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努力贴近老子 (阅读 35131 次)

YaGuang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32
#45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七月 08, 2013, 09:42:03 下午
                                                                                   跟随老师读“道德经”
    喜欢搞点养生的人,大多会受中国古文化的影响,去练练气功,读读佛家的书,读读名家典籍,也读读“道德经”。“道德经”我读过几遍,多数是参考一些释义的文章去读,读得不甚明了,还有可能受到释义文章里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虽是如此,而我又说不出问题在哪里。想解决,可水平有限,显得力不从心。但气功里也有一些好的心法,有时我会去静静的感受一下“老子”的思维和他的精神世界。我感受到,他日复一日地进行静无杂念的虚空的修为,即使是非常平常的为人处世,生活工作,他也都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他的思维里有极大的智慧,而他的精神世界则特别推崇道德的力量,“老子”大体感悟到天地宇宙的结构和天地宇宙的演化规律,并能深刻理解人与宇宙天地的精妙联系,“老子”把宇宙的结构和规律视为道,把人在宇宙中适应性的生存思维和行为视为德,因此形成“道德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老子”的一点感受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有时我也会感觉到“老子”对我挤眉溜眼地皱眉头。
    读了老师的“努力贴近老子”,老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的全篇解释“道德经’,但却把“老子”最核心的思想作了深入而清晰的阐述,特别是勾划了“道德经”思维的主线,让我们能很具体的理解“道德经”的智慧和精神境界。我们可以仔细来看一下老师是怎样教我们看“老子”说道的,老师说:
    《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老子着意于论述“道”与“德”二者的密切关系,从而推崇一种积极向上的、利人利己又利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期让人类的个体(自己与自己)和整体(人与人)的相处、人类与大自然的相处,从相生相克的最基本的自然关系,提高到相容相安、共生共荣的最高级的自然关系。
     老子认为"道"是最深邃、最广阔、最玄妙的“东西”,虽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容。“道”来自于自然之中的“无”(无形的自然法则、规律、力量),作用于自然之中的“有”(物质)。
     老子认为可以把“道”看作是一种无限大的无形的“东西”,代表了宇宙原始的自然力量,而这一种无形的“东西”会演化成两种性质不同却可共生共和的两种“东西”——阴和阳两种无形的力量;而阴和阳通过彼此的合作,又会生发出第三种“东西”——阴阳相合的力量,有了这种阴阳相合的“东西”,就可生化出无穷无尽的万物了。因为万物都是来自于“道”,也来自于阴阳结合而生成,故此,种种事物既有来自于“道”的“因”,也有来自于阴阳相合而成的“果”。用现代的语言来比喻,可说成是万物都具有了“道”和阴阳结合的基因,所以,种种事物亦可通过阴阳相合的作用而产生生生不息的循环。但是,怎样才能使种种事物(特别是人类)的生生不息的循环能出现最美好、最理想的结果呢?那就需要接受“道”的最高境界——自然无为的指引了。 
    认识了老子的世界观,就可知道老子提出的“道”实质上包含了三个内容;道路、道理、道德。
    道路,是指宇宙里任何事物不论大小,如大至星球乃至茫茫无边的太空,小至灰尘微粒乃至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型之物,都有其被早已编排好了的运行轨道。每种事物都无一例外地遵从着各自的道路范围去衍生(形成)、发展、运行、变化、直至衰亡或永恒。
     道理,是指各种事物不仅被编排了各自的运行轨道,又被编排了彼此相处的关系,或相生相克、或共存共荣,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若以现代人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可用汽车行走为例,汽车必须运行在为汽车而设计的道路上,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人们不应该人为地给汽车道路设置不合理的障碍,否则,就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还有,汽车的运行还受到人为破坏天气而形成的制约,如现代一些地方人为地严重污染了大自然环境,以致产生严重的阴霾,既影响人类与生物圈的生存之道,也影响汽车的运行之道。这个例子和任何例子一样,都能说明老子所揭示的人和事物之间“有为和无为”的道理。
     道德,是指为了更好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前进,更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而要遵循的道德标准与规范。老子在文章中是着重参照某些事物的特点来论述做人的道德标准与规范的。例如以水的无私滋润万物的善良美德来说明人应具备“上善若水”的上等品德。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被认为是“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道”永远都是顺其自然而不妄为的,但是天地万物没有一种事物不是由于“道”的作为而产生的。
 因此,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作为(“有为”)。其含义是:当道德(心灵)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无论做什么,都符合最高境界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都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这种最高效的对己、对人、对物都有利而无害的行为,就属于“无为”。
    而与“无为”相对应的“有为”究竟是什么样的行为呢?那就是未能符合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低层次、低效率的意识行为,而且这种低层次的意识行为常常会产生害人害物甚至害己的结果。例如,人们平时常会表现的主观躁动的  应该怎样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使道德进入顺其自然的“无为”状态与境界呢?
