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散文《古琴絮语》 (阅读 3366 次)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散文《古琴絮语》
四月 29, 2014, 07:10:14 上午
通篇不著师,君或不喜之。
有琴如师道,咏罢泪沾衣。

吾师亘古法,涵含亿万事。
不著师一字,何如不是师?——题记
-

 《古琴絮语》
文/智勇
-
         古琴或是讨人嫌的:“难学、易忘、声小、音微、不中听”,其毛病多多。。。
-
         当世之琴,似乎是惟一不与世俗妥协的一种乐器了。她音量微小,虽近在咫尺听琴还似置身云山雾海若有若无,听惯欢快悦耳曲调的人不喜欢她;古琴无论是现场演奏还是灌录唱片都要非常考究,拾音困难又容易失真,调音师不喜欢她;琴曲澹古清雅,深情内蕴而无表面浮华,通体形散意聚无明显起伏,受通俗音乐熏陶之朋友自然亦不喜欢她;还有古琴的调式、乐谱、音阶与演奏风格均自成体系,合奏时乐队同样会不喜欢她。
-
        虽然是这也不喜欢,那也不喜欢,她总之是一不讨好、二不妥协。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唉,在世人的眼中为何要如此‘’另类‘’呢?
-
        但细想之,能让一种延绵数千年之中华正统,妥协于当世百年之思潮吗?不能,我所坚持的是对的,为何要妥协?!那么,到底谁才是“另类”?是那些尊道崇德不与世俗妥协的人,还是那些因文化断层而至狭隘自大的人?
-
        如果琴能言语,当曰:众人皆醉我独醒,说我‘’另类‘’者,亦为‘’另类‘’人!
-
        我想古人听琴的环境比我们要好一些,至少周围没有汽车声浪。现在就算是高山流水处亦不复幽静了,一些著名景点更象是个人头涌涌的菜市场。但这些都是外因,更主要的原因是现代人的心更难于静下来了。而这些通常是不自知的,或者只有通过抚琴听操才会蓦然发觉,不知何时始,你已经浮躁得连几分钟(一支曲子时间)都静不下来了。
-
        古语云:‘’致虚极,守静笃。‘’或者,虚、静才是生命的高级状态。
-
        我相信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椎夫钟子期是一整天徜徉山野林间与清风明月为伴的人。他可能文化不高,但他的心是很纯的。所以伯牙弹琴起意他就能感受到弦外之音,那些就是他平时听惯的松风声、蕉雨声、海涛声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
       “声音小” 是琴常常为人逅病的地方。但真正的好音乐,不是悦耳,而是悦心。正如大道,不能仅靠感官刺激去被动感受,而是需要用一颗清静无为的心去主动求索的。所以,有这种“声音小”感觉的朋友,或要先问问自己的心有否静下来。 其实古琴不是声音‘’小‘’,是声音“幽微”。“小”与“幽微”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大有区别。
-
        我认为听琴无关学识深浅,只要你的心能静下来。心静意纯地专注于琴音时,琴声便会在脑海内被清晰地放大,所有环境杂音会被意识自然屏蔽。这时琴音的细腻之处被敏感捕捉,你的身体越来越放松,脑海越来越空明,你的思绪你的心会被弦外之声牵引着游走于天地之外。还是嵇康说得好:“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如此看来,古琴与导引气功之道是想通的。
-
        琴是一坛蕴酿了数千年的美酒,无比的醇厚甘甜,里面有大道、有大自在。与琴相交,你在不知不觉间就醉了。。。(智勇)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30, 2014, 08:24:45 上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何其勋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15
#1 Re: 散文《古琴絮语》
四月 29, 2014, 11:50:29 上午
古语云:‘’致虚极,守静笃。‘’或者,静才是生命的高级状态吧。

正如南怀瑾 在[老子他说]一文中说:"《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道藏》,有八千余卷之多, 《老子》只是其中一卷,大概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 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 在佛家则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空”。有天地一样无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则,那么才能“道乃久”,源远流 长,长生不老。佛家所说的“无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 就“没身不殆”了,它的重点,全在 “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上。"

看到志勇的 散文《古琴絮语》,使我更了解到古琴在调心调身中的作用,使人进入"无我"的境界! 所以志勇说:

" 如此看来,古琴与导引气功之道是相通的。
琴是一坛蕴酿了数千年的美酒,无比的醇厚甘甜,里面有大道、有大自在。与琴相交,你在不知不觉间就醉了。。。"

 
[admire]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29, 2014, 12:50:07 下午 作者 何其勋 »
仁慈友爱,健康快乐!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2 Re: 散文《古琴絮语》
四月 30, 2014, 08:03:22 上午
谢谢老同学点评,万法归一。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3 Re: 散文《古琴絮语》
四月 30, 2014, 11:01:18 上午
智勇的《古琴絮语》,让我悟出“静心”二字。

智勇说得好哇:“我认为听琴无关学识深浅,只要你的心能静下来。心静下了,专注于琴音时,琴声便会在脑海内被清晰地放大,所有环境杂音会被意识自然屏蔽。这时琴音的细腻之处被敏感捕捉,你的身体越来越放松,脑海越来越空明,你的思绪你的心会被弦外之声牵引着游走于天地之外。”

听琴如斯,立身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远离故土,我无缘学琴,但学会“静心”,却是我永恒的功课。

