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阅读 5143 次)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16, 2013, 11:17:43 下午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辑今人费煞苦心设计的趣味汉字创意图,在网上及微信圈内被人追捧转载。我心里有些说话,如骨鲠喉,不吐不快。。。

游戏文字,如果只为好玩有趣,似乎没什么所谓。是的,世上有趣好玩的东西很多,独不能把我们的文字当玩儿。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神圣的。这个道理今人可能不明白,但古人肯定知道,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把写过字的片纸秃笔都要收好藏埋起来。这种现象不独是好学,更主要的是对文化的珍视与敬畏!(“退笔冢”典故: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注:永公,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文字(符号)与语言(声音)是文化的两大支柱。(引自区文伟老师《浅谈文化》)史载神人仓颉,效天类地创制文字而鬼神泣。人类文明史中为何会有个漫长的结绳记事远古时期?而到上古时期文字横空出世为何会令“鬼神泣”?我想是因为,从此人类的文明智慧依托文字就可以代代传承了,这意义堪比西方“普罗米修斯盗天火”传说!就算暂且不说文字为圣人所创制,单以其精美绝伦,形、音、意三位一体,流传几千年仍被使用至今的生命力来说,确是老祖宗遗下之举世无双之瑰宝!

我想,今天国人这些卖弄技巧的创意文字,仰慕中国古文化的中国周边日韩人是不屑去发明的。同样,所有书法家及理解书法的人亦是不会认同的。或许小题可大作,但有时候以小亦可喻大。我不无夸张地说一句,这些“创意文字”被世人疯狂转载的现象,是一个国家一项文化经典凋亡的象征,是中国这个曾经的“以书为道”的国度的耻辱。我还认为随意一个先祖圣人始创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甚至秦篆都比他们要美!

当然,古人也玩过一些文字游戏,但这多是些格调高雅的茶余谈资,不会是文化的主流。至于例子,大家可以去广州五仙观看看,后殿有个石碑,上面刻着流传是关羽写的“竹叶诗”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势,终久不飘零”。相传当年关羽代魏斩将,当其知刘备义兄下落后,婉拒孟德邀留,连夜挂印中帐策马而去,遗下了一幅“墨竹图”。图中簇簇竹叶竟自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离别诗句!更令人叫绝的是广西阳朔碧连峰上有个逾丈大的“带”字草书,字体雄伟,笔画凤翥,如行云流水。经今人考证,竟发现这个“带”字包含着一首四言诗:“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一字内含整整十六个字的笔意)此为阳朔县令吴德征于道光14年所书,吴氏为人耿直,廉洁奉公,在任期间兴办书院,鼓励好学。因而得时人称颂,人书流芳。你们看,我们古人的文字游戏是如此的妙绝高雅啊!

如果人类的行为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就是她最鼎盛的时期,亦会遵循物极必反的原理走向衰亡。书道是古人感悟天地规律宇宙法则的载体,把书道局限在纯艺术领域中,她是不完整的。君不见世人称号为“天下三大行书”的羲之《兰亭序》、鲁公《祭姪稿》、苏轼《寒食帖》,有那篇是为艺术而创作的?

我再粗略说一下我所了解的中国文字发展史: 中国的文字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半坡遗址的图腾符号,至于发展完备自成系统的,已考为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古今文字承上启下的是秦汉时期,其国力昌盛,文化需求大增,篆隶、八分、隶草等文字从宗庙走向下层民间,形成了奔放开张,自由茂朴,万态千姿之大汉雄风。及至汉末,以索靖、张芝其精致质美的章草为代表,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要把书写文字加入审美情趣,以脱离实用领域而自成一门艺术。又至两晋时期,以王羲之、献之今草为代表。其“清朗俊逸,潇散自然”之魏晋风骨,肇唐太宗始至今,为累世所推崇备至。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李唐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唐楷法度”,“欧、柳、颜”体成为楷法万世师表。期间“张颠醉素”又以其直抒胸臆的狂草艺术如大江赴海一泻千里,把书法这门艺术的抽象美发挥到极致!