     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致虚极,守静笃。”
    “虚”是指空空荡荡、空无一物的意思。老子主张人应该学会经常排除心中的贪欲之念,而且要排到尽,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变成无欲无求的空空荡荡的空间。这样,心灵这个空间就可以完全用来装载“道”,人的意识行为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无为”的境界了。
    老子认为的“静”,是平静,是回归自然状态的那种平静。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两种回归自然状态的平静。其一是如婴孩般的质朴纯真的自然平静;其二是回归到产生“道”的那种最高境界的自然无为的平静。
    老子认为世人的道德主要分成如下几个层次:一、“道”。二、“德”。三、“仁”。四、“义”。五、“礼”。
道”是最高的层次,“礼”是最低的层次,也就是道德底线了。如果连“礼”这种最低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的人,就处于“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状态了。如果这种状态的人越多,人类社会的祸患也就越多了。
     所以,老子希望人们能够首先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道德标准处在哪一个层次,然后发挥自己的努力一个一个台阶地往上提升,最终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认真看了老师的这些文字,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我们能感受到老师把“道德经”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交给了我们,我们能基本清楚“道德经”最正面的意义,沿着这条思维主线再读“道德经”,就不会觉得云里雾里一团糟了,会觉得心眼亮了许多,也能多一些体会到“道德经”的精妙韵味了。
    例如:读“道德经”第36篇“微明”原文是:将欲敛之,必固张之,将使柔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因为有了老师解析“道德经”的思维主线,我们便可以正面的理解该文了。我想,该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国家治理的主张,因此,“老子”这篇文字的主要含义是:将欲敛之,必固张之,说的是要张之就要广开言路,招贤纳才,将各种好的主张和意见归纳起来,形成集中统一的国策,敛之就是避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将欲柔之,必固强之,说的是,国家要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必须君臣百姓合力营造,人民的力量显得非常重要。柔就是以爱护关心人民致使民心归顺,同心同德,用统治者的柔换得民众的柔,要获得这样的效果,必先使民众强之,强,一是对人民给予好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二是鼓励生产农耕,给人民予丰衣足食,以此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说的是,国策是否适用,要在实践中检验,一废一兴,是要在普遍征询民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说的是,在推行国家政策的大局所需和大局利益上,有时会与一些局部的少数人的利益相矛盾,造成夺人之爱,夺人之利,这时就应有补救的措施给与弥补,尽可能的减少对这个局部和这少数人的伤害;是谓微明,说的是,这样的治国之道,是明智的,是基本的,原本就是应该的,所以取作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说的是民风淳朴,道德素养高尚,社会盛行仁爱善良之道,加之丰衣足食,形成良好的社会基础,人人得以受惠,人民自觉自愿与国家同心同德,这种情况,胜于用高压政策压服民众,就好像鱼离不开江河湖海自由宽阔的环境一样,到这时,根本不需要强硬的限制的措施来对待人民,也不需要也不可以用国家的强制机构时时刻刻盯着人民的一举一动。国家管理顺天意,得民心,可实现社会和谐。不能不说“老子”的治国思想是很有智慧的。
    读“道德经”微明一篇,就国家治理的主张可以这样来读,如是对农耕生产,或军事战争,就还会有其他的说法,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能这样来读老子的文章让我感觉很有意思,读来很顺畅很舒服,虽然我仍旧愚笨,但愿意去学习思考,我也感觉到老子可以少皱一些眉头了。老子的书还要读下去,顺着老师的思路去读,可以读出多一些好味道,谢谢老师。
                                                                                                                                                    2013-7-8
« 最后编辑时间: 七月 10, 2013, 08:08:31 上午 作者 YaGuang »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46 Re: 努力贴近老子
九月 27, 2014, 12:01:41 下午
衷心感谢老师再次深刻讲解“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非常重要:“致虚极,守静笃”。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致虚极”说的是人要把自己心胸里面贪婪的欲望和愤怒、担忧、怨恨等等一切不好的情绪统统抛开,把心灵的空间统统用来去装载正义的、善良的、友爱的、谦虚的高尚的美德。“守静笃”就是要保持非常平静的温和的心境。 一个人如果真的做到心中充满仁爱、充满平静,身体就能自然而然充满正能量,即使有疲劳也可以很快调整恢复过来。所以,就很少得病,即使得病,也可以通过练功、吟诵、书法等等这些调整身心的方法来恢复,所以就能健康长寿。
   
http://pangu.org/chinese/jiangke/russia201408.html


         我也要努力学习、践行这样的正心修身!                                                                   
 
                                   白云
« 最后编辑时间: 九月 28, 2014, 02:16:14 下午 作者 蓝天和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