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阅读 8790 次)

Franco Zhu(诸先东)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09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二月 05, 2012, 11:12:11 下午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访台湾南华大学雅乐团团长周纯一老师
   记者:李勇刚

2010年5月,本刊曾专访有“台湾第一才子”之称的龚鹏程老师,谈到台湾南华大学的雅乐团。几月之后,龚老师的文化公司策划某地文王祭祀大典,拟请南华雅乐团过来演示祭祀乐舞。临近开幕,大典却因故暂缓。此后,在朋友的大力引荐下,我们采访了本为筹备大典而来大陆的雅乐团团长周纯一老师。

访谈随意如聊天。在下榻的饭店,面对我们几个后生,谈到昆曲,周老师忍不住舞动双手,高声唱起《牡丹亭》里的段子;说起京韵大鼓,他一边用手在大腿上敲打着节拍,一边摇头晃脑地用好几个地方的版本唱同一个段子。这位中文系出身的音乐教授,从小诵读“十三经”, 31岁进过台湾“中央研究院”,当过“陆委会”的官员,讲过十几年音乐和美学的课,教过十三年说唱艺术,写作的剧本三次拿过台湾“金钟奖”,精通中日韩以及东南亚的宫廷雅乐和祭祀仪式……访谈到一半,我猛然发现,眼前这位,才气似乎不输于“第一才子”龚老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难怪他们是那么多年的好朋友。

说起自己的“手艺”,周老师毫不掩饰,主动说“我会什么什么呃”。若换作他人,我定认为那是显摆罢了。但周老师周身透出的厚重,让我丝毫生不出如此想法,只觉那是一种率真和真诚的自然流露。回头交换意见,同事也如此想。

一起在一家酒楼吃午饭。不出所料,周老师对美食也如数家珍。饭毕,周老师要付钱——他是真的较着劲要付钱。无奈,建议用给他的访谈费好了。他却连访谈费都不要。推辞半天,方从之。临别,虽初次见面,竟如家人般不舍。他拱手作揖,我们行礼如仪。那天风很大,这一揖,热乎乎暖在心头,一时间似胜过他那“十八般武艺”带给我们的知见上的震撼了。

师承末代桐城派

问:周老师,网上关于您的介绍并不多。咱们就从您小时候的事儿开始说起吧。

周纯一:
我1955年出生在台北,父母都是大陆过去的。先父是常熟人,四川西华大学毕业,会九国外语。但他小时候读经,他的塾师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我从小也读经。除了国文课,我们还有文化教材,主要就是“四书”。从小学到高中,“四书”都读熟了。先父教我外文,但他很严厉,会打耳光,所以我不喜欢外语,考大学填的志愿全部都是中文系。


问:一种叛逆的选择,好像也不太坏。您上大学应该是在七十年代,当时是什么情况?

周纯一:
我在台中的中兴大学读了四年中文。那个学校咋一看没有什么名师,可我们的国文老师是最后一代的桐城派,像名永丰老师,没有学历的,但道德文章很好。全部用桐城派的办法教,每次考试都考古文背诵,整整背了三年,背得头晕眼花。还教写文章,教文学批评。我当时研究《尚书》,就把二十九篇的今文《尚书》都背下来了。《诗经》我听过六个老先生的课。《诗经》对于我,就跟吃饭一样。还有“三礼”,《春秋》三传,现在大家看起来好伟大、好深奥,对我们而言就是信手拈来的东西,基本功。毕业后我去金门当兵两年,回来后想考台湾大学的研究所,还去台大听了两年古声韵学、古文字学、古音学的课。

我们这代台湾人

问:深入地学习古代的东西,除了知见上的增长外,您觉得还有哪些意义?

周纯一: “经”里面有一套内在的意义系统,能够在生命里面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流。以前的教育机制是要把人训练成通儒的。读书人要参加科举,十七八岁就能通好几部经。在他生命力和求知欲最旺盛的那段时间,他不需要去学别的科目,他就读最大的学问,那就是“经”。那里面有礼,有乐,各种思想都在里头。
后来我教了十几年美学,跟学生谈荣格、黑格尔,洋东西我也能谈得很好。你看我不需要掉书袋,完全是自自然然地流露。以前读过的经典,完全让我在21世纪的环境中生活得非常自在,没有变成东郭先生。

