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阅读 8751 次)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4, 2014, 08:00:46 上午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去年十月,在随师美东游的旅途中,区老师向我们推荐一本实用历史丛书中的一朵奇葩——由英文版《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翻译成中文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

该书作者为迦温•孟西士(Gavin Menzies),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一九三七年生于中国,两年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离华。一九五三年加入皇家海军,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O年间服役于潜舰。当他还是低阶军官时,曾经跟随哥伦布、狄亚斯、卡布拉尔和达迦马的航迹行遍世界。一九六八至七O年间,当他任职于皇家海 军“鳁鲸号” 时,曾经航行过麦哲伦和库克船长的旅程。退伍之后,他曾多次重访中国与亚洲各国。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他造访了一百二十个国家, 并到九百多个博物馆与图书馆,及中世纪末期的各大海港蒐集资料。历时十五年,终成大作,把伟大的中国航海旅程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有幸在悉尼图书馆借得《1421》。细细读来,感慨良多!我为作者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感动!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壮举感动!为聪明睿智的祖先打造出结实如磐的宝船感动!为书中点点滴滴的鲜为人知的人、事、物感动……

我愿在此抄录部分章节,与读者诸君分享:

十多年前我意外得到一个难以置信的大发现,那是个藏在一张古地图里的线索。虽然这个线索不会令人找到埋藏的宝藏,却暗示我们流传几百年来,人们想当然尔的世界历史可能需要大幅度改写。

当时我对中世纪历史的爱好,正走上了欲罢不能的道路。特别让我着迷的,是早期探险家的地图与海图。我迷上了查阅这些古老的海图,追踪他们画下的轮廓线和海岸线、形状多变的浅海和沙洲,还有险恶的崖岸和珊瑚礁。我跟随着潮汐起伏,顺着暗潮牵引与季风的推送前进,一层一层揭露这些海图隐藏的意义。(摘自“导论”P13)

如果要拼凑中国航海发现的辉煌历史,我就得另寻资料出处。但是光想到要开始动手,我就心生敬畏。一个退休的潜舰舰长,何以能发现这么多伟大学者没发现的东西?岂不几乎到了傲慢自大的程度?然而,虽则跟这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比起来,我只是个外行人,我却拥有一项决定性的优势:一九五三年当我十五岁刚加入皇家海军时,英国还是个海上霸权,拥有强大舰队与支援舰队航行世界各地的基地。在我服役海军十七年内,我沿着欧洲大航海家的路线航遍世界。例如在一九六八到一九七O年之间,我指挥皇家海军“鳁鲸”号(HMS Rorqual)从中国航行到纽澳海域,经过太平洋到达南北美洲。

我从潜望镜里所看到的海岸、峭壁与山岭,就和早期探险家在后甲板高度的所见几乎一样。我很快学到在海平面所见的景象,不必然就是如此。在还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我们要用天上的星星指引航路。我看到的星星和那些大航海家所看到的完全相同。我用测量太阳的高度和方位计算位置的方法,正好是他们想要做到的。在南半球,航海人靠着老人星(Canopus)和南十字星座(Southern Cross)带路。星星在我正要揭露的这个非凡的故事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我在海军学到的星座导航经验,这本书就永远也不可能写出来。而我所得到的发现或许还会继续埋没很多年。(摘自“导论”P20 – P21)

十二个月以内,郑和将从一个连海都没有见过的人,变成史上最大舰队之一的总司令。郑和最初接到的命令之一是倍增南京近郊龙江船厂的规模。这里原来就是中国主要的造船基地,现在还要更加扩充,在南京东城门外的长江沿岸,占地好几平方公里。他们建造了七座巨大的干坞,经由一连串水闸通往长江,每座干坞又可以分成三个区域,以供同时建造三艘船使用。这里的遗迹至今仍然可见。朱棣想完成忽必烈未竟之业,他要创建一个称霸四海的海权帝国。(摘自第一篇“中华帝国”P35 – P36)

