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努力贴近老子 (阅读 35102 次)

高仔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37
#15 Re: 努力贴近老子
二月 27, 2013, 08:50:53 下午


老师说——“静”,是老子认为用来修身养性、正心修身的另一个好方法。当然,老子提出的“虚”与“静”都蕴藏着同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无私和宽容!因为人的心灵里缺乏无私与宽容的修养,是不可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的!比如,当一个人忧忧戚戚地念叨着自己的名和利时,怎能使自己的思绪进入平静、宽容的状态呢?

“忧忧戚戚”啊!对我来说真是一矢中的!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27, 2013, 10:00:00 下午 作者 高仔 »

陈晓岳

更多…… 离线
  • *
  • Newbie
  • 帖子: 31
#16 Re: 努力贴近老子
二月 28, 2013, 11:12:09 上午

高仔,真的如你所说的“忧忧戚戚”!人活在世,做的很多事情有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好我们有区老师的正确指引,通过盘古文化

时时刻刻给予我们提醒,对我们的心灵进行洗涤。

pgjerk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85
#17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1:01:22 上午
也谈谈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道:描述天地自然规则:无为而无不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德:论述人类的行为规则:遵道而行,天人合一。
    如何合一:应平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简单说,道德经就是讲无为和遵循。自然的无为和人类的遵循。
    正如老师所说,对自然的无为,道德经论述的不够透彻。
    这与世界各学说在描述世界产生的原因时一样,简单一笔带过,无法细致论述。
    人生道路倒是有详细描述,但也不得其因,最后以四个固有来定义。
   
    仁义道德加太极阴阳,中国文化的根源。(礼,是仁义道德的外在表现)。
    修炼者,内以道引路,外以礼示人。
     一孔之见。

区文伟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2
#18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12:07:02 下午
                                                          几点随想

      写完《努力贴近老子》后,仍觉意犹未尽,再补充几点随想吧。

      一,要详细解说老子的《道德经》,可写一篇很长的文章。但为了让人们先有一个简明扼要的概念,只好尽量从略了。

      记得二十年前,曾有一批好学之学生问我:如何把《道德经》和《人生的道路》结合起来学习?
      我笑了笑,说了几句话让他们参考。
      “道通天下方证道,名扬海外不为名。”
      “世间上,宇宙里,一切事物的关系都是相对而存在,相容而稳定,相和而共鸣的!”
      “有所求而不强求,无所求而无所不求,最终达到无所不能求!”
      可能到现在,这几句话对于解读《道德经》和《人生的道路》仍然有参考的作用。

      二,深刻认识与熟练把握“道”与“度”。
      在中国的古文化里,“道”与“度”这两个字的丰富含义对人的立身处世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语(雅言)“道“和”度“同音,但含义不同。
      “道”的主要含义就是道路、道理、道德。作动词用时,含义是“说”或“讲”。
      “度”主要的含义是适宜,如适度、程度,分寸拿捏得好(准确)。作动词用时,读音不同,如量度。
      “适度”是老子倡导的处事原则。如不妄为、不强求、不干涉、不相争等许多个“不…”都体现了这个“适度”的原则。
      能紧紧把握住“适度”这个原则,才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化祸为福、转危为安。但要把握好“适度”,则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如一个人当遇到对自己似有不利的情况时,就很容易产生或愤怒、怨恨,或急躁、无奈的情绪,怎能很快找到“适度”的方法来处理呢?

      三,《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觉得这句话最令人寻味。

      应该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呢?
      “死而不亡”给予人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若以目前人类对宇宙人生种种自然规律的有限认识而言,所谓“死而不亡”可解释为“精神不灭、永垂不朽”或“即使是死了,其高尚品德、伟大精神仍然令人永远不忘。”

      若以有关宗教的善恶报应和轮回报应的观点来推论,可理解为“肉身虽然死去,但其灵魂不灭!”或“这一次的生命方式结束了,却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所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死亡。”

      如果顺着老子所揭示的“道”来分析推理,可能又是另一种答案。
      老子认为“道”是来自鸿濛未分的“无”(即最高层次的自然力量),因此“道”是永恒的。而永恒的“道”创造了万物(包括人),所以,万物和人都具有了永恒的因素。但是,相对于天、地来说,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才能最终得道而获得与天地共长久的永恒生存的资格!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丧失所拥有的生命力的人,就会活得长久。”老子反反复复提出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正心修身之法,正是为了让人们不要轻易丧失所拥有的珍贵的生命力!这和“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含义是相通的。