问:你们这代台湾人如此自然地学习和运用经典,也得益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吧。

周纯一:
当时实际上是一个战败的政府到了台湾,带上一批那个时代最好的文人,像胡适之先生,董作宾先生,都是赫赫有名的,我们都亲眼见过。台湾当时的进步表面上讲是工商业的,但文人发挥出来的力量是吓人的。我毕业后在学生书局工作,出过《唐君毅全集》和《牟宗三全集》。牟宗三先生就住在学生书局对面,我经常去看他。我还跟钱穆先生签过版税。这些现在看来神话般的人物,当时就实实在在地在我们周围。只有耳濡目染,才能打开眼界。我们是那一代人的第一代学生,下一代就比较弱一点了。
我们也没经过运动,完全没有所谓政治警觉性。像我这个年龄的台湾人,有人专心在玩甲骨文,有人专门完金文,还有专门搞古音学,出过很多好手的。

“中研院”里小年轻

问:您前面提到要考台大的研究所,后来怎样?

周纯一:
我考台大,第一年差10分,第二年差0.5分。那一年没上。结果那年我进“中央研究院”了。我是文哲所建所的第一个研究员。

问:这事情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周纯一:
“中研院”当时有15位院士,必须全票通过才能进去。 如果任何一位认为这个人有问题,就不用。当时有40多个博士去面试,结果我进去了。我当时只是个本科生。

问:您怎么敢想起去那里呢?究竟凭什么?

周纯一:
不是我要去,是他们的筹备主任打电话叫我去的。我当时在学生书局当编辑部经理,写过一些东西。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年轻人以后会不错吧。去了以后,站在胡适像前,我自己都傻了:我怎么来这里了?但去了一年我就出来了,在那里面早晚等死而已,没有意思。

问:那些院士会不会觉得看错人了呢?从那么厉害的地方出来,你又能去哪里?

周纯一:
也不是这样啊。出来后我就到刚成立的陆委会,给当时正在里面工作的龚先生当秘书。

问:您一个大研究员给人家当小秘书,会不会觉得屈就呢?

周纯一:怎么会呢,都是好朋友嘛。去了之后,觉得是官不聊生,我也不是有心做官的人,一年后就又离开了,到香港中文大学念学位。念了三年回来,龚先生正好办南华大学,我就进南华大学,组建了这个雅乐团。

始于昆曲终雅乐

问:您现在可以说是专门在玩雅乐了,怎么从学中文转到弄音乐去了?

周纯一:
我小时候就会吹笛子,大学时在学校的国乐社当社长。大二的时候,我们系主任孟尧请来一位笛师,说要恢复昆曲,组建了昆曲社。这位笛师后来成为我的昆曲老师。我从此就给昆曲社吹笛子伴奏,每次从下午两点吹到六点,一吹就吹五六十人。大学毕业我去金门当兵两年,把笛子带到金门吹了两年,回来继续在台北的曲会里吹。
正好当时台湾中央大学和文建会有一个项目,出钱让我们到大陆普查昆曲的现状,所以我1988年就来大陆了。我们做过一两百人的口述史,用摄像机拍下来。几乎所有一流的昆曲名家我都访谈到了,包括郭汉城、黄集思这些大师级的人物。

问:为什么没有接着玩昆曲呢?我只觉得您的人生一直在“转身”。

周纯一:
一方面,当我访完这些昆曲名家后,感觉到他们几十年的遭遇可谓“一团血泪史”,想起来心情都很沉重。另一方面,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得知有个叫张世斌的老师,是留学日本专攻雅乐的。我去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但他留下的数据都放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音乐数据室,我经常去读这些数据,越读越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海峡两岸,包括香港、新加坡,通通没人搞雅乐。只有韩国、日本等地还保留着一些。

问:日韩那边应该能够给您提供某种借鉴吧?

周纯一:
嗯,我跟他们极熟。韩国音乐分三部分。跟唐朝学的叫“唐乐”,他自己的音乐叫“乡乐”,还有“雅乐”,指的是跟宋徽宗学的“大晟乐”。“大晟乐”作好后,当时韩国派使臣来求,学了两次才学会。学完他们就一直在太庙演,很成功。后来徽钦二宗亡国,乐人没有一个跑掉的。现在有的地方要搞北宋乐,你不跟韩国学行吗?
我还弄到一本唐代的筚篥谱,是日本人到唐代首都长安抄回去的,抄写人的名字还在上面。他们吹筚篥的,从平安朝一直吹,吹一千年,肉肉相续。你的儿子不能学别的,只能学这个。我们这个民族却为什么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延续一个古代的文化?

