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转载】民间隐医谈中医到底是怎样治病的? (阅读 3103 次)

旋舞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 欧欧的窝
【转载】民间隐医谈中医到底是怎样治病的?
http://bbs.foyuan.net/thread-88530-1-1.html
在大多数人眼中,中医是玄之又玄的。什么祖传绝技,什么奇效秘方,似乎都是绝顶聪明的古人或者外星来客的杰作,后人是不能明其所以的。碰到病人,治好了就好了,也不知道怎么好的,没治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治好。
实际上,中医学有非常系统的理论,只要全面掌握了理论,思维水平就能达到那些创造绝技和秘方的古人的水平,就可以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能用真正的中医思维去认识古代疾病谱中没有出现的疾病。
但是,中医学的理论和现代科学的理论形式很不一样。现代科学公理、定理等等全部一目了然,而中医学的原理原则都是掩藏在古籍的文字背后,就连全部讲理论的《黄帝内经》也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需要学者花很多工夫去总结文字背后的原理原则。而被奉为中医理法方药鼻祖的《伤寒论》则是以类似病例记录的方式传下来的,内容基本就是病人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用什么样的方药,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为什么要用这些药物,药物为什么要这样组合,都是要学者自己去悟的。从本人接触的中医从业者来看,能熟背《伤寒论》一条一条结论,临床上按图索骥进行治疗的已经赫然是中医大家了,至于弄清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中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配方学的原理原则,真是微乎其微。
而只有弄清楚这些原理原则,中医才能真正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生命力。
中医到底是怎样致病的呢?在以后的时间里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由浅入深的把中医的原理原则贡献给大众。
(1)中医学的健康观、疾病观和治疗观
中医学认为,健康的人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中医传统称“阴平阳秘”),五脏功能平衡而协调;疾病就是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根据平衡被破坏的情况进行纠正、调整,就是中医的治疗观,称之为辨证论治。证,就是指机体所处的状态,辨证论治就是辨别人体状态偏离平衡的情况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到平衡状态。当患者的机体状态发展到极端不平衡时,就无法被纠正而死亡。因此,中医学认为“没有必死之病,只有不治之证”。
(2)中医学是如何认识细菌、病毒的
现代医学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细菌或者病毒如果在体内滋生,就会导致疾病。中医治疗疾病是根据机体状态的失衡情况进行纠正的,那么,它是怎样认识这些外来的致病微生物的呢?
中医学中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中医学的病因理论对外邪的认识,是根据其作用人体后,机体状态改变的情况进行归纳分为类的。因此,中医学针对外邪的祛邪治疗,本质上仍然是根据人体的状态改变的情况进行纠正,而不是撇开患者的机体状态,只针对外来致病因素。
(3)中医学治疗蛔虫病的特色
现代许多学者总认为中医学的这种病因理论,是因为当时人类对微生物的无知。然而下面的例子完全可以说明这个结论太草率了。
成书于西汉末年的《伤寒论》中有一首治疗与蛔虫有关的疾病——蛔厥的中药方剂乌梅丸。虽然中医学此时已明确提出了蛔虫的概念,但在治疗时却不用当时已认识到的具有杀虫作用的药物,只用乌梅安蛔,并配大量的并无杀虫作用的温热性药物附子、干姜等。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这种病虽然有蛔虫,但从病人的身体状态来看属脏腑虚寒。《本草经》中的杀虫药多为清热燥湿之品,若服之虽能杀虫,但对病人的身体却是雪上加霜,所以不用。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4)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的区别
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都是着眼于人体进行治疗,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辨证论治并非是针对外在的症状进行治疗,中医最反对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思路。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药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外在表现所反映的内在脏腑之间失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5)中医的辨证论治能清除体内病毒
对运用这种治疗途径治疗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最大的疑虑大概就是它到底能否清除体内的病毒彻底治愈疾病。
五六十年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先生在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的严密监控下,治愈北京地区流行的乙脑,就很能为此作出说明。
白虎汤是中医学中治疗高热汗出属阳明证的方剂,医学实验没有发现其有抗乙脑病毒的作用。北京地区解放后第一次流行乙脑时,蒲辅周老先生根据患者的表现,辨证为阳明高热证,用白虎汤即治愈了很多患者。当乙脑又一次流行时,人们根据蒲辅周先生的经验,仍用白虎汤,却不能治愈。蒲老经过仔细分析,发现由于当年夏季雨水过多,这次乙脑患者不仅有高热,而且湿邪重,于是在白虎汤中加苍术一味,有效扼制了此次乙脑的流行。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辨证论治能够彻底治愈感染性疾病,疗效的关键在于辨证的精确。
经典中医学的治疗是根据病人身体状态的失衡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使之重新获得平衡,即使是对感染细菌病毒类的疾病,其治疗途径也不是直接杀灭细菌病毒。
那么中医具体是怎样来评判人体状态的平衡和失衡呢?
