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言
当我学习雅言吟诵、并对雅言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一直希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精炼的史料概括雅言的由来、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以便向朋友们作介绍、推广雅言吟诵。于是,试着把老师对文化和雅言的论述及部分史料进行了整理。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符号(图腾、文字)和声音。我们对祖国优秀古文化的继承,目前90%以上是符号(既文字)。而我国古代(唐宋以前)的通用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古代的文人墨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吟诗诵赋?中国古时的历代名画,都有《XXX行吟图》,古人边走边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调和韵味?为什么古人懂诗即会吟、会吟即会唱、会唱便晓音律?
直到接触和学习了区老师的雅言吟诵后,这些问题才得到解答。
雅言,是我国古代的通用语言(很接近今天的粤语),古人(唐宋以前)都是使用雅言来写作和吟诗诵赋的。据传雅言由黄帝创造,先流行于华夏族,兴盛于汉朝,故又称汉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出兵占领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也称南越国),将雅言传入两广地区(这就是粤语的起源)。后来五胡乱华(契丹、蒙、清等),多个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和统治中原。要统治中原,就必须学习汉语、与汉人打交道、认识中原的事物。但因为他们很难用其本民族的母语来模仿雅言的全部发音,于是就对雅言的文字进行了删改。本来中国古代的文字共有57000多字,但经历了蒙元、满清等朝代,到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字典仅收录了常用的汉语言文字47000多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古书,有很多字不认识、字典上也没有的缘故。就这样雅言在中原慢慢的消失了,代之以今天的北方语系。而两广地区,由于地域遥远,因而受战乱影响不大,使雅言在这里得以保留。
使用雅言来吟诵和朗诵是中国优秀古文化中的一种高雅的表现方式。古人总是喜欢带着丰富的情感,以优雅流畅的语调来吟诵的。孔子就曾以自己的孙子能够用雅言来吟诵诗赋而感到自豪。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提出恢复雅言为中国的国家语言,但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很多元老都是持北方语系的,他们认为要重新恢复一种语言很困难(因为明朝恢复雅言就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故此,孙中山的愿望没能实现,这或许是历史的一个遗憾吧!
今天,我们追溯中华民族语言变迁的历史,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