吾国音乐关天人

问:但是,只因为没人做,就需要做么?雅乐本身的价值何在?这可能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吧。

周纯一:
中国古代的音乐不只是音乐,它背后有一整套宇宙论,有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比如《吕氏春秋》里的旋宫理论就提到,春天一定要用角调,夏天用征调,秋天商调,冬天羽调。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季节演奏,连调都不一样。不仅是随季节变调,甚至还需要逐月换律。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人的生命感受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上也就不一样。采用特定五行的音乐,可以帮我们达到内在的平衡。给皇帝演奏,要考虑皇帝出身的干支,五行中多的要消除掉,不足的要补。比如你在很多金的时候不舒服,要用火来烧,我就用火多的音乐来平衡你。

问:这套讲法听起来有些玄,真的靠谱么?

周纯一:
我们现在思维太简单了。你看古代求雨的时候要雩祭,要用最好的礼、最好的音乐让老天感动,有时候三天三夜在奏乐,祭到下雨为止。你都想象不到那个场面有多么惊天动地!很多人就像你提这问题一样,对很多自己以前没看到过的东西,老觉得没什么。
你想想,你一出生下来没有人教你,但你听到某种声音就会很讨厌,另外一种却会很喜欢,完全是自然反射,为什么?难道跟你个体生命的特殊性无关?干支不过是对这种特殊性的描述。

问:您讲的用音乐来平衡人体,可以理解为一种音乐治疗吧。

周纯一:
我曾在国际自然医学学术报告年会上讲过,中国的音乐系统是跟医疗有关的。但中国的音乐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歌舞、仪式、礼节等,还会随着时空进行调整,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体系。

民乐框架自西来

问:我们现在的民乐,不是从古代民族音乐中脱胎出来的么?

周纯一:
民乐是用西方交响乐的精神来改造中国音乐,用西方的七平均律、大小调的观念来处理古代音乐。但实际上,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民间七律。为什么不能回到每个朝代原有的语境去演奏呢?

问:那您觉得中国古代音乐消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周纯一:
一百年来,我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吓怕了,觉得西方文明就是好。所有的文化领域都受到冲击,音乐所受的冲击最为严重,因为几乎没有人懂中国音乐。还不只是没人懂,是中国音乐根本就不学。看起来有很多人学,其实都是笼罩在西方观念下,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大陆音乐一开始以西方为学习对象,改革开放后又学习英美,雪上加霜。

问:台湾的情况是不是不太一样?

周纯一:
差不多。台湾过去的音乐家基本上都是二三流的。本来有一批一流的音乐家,渡海的时候船被击沉了。阴差阳错。后来台湾的音乐教育一直是西方的,所有的音乐博士几乎都留过洋,回来再教洋东西。

问:我不解的是,昆曲、京剧之类,也属中国音乐,您却讲没人搞中国音乐。

周纯一:
这些都只是民间的力量,但真正的大乐都是政府力量主导的。现在才隔一百多年的时间,清朝的宫廷雅乐荡然无存,太平天国的大乐不见踪影。更不用说明朝的宫廷乐了。宫廷里的雅乐,那种感觉和气势太不一样了。我们这个民族真要反思我们的“摧毁力之强,保存力之弱”。我很纳闷的是:在下赌注的时候,为什么全部押到西方音乐上去?我们自己的为什么不能留一点人搞呢?

南华雅乐十五载

问:南华大学雅乐团从1996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5年了。成立之初是什么情况?

周纯一:
我从香港回台湾,带了28箱相关的资料。当时龚老师在南华大学当校长,说要搞“礼乐治校”。我告诉他,一定要有一支乐团,这样各种典礼才有赞礼者。当时算了算,需要200万台币。筹到钱后,买了一大批乐器,现在我们70%的乐器都是那时候购买的。

问:有别的人一起弄么?

周纯一:
一开始哪有人懂!所有的乐器、衣服,都是我一手操办的。我买了七套编钟,四套编磬。这边好多地方都有编钟,但我一敲,没有一个是准的,因为你买的时候没有要求。我买的每一颗钟和磬都是按要求定制的。我们这个乐团是实验性质的,几乎每个朝代的乐器都有。从八千年前的骨笛、骨哨,一直到清朝的乐器,都有。好多乐器也没人会演奏,但总有一些记录。我就自己查资料,自己学会后,再教给我的团员。这样子恢复起来了。

问:世势浩荡。您这全中国唯一的雅乐团,总让人生气一种“孤勇”的感慨。有怎样的社会反响呢?