(1)    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段时间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维护自身平衡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段时间。不能保持自身平衡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出现过,但是很快就会消失,因为它无法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正常的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有机系统。动态是指这个平衡会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和调整。
(2)    最完善的描述动态平衡系统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提到阴阳五行学说,很多人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有些人还自称读懂了相对论但就是看不懂阴阳五行学说,以此来说明阴阳五行学说的不正确。
其实,阴阳五行学说如果抛开其中关于世界如何形成的那部分内容(因为这一部分争议最大,我不想无谓的争论下去),就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动态平衡系统运行规则的理论。
阴阳学说强调的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任何事物都必然存在着对立面,有阴必有阳。阴阳两个方面互相制约,又同属于一个系统,互相依存。只有这样,这个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是简单的直线思维,临床疗效就会大大提高。这个不难理解,比如,人是恒温的,那么人体内必定存在着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保持体温的平衡。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体温都不能保持平衡。如临床上常见的发烧,可能的原因就有两个——产热系统的亢进或散热系统的减弱,其治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一见体温升高就降温。
五行学说强调的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有而且只有5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知道,一个维持平衡的系统的所有内部的运动路径必须是闭合的,无论是升降出入,运行一个周期后都必须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新的周期,否则就会打破平衡。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圆运动。对于一个圆运动来说,最基本的要素有而且只有5个,一个是圆心,其余四个是圆周上下左右四个极点。这五个基本要素就可以描述整个圆运动的特征了。所以是五行,既不是四行,也不是六行。
中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动态平衡系统,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就是描述动态平衡系统的最完善的理论。
可见,阴阳五行学说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读不懂的人是因为自己迷惑于理论的外表,没有抓住本质。那些自称读懂了相对论的人,我实在怀疑他是否真的读懂了。wo能真正进入中医之门,完全是因为受爱因斯坦的科学观的启示。
我20年前从高中刚考入中医学院的时候,和所有的现代青年一样,只是接受小学到高中的现代科学的教育,根本没机会接触传统文化,所以对中医学也是非常抵触的。另外我的记忆力非常不好,如果不知其所以然只记其结论对郎中来说非常痛苦(然而这是大多数人学习中医的方法。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学校那个时候每年都有1-2个学生出现精神问题或者自杀,所以老师也经常叮嘱我们学习时候记住结论就行了,不要太钻牛角尖,以免出不来)。那时候我刚从通过高考的喜悦中走出来,一下就受到如此的打击,可想而知是怎样的痛苦,几乎到了想退学的地步。
我最终没有现在新新人类那样的勇气,终于没有敢和家里提退学的事情。为了缓解痛苦,我开始阅读学校图书馆的一些课外书籍。先是小说,后来是唐诗宋词等等。终于有一天,郎中读到了一本对他思想影响很大的书籍——《纪念爱因斯坦文集》,记忆中书的封面是淡白色的,有浅浅的黑色爱因斯坦头像的图案,内容是爱因斯坦对自己科学观点的总结文章,一些和友人讨论问题的书信,及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为纪念爱因斯坦写的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粗线条的勾勒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发展轨迹,读来对总体了解爱因斯坦思想体系的形成非常有帮助)。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
(1)    科学的本质就是假设和证明。
(2)    科学理论是主观范围内的客观规律。
(3)    完善的理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应范围大小的差别。
举一个例子以帮助大家理解。
有100个物体,其中70个是三角形,30个是四边形。研究者只能看到其中的10个,然后进行假设和证明,形成理论体系。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三种形式的理论。
科学家能看到的10个物体全部都是三角形,也并不能预见到还有四边形的存在,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四边形的,形成的理论就是适合三角形物体的规律;
