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原来理解《道德经》并不难 (阅读 3197 次)

吴忠

更多…… 离线
  • *****
  • 坛主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486
  • 湖南长沙
    • 盘古文化伴我成长
原来理解《道德经》并不难
九月 30, 2015, 10:07:28 上午
这两天我们同学们在网络上热论《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中的《努力贴近老子》《几点随想》,引发我反复看了奇书《道德经》及多方注释,深感老师的对《道德经》解析之精妙,故写此短文,以期引导人们了解《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

然而,我理解老师的文章并不深刻,加之文笔不美,所以更多的是引用老师的精典语句,说不定能较好引起有心(或称有缘)之人读书的兴趣。这也是我发布此文章到本论坛的原因,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写读书体会,以更好的宣传老师的书和文章。

原来理解《道德经》并不难

二千年来,《道德经》被视为天书,历代学者和帝王考证、训诂和评述的论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能较好解析《道德经》的并不多,特别是当今的许多白话文译注,更是让人越读越糊涂!

“道”是什么?“无为”又何物?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死而不亡”、“致虚极,守静笃。”……
自从看了《区文伟文集:浅谈文化》中的《努力贴近老子》《几点随想》等文章后,顿觉耳目一新,我且摘录几段如下:

   老子在继承中国上古文化“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细细地体察当时的社会形态,又常常以虚静的心怀去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写成《道德经》。

   《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老子着意于论述“道”与“德”二者的密切关系,从而推崇一种积极向上的、利人利己又利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老子认为"道"是最深邃、最广阔、最玄妙的“东西”,虽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容。“道”来自于自然之中的“无”(无形的自然法则、规律、力量),作用于自然之中的“有”(物质)。

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是把混沌初开前后的自然状态划分成五个层次:人—>地—>天—>道—>自然。

   有点遗憾的是:老子对最原始、最高层次的“自然”的认识与感悟还不够深刻与清晰,故有点欲语难尽意的无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是老子这种心态的如实流露。

   老子提出的“道”实质上包含了三个内容;道路、道理、道德。

   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作为(“有为”)。其含义是:当道德(心灵)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无论做什么,都符合最高境界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都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这种最高效的对己、对人、对物都有利而无害的行为,就属于“无为”。

   “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丧失所拥有的生命力的人,就会活得长久”。
……

您若对以上语句有兴趣,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区文伟先生的原著吧,这样您理解会更全面,收获也会更多。
无所谓无,无所谓有,诚心实践,无中生有。

韩志红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1 Re: 原来理解《道德经》并不难
十月 13, 2015, 11:48:53 下午
     恩师所作《努力贴近老子--略谈我的对道德经的解读》一文发表于2013年2月,虽然我前前后后也读过数遍,但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其实是很含糊的,直至《浅谈文化》一书收录了该篇文章,又加上我与QQ群的书友们一起共读、交流,渐渐地,我弄清楚了以下问题:

1、《道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论述的是"道"与“德”的密切关系
 《道德经》主旨是积极向上的,利人利己又利物的
 《道德经》论述的是老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之论述,涵盖了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政治、军事、持家、治国、个人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道德修养 。

2、老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老子的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的人生观:“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所以,老子主张“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并把德分成5个层次,主张努力达到最高层次。
    当我注意了老师提炼的“ 《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老子着意于论述“道”与“德”二者的密切关系,从而推崇一种积极向上的、利人利己又利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句话中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六个字以后,我猛然发现老师的这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就是沿着解说老子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条主线,一步步解读“道"与“德”及二者的关系的。

3、认识老子是怎样的人
 根据老师在文章中所做的解读,以及我自己做的一些延伸阅读,我明白了:
 老子是一位崇尚“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的人
 老子是能细细地体察当时的社会形态,又常常以虚静的心怀去感悟大自然的奥秘的人
 老子的世界观是与早于老子一、两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所形成的世界观相一致的人。
 
4、能解读《道德经》的人
  我认为有能力解读《道德经》的人,至少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必须了解老子经历,老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历史资料;其次,必须了解老子的品格,尤其是解读者本人也应是倡导‘顺应天道,品德至上’,并同样具有感察宇宙里,世间上一切事物的关系的人。这第二条就极少有人能达到了。虽然市面上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很多,但不用说,在我的心目中,我肯定是最信赖区老师对《道德经》的解读。

5、老子眼中的长寿
 我们经常说要健康长寿,那么寿命多长算长寿了呢?以我的认识八、九十岁就算长寿了。可老子追求的是与天地一样长久永存。
 老子认为:“道”是来自鸿濛未分的“无”(即最高层次的自然力量),因此“道”是永恒的。而永恒的“道”创造了万物(包括人),所以,万物和人都具有了永恒的因素。但是,相对于天、地来说,人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故此必须不断地悟道、修德,才能最终得道而获得与天地共长久的永恒生存的资格!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故此,老子认为,要像圣人那样学习天地之无私(“天无私而包容万物,地无私而厚德载物”)——不仅仅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才能与天地一样长久永存。
 老子是怎样认识生命力及影响长生的因素的呢?
 老子认识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意思是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这些人太注重物质养生之故,也就是物欲太强而缺德,因而自短其寿。”)
 老子还认识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说“不丧失所拥有的生命力的人,就会活得长久。”
 
    从老师解读的“道"的三层含义,“德”的五个层次,以及“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含义来看,老子对“道”的信仰是坚定的、真诚的。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几近正确的世界观及对真正的长寿的真诚追求,才促成老子自觉自愿地严格按照“道”的指引,实践“尊道贵德”、“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正心修身。
 
 以上是我对《努力贴近老子》一文的几点学习体会。再此也非常感谢QQ群的同学们给予我的启迪。
 
 如果不学习盘古文化,如果没有老师的解读,我是极难理解老子的这种高境界的追求的,也极难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愿意象老子那样,真诚地追求永恒美好的资格并为之付出努力。
« 最后编辑时间: 十月 14, 2015, 08:49:28 上午 作者 韩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