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吕君忾吟诵资料 (阅读 12117 次)

主军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42
吕君忾吟诵资料
一月 13, 2011, 05:44:39 下午
(吕君忾,广东著名词人、词理论家朱庸斋(分春馆)嫡传弟子,承传为掌门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州诗社副社长,中华吟颂学会专家委员,副理事,原《诗词》报专责编辑。)   

一、近代粤语吟诵的承传:
   近百年来,基本沿着两条线路传播:
   1、朱次琦→康有为→朱恩溥(庸斋父);
   2、陈澧→黄元直→陈洵(庸斋师)→朱庸斋→众弟子→再传。
   第一条线路的流播,在遍布广州的学堂和书院之中。
   第二条线路的流播,得益于有清一代(特别是清末)广东各地大量成立之诗社,诗人们经常聚会,在雅集上吟诵自己的作品,声情并茂者,众人的评价亦高。其次是遍布城乡的私塾,塾师授课时必先对诗词文吟诵一过再行解读。在这种切磋交流和耳传口授中,形成了初步的民间吟诵定式。
   当然,推动诗教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书院。明清以后,中原文化名人大量入粤,广府亦同时开设了大量书院教授生徒。百多年前,羊城主要书院有学海堂、菊坡精舍、万木草堂、粤秀书院、羊城书院等,月中皆设官课、馆课等诗歌活动,诗赋吟咏一直成为广东书院的传统。
   岭南诵诗之法,始自陈澧(1812—1882),道光壬辰举人,官河源县学训导。精音律,有《声律通考》、《切韵考》传世。1842年,两广总督阮元于广州创学海堂,聘其为学长。后又任菊坡精舍山长。所传弟子黄元直(梅伯),清末举人,官任江西瑞昌知县,亦以吟诵为能事。
   粤语吟诵之发展当数岭南词学家陈洵(述叔)(1871—1942),青壮年时为黄梅伯家塾师,视梅伯亦师亦友,随其江右十数年,深得讽咏之旨。1929年9月,因朱彊村之推荐于中山大学文学院讲授诗词近十年。据李斯翰《海绡词笺注·年谱》所记,述叔先生于中山大学授课时,“每小时约讲词一、二阕,时复朗吟,”“时龙榆生南来广州任中山大学教席,与同事每于窗外窃听之。又曾过述叔之居所相访。”曾经听过述叔讲课的广州女词人沈厚韶、任文媛亲述当时盛况:“数十座之教室无虚席,室外更围有百数十人旁听。述叔先生吟诵时音节嘹亮,极尽抑扬顿挫之至,听者皆为之动容。”
   粤语吟诵的承传和推广者是朱庸斋先生(1920—1983)。庸斋为岭南词人兼词学理论家,以年家子从述叔先生问学。其祖朱缉兴乃朱次琦弟子,康有为同门。其父朱恩溥为康有为之弟子,家学渊源,少年时即从诸师叔伯共游。述叔与庸斋,均善于吸收粤曲中的拖腔之法,丰富吟诵的技巧,使之更具音乐美,更易为听者受落。
   辛亥革命及抗日战争时期,皆有大量文化人避祸至港、澳等地,甚而远至东南亚、美、加。广东、广西,连同海外华人聚居地,操粤语者几近亿人,中原传统吟诵遂派生出一脉粤语吟唱的支流,影响甚大。
   1960年以后,朱庸斋先生赋闲在家,设帐授徒,吸引了一班青年随侍左右。早期弟子有蔡国颂、杨平森、沈厚韶、崔浩江、吕君忾、郭应新、王钧明、陈永正、古健青等。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复有梁雪芸、李国明、梁锡源、蔡庭辉、苏些雩等继学。庸斋先生在讲授词课时,必先对内容吟诵一遍,如此耳濡目染,累月积年,弟子每有会心。部分弟子移民后更把吟诵法推广至异域。
   
   二、吟诵定义:运用稍具乐感的语言对文字进行感性表述的一种方法。
   文字的口语表现方式可作如下分类:
   
            分类        特点                                    代表形式

   1、念读      无调、无谱、无律,但有抑扬、缓急      发言、报告稿、广播腔
   2、吟哦      无调、无谱、有律,不注重音乐性      祈祷、念经、个人对韵文的诵读咏叹
   3、歌曲      以音乐性为主,有调、有谱,常变声就乐音      配乐曲,严格按音乐规律运作,时代流行曲和社会歌曲
   4、朗诵      无调、无谱,有节律,注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      话剧表演腔、教学腔
   5、吟诵      有调、无谱,有节律,引入音乐感,吐字清晰      传统诗文吟诵、读书腔
   6、天籁腔      社会上还有一些人,他们随意发音吟读,宽松、自由而无序,不重视音乐节奏
   
   对粤语吟诵,我们可以理解为引入地方曲艺乐感的,对诗、词、文的一种个人口头表述方式,它融合了歌曲和朗诵的特点,更自然,更感性,更能表现传统文化人的儒雅冲和的风格。它只适宜在小范围交流,不大适应公开表演。
   
   三、举例:
   例诗: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例词:
   1、(平韵)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仄韵)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3、(入声韵)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例文: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粤曲例:
   (南音)客途秋恨片段:
   孤舟岑寂,晚景凉天,斜倚篷窗思悄然。耳畔秋声梧桐叶落,平桥衰柳锁寒烟(呢种)情绪悲秋同宋玉(今日)客途秋恨(试问)有谁怜。旧约难如潮有信,新愁恰似海无边。触景更添情懊恼,(亏我)怀人愁对月华圆。
   