姑且不论舰队规模,每一艘船的巨大尺寸,要是不跟同时期其它国家的海军相比,还很难看得出来。在永乐十九年时,世界上第二大海上势力就是威尼斯。威尼斯拥有三百多艘桨帆并用的轻快大木船,这种轻木材制造的船只只能在平静的地中海夏季航行于岛屿之间。最大的威尼斯帆船大约将近五十公尺长,六公尺宽,最多不过载运五十吨货物。比起来朱棣的宝船是柚木建造的远洋巨无霸, 光是其中一艘宝船的船舵就有十一公尺高,几乎和几十年后哥伦布航向新大陆所用的旗舰“尼尼亚”号(Nina)的长度一样。每艘宝船可以运送两千吨以上的货物,并且在五个星期内到达满剌加,十二个星期内到达波斯湾的忽鲁谟斯。这种船可以航行世界上最汹涌的大海,经年累月的进行海上旅程。中国的发现之旅途中折损这么多,并不代表他们的船只不堪一击,而是他们所经过的都是最惊险,又毫无海图指引的海域——从满布岩石的海岸,到锋利的珊瑚礁,还有南北极区的冰峰大海。威尼斯的帆船由弓箭手保护,中国船则配置黄铜与钢铁制成的火炮、臼炮、火箭,以及会在敌人头上洒下漫天火海的弹头“飞天喷筒”。无论从建造工艺、运货量、损害管制、武器、航程、通讯能力、在未知的海域航行、在长期的航行中维修,每一个方面中国人都领先欧洲好几个世纪。不管是谁挡在路上,郑和都可以轻易将其摧毁。就算集合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对抗中国,也不过是一群沙丁鱼进了鲨鱼老大的地盘。(摘自第一篇“中华帝国”P54 – P55)

在他们造访并测绘博德岛之后,洪保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继续向东,在老人星底下航行。绕着这些纬度圈航行,就会顺着名副其实的“咆哮四十度”的狂风被吹向东方。这种风即使是对最勇敢的水手来说都是一种勇气的考验。海面上狂风大作,卷起排山倒海带着白色浪花的墨绿色海水,空中满是掀起的泡沫。水手全身浸透冰冷的海水,声嘶力竭的高叫着想让人听到,却压不过风吹过索具的怒吼,以及船身木材挤压扭曲所发出的撕裂声和哀鸣,还有大浪打在船头,积水从甲板的排水口狂泻而出的声音。船首才过一个浪头,就被另一个浪头盖过。在船舱里的人也逃不过摧残。他们照样浑身湿透,船身的剧烈摇晃也使得他们即使想休息片刻亦不可得。

被永无休止的风吹往东方,洪保只有在南纬二十五度四十分找到陆地以后,才会下令停泊。这是为了让他再进行一次详细的制图测量,就跟他在南美洲所做的一样。但是沿着这条纬度线往东走,看不到任何够大的陆地,只有零星的几个岛屿罢了。在顶着明亮的老人星航行八千多公里,越过南方各大洋之后,总算看到了满天越来越多的海鸟,好比信天翁、 燕鸥、贼鸥与海燕,他才晓得陆地就不远了。最后瞭望的水手终于在南方二十几公里处看见了贺德岛(Heard Island)上毛森火山(Mawson Peak)的轮廓,后头还有些更小的岛屿。现在他可以开始进行一次测量,好为他的制图师确立另一个“固定” 位置。(摘自第三篇“洪保的航行” P176 – P177)

所谓“麦哲伦海峡”的发现与测绘纯粹是个意外。因为入口的纬度刚好跟中国在南半球导航用的老人星的纬度相同。虽然中国人是凭运气发现这个海峡,这不减损他们在那个随时可能发生暴风雪,能见度只有几公尺的地方,驾驶庞大的四角帆船通过险峻海峡的惊人成就。若非中国人已经测绘过这里, 麦哲伦恐怕永远不知道这个海峡的存在。对于中国人首先发现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通道,并且打开通往香料群岛的海路,欧洲人应当铭感五内。 (摘自第三篇“洪保的航行”p163)