周纯一:
2000年,我们去日本玩,日本宫廷的院长开始以为我们是民乐团,本来没什么兴趣。尝试着看我们演完后,打电话叫所有的同仁过来看。他们很意外:我们竟然会演这种东西!第二天他们带我们进皇宫,去看卤簿、衣服、乐器,一千年前的东西,告诉我们当初怎么从唐朝请回来。我们看完后很汗颜。

我们去韩国和日本演完后跟他们座谈,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人该走的音乐路数。你想彰显你国力的强大,只有翻出老祖宗积淀出来的很深厚的东西,人家才会敬畏。你想想,要是在故宫那种地方来一出卤簿大乐,那是什么感觉?现在你拿出的东西人家全懂。交响乐?咱怎么玩也玩不过人家。

去年在海峡电台,大陆有个作曲的金湘老师跟我做节目。我们演完后,他好几天都跑到电视台去重新看我们的节目。他怕被我们的形象迷惑了,闭起眼睛听完全场。他说,以他60年作曲的经历,以他分析西方音乐的能力,竟然没有办法找到语言或名词来描述我们的音乐到底是什么。

不随不便方为礼

问:《礼记•乐记》里面讲“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您前面也提到南华大学在搞“礼乐治校”。礼和乐是分不开的,请您重点就“礼”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周纯一:
什么是“礼乐文明”?礼乐就是让大家共同维护的一个非常优美的秩序。也许我们的物质环境不是很好,但大家相互碰到,一拱手,一个眼神,你会觉得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你看古代孩子成年的时候,男孩子有冠礼,女孩子有笄礼。在全体族人的见证下,由德高望重的族长或者同姓中有功名的人替你主持,从此你要肩负起人生的责任。古代朝廷的早朝也是一种礼,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怎么朝拜皇帝,像和尚的早晚课一样。总之,“礼”教我们学会谦虚,养成恭敬心。鞠躬就是要自己先低下来。“礼”还训练我们如何说话,面对父母,面对上级,面对朋友,怎么说好听的话、问候的话,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达敬意。

问:“礼者为异”四个字,背后原来有如此复杂的细节。

周纯一:
礼给我们一个内在的操作系统,让我们行为举止不能随随便便。文化是不能乱来的,所有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一套繁文缛节,那才叫文化。昆曲真是好听,但昆曲可以随便吗?所有的唱腔都是不能乱来的。

仁义底色是风骨

问:我们现在主流都提倡自由。大家似乎认为“礼”少一点,好像自由的程度会高一点。

周纯一:
我们老喜欢用现在去度量古人,老觉得人家不如你,其实古人比你活的快活。现在中国没几个人懂得跪拜,不知道俯仰屈伸,揖让进退。所以大家很骄傲,只知道在一条物欲的流上沾沾自喜,满脑子车子、房子,想着嫁大款,内心粗糙不堪。一个经常谦虚地跪拜的人,他就知道本分,知道粗茶淡饭有真滋味,也知道体谅和帮助别人,不会老昂起头自以为是。如果有一天,中国人都放下,看所有人都那么亲切,大家都相互协助,这个民族就有救了。

问:“物欲横流”是很多人都看到的事实,倒是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反思。

周纯一:
这个外表看起来很光鲜的现代社会,其实是非常冰冷而刻薄的。现在也看不到严格意义上的读书人,只是知识匠而已。一个漂亮的读书人组成的“士”阶层不见了。在古代,正是“士”阶层涵养着整个社会正义的力量。真正守礼的读书人,他的灵魂是不容侵犯的,有不平事一定要站出来。你看靖难之役,方孝孺大骂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被“诛十族”,死得那么惨烈,但他一定觉得找到了一个最漂亮的死法。如今,“礼”的操作系统不见了,就难以涵养出“士”的风骨。没有风骨,就不会有仁义。

问:但我们看古书,并没有像您描述的那样美好,官场也有潜规则,也有民不聊生。

周纯一:
不一样的。以前所有的读书人,都写毛笔字,都读经。“士无故不撤琴瑟”,好多人会弹古琴。有这三样修为在身上,那种儒雅风流,现代人是没法比的。

问:您这次本打算带雅乐团在祭祀文王的大典上演示。《中庸》讲制礼作乐需要“德”与“位”。您处在一个并非官方的位置,做这种事情是否合适?