      这几种推论,你认为哪一个更贴近老子的本义呢?
                                                                                                         2013.2.27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19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2:49:20 下午

老子认为“道”是来自鸿濛未分的“无”(即最高层次的自然力量),因此“道”是永恒的。而永恒的“道”创造了万物(包括人),所以,万物和人都具有了永恒 的因素。但是,相对于天、地来说,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才能最终得道而获得与天地共长久的永恒生存的资格!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感谢老师!您让我进一步明了悟道、修德和永生的辩证关系,因果关系!

学习老子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正心修身之法,将可以与天地共存,进入《人生的道路》里描绘的永恒美好的人间,真好!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我将为之不懈努力!

海燕

2013-3-1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20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3:16:25 下午
顺“道”者寿!

                                               白云
« 最后编辑时间: 五月 27, 2013, 11:39:11 下午 作者 蓝天和白云 »

蓝天和白云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03
#21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3:40:33 下午
         努力学习区老师解读的:

        应该怎样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使道德进入顺其自然的“无为”状态与境界呢?

       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致虚极,守静笃。”

      “虚”是指空空荡荡、空无一物的意思。老子主张人应该学会经常排除心中的贪欲之念,而且要排到尽,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变成无欲无求的空空荡荡的空间。这样,心灵这个空间就可以完全用来装载“道”,人的意识行为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无为”的境界了。

        老子在文中多次利用器皿的空间、房屋的空间、山谷的空间、江河湖海的空间、乃至天地之间的空间来说明“虚空”载物的道理,并以此一再强调说明人的心灵应该通过不断的修养而逐渐成为无贪无欲、无怨无恨、不急不躁的载“道”空间之重要性。
 
       “静”,是老子认为用来修身养性、正心修身的另一个好方法。当然,老子提出的“虚”与“静”都蕴藏着同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无私和宽容!



         对我而言在“利用器皿的空间......”之前还要加上“开启器皿的盖”这一步骤.  惭愧啊惭愧.

白云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20, 2013, 05:26:35 下午 作者 蓝天和白云 »

赵浩勇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53
#22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4:04:28 下午
       我理解的“道",是“说不清,讲不明,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通过其作用而感到其无处不在的客观规律的总和。”
       
     其实,“玄”是“道”的最大特点,根本无法弄清。确认“弄不清”,才是“真弄清”。 所以,以上理解,如果错了,那就对了。

        仅以此,作抛砖引玉之谈。

wuyiming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87
#23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1, 2013, 08:22:35 下午
学习了区老师前后两篇文章,我还是似懂非懂。但有一点感悟,"相对于天、地来说,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要不断地悟道,修德,才能最终得道而获得与天地共长久的永恒生存的资格"。还有就是,知道人要无私无欲,才能宁静和宽容,才有悟道和修徳的空间。很感恩区老师!因为您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您的学生受益非浅!我要好好学习,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吴意明

何其勋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15
#24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2, 2013, 12:55:45 下午
      “适度”是老子倡导的处事原则。如不妄为、不强求、不干涉、不相争等许多个“不…”都体现了这个“适度”的原则。

能紧紧把握住“适度”这个原则,才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化祸为福、转危为安。

 
这与老师说的处事原则: “有所求而不强求,无所求而无所不求,最终达到无所不能求!”是一致的!   
             
          读后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02, 2013, 04:22:50 下午 作者 何其勋 »
仁慈友爱,健康快乐!

Franco Zhu(诸先东)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09
#25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2, 2013, 04:24:47 下午
感谢老师!
让我对“无为”和“有为”有了全新的、全面的理解,明白了我们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26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2, 2013, 06:26:56 下午
终于在论坛上拜读到老师对≪道德经》的经典解读——《努力贴近老子》的完整版。

老子的《道德经》我虽然非常喜欢,也读了不记得多少遍。但是在拜读老师的解读之前,从来都没有真正完全读懂过。原因在于1、各种版本的释义各执一词,相互间去之甚远;2、同一版本的解释,前后自相矛盾、不成一体;3、各种解释都存在着与自己阅读原文的领悟有矛盾冲突之处;4、个人的境界和理解古文的基础很有限,有些内容虽不赞成释义的解释,但是没有自信确定自己的领悟是否较为“贴近老子”,还有很多内容不甚了了。

反复阅读老师的《努力贴近老子》,获益良多、受教非浅!