看起来郑和的舰队再次出海,应该就会到这世界上他们还没有莅临和测绘的地方——欧洲。北京的乱象断了任何再次出海的希望。但是谁又能说得出在一四二O年代,中国的宝船出现在欧洲的海平面上,历史将会如何演变?唯一勉强能确定的是:如果继明成祖之后的皇帝不落入畏惧外国而闭关自守的困境,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主宰者,而轮不到欧洲。

如今紫禁城仍旧巍巍耸立,成为明成祖雄才伟略的象征。但是改以勇敢的骑士雕像——他就安放在亚述尔群岛柯佛岛火山顶端,傲视悬崖下大西洋的滚滚浪花,当作这位“戎马一生的皇帝”的墓志,岂不更适合?这尊雕像充满激情的手指西方,面朝扶桑之地,也就是他手下勇敢老练的船员所发现的美洲大陆。当中国开始自我封闭,背弃明成祖的雄心壮志时,其他人,特别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便开始填补这块空白。几百年内,他们沉浸在原本属于别人的荣耀中。如今该是我们为历史平反,将功劳归于应得之人的时候。

主张中国人先探索新世界和欧洲,不代表就是减损狄亚斯、哥伦布、麦哲伦,还有库克船长等人的功业。这些勇敢又老练的探险家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但现在该是推崇那些没没无闻太久的其他人的时候。中国舰队在狄亚斯之前六十六年就绕过了好望角,在麦哲伦之前九十八年就穿越了麦哲伦海峡,比库克船长早三百年勘查澳洲,比欧洲人早四百年勘查南北极,比哥伦布早七十年勘查美洲。伟大的水师将领郑和、洪保、周满、周闻,还有杨庆也值得纪念与褒扬。因为他们不但是最先的,也是最勇敢、最不畏艰难的。跟随他们前进的那些人,不管成就有多么大,都是效法他们而航行。

我花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些伟大的中国航海旅行,终于在二OO一年的圣诞节告一段落。我把初稿寄给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并且根据他们的指正修改内容。到了二OO二年三月十五日,我已经准备好要在皇家地理学会发表自己的发现。这场演讲在人口总共二十亿的三十六个国家转播,之后我便得到世界各地更多研究者所提供的旁证。有些资料已经收录在这本书里头,还有很多也将不断涌入。 诸如沙加缅度的帆船、比麦尼群岛的沙丘,以及罗德岛州的塔楼之类的有趣发现,正等待更全面的调查与评估。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它将由全人类共同分享。(摘自“结语:中国的遗产”P468 - P470)

*   *   *   *   *   *

一个英国人,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和精力,勘查研究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初)郑和舰队的一段惊人的航海旅程,以其生花的妙笔和如山的铁证,把历史的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广泛蒐集古地图、领航知识、天文学以及东西方断简残篇的证据,用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所发现的舰队沿路留下的遗物与碑文,以及中途的沉船,还有水手在各地祭拜妈祖的遗迹……

我感动!

想起区老师不久前的教导——“学会从修养的角度来读书阅人!”

我从厚厚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看到作者一道非比寻常的人生轨迹和闪光的品质——远大的理想、探索的勇气、严谨的态度、慈爱的善心,还有一个温馨的中国情结……

海燕

完稿于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暨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 一个中西合璧的好日子!

恭祝区老师合府和同学们节日快乐!祥祯福祺!


附图为《1421:中国发现世界》封面和宝船图案

« 最后编辑时间: 九月 16, 2014, 07:10:01 上午 作者 hytan99 »

淡然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25
#1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4, 2014, 09:46:40 上午
谢谢区老师推介,也向海燕姐学习,史海钩沉。海燕姐元宵节快乐。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14, 2014, 09:49:08 上午 作者 飞 絮 »
淡然

970113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64
#2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4, 2014, 04:58:16 下午
         謝謝海燕同学又给我增加了一奌中国古文化的知识和分享。中国偉大!

