的心灵进入更高的境界——把“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言之以理,待之以礼,动之以情。行之以果”作为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使命,为了实现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物为善,共生共荣的美好目的,自愿自觉地不断修养、提升心灵素质,努力使自己的一切言行表现都能产生利人利物的效果,以自己良好的善良行为去感化和引导别人也愿意向着善美的人生方向前进。这就是“克己适众”的完整含义。
我是-名退休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三+多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是做了几+年教师,站在讲坛上讲了几+年的话,我的优点是"能说会道",但缺点是"信口开河"! 几+年来我究竟讲了什么?是"自以为知,自以为是"的,还是"克已适众"的? 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还是误导听众的? 很值得我反思!
虽然我巳退出讲坛多年,但我仍然愿意以区老师提出的"克己适众"的修养方法,努力规范自已的言行,首先从讲话做起!
新浪有一段关于讲话的修养,值得我学习: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学会自我解脱,因为这样才能自我超越;学会一个人静静思考,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清醒、明白;
"吞声忍气"----是把话吞回去,把脾气忍下来,这是一种心灵的修养!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十个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最重要的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四个字:顺其自然。最重要的三个字:你真棒。最重要的二个字:谢谢。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我。
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下流;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教化,言行必无礼;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知识,言行必愚钝。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
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评,有时一个微笑可让两个宿怨之人冰释前嫌。
生活中适度的赞美,可以消除很多的隔膜和怨恨,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赞美别人,如同一只蜡烛,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一线光明,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脚步。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唯如此,心灵安逸,生活从容。
若世界是一堵墙壁,心态则是回音壁。以何样心态说话,它会以何样语气回音。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给你爱;你去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分爱,世界就会回你几分爱。种下快乐收获幸福,种下怨恨收获痛苦。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能说却不能做到的事,不如不说。能做却不能说的事,不如不做。说话时要考虑自己的话是否实施。做事时要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所忌讳。
总之按32字做人宗旨中的”言之以理” 四个字和区老师常强调的:” 因人而宜, 因事而宜, 因地制宜” 的原则, 这就是最佳的说话方式方法.也是一种"克己适众"的修养!
区老师说:我更愿意寄语乐于求善的年长者:过去艰难的岁月和封闭、扭曲的教育难免使人蹉跎了不少宝贵的光阴,请真正坚决地告别过去不幸染上的自以为知、自以为是的陋习,敞开心怀、虚怀若谷地接纳仁爱善美的信仰和修养,让生命活得更健康快乐,更丰富多彩!
虽然,我巳"年长",但我也定会按照老师的"寄语",在我有生之年,努力改变过去不幸染上的"自以为是,自以为知"的陋习,敞开心怀去接纳仁爱善美的信仰和修养,相信我将会活得更健康快乐,更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