《道德经》这篇在中国优秀古文化中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终于在老师的解析下,真正揭开了它遮盖了两千多年的神秘面纱,在当今人类回归心灵原点的时候,不但帮助人们真正读懂《道德经》,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深刻地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比老子幸运(“老子对最原始、最高层次的“自然”的认识与感悟还不够深刻与清晰,故有点欲语难尽意的无奈。”),因为我们知道了最原始、最高层次的“自然”是什么!知道了他的终极意愿是什么!并在他的深情关爱和亲自指教下,清醒的进行着心灵的磨炼,为他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终极目标、为步入永恒美好人间而努力着!

我们没有老子纯净,(除了“道法自然”这种最高的“自然”境界,老子还不够熟悉而无法详述外,对‘道’以下的各种状态和境界,老子认为已很清楚了。)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垃圾覆盖,被名利情欲所累、被自私、贪婪、懒惰、狭隘、自以为是所困,已无法向老子和古代的圣人那样,“以极其“虚、静”的心怀去细致地观察和感悟天、地、人三界所含万物之自然物性与自然理性!”无法像他们那样“自然而然的真情真性的高境界的直接流露”“对大自然的认识与表述”。

读着老师的文章 我浮想联翩。我想象着老子此刻 一定会为有人真正读懂了他而感到欣慰、绽开笑颜。同时,老子也一定深深感谢这最原始、最高层次的“自然”,在两千多年前赋予他灵感,将这“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引导通过自己的著述流芳千古,教诲众生!而今天,终于迎来了回归之日!

当年,老子孜孜以求、殚精竭虑地感悟和求索天道“自然”,可是却始终无法领略最高境界的“自然”的真貌;今天,这最高境界的“自然”却将他慷慨博大、真挚深情的爱、将他的“真容”展现给我们,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我们懂得珍惜这天赐的恩情吗?!我们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真心和勤力吗?我问自己!

谢谢老师!谢谢您的教诲!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02, 2013, 07:19:56 下午 作者 博玄 »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895
#27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3, 2013, 11:45:58 上午

    赏读着老师的文章《努力贴近老子》,有如沐浴在春风里,内心有的是感动和喜悦!我多么地向往那“致虚极 守静笃”的高境界,深信当人达到那种境界时,一定会更亲切地感受到天地万物之间的深沉美妙!老师对“无为”与“有为”的深刻解读让人豁然开朗,也开始懂得了一点老师的诗句“无为本有为,有为亦无为”所蕴含的深意。

  然而,我感到自身的心灵差距与这么高尚的境界相去甚远!毕竟早已塑造好的人格,要想回归到如老子所说的“如婴孩般的质朴纯真的自然平静”极其困难!所幸我们有恩师的深情指导,“但前进的动力,始终在自己的心上”(摘自《菊圃行吟》“毕业之歌”)。我想,自己可以从现在起努力像小朋友一样充满好奇心,跟着老师探索求知广博而又无限深远的浩瀚学海--“道”,并努力加以运用、实践。紧记老师的教导,摒除躁动的心灵,辅之以平静宽容之心来“一点点地去学,一点点地去累积”,学会谦恭地做人,学会“适度”的处世原则。衷心感谢老师对我们耐心的开导、包容与厚爱!
正心修身 善良美好

何其勋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15
#28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3, 2013, 12:32:14 下午
不妄为、不强求、不干涉、不相争,不愤怒,不怨恨,不急躁、不辩,不闻,不看,不贪,断恶,改过,谦卑,守礼,原谅,知足,利人.......这些都是"适度"的原则下的道德行为,是常人不易做得到或不易做得好的!

所以老师指出:"要把握好“适度”,则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如一个人当遇到对自己似有不利的情况时,就很容易产生或愤怒、怨恨,或急躁、无奈的情绪,怎能很快找到“适度”的方法来处理呢?"

读后,更感到中国古文化的精粹-----"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的真确性,认识到学习中国古文化不但是学习如何"顺应天道",更是提高"品德至上"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从幼年读私塾开始,巳接触了中国古文化,但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才能真正初步掌握到学习的要领,更感到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已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逼切性!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03, 2013, 02:35:22 下午 作者 何其勋 »
仁慈友爱,健康快乐!

