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来自“对等关系”的启迪 (阅读 4492 次)

祝凤荣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12
来自“对等关系”的启迪
十二月 05, 2019, 04:15:53 下午
来自“对等关系”的启迪
——2019随师日本行心得
     
       第十一届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博览会暨第二届世界大健康运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神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更健康、更快乐、更高寿为主题,推动全球大健康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共1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副主席、美国盘古文化国际研究所所长、美国代表团团长区文伟老师率领近200学生参加了本届大会。
      28日晚上,区老师为学生举行了一场以自律和修养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内容广泛丰富,用意深刻。

      一、讲座概述
      讲座伊始,区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唱了雅言版《盘古之歌》;尔后点评了同学们参加会议的表现;接着解读了《自律是人性之美德》这篇文章,对文中有关日本与中国的渊源历史,日本人的自律和修养如何来源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文化等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并提示同学们此行可以很好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了启蒙教育,告诉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来历,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懂礼仪、懂修养的,而现代中国人的素养滑坡,是因为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教育,特别是童蒙教育,以致从小失去了辨别善恶是非的基础,慢慢养成以自己利益、自己感受作为善良是非的分界线。区老师认为,如果我们把蒙学教育这个基础打好了,就可以一步跨过几十年。关于如何培养理性思维的问题,区老师概括为两点,一是心灵博大,超越自我观念,二是愿意真正懂得平静宽容去认识客观事物,不凭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事物。

      二、关于“对等关系”的论述
      区老师的讲座两次提到“对等”这个问题。区老师认为:如果从小懂得善恶是非这些基本教育,人与人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对等观念。何为对等?就是彼此平等的对待。如果你建立在这种对等关系之上交往的话,那么你的感情基本上是善良的,你们彼此相处就会比较稳定。
      老师举了一个通俗浅显的例子说明如何“对等”的问题。
      讲座结束前老师再提“对等”:从我决定传播盘古神功开始,就决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我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从来没有要求哪个学生用对等的关系面对我。按照社会这种对等原则,本来我可以对我的学生提这个合理的要求,而我从来没有!但我又深深知道,如果你们不懂得“对等关系”的话,就会走向丑恶的那一面。我想出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向同学们提出了五个实践。尤其帮人家发功治病不能收钱,劝人学功不能收钱,这样去奉献你的爱心,就是以这种变通的方法来达到“对等关系”。 我把你们应该向老师感恩的一部分转移到你们免费去给人发功、导人和治病这种善良的行为方面。所以为什么五个实践好的人练功效果比五个实践不好的人好得多,实际上就是没有解决好对等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解决好“对等关系”,尤其是特许教功员。

      三、关于“对等关系”的几点思考
      1、传播盘古文化的初心
      “二十年前,我曾向一部分学生详细解释过‘克己适众’的含义,并希望他们能贯彻于‘五个实践’里。结果,造就了一批身心健康的好学生。其实在当时我曾想过把盘古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言之以理,待之以礼,动之以情,行之以果’直接作为信仰和修养的方式、方法提出来,让愿意接受的人来探索与实践。但是思索再三,觉得当时中国的古籍才解禁没几年,虽然有些人买了,但真正愿意深入去学习的人还不多,因此,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的信仰和修养,还停留在对所谓‘封、资、修’的批判上。所以,要为‘信仰和修养’正名十分艰难。我唯有转一个弯,把这些内容转化成五个‘正心修身’的实践(后来发展成‘六个实践’),以利于让人们易于接受和实践。”(《浅谈文化》第83~84页)
      “从推广盘古神功开始,我的初衷是以提高、增加人们心中的善和爱为第一目标,而让人们通过练功来治病强身达到健康的目的放在第二位。”(2018年盘古山庄金秋提高班讲课)
      “从我决定传播盘古神功开始,就决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2019年日本之旅讲座)
      由此可见,区老师提出的“对等关系”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精神对等,二是物质对等。为了实现这两个对等,五个实践(后来增加了音疗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在区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从实践中感悟天道,进行正心修身和品德修养的磨炼,并通过实践,锻炼了我们体悟身体器官变化和积精累气的能力,心灵素质和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2、建立“对等关系”的思想平台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不仅是礼仪之邦,在我们祖先身上还具有贵族精神,那就是诚信、仁爱、有礼、博学、自信、勇武、担当。中国古文化提倡做人需要具有的八种美德:诚、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都在区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折射出独特的阐释,一直感染、影响、教育着我们。区老师几十年致力于人性的探究,用其丰富的人生沉淀和积累,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找到了精神寄托,看到了精神动力,获得了精神分享。不仅如此,我们的肉体也获得了新生。有多少人长期备受病痛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现如今,身体日益健康,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都焕然一新。这一切,都得益于盘古文化的优势。
      然而,我们得到的与付出的不成正比,也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东西与我们回报给大自然的东西不等价,换言之,师生关系本应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即师爱生,生尊师,但我们的区老师做到了,而学生没做到。为了找到这个平衡点,有必要建立一种“对等关系”,而这种关系,需要以“尊重为基础,信任为前提,奉献为根本,信仰为脊梁”作为思想平台,以此贴近老师的教导,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共建相互尊重之关系,共筑人类永恒美好之路。
      3、精神与物质融合的互动实践
      区老师在这次大会的学术交流发言说到:“我们要学会不断认识自己心灵中有多少善良美好的东西,有多少丑恶的东西,从而修正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心灵达到善良美好的境界。”
      “怎样做到培养真正善良美好的心灵?我们从每一天的言行做起,学会真诚的尊重,尊重所有的人,尊重所有的生命,接着要求自己在心中多一些爱,少一些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分享,少一些自私。最高的境界就是:心中只有爱,没有恨!我相信这个人类如果达到心中只有爱没有恨这个最高境界的话,那不是长命百岁的问题,而是生命有可能长到你难以想象。”
      为什么当今生老病死仍在继续?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还不够善良美好,心中还不能达到“只有爱没有恨”这个崇高境界。由于人们的心灵与生俱来就有善恶两种成份,因而呈现出复杂的人性。人性的畸变之因,嬗迭之谜,其根源也在于此。区老师提出的六个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正心修身”的实践平台和环境,让我们在实践中彻底改造心灵的丑恶成份,增加善良美好和仁爱的成份。
      精神与物质交叉融合、互动实践,尽显和合之美。发挥特色,相互支撑,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精神和物质对接的有利保障。我们只要坚定的朝着区老师指引的方向努力,必将能收获健康丰盛的人生。

                                                                                                                                                        广州学员祝凤荣
                                                                                                                                                          2019-12-5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06, 2020, 10:04:47 下午 作者 祝凤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