科学家能看到的10个物体全部都是四边形,也并不能预见到三角形的存在,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没有碰到三角形的,形成的理论就是适合四边形物体的规律的;
科学家看到的10个物体既有三角形又有四边形,或者虽然看到的只有三角形或四边形,但是他们能预见到另外的存在,那么形成的理论就是既适合三角形有适合四边形物体的规律。
这三种理论形式上肯定不一样,但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适用的范围不同。第一种理论如果在70个三角形的范围内应用,它是完全正确的,第二种理论如果在30个四边形的范围内应用,它也是完全正确的,第三种理论可以在这100个物体的范围内应用。
我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思想境界,能正确的认识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学这两个体系的关系,而不再在思想上一山不能容二虎。
我根本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相对论,只是阅读了这样一本有关爱因斯坦的书,领悟了他的一些关于科学本质的观点,于是逐渐进入了中医之门。那些自称读懂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真的读懂了吗?我怀疑。
罗嗦这么多,好像和中医理论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这个观念对学习中医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不仅中西医理论体系会打架,而且中医本身也有很多学派,如果没有对科学理论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认为既然都是研究人体的,就应该只有一个终极的真理,非此即彼,就不可能融会贯通这些理论体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全面领悟中医的精髓。
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内部的所有正常活动都是为了保持这个系统的平衡。既然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有且只有5个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无论人体内部有多少器官,包含多少个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功能都可以按照其在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中所起作用的类型进行归类。
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学说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用金木水火土的名称还是心肝脾肺肾的名称,中医的五脏都不是解剖概念上的五脏,它们是同一类型功能的集合体。无论处在解剖位置的哪个器官上,只要它的功能在维持人体系统平衡上是发挥着同一类作用,都被划为同一脏。这就是中医学中的五脏学说和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存在差别的原因。
中医学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认识超越了具体解剖结构,所有的生理功能以维护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人体的每项生理功能都是维护整个机体平衡的不同环节,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因此,中医学看一项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准不是这项功能是否强大,而是是否有利于机体的平衡。强壮不等于健康,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医学对人体的这种认识,标志着中医学在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方面比现代医学要先进很多。因为现代医学是通过分解法来认识人体的,而理论上说,分解法是可以无穷的分解下去,永远没有尽头。也就是说,单纯的分解法是无法真正的完全认清一个事物的。现代医学正积极地运用系统论等理论来对那些直接来源于观察和实践的结论进行抽象和综合,以求构造更系统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还远远没有完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学对生命体的认识是先进于现在代医学的。不要因为现代医学使用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现代仪器,就认为它比中医学要先进。
中医学对人体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有了完善的认识以后,就可以根据外在的各种表现如皮肤颜色、异常症状、血脉的情况、舌头的情况来判断平衡的破坏方向和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纠正的方法很多,流传到现在的主要是中药和针灸,而以中药最普及。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中药是怎样治病的。
首先,什么是中药?是不是植物药就是中药?只要是能调整机体平衡的物质就可以成为中药。所以中药的范围相当广泛,不止限于植物。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创有阿司匹林石膏汤,是在中医学调整机体平衡的治疗思想的指导下使用的,阿斯匹林在这里也可以称为中药。反之,现在有一些虽然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但不是在中医学调整机体平衡的治疗思想下使用的如抗病毒口服液之类的就不能称为中药。