周纯一:
我们只能进行仪式的恢复而已,至于其它东西,那是上面愿不愿意的事情。但你至少会操作可以吧?大家现在连这个都不敢做,因为文革的痛时常在。宁愿少做一件,免得做错被人攻击。

问:人总是喜新厌旧的,礼也总是需要因革损益的。比如说,古代祭祀要献上牛羊豕三牲,那是古人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所能进献的最好的东西了。现在物质条件变了,好东西更多,我们为什么还非得进献同样的东西呢?

周纯一:
喜新厌旧?你要在民族风格下“喜新厌旧”。“因革损益”,前提是你得对古代的东西有充分的了解。你连一套都不了解、都没做过,谈什么“因革损益”?我只能先恢复最古老的。要让大家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曾经这么走过。

惟愿遍地有花开

问:周老师,大陆毕竟是中国文化土生土长的地方。有没有把雅乐加以推广的想法?

周纯一:
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好多做过帝都或国都的地方,都想恢复当时的音乐:中国音乐学院要恢复燕国的雅乐,河南大学要恢复北宋的,杭州师范学院要恢复南宋的,平顶山学院正在筹办一个应国雅乐团,西安也要恢复唐代的雅乐。

以前我懒得把这一套交给人家。我们满世界演出,日子过得挺好。但我已经快60岁了,没几天活的了。现在谁要做,我全部都教给他。刚开始他们还拉不下脸来:堂堂大中国,找个台湾小岛的人来弄。但接触了以后,他们发现根本不是对手。获得一个精细的知识系统,不是你读一两天paper就可以做到的,我们从小就打童子功。

问:现在各地都在争夺非物质文化遗产,您就不担心自己的雅乐最后变成他们开发旅游的一个噱头?像张艺谋在杭州做西湖印象,效益似乎更多在旅游上。

周纯一:
我顾不了这么多了,我能做的只是把他们教会。他们只要愿意做,就是已经是在弥补历史的错误了。他们在研发和演出的过程中,自然会带动大家对雅乐的重视。

问:现在大陆几乎没人能够做您做的事情,在台湾有吗?假如您做不动了,有没有人可以把这一套很好地传下去?

周纯一:
也不大容易。我的学生们基本上懂,但他们还小。我有一个二传手今年已经到中国音乐学院读博士班,中国音乐学院希望借助他的力量加速他们雅乐团的建设。我不能预测他今后是否会一直走这条路。但我肯定,在21世纪,中国礼乐传统的恢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问:周老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您所作的这些事情,都是在试图恢复一种……

周纯一:
人性,中国人固有的人性。其实礼乐只是外在的“虚伪”,我希望大家从礼乐开始,回复到活泼泼的人性。

王璐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283
  • QQ:41115053
#1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三月 14, 2012, 05:04:22 下午
之前觉得这篇文章很长,也因为没有静得下心来,所以只是大概浏览了开头,就没有看下去了。但近来都碰到关于“礼乐”的东西,所以今天有空,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不认真看还真的不知道,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些都只是民间的力量,但真正的大乐都是政府力量主导的。现在才隔一百多年的时间,清朝的宫廷雅乐荡然无存,太平天国的大乐不见踪影。更不用说明朝的宫廷乐了。宫廷里的雅乐,那种感觉和气势太不一样了。我们这个民族真要反思我们的“摧毁力之强,保存力之弱”。我很纳闷的是:在下赌注的时候,为什么全部押到西方音乐上去?我们自己的为什么不能留一点人搞呢?”
“我们去韩国和日本演完后跟他们座谈,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人该走的音乐路数。你想彰显你国力的强大,只有翻出老祖宗积淀出来的很深厚的东西,人家才会敬畏。你想想,要是在故宫那种地方来一出卤簿大乐,那是什么感觉?现在你拿出的东西人家全懂。交响乐?咱怎么玩也玩不过人家。”

看到这里,实在感到很可惜,我身为一个中国人,还没有见识过我们自己的音乐,更不要说懂了!