  可以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至唐以降已经六体俱备臻至化境。差不多辉煌二千年时间过去,为何老祖宗不会去设计这种美术字?是他们不够艺术水平吗?思想僵化不够前卫吗?还是。。。?我们今人作一些古怪可笑的行径是源于我们华夏子孙的无知,源于我们对华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的无知,对古文化所倡导的“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之精髓(区文伟老师语)的无知!因为一个不知高雅文化为何物,只会沉迷于物质世界感观刺激中的民族,是一个被世界看不起的民族!一个连祖先文化遗产都不了解、不敬畏,不学习继承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弘一法师国学深厚书法见长。他曾要求学书法的人可从象形字篆书学起,我理解并赞同其用意。这是把书法教育从一门技巧课回归到书道教化中去。

如果由我主持一堂书法启蒙课,我不会教执笔着墨之技巧,而是首先让大家学习对天地自然应“常怀感恩之心,恭谨之情,崇敬之意!”(区文伟老师《颂夏》)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圣人是如何造字吧:盘古天地初开时,天地混沌如鸡子。“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圣人执中画下一横,分出天与地,是为“一”字,谓“道生一”之“一”也。上之气清者为天,于是在一上记一小横或一点,此为“上”。下之气浊者为地,于是一横下记小横或点,此为“下”,即“上”字之镜像之。

“地”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也从土也声,在六书通里还收录了一个上面一个“水”,下面一个“土”的异体篆字,以水、土两大元素就把地的特性高度概括了,真乃哲人也!

“天”之在我们熟知的楷体中是个纯物性字,指空间与方位。而在周朝金文中的形象是一个开张挺立于天地间的“天人合一”的形象。描写其头部特别突出,代表智慧。有些还加上仿似光环的圆圏,代表神圣。总的含义是:大智慧之圣人是天道之化身。

原始文字把“天”字由现代人理解的物性回归到灵性层面上。而“人”字在篆书或金文中均是垂手屈身作恭敬状。经历过阶级教育的人可能会说:看!这就是奴隶社会里人民的真实写照!此言谬矣,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地人三才者中,人应居谦卑之下位,去效法地的博大无私,人要用谦卑虔诚之心去顺应天地,崇尚道德,才能长久立于天地间,开发出大智慧成长为“大写的人”!

此“大写之人”,在儒曰:圣;在释曰:佛;在道曰:真人也!

当我们理解了那些质朴线条背后的深意时,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要比那些臆造的美术字要美呢?

回顾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欣赏或创作音乐、书法及绘画等艺术,不少人只喜欢浮于感官上的刺激,何解?可能是被万丈红尘暂时屏蔽了纯真的心灵吧。我认为用单纯用眼睛只可感觉到“术”,用思维可感受到“法”,只有用心灵才可感应到“道”。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列子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至者,则浅矣!”其意指人们常常穷尽机巧去表现美,殊不知至自然的才是至美的啊!

(智勇2013.10.03  草)
« 最后编辑时间: 三月 07, 2014, 12:17:42 下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1 Re: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16, 2013, 11:27:15 下午
Uncle Hanzi (汉字叔叔)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大家有兴趣可以上这个网站查查汉字的篆体印证一下。这个网站是一位痴迷中国古文字的外国人所创办。大家看完肯定有所感触:为汉字是我国古人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而荣耀,也为身为炎黄子孙对汉字理解却比不上一位外国人而惭愧!

« 最后编辑时间: 十月 16, 2013, 11:36:10 下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福甜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84
#2 Re: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18, 2013, 12:36:49 下午
“大智慧之圣人是天道之化身”。老师的书法“天地人和”的天字,我就感觉那是个迈开大步向前走的真人。有充满力量的感觉。
感谢积雪飞云!
« 最后编辑时间: 十月 19, 2013, 05:58:47 下午 作者 科 »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3 Re: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18, 2013, 08:25:53 下午
是啊,大家再认真感受老师的天地人和等书法,可能有更多收获!比起信息散佚不全的古籍,老师的盘古文化作品更亲切质朴,也最纯真自然。可能是为了照顾我们参差不齐的文化修养吧。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更多…… 离线
  • *****
  • 版主
  • Hero Member
  • 帖子: 895
#4 Re: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19, 2013, 06:36:41 下午

 谢谢积雪飞云的分享!

 有一段时间,我用《康熙字典》查《诗经》和《道德经》的一些文字,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释义。古人创造的汉字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让人心生敬佩!

 我很喜欢区老师的书法集《心和意善》,既可以作艺术欣赏,也可以当作练字用(因为我的字写得比较丑,很想改善一下)。同时,书法上的诗词文句,还是很好地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
 
正心修身 善良美好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5 Re: 从“汉字的美术化”谈起
十月 29, 2013, 01:44:58 下午
谢谢福甜与阿科的分享!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