第二,中药凭什么治病?中药就是凭着偏性来治病的。以偏纠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等。偏性就是毒性,所以说一度热炒中药、天然药没有毒纯熟商业行为,正在被事实质疑,最后必将给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但是中医正是靠这些毒性来纠偏的,如果用之得当,正好纠正使平衡恢复,就根本对身体无任何毒害;如果用之相反,不仅不能纠正还使偏上加偏,平衡破坏得更厉害,那么就是纯毒药了,而不是副作用的问题了。中医传统上就有“桂枝入口,阳盛则毙”的说法,就是因为偏上加偏得缘故。所以中药的毒性显现不显现出来在于使用的对不对。
写到这里,啰嗦几句。现在国家药监局新药审批的试验用正常老鼠或人来进行毒性试验,这是不符合中医思想的。中药的毒性越大表明其偏性越大,那么纠偏的能力也就越大,用在正常的人体肯定会有毒性反应,但是却能治大病。比如砒霜对正常人来说有大毒,但可以用来治疗白血病和久治不愈的寒哮。那些适合用砒霜来治疗的病人对砒霜的耐毒性肯定比正常人要大得多的
上面谈了中药毒性的问题,中药是用来纠偏的,如果用的准确,毒性就正好是用来治病的,就不会显现毒性,但是如果用得不对,就会有很大的毒性,而不是副作用那么简单。
第三,还想谈一个问题,中药的耐药性。天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等常是中药标榜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抗生素的耐药性给临床带来很大的麻烦的时候,一些力挺中医的人就开始宣传中药的无耐药性。从上面的论述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我认为中医学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是先进于现代医学的,但是,我不赞成中药无耐药性的说法。
实际上,中药作为一种外来的刺激信号,长期使用后,也会逐渐让其刺激的对象产生耐受性的。比如长期服用人参的人,如果在生病时需要用人参的话,用量就必须比普通人要大,才能显现效果,这就是耐药性的一种表现。但是,中药的耐药性的出现比抗生素要慢的多。这是因为,如前所述,中药是针对人体的状态来用药的,它刺激的对象是人,抗生素是针对致病微生物来用药的,它刺激的对象是细菌等微生物。人体繁殖一代需要20-30年,而微生物繁殖一代有的只需要几分钟,因此,微生物就很容易处在抗生素的选择下进行多代的繁殖,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新型的耐药性病菌。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应该能推论出那些虽然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但是药理作用是针对致病微生物的现代植物药,迟早也是要象抗生素一样出现耐药性的。
以上鄙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中医学到底是怎样治病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经典中医学就是根据机体状态的平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来治病的。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经典中医学的治疗疾病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能治愈疾病的途径,即使在中国古代形成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有不是通过这种途径治疗疾病的。比如民间有“单方气死名医”的说法,我在搜集民间单方的时候,发现有些单方就不是根据经典中医学的治疗途径来治疗疾病的。比如,民间单方中有用涂抹砒霜治疗小儿鹅口疮,我认为就不是通过这一途径来治疗疾病的。因为小儿鹅口疮按照辨证论治来分析机体状态多是脾胃积热,而砒霜是大热之药,是不能清除脾胃积热,调整机体状态至平衡的,但能治愈鹅口疮,据估计这一单方很可能是用砒霜来杀灭霉菌(但是没有实验只是猜想而已)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倒和现代医学的治疗途径很相近。
因此,经典中医学的治疗途径不是唯一的,同时,和所有的事物一样,经典中医学的这种治病途径也是优势和劣势并存的。下面,把中医学这种治病思路的优势和劣势做一个分析。
优势1:经典中医学的治疗途径是直接针对机体本身的,药物直接改善机体状态以促进机体平衡的恢复,所以只要辨证论治准确,见效就非常快,能迅速减轻痛苦,绝不是印象中的慢郎中(注意,见效和治愈是两个概念。那些因为病因长期作用使人体平衡长期失衡而导致的疾病,俗称病根很深,虽然也能很短时间内让患者感觉到痛苦减轻,但是要治愈是必须坚持吃很长时间的药的。)
优势2:经典中医学以纠正机体使其状态达到平衡为目标,对机体功能形成了完善的整体认识,所有的功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纳入到维持机体整体平衡中进行考虑的,明理的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机体的哪些功能应该加强,哪些功能应该抑制,哪些功能应该提前加以保护,都会有非常清楚的认识,通过选取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不会顾此失彼,不会出现大的副作用,不会给病人的健康留下后患。
优势3:就是俗话所谓的“中医治本”。经典中医学通过促进身体恢复平衡来治疗疾病,当机体恢复平衡后,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维护自身平衡的能力,所以就可以停药了。这就是俗话所谓的“治本”的意思(和中医本身的“治病必求其本”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是也要注意,由于有过平衡打破的经历,这时候平衡比一般时候更容易被打破,如果不好好养护,机体平衡也很可能再次被打破而出现同样的疾病。