         祝您节日快乐!恭祝区老师合府和同学们节日快乐!如意吉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阿sheng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14, 2014, 05:01:08 下午 作者 970113 »

永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2
#3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5, 2014, 11:24:00 上午

谢谢海燕姐的分享,并向你学习,努力践行区老师的教导——“学会从修养的角度来读书阅人”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4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8, 2014, 08:07:26 上午

谢谢飞絮、阿sheng 和 yong 的鼓励! :) :) :)

在还书图书馆之前,意犹未尽,遂再抄录让我神迷的几段,与读者诸君分享:

也许有人会说在麻州东部发现的十二块大石碑,与其在绿洲群岛、刚果河的马塔迪瀑布以及纽西兰的鲁普克海滩发现的石碑在位置、大小、形状与支撑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是巧合,迪通岩上的碑文所说的遭遇船难的水手也可能不是中国人。但我很难确定中国舰队曾经到过加勒比海,之后又到过亚速尔群岛。在这两次登陆之间,风和洋流会把他们带到就是发现这些岩石的地方。因此最可能解释的就是岩石是中国人树立的,维拉查诺所遇到的女人则是中国婢女的后代。我认为北美洲最早的移民既不跟着哥伦布来的,也不是跟着任何其他欧洲的拓荒者来的,而是搭乘周闻舰队的帆船,大约在一四二一年圣诞节前后登陆的。或许“新英格兰” 这个词,现在该改成“新中国”。

在建立定居地之后,舰队应该就出发了。看着巨大的红色船帆放下,饱满的鼓足风带着帆船离去,不知道留在岸上的水手和婢女心中有多寂寥。在沙滩上列队送行的人极目远望,直到这些船成了天边不可见的一个小黑点。当他们终于掉头离开时,心里对自己的未来应当还充满了希望离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们日复一日挣扎求生。在他们忙着建筑房舍、出海捕鱼、耕田播种、四处寻找食物时,他们仍然不时会停下脚步,眺望远处的大海,搜寻天边一抹代表救兵到来的红色帆影。但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希望也跟着渺茫。虽然老人还在谈论他们的家乡,只是回忆也逐渐淡去。一代又一代就这样被遗忘。再也没有一艘中国船会来接他们。(摘自第四篇“周满的航行——美洲定居之始”)

中国人在印度洋航行已有极为长久的历史。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船只与科学知识好好的探勘印度洋。中国人也懂得如何精确计时,画出星辰在天上移动的轨迹,以及在南半球都能定出正确的纬度。只不过他们能决定经度吗?甘地诺地图的非洲东部和今日的地图比较,简直是惊人的相似。从南方的好望角,一直到北方的红海出海口的吉布地(Djibouti),一路上的海湾和河流纬度都很正确。这可是七千海里的直线距离啊。更惊人的是甘地诺地图上的经度正确度在三十海里(译按:大约五十四公里)以内,这得让报时精确到误差不超过三十秒才可以。这张图的制图师何以做到如此惊人的成就?

至今没有人研究中国人与计算经度的关系。我们只能说在一五O二年甘地诺地图到达意大利之前,就已经有人能精确计算经度了。(摘自第六篇“杨庆的航行——解迷”P372 – P373)

杨庆的旅程不如其他人那么远,但是他的任务却跟洪宝、周满、周闻等人同样艰巨,也同样重要。他的成就也不比其他人逊色。因为在那次航海结束时,他的手下将决定经度的技术发扬光大。这可是在哈里逊发明航海用时钟的数百年前。