   南音特点:
   严格按4 / 4 拍节奏,有音乐过门;
   有拖腔,有花腔,一声有多个乐音;
   有衬字,按节奏适当地插于乐曲之间;
   基本上是七言结构,但无粘对关系;
   发声吐字清晰、明畅、叶韵,可平仄交叶,平声韵注意阴平阳平搭配,九声严谨。
   
   由于吟诵是与诗、词、文共生的一种特殊口语表述形式,它的受众范围较为狭小,为了让更多的人乐意接受,被更多受众所掌握,粤语吟诵在承传与拓展方面注意到几个问题:
   一、诗词吟诵各地方言都各具特色,只有保留方言吟诵才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全部。粤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原古音,它的九声本身已具有原始的音乐美,无可置疑,粤语吟诵只能用粤音;
   二、诗词创作只讲平仄,对四声无特别要求。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用一首固定的乐曲去规范它是不现实的。因声注音,常为半音(升或降)。因音发声,四声时混(阴平阳平不分,上去不清)。况且要求学习吟诵的各式人等先行学习音乐知识,会增加难度,不利推广。所以粤语吟诵不需乐谱,亦无规定乐谱之必要;
   三、吟诵不同于朗诵,它要求有乐感,就要具有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和常识:节奏感、音阶、倚音。
   1、节奏感:相对于歌、曲而言,吟诵属于散板,它有节奏规律而无节拍限制(如4/4拍,3/4拍,2/4拍之类);
   2、音阶:以音阶上的调弦音5、2 ,作为阳平阴平声的定音。“调”只规定声音的高低,音阶是不变的,故可因人的声线而发,因此只要求吟诵者懂音阶。
   对诗和平韵词而言,阳平发5,阴平发2 ;5音;对仄韵词、入韵词而言,阳平发3 、5 音,阴平发3 音。这是粤语吟诵中最重要的技巧,称为“平声定音法”,吟诵者根据个人音域的习惯高低,决定个人5、2音的声调,按此音发出阳平、阴平声。句中的其他仄声顺其自然吟诵而出,入声发声后停半拍以强调其短、促的特点。如此一来,就把朗诵式的句子,初步改造成为稍具音乐感的形式。比如下句,在诗句上加上乐音,便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分别。
   
   2  1    5  5  70  70  5   2  2  5  70  10  2  5  (乐音)
   相 见   时 难 别  亦 难,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残。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节奏)
   
   根据全国各地俱遵守之传统吟诵法则:“平长仄短”,我们把这两句诗在节奏上加以改造,可得到以下形式:
2  1   5  5hk5  70  70  5 hk5   2  2 hk2  5  70  10  2  5 hk5  (乐音)
相 见  时 难   别  亦 难,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残。
Χ    |Χ     |Χ    |Χ|Χ|  |Χ  |Χ|Χ    |Χ    |Χ|Χ| (节奏)

    在每句平声的诗步上,平声加长一拍,即每句多两拍,吟诵时其音乐感又增强了一些。
   3、倚音:为了打破平淡无味的乐感,我们引入一个“倚音”的概念,倚音是两个声音平滑的过渡。比如上倚音7  g 5,5 7 g 5  ,4 g 2   24 g 2  ;下倚音5 h 2 ,7 h 5 等;
   在粤语吟诵中,倚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巧。它使平声产生跌宕感,使仄声“上去”明显不变声。正因为倚音把上去声拉回正确的声调上,我们才不需要在仄声处记谱。若勉强记谱,很多时候要记升半音或降半音,繁琐兼不易操作。诗词格律是只讲平仄,不强调阴阳上去的,试想每一首作品都记一谱,就算记得十分准确,亦不能被第二首作品套用,这种以一应一的方法,绝对不利推广,不利承传。粤语吟诵只规定平声定音,不记谱,是以一应万的方法,在传授中效果显著。倚音我们也不作硬性规定,吟诵者只要根据作品内容和个人的理解,使这个文字的声音产生动宕,听起来悦耳,可以随意发挥。熟练掌握方法以后,更可以灵活地根据诗意和文情,用2、5(提高三度)发阴平声,吟诵时它旋律更美。此时例句变为下列形式:
   
   5— 2  1    7-5 6-5 hk 5  70  70  7- 5 hk 5   
   相    见   时  难    别  亦   难,
   Χ        |Χ    |Χ|Χ      |Χ|Χ|
   2  2 hk2-17   7- 5  70  10  2  7 -5 hk 5
   ( 5  5 hk 5- 4 2)(此二阴平声升高三度)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残。
   Χ   |Χ  |Χ       |Χ    |Χ |Χ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14, 2011, 09:42:23 上午 作者 主军 »
"当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新的一日,拥抱新的一日的时候,我们就将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__区文伟老师

荣健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53
#1 Re: 吕君忾吟诵资料
十二月 07, 2011, 05:47:33 下午
今日体唔明呀,,听日再体

旋舞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 欧欧的窝
#2 Re: 吕君忾吟诵资料
一月 08, 2012, 06:27:13 下午
嗯,果然内涵极其丰富啊,慢慢学习!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bobo123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60
    • bobo-leung@hotmail.com.hk
#3 Re: 吕君忾吟诵资料
二月 25, 2012, 12:28:39 上午
好多謝你既鼓勵!
以仁慈善良為基本.以坦率友愛為胸懷  願天下人都健康快樂!願天下人都仁慈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