优势4:对感染性疾病,不用找到病原微生物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中医是根据人体状态的平衡改变情况,有针对性的纠正使其恢复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所以根据机体平衡状态破坏的情况就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郎中读大学的时候,大约是1993年左右吧,《健康报》上就登了一则新闻,好像是东北某省的一家儿童医院出现卡萨奇病毒大面积感染,起初没有查清病因,导致大量婴儿死亡;最近出现的SARS,在没有查出病因和没有找到有效控制病原物的时候,实际上如果有真正深明中医医理的人如蒲辅周先生之流,是可以遏制住疾病蔓延的。
优势5:治疗感染性疾病,不会像抗生素那样导致耐药性病菌的出现。前面讲了中药耐药性的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中药用了几千年的确是没有导致强耐药性病菌的出现,而抗生素不到一百年就更新了多少代,还是不能赶上病菌的变异速度阿。
优势6:在治疗功能性疾病和因为长期功能异常导致的形态改变的疾病方面,中医有比现代医学更多的优势。因为中医学形成了完善的以维护机体平衡为目的的对人体全部生理功能认识,所以在治疗这类疾病上有优势。
优势7:由于机体状态的转变是一个因果相循的渐变过程,所以中医认为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是由前期微小的机体平衡改变积累而来。这样,中医对很多重大疾病都有非常准确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干预办法,不必等到疾病发展到能够确诊为疾病的时候。不像现代医学那样,非得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确诊为某病,在此之前,都不能做出诊断,也提不出针对性很强的干预办法。
鄙人信笔写了中医这些主要优势,可能还有很多优势并没有写出来。如果有读者能继续总结郎中非常欢迎。下面,我想谈谈中医这种治疗途径的劣势。
劣势1:中医学的治疗以人体状态也就是“证”为对象,现代医学的治疗是以“病”为对象。“病”是具有相同病因,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以“病”为纲的分类法非常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病和证之间的关系基本可以这样比喻:如果病是在人体上的表现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那么证就是发展过程中的横截面。特别是现代的中医,诊断水平还没有达到极端精细的程度时候,病的确诊可以对证的辨别提供很多重要的参考信息。我虽然是纯中医,但在临床上从来不敢拒绝西医确诊的疾病的信息。比如,同样是肝肾阴虚挟湿的证,不是乙肝患者可能10-20副中药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乙肝患者就没有那么简单。因此,我不提倡专门的强调证,而拒绝对病的研究。实际上,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也有对病的专门研究的内容的。
劣势2:立足于人体状态的改变,对感染性疾病来说找不到同一的致病微生物,就不能发展现代医学那种以特异性免疫为基础的预防办法,尽管这种办法正在经受致病微生物的变异的考验,但是至少在几十年之内,把一些恶性传染病大面积的预防了,这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写到这里,有些人会质疑说中医古籍中不是早有种痘的记载吗?比西方要早很多年呢。大家不要误会,我这里说的是经典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优劣,不是说中国历史上是否有这样的医疗技术出现,请大家分清楚。
劣势3: 还是在感染性疾病上的。郎中认为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如果能找到致病微生物,又能找到确切的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药物,并且药物对人体功能的破坏不大,杀灭微生物后人体自身恢复平衡的能力能很快让机体恢复平衡,那么,西医这种直接针对致病微生物的治疗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这种治疗途径标准简单,能很快大面积普及。这是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不及西医的地方。当然,在致病微生物不能确定,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或者药物的毒副作用太大,或者虽然微生物被杀灭机体的平衡不能自己恢复的时候,中医针对机体状态的治疗途径还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劣势4:体现在完全是由解剖形态改变导致的疾病上,比如外伤性疾病。中医学对人体功能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这种超越了具体解剖结构的认识,再加上自汉以后的几千年里对人体解剖的忌讳,历代的中医从业者对人体结构的确是有盲区的,这个毋庸讳言。再加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导致中医的医疗工具不可能出现如输血、制架等各种器械。因此中医在这类疾病是存在劣势的。但是如果形态的改变影响到机体状态的平衡,中医优势又能显现出来,比如郎中曾被邀治疗一个车祸受伤的病人,已经抢救脱险,血压心跳都已经正常,但是昏睡不醒达7天,建议鼻饲云南白药,3天后苏醒。但性格出现改变,诊断为心阳虚,外伤导致心阳虚,郎中也是第一次看到,通过活血化淤和温心阳的办法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中医是怎样治病的,以及它的优劣势。我始终认为,中医学对机体功能的认识是完善的,现代医学对人体功能的认识最后的发展比将是对中医理论的回归。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涌现出更多的医疗工具,只有在一个完善的理论的指导下,这些工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