“你看古代孩子成年的时候,男孩子有冠礼,女孩子有笄礼。在全体族人的见证下,由德高望重的族长或者同姓中有功名的人替你主持,从此你要肩负起人生的责任。古代朝廷的早朝也是一种礼,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怎么朝拜皇帝,像和尚的早晚课一样。总之,“礼”教我们学会谦虚,养成恭敬心。鞠躬就是要自己先低下来。“礼”还训练我们如何说话,面对父母,面对上级,面对朋友,怎么说好听的话、问候的话,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达敬意。”
“我们老喜欢用现在去度量古人,老觉得人家不如你,其实古人比你活的快活。现在中国没几个人懂得跪拜,不知道俯仰屈伸,揖让进退。所以大家很骄傲,只知道在一条物欲的流上沾沾自喜,满脑子车子、房子,想着嫁大款,内心粗糙不堪。一个经常谦虚地跪拜的人,他就知道本分,知道粗茶淡饭有真滋味,也知道体谅和帮助别人,不会老昂起头自以为是。如果有一天,中国人都放下,看所有人都那么亲切,大家都相互协助,这个民族就有救了。”

看了才知道原来“礼”的重要意义在这里!真的要重新好好学习中国的古文化!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905670533

仁慈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49
#2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7, 2012, 10:47:21 下午
满脑子车子、房子,想着嫁大款,内心粗糙不堪,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生活谁也不容易,其实能面对生活的都是强者,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那很好的命运,际遇的不用为一天三餐,房子,孩子,票子,车子去奋斗的,都是为生活在争扎的占了大部分,其实都是生活逼的,他们一样很可爱的啊,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命运,能为房子,车子,孩子,票子,这些去奋斗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生存去争扎而已,这就是现实生活了,别不知道人间疾苦,其实不是什么欲望的问题,谁不想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一点,有质量一点,谁不想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呢,这很可爱嘛,而且对爱情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美好的,都有公主梦,都有白马王子的梦,别太指责她们了,女孩子,哪个不喜欢优秀的男孩子啊,不喜欢依靠,崇拜,仰视,无忧无虑,地过生活呢,谁不想有美好的东西呢,住好的房子,过有保障的生活,跟自己爱的人,生孩子,看着孩子能幸福快乐地生活,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别都说成是一句傍大款,大款也不脏啊,人家也是努力得来的啊,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有着过普通生活的愿望,只是在现实里,我们要求的普通生活已经不普通而已,房子,车子,这些生活基本的东西是发达国家,不是什么问题,不过没得这样比较拉,努力生活,努力练功,理解,体谅别人罗,对生活谁也有着自己的委屈,因为我们曾经都美好过,每一个女孩子,曾经都是公主,一切都是生活逼人拉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3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8, 2012, 04:13:54 下午

我今天才看到先东半年前转载的文章: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访台湾南华大学雅乐团团长周纯一老师,甚喜此文 ,她是一堂历史课、音乐课、礼教课……浮想联翩之际,让我对区老师创作区氏音乐、弘扬雅言吟诵,倍感崇敬!特辑录访谈让我感动、振奋的段落,自勉。

记者:

说起自己的“手艺”,周老师毫不掩饰,主动说“我会什么什么呃”。若换作他人,我定认为那是显摆罢了。但周老师周身透出的厚重,让我丝毫生不出如此想法,只觉那是一种率真和真诚的自然流露。

虽初次见面,竟如家人般不舍。他拱手作揖,我们行礼如仪。那天风很大,这一揖,热乎乎暖在心头,一时间似胜过他那“十八般武 艺”带给我们的知见上的震撼了。

周纯一先生:

我们这个民族却为什么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延续一个古代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音乐不只是音乐,它背后有一整套宇宙论,有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比如《吕氏春秋》里的旋宫理论就提到,春天一定要用角调,夏天用征调,秋天商调,冬 天羽调。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季节演奏,连调都不一样。不仅是随季节变调,甚至还需要逐月换律。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人的生命感受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五行的 金木水火土上也就不一样。采用特定五行的音乐,可以帮我们达到内在的平衡。

你想想,你一出生下来没有人教你,但你听到某种声音就会很讨厌,另外一种却会很喜欢,完全是自然反射,为什么?难道跟你个体生命的特殊性无关?干支不过是对这种特殊性的描述。

……这些都只是民间的力量,但真正的大乐都是政府力量主导的。现在才隔一百多年的时间,清朝的宫廷雅乐荡然无存,太平天国的大乐不见踪影。更不用说明朝的宫廷乐 了。宫廷里的雅乐,那种感觉和气势太不一样了。我们这个民族真要反思我们的“摧毁力之强,保存力之弱”。我很纳闷的是:在下赌注的时候,为什么全部押到西 方音乐上去?我们自己的为什么不能留一点人搞呢?

