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进步与礼乐的边缘化这里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周公 制礼作乐 ,第二个是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第三个是儒家礼学思想的边缘化。
一、关于周公 制礼作乐
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那么,这个礼仪之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追溯到周公,就是西周的开国之初。周公对我们中华文明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 制礼作乐 。
商朝是我们中原地区一个以青铜文明著称的强大王朝。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许许多多最精美、最雄伟的青铜器几乎都是商朝四羊方尊的,最著名的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但是,这个朝代是一个跛足的巨人,它的物质文明非常发达,但是它在精神上却是一个侏儒。近百年以来,安阳殷墟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大多是商王占卜的记录。他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真所谓是 不问苍生问鬼神 。明天天气好不好,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梦,乃至他配偶要生孩子了等等,统统都要占卜。商王非常迷信鬼神,迷信天命,认为他执掌这个国家是出自天命,谁都奈何他不得。另外他还非常残暴,商朝有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叫做 人殉 和 人祭 。所谓 人殉 ,就是拿活人去殉葬,一个商王死了以后,要拿几百人去殉葬,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在殷墟可以清楚地见到。所谓 人祭 ,就是拿活人做祭品,商王祭祀用的供品,不仅用牛羊,而且用活人,非常野蛮和残忍。由于这样一些原因,商朝统治者非常不得人心。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民众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当时的周不过是偏处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力跟商是不能比的,但是周文王懂得要用 德 来收揽人心,所以许许多多小国都愿意归附它,希望跟随它去跟商王朝做最后的决战。大家知道,在 牧野之战 的时候,商王调集了七十万人上阵,结果是前途倒戈,在阵前起义了。这场战争,只用了一个早晨的时间就结束了。一个国力那么强大的帝国,就像纸糊的房子一样,说倒就倒了。
这样一个局面,让武王和周公感到非常震惊,简直不能相信。《史记•周本纪》上面记载,晚上两个人都睡不着,就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研究怎样才能避免重蹈殷人的覆辙,怎样才能长治久安。由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看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所以意识到今后的统治政策不能再信什么天命,而要重视民心的向背,要考虑到民众的感受。周公在发表的一系列文诰中,反反复复谈到这一点,比如他在《酒诰》中引用先人的话,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古人把镜子叫 鉴 ,我们常说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以铜为鉴,就是这个意思。他说不要拿水当镜子,应该以民为鉴,要把老百姓的反应当作检验自己为政得失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一个主旋律。我们看《左传》《国语》《孟子》《荀子》以及后代的文献,有关的论述非常之多,真可以说是 史不绝书 。殷人很相信天,认为天就是鬼神;周人也讲天,但他们把鬼神置换成了 民 ,他们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样一来,民心和天意就基本上画了等号。孟子说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的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都是源于周公的这个思想。所以说,古代中国在殷周革命的过程当中,实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转变。
这样一个转变,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我们清华的前辈王国维先生有一个代表作叫《殷周制度论》。他在《殷周制度论》里面一开头就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他认为,周公改革政治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 道德之团体 ,要用道德把贵族、平民和其他的人维系起来。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周公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史称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使得我们中国实现了由鬼道向人道的伟大飞跃,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不可等闲视之。
经常有同学问我: 古希腊的神话非常灿烂、非常丰富,我们中国的神话却是很贫乏、很单调,这是什么原因? 我告诉他们说,这恰恰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古希腊一直到我们的战国时代才走出神话时代,进入人本主义时代,在此之前,它还生活在神的阴影之下。也就是说,他们的神话时代要比我们长几个世纪,他们的神话当然要比我们的灿烂。可是,我们中国在西周的时候已经进入了 人本主义 的时代。所以,在全世界范围,我们中国是最早出现民本主义思想的地区之一,而且有着非常成熟的思想体系。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把周公 制礼作乐 的来龙去脉给大家作了简要的介绍,为的是说明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是从周公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