前天到悉尼办事,在回家的火车上,我与两黑人妇女坐在同一排椅子上。我的座位挨着过道,靠窗的妇人竟是个话匣子。她以快于常人的语速、较高的声调、属于她的语言,不停歇地向她的同伴诉说着,咋呼着,坐满安静乘客的车厢, 就只有这个蝉鸣般的声音在突兀地响着。受这蝉鸣干扰最甚的是坐在她前面的西人,只见他不时转动着身子,似乎要提醒身后的妇人说话轻声点,但他终究没说,与我相识视时露出会心的无奈。耳膜遭受并不悦耳的声浪冲击,我无法像往常坐火车那样练静功(不够定力哦), 只有在心中默唱老师的歌。“你依然是那样美丽,我相信会更加美丽……”“啊,像太阳那么慷慨,像月亮那么温和……”唱着,唱着,耳边妇人的噪音已慢慢被我心中的歌词意境自然屏蔽,神思随着歌声游走于天地之间,困意袭来,竟走入梦乡……不知睡了多久,蓦然醒来,那妇人的咋呼声还在。也许是她制造噪音太久了,坐在前面的西人似乎忍无可忍,只见他回头对着那黑人粲然一笑,没有说话。就是那么一个灿烂的笑容,让那妇人意识到自己讨人嫌了,于是稍微放低了音量,继续不停地讲……

这次坐火车,让我收获两点:一是,老师的歌,是静心的金钥匙。二是,批评他人,微笑是最好的方式。

老师教导我们,要以实践为师,以社会为师。浮躁的社会给了我们一个练“静心”的课堂。我们每天都在这个课堂里学习、交流、反省、进步。

有盘古文化指引我们立身处世,真好! :) :D

海燕

2014-4-30
« 最后编辑时间: 九月 15, 2014, 07:53:22 上午 作者 hytan99 »

970113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64
#4 Re: 散文《古琴絮语》
四月 30, 2014, 09:31:52 下午
       
老师的歌,是静心的金钥匙。批评他人,微笑是最好的方式。海燕同学开辟的''静心''課堂,真好啊!我要在这个課堂里,好好地學习,提高修养,立身处世,學会平靜。感谢!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5 Re: 散文《古琴絮语》
五月 01, 2014, 08:41:04 上午

阿sheng 谬赞!

如不介意,我想与您商讨一个词的使用。海燕同学开辟的''静心''課堂,是否改为海燕同学悟出的''静心''課堂,较为恰当呢?

社会大课堂是客观存在。在这个课堂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学员,都面临着善恶美丑的道德取向。课堂里还有无数正面的、反面的教员。浮躁的社会,是由无数颗浮躁的人心砌成的。它们是社会不文明、不和谐的诱因。换言之,文明和谐的社会,是亿万颗平静、愉悦、祥和的人心的组合。当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把浮躁的社会当作练“静心”的课堂,“以社会为师” ,“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学会平静,宽容,谦恭,勤奋”,“致虚极,守静笃”,“仁慈善良,坦率友爱”……那么,永恒美好的世界不远矣!

谢您鼓励!与您共勉!
:) [shakehands] :D

海燕

2014-5-1
« 最后编辑时间: 九月 16, 2014, 10:29:13 上午 作者 hytan99 »

970113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64
#6 Re: 散文《古琴絮语》
五月 01, 2014, 09:49:43 上午
      海燕同学:您提得好!又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課,非常感谢!
                                                                                             阿sheng

何其勋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15
#7 Re: 散文《古琴絮语》
五月 01, 2014, 11:27:06 上午
"学会'静心',是我永恒的功课."

----海燕说得好啊!

与志勇说的: "虚、静才是生命的高级状态."。同样都是我们心灵所要追求的境界!

我会努力去追寻的!
« 最后编辑时间: 五月 01, 2014, 11:29:24 上午 作者 何其勋 »
仁慈友爱,健康快乐!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8 Re: 散文《古琴絮语》
五月 02, 2014, 08:03:12 上午

阿sheng让我惶恐!上课不敢当!充其量是同学间的学习交流,体会分享,若有点滴感悟、进步,都是盘古文化教育的结果。 

承何兄鼓励,我再一次认真拜读了老师的《努力贴近老子》,心灵不觉又经历了一次“道”与“德”、“虚”与“静”的熏陶。我愿在此摘录片段,与同学们共勉: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被认为是“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道”永远都是顺其自然而不妄为的,但是天地万物没有一种事物不是由于“道”的作为而产生的。

……

应该怎样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使道德进入顺其自然的“无为”状态与境界呢?

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致虚极,守静笃。”

“虚”是指空空荡荡、空无一物的意思。老子主张人应该学会经常排除心中的贪欲之念,而且要排到尽,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变成无欲无求的空空荡荡的空间。这样,心灵这个空间就可以完全用来装载“道”,人的意识行为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无为”的境界了。

老子在文中多次利用器皿的空间、房屋的空间、山谷的空间、江河湖海的空间、乃至天地之间的空间来说明“虚空”载物的道理,并以此一再强调说明人的心灵应该通过不断的修养而逐渐成为无贪无欲、无怨无恨、不急不躁的载“道”空间之重要性。
 
 “静”,是老子认为用来修身养性、正心修身的另一个好方法。当然,老子提出的“虚”与“静”都蕴藏着同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无私和宽容!因为 人的心灵里缺乏无私与宽容的修养,是不可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的!比如,当一个人忧忧戚戚地念叨着自己的名和利时,怎能使自己的思绪进入平静、宽容的状态呢?

……

《道德经》之论述,涵盖了人类的一切行为,无论是政治、军事、持家、治国皆须从个人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道德修养开始,以“慈”、“俭”、“谦(不敢为 天下先)”作为法宝,不断地“致虚”、“守静”,最终达到“无为而治”之最高境界。若能实现,则人可长寿,国可安泰矣!

海燕敬录

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