2000 年,我们去日本玩,日本宫廷的院长开始以为我们是民乐团,本来没什么兴趣。尝试着看我们演完后,打电话叫所有的同仁过来看。他们很意外:我们竟然会演这种 东西!第二天他们带我们进皇宫,去看卤簿、衣服、乐器,一千年前的东西,告诉我们当初怎么从唐朝请回来。我们看完后很汗颜。

我们去韩国和日本演完后跟他们座谈,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人该走的音乐路数。你想彰显你国力的强大,只有翻出老祖宗积淀出来的很深厚的东西,人家才会敬畏。你想想,要是在故宫那种地方来一出卤簿大乐,那是什么感觉?现在你拿出的东西人家全懂。交响乐?咱怎么玩也玩不过人家。

什么是“礼乐文明”?礼乐就是让大家共同维护的一个非常优美的秩序。也许我们的物质环境不是很好,但大家相互碰到,一拱手,一个眼神,你会觉得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礼”教我们学会谦虚,养成恭敬心。鞠躬就是要自己先低下来。“礼” 还训练我们如何说话,面对父母,面对上级,面对朋友,怎么说好听的话、问候的话,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达敬意。

这个外表看起来很光鲜的现代社会,其实是非常冰冷而刻薄的。现在也看不到严格意义上的读书人,只是知识匠而已。一个漂亮的读书人组成的“士”阶层不见了。在 古代,正是“士”阶层涵养着整个社会正义的力量。真正守礼的读书人,他的灵魂是不容侵犯的,有不平事一定要站出来。你看靖难之役,方孝孺大骂篡位的明成祖 朱棣,被“诛十族”,死得那么惨烈,但他一定觉得找到了一个最漂亮的死法。如今,“礼”的操作系统不见了,就难以涵养出“士”的风骨。没有风骨,就不会有 仁义。

以前所有的读书人,都写毛笔字,都读经。“士无故不撤琴瑟”,好多人会弹古琴。有这三样修为在身上,那种儒雅风流,现代人是没法比的。

其实礼乐只是外在的“虚伪”,我希望大家从礼乐开始,回复到活泼泼的人性。

*   *   *   *   *   *

谢谢先东捎来的礼物! ::)

海燕

2012-8-8

« 最后编辑时间: 八月 09, 2012, 07:22:33 上午 作者 hytan99 »

旋舞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 欧欧的窝
#4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8, 2012, 06:30:02 下午
难得的好文,谢谢分享。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pgjerk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85
#5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9, 2012, 12:24:56 上午
可是,中国,并没有在礼乐中强大,唐宋明清,逐渐衰落。

杰岗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29
#6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9, 2012, 06:04:25 下午
逐渐衰落的原因相信是与现代的道德标准离老祖宗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越行越远有关。

旋舞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 欧欧的窝
#7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9, 2012, 06:11:19 下午
可是,中国,并没有在礼乐中强大,唐宋明清,逐渐衰落。

是否跟中国人越来越偏重礼乐的形式而忽视了礼乐的内涵、风骨有关呢?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仁慈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49
#8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09, 2012, 10:24:24 下午
体谅别人吧,感受别人的不容易,生活的不容易,人生的不容易,人是互相体谅,关怀,温暖的,什么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就算现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或许思想上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这个是很复杂的,跟社会环境,生存的环境,教育的普及,人的成长际遇很多很复杂的东西的,不能不知人间疾苦地指责什么的,尽我们的能力关爱别人吧,想想我们能练功,都感受到了这么多的人生磨练,何况大部分没练功的人呢,他们的磨练更苦啊,有时候为了生存。。。。。

主军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42
#9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10, 2012, 08:47:47 上午



关于《淮南子》的资料:


... ...

伴随着宇宙的演化进程,那始初的大朴渐渐离散,世俗的风气也随之衰颓。到了伏羲氏统治时期,人类便开始萌发智巧之心,走向与自然分离、抗争的道路。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下去,经过神农氏、黄帝氏、昆吾氏、夏后氏,直到周室之衰、列国争霸,人类在与自然和自身欲望的抗争过程中,建立了礼乐制度。

因此,以仁义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道德衰败的发展结果,表明人已背离了原初的大朴之道。

仁义礼智虽然可以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却是建立在人性堕落的基础上的。作者认为,人主治国应当体察天道,以天道作为终极的依据,“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主术训》)。