虽然西方世界绝口不谈这些经度与纬度都正确的伟大地图出自何人之手,郑和为了纪念航海的石刻碑铭却是个绝好的注脚:“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国,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这是中国舰队的另一项绝大成就,理应在世界历史上大放光芒。然而它竟被磨灭, 并且还遭到遗忘。发现美洲大陆、澳洲大陆以及南北极的功劳也是如此。这些属于中国人的荣耀,后来都会被欧洲人抢走。葡萄牙人掀起欧洲探勘与殖民的风潮。在这么多国家当中,他们是中国人辛苦追寻新天地与新海洋最大的受益者。(摘自第六篇“杨庆的航行”P382 – P383)

海燕抄录

2014-2-18

« 最后编辑时间: 九月 16, 2014, 07:08:13 上午 作者 hytan99 »

戴钢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59
#5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8, 2014, 09:29:49 上午
感谢老师的指引和海燕的体会。


2005年5月《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从书的封面照片看,海燕读到的可能是繁体中文版)。

2005年5月5日,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写道:“......通过本书,大家将更深切了解到郑和将军是何等杰出的一位人物。他不仅是指挥舰队驰骋大洋的最伟大海军司令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虔信和恪守道德的典范。他从未向别国要求过一寸一毫的土地----每次航行本着和平的宗旨。也许,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体现了人类内心最美好的一面----无论贫富、老幼、贵贱,人生来平等......”

« 最后编辑时间: 二月 18, 2014, 09:39:36 上午 作者 戴钢 »

淡然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25
#6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18, 2014, 05:39:07 下午
现在互联网时代,流行的都是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我也不能幸免,在等人、地铁及所有的零碎时间时,我会利用网络快速学习,但有空还是应该系统读一些书籍,有些东西始终是不能代替笔墨和书香的。

年前经中山五路,热闹繁华的街道,路过的书店写着大大的按斤出售的字样,进去看了一下,非常多精装的中国、外国的历史名著,在这个读书人已经彻底沦陷的时空,无语,买了一些大部头回家,无论我有无时间看,学着让自己系统去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作弥补这个时代及自己的一些缺憾吧。
淡然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7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21, 2014, 06:25:23 下午
感谢海燕的摘录与分享,感谢戴钢的重要补充!

只读海燕的有限摘录,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动!非常震撼!

戴钢的补充,“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写道:‘......通过本书,大家将更深切了解到郑和将军是何等杰出的一位人物。他不仅是指挥舰队驰骋大洋的最伟大海军司令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虔信和恪守道德的典范。他从未向别国要求过一寸一毫的土地----每次航行本着和平的宗旨。也许,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体现了人类内心最美好的一面----无论贫富、老幼、贵贱,人生来平等......’”。让我们从一个英国人的口中和其历史纪实作品里,看到了中国古人的崇高品格,中国当年航海远征的目的是以和平美好的愿望探索新大陆、新海洋,与世界各个民族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恪守和传播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与文明,这与后来西方列强的远洋掠夺与殖民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他们的子孙感到骄傲!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19, 2014, 06:33:08 下午 作者 博玄 »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8 Re: 我读《1421:中国发现世界》
二月 27, 2014, 11:21:20 上午

谢谢飞絮、戴钢和博玄的回应! :) :) :)

“非常多精装的中国、外国的历史名著”在书店被按斤出售——来自故国的骇人听闻的消息,让我震惊!倏然想起潘杰客切中时弊的话:“我隐隐作痛地感觉,如今迅速航行的中国这艘商业航母正在像泰塔尼克一样渐渐的沉没,在文化的海洋中沉没,在善良中沉没,在感恩中沉没。”

戴钢说对了,我看的是繁体中文版。您抄录的作者《致中国读者》的那段话,让我欣喜不已,谢谢!

戴钢的补充“......”让我们从一个英国人的口中和其历史纪实作品里,看到了中国古人的崇高品格,中国当年航海远征的目的是以和平美好的愿望探索新大陆、新海洋,与世界各个民族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恪守和传播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与文明,这与后来西方列强的远洋掠夺与殖民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他们的子孙感到骄傲!


——与您同感!博玄,谢谢您!

海燕

2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