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从吟诵《诗经》去感受中国古文化 (阅读 4959 次)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从吟诵《诗经》去感受中国古文化
一月 22, 2015, 11:59:41 下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著名的古代诗歌,其意境空灵一咏三叹。如果大家都曾读过这首诗,欣赏过以其素材而创作之现代音乐作品的话。相信在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有一个芦花飘零秋水,伊人苦求不得的凄美意象。是的,据说国内几乎所有的《诗经》注释都说《蒹葭》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然而,在古人的心目中,或许有着不一样的诠释。。。

据我的心灵导师区文伟老师考据:蒹葭,特指未曾有花穗的初生芦苇,苍苍,并非苍黄,而是深青色,茂盛之意。芦苇四月抽芽,九月才抽穗开花。由此推断这首诗歌描写的当是春天芦苇茂盛,万物生发之境象。而“白露为霜”亦可作“初春的晨露晶莹如霜”之解也。

而诗中的“所谓伊人”亦非特指爱情对象。有人说是隐喻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对“周礼治国”的向往。此亦不无道理,古人作诗总是相当含蓄的。我想这个“伊人”,更可理解为是这世间上永恒美好事物的化身。诗中所描述的对伊人的追求,就是人们对世间上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的向往与不懈追寻!

区文伟老师作雅言吟诵时只选取了《蒹葭》的第一段,演绎出深情、愉悦、积极、向上的风格。的确,《蒹葭》一诗,三段中仅第一段已成经典之永恒!周朝的采诗官在收集到此首“秦风”时,或许其原型是只有一段民歌。在孔子将其编撰入《诗经》时,(或更早之前)由后人再度润色,在原素材上改动几个韵字,扩为三段,就形成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诗作由此多了一份虚无空灵,少了一份质朴纯真。。。

至于大家问是如何“考证”出来的?记得区老师曾说过:欣赏,不仅仅是用眼,其实更高层次、更深层次是需要你用心细细去体察。。。(5.12区文伟书法讲座)所以,我的回答是:人是天地之子,以博大纯真的情怀创造了世间无数的永恒美好事物。而这些美好事物是用心灵去感受的,不是单纯用脑袋思考出来的。与其抱着残缺不堪的史料与固有的思维去穷求;倒不如抱着一颗清静无为之心,去细细体察、静静感受,或许就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智勇)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3, 2015, 09:38:35 上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诗经  秦风 蒹葭》由生机勃勃的悦春渐渐演变为万物飘零的悲秋——一首古代小诗之今古演绎让人有所感触:今人常常用现代某些观念与狭隘的个人情怀去诠释老祖宗的经典,其“学习成果”常舍本逐末得其皮毛,甚至遁入旁门。。。如何将中国古文化还原全貌,并集其大成?难矣!更遑论超越升华与统领了。而我相信区文伟老师开创的盘古文化,其思想领域可达至一个全新标杆与高度。。。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5, 2015, 11:51:06 上午 作者 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何准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78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诗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写作文还常常引用,后来才知道语出《诗经·小雅·鹤鸣》。查查百度,释义如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我又查了宋代朱熹的《诗经集传》,关于这句诗,上面这样写到:

“程子曰:玉之温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鏕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而義理生焉,道德成焉。吾聞諸邵子云。”

智勇慨叹:“如何将中国古文化还原全貌,并集其大成?难矣!”,我深有同感。但我相信:只要古籍还在,雅韵尚存,中国古文化总会有发扬光大的一天。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4, 2015, 06:21:46 下午 作者 科 »
心和 意善 气畅 体健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程子的话,套用今天的一句大白话就是:感恩那些伤害你的人,是他们使你更坚强。古人,总是能把伤害作为成就其高道德品质的“琢玉之石”。今人常常在诸如种种困难伤害面前退缩不前,可能就是缺少了古人那些良好的修养与坚定的信仰。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5, 2015, 11:29:48 上午 作者 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更多…… 离线
  • *****
  • 版主
  • Hero Member
  • 帖子: 898
  谢谢智勇的分享!

  2009年,我有幸通过朗诵、背诵区老师的诗集《菊圃行吟》,开始对诗词感兴趣。2010年,老师出版了雅言吟诵CD《诵》,我开始了习练雅言吟诵的美妙旅程。2011年,与同学准一起学习《诗经》,可惜后来我没有坚持下来,但对中国古诗词、诗歌有了一点认识。从此,我乐意用雅言来朗诵、吟诵《诗经》中的《关睢》、《蒹葭》,唐诗宋词,《道德经》。这些古诗文特别是意境高雅、情感丰富的内容,总能陶冶人的心怀,偶尔给予人以启迪。

  细细想来,实在不敢想象自己会对中华古文化感兴趣。一方面,我从小未曾有过古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我在商业社会里长大,脑子几乎受商业意识的影响。能有这样巨大的积极转变,皆因老师的谆谆教导。例如,老师创作的雅言吟诵,发表的有关古文化的文章如《浅谈文化》、《谈谈学古文的一点体会》、《试与苏轼共赏月》、《简明扼要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努力贴近老子》、《德》等等。我深知自己对古文化的认识还很浅薄,但我乐意为此学习实践,多向古人高尚的道德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灵修养。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5, 2015, 12:54:26 下午 作者 科 »
正心修身 善良美好

伟瑶

更多…… 离线
  • *****
  • 坛主
  • Sr. Member
  • 帖子: 420
  • "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
    • Pangu
非常感谢智勇的精彩分享。当我几年前第一次听到区老师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解说时,我也恍受当头棒喝,更觉眼前一亮、视野大开。

蒹葭一词的含义是老师从《尔雅》中考证来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去学习,不要局限于已知的学问,也不要沉溺于猎奇,才可领悟真谛、活得精彩。
« 最后编辑时间: 一月 26, 2015, 02:01:32 下午 作者 伟瑶 »
祝你健康快乐!
伟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