只有这样,才能上通天道,感化群生,使人们重新回复到原初的纯朴状态。


"当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新的一日,拥抱新的一日的时候,我们就将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__区文伟老师

主军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42
#10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10, 2012, 08:59:17 上午
万物静观皆自得 

钟馨乐 广州二中高二(2)班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 苏轼

我第一次听《鸥鹭忘机》,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时候的自己兴许真的是年少轻狂,只想着去了解多些事以表现自己的成熟和天赋。那还是个自己尝试着刻意找《流水》来听却听得毫无感觉昏昏欲睡的时候。看着那个叔叔坐在古琴前悠然奏出《鸥鹭忘机》,只感觉会弹古琴是件多么特别又高雅的事,却对这首曲子本身没有过多的感觉。

 “你们觉得这曲子描写的是什么?”曲毕,那叔叔随意将手搁在琴上,问。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那天我弹给我侄女听,才这么小,”他笑着用手比划,“她说‘我看见有一个老人和一群鸟在云上飞。’真是越小的孩子越有灵性。”
 
我在过了许久之后才真正为那孩子对曲子本身敏锐的感知感到惊叹。《鸥鹭忘机》所展现的,确实有关一个老翁,一群海鸥。老翁每天都欣赏海鸥飞翔的风景,然而当有一日他带着捉只海鸥供妻子玩赏的目的到海边时,却再没有见到海鸥的影子。这是有机心与无机心的差别,像我和那个小女孩,像所有的幼童和逐渐成熟的大人。
 
我们不难发现自己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最本质、最纯净的美的感知能力。世俗人情、规则以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原本如同白纸的心充满了喧嚣和浮躁。白纸变得色彩斑斓,然而只有最天然的白才能蕴藏和包容最多样的颜色。我们无知觉地开始戴上有色眼镜观察万物,筛选出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剩余的统统忽略。美,自然也在悄然间流失了。
 
不论何时,美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需以心为媒介去获取美。只有最澄净、最宁静的心才能包容最广阔的世界。
 
王尔德曾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星空是恒久不变客观存在的美,然而当你为自己所处于阴沟中而痛苦埋怨,少一份心灵的宁静时,便失去了对这份美的感知与渴求,失去了让心灵获得快乐的机会。正如王维能对仕途对命运释怀,认识到自我存在最本质的真实,抱有恬静、宁静的心,才能看见“明月照松间,清泉石上流”的简单却蕴含着无限玄妙的美景。
 

以静谧恬淡的心观照世界,获得最广阔与真实的美,而这些美也将使人心愉悦与开阔。
 

静观万物,万物自得于心。

 

 

***************************************************************************

( 万物静观皆自得_羊城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7/20/content_1444241.htm

"当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新的一日,拥抱新的一日的时候,我们就将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__区文伟老师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11 Re: 转帖: 礼乐含藏着活泼的人性
八月 11, 2012, 12:41:04 下午
谢谢主军捎来这篇给人以启迪的中学生作文——《万物静观皆自得 》 :-*

作者一下笔就以苏轼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处于静寂,故能明了万物之动态;置身虚空, 故能容纳万般意境。)诠释了文章的主题“万物静观皆自得”。
  
接着,作者从听古琴曲《鸥鹭忘机》写起,通过对话,反映“静听”后的“自 得”:

我们不难发现自己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最本质、最纯净的美的感知能力。世俗人情、规则以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原本如同白纸的心充满了喧 嚣和浮躁。白纸变得色彩斑斓,然而只有最天然的白才能蕴藏和包容最多样的颜色。我们无知觉地开始戴上有色眼镜观察万物,筛选出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剩余的 统统忽略。美,自然也在悄然间流失了。
 
不论何时,美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需以心为媒介去获取美。只有最澄净、最宁静的心才能包容最广阔的世界。

它告诉人们,不以机心的眼光看待生活,才有一份生命的诗性与神性的光辉!

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中学生能写出如此从容恬淡、超尘脱俗的文章,不得不让我赞叹!起敬!

它让我看到:当今的学校教育,还是有积极的效应的,不然,一个中学生何以写出一篇不一般的文章来。当然,这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影响。试想,钟馨乐,多美的名字,该出自书香门第、音乐世家吧?

它让我加深理解区老师的教导:平静出智慧。让我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做到——平静、宽容、勤奋

它让我对陶冶心灵的古琴生出多一份向往!

海燕

2012-8-11
« 最后编辑时间: 八月 13, 2012, 07:35:41 上午 作者 hytan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