淡然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25
#29 Re: 努力贴近老子
三月 04, 2013, 05:55:46 下午
 这几种推论,你认为哪一个更贴近老子的本义呢?

我觉得老师这里是分了层次和我们说的。适合所有的人观看,滴水不漏,清静无为不强求,呵呵~~~

(一)第一层次(无神论)
“若以目前人类对宇宙人生种种自然规律的有限认识而言,所谓“死而不亡”可解释为“精神不灭、永垂不朽”或“即使是死了,其高尚品德、伟大精神仍然令人永远不忘。”

这点在我的小学青少年阶段所受的唯物主义教育唯一承认的灵魂(那时叫精神)层面的东西。特别是伟大的领导人逝去时,将这点放至无穷大,XXXXX永垂不朽。

(二)第二层次(有神论)

若以有关宗教的善恶报应和轮回报应的观点来推论,可理解为“肉身虽然死去,但其灵魂不灭!”或“这一次的生命方式结束了,却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所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死亡。”

这点是对宗教或相信神灵的人士来说的。如佛教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我的前半生也在这些学说中忽悠来忽悠去,问题是到最后这些灵魂究竟要做什么呢?除了上天堂,还有灵魂获得飘来荡去的自由(贬义一点,无主孤魂也差不多吧,有寄居的地方显山露水好一些吧,不然总是无形无体阴阴的)。在现世这么复杂的环境,如果上不了天堂怎么办呢?

看到这里佛教徒肯定说我你根本不懂佛教,是的,我确实不懂,汉传佛教已经够让我头大,大乘、小乘、净土宗、禅宗、华严宗.....。我本人喜欢禅宗。还未计算藏传佛教甘丹派或格鲁派....黄教、红教、白教和花教……如果佛教有源头,会不会也头都大了呢?

还有外国的基督教、天主教、06年我去俄罗斯旅游在教堂时见到受苦受难的圣母那叫东正教……我知识有限,精力更有限,真担心不知何时去到那里旅行,世上再冒出几样更正宗,所以只能闭嘴收声,低眉顺目去做人就无错呢。

但有一点,所有的教都信奉神灵,我知道最基本点就是了,至于那些仪轨、格律…..等我除了尊重,一般是教徒说什么我就认真地听什么吧。

(三)第三层次(灵肉论)

“如果顺着老子所揭示的“道”来分析推理,可能又是另一种答案。
      老子认为“道”是来自鸿濛未分的“无”(即最高层次的自然力量),因此“道”是永恒的。而永恒的“道”创造了万物(包括人),所以,万物和人都具有了永恒的因素。但是,相对于天、地来说,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才能最终得道而获得与天地共长久的永恒生存的资格!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丧失所拥有的生命力的人,就会活得长久。”老子反反复复提出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正心修身之法,正是为了让人们不要轻易丧失所拥有的珍贵的生命力!这和“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含义是相通的。”



第一层次,唯物的层次。

第二层次,有神论的层次,一定有很多人拥护的,特别是中国人且今生是活得不如意特别酷爱自由的人,特别喜欢这些,如能有神相助不用努力总感觉自己天生是贵格之人,今生的臭皮囊是不重要的,还有就是人生不顺的时候祈望着别人受神灵报应,轮回好像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中国人对神灵的解剖基本都是这套路。嘿嘿。

第三次层次

这点我抓住了老师“万物和人都具有了永恒的因素”,“不要轻易丧失所拥有的珍贵的生命力”。生命力是谁给的?老子没说,但看过《人生的道路》的我们知道,人、物、时、空四大要素都是永恒…..,人类的起源…..。

只是老师这里没再展开深入讲,且这个生命力玄得很,包含着造物的编排等一系列信息,用现代述语,这个庞大的基因工程不知盘古他怎么编的。老师只说了 “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不要轻易丧失所拥有的珍贵的生命力”。这个也不能说老师没说,他好像讲了二十几年呢,其实盘古造人好简单,就是“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的宗旨,不过也好不简单,盘古编程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们需要几百世来完成这个课题,但好像我现在都做不完这道题,唉,这个比佛教更头大。我就不喧宾夺主在这里乱说啦。


本来应是一篇立论的议论文,无奈水平有限,让我整成杂文。老师不要怪我就好,呵呵。
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