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最新帖子

页: 1 ... 8 9 [10]
91
《浅谈文化》 / Re: 读书会记
« 最后发表 作者 张鸣涵(清清) 十月 27, 2023, 05:22:26 下午 »
谢谢黄老师的鼓励和鞭策。每次登录论坛发帖子时,都会收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回复和鼓励,我也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互帮互助。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时常登录论坛,看看老师和同学们的帖子,自己也慢慢有信心和动力了。


清清
2023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
92
《浅谈文化》 / Re: 读书会记
« 最后发表 作者 mandy 十月 25, 2023, 12:03:39 上午 »
清清好!

很高兴看到你对海燕同学说的话的感想。认识自己,这是进步的开始。希望你能付诸行动,真正修正自己的谬误、纠正自己的不足。当然,这个过程绝不应该急于求成,而应是细水长流式的修、一点一滴的改。只要我们真的在实践中运用盘古文化,进步是肯定的!

未来可期!

祝健康快乐!天天进步!

Mandy
93
《浅谈文化》 / Re: 读书会记
« 最后发表 作者 张鸣涵(清清) 十月 24, 2023, 01:13:55 下午 »
老师好,同学们好。

我看到海燕同学的这句“怕讲得多,错得多;写得多,错得多。于是不敢说,不敢写。但不说不写就等于没有那些想法了吗?非也!假丑恶的东西只是隐藏起来罢了。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假面具生活的人,能有坦荡的心怀,拥抱宇宙!!”,我感觉写到了我心里,因为我时常也是这样的纠结。越是做的不好,越是不敢写,不敢登录论坛,甚至内心有所抗拒,你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动力。如果我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都做不到坦率、直面自己的丑恶和不足,那还能在哪里真实坦率地做自己呢?

“知浅薄方能丰厚”,我希望我也能不断鞭策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清清
2023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
94
《浅谈文化》 / Re: 给詠华的复信
« 最后发表 作者 区文伟 十月 22, 2023, 11:52:30 上午 »
詠华:
你好!

反复细看了你的来信,为你的真诚、坦然的认识和决心感到欣慰!

我认为读书会的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身心修养和增进各种知识,也便于彼此的真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就连这次你们的活动中一个小小“插曲”也可以让大家扩阔修养的视野,使彼此都能成为更有修养的人。是吗?

我相信参加读书会的同学有条件、有能力更快成长为超凡脱俗的有良好修养的人!

请代为转达对读书会同学们的问好和祝福!


健康快乐,如意吉祥!

                                                                             为师 文伟
                                                                               10.20
95
《浅谈文化》 / Re: 抄书《浅谈文化》时的一点感想
« 最后发表 作者 张鸣涵(清清) 十月 19, 2023, 04:53:39 下午 »
谢谢你的建议,这我自己也清楚,但也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

有时候我很不乐意登录论坛,一方面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好,比不上同学们;一方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导或建议内心有所抗拒。我不是合格的学生,不想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也不想自己的负面的东西影响同学们和论坛的氛围。可我想到区老师鼓励大家多多上论坛讨论交流,自己也就有勇气了。

我是知道练功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听老师的音乐和看书,我做不到练功,只好先从乐意做的事情开始,一点一点来。虽然现在我有很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但我听老师的话,“从现在开始”,哪怕“两步一倒退”,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同学们一样,将盘古神功、盘古文化,真真正正地融入我的生活和生命中来。


再次感谢吴忠同学的回帖和建议。


清清
2023年10月19日
96
《浅谈文化》 / Re: 抄书《浅谈文化》时的一点感想
« 最后发表 作者 吴忠 十月 18, 2023, 10:12:19 上午 »
清清,你好,很高兴又看到你的学习体会和自我剖析。

我也喜欢把老师的文章逐字逐句学的细读,对照自己的实情,加深理解。这方面,我认为你做得很好,正努力达到真诚的境界,相信你坚持下去,应对你的病情有较大帮助。

你虽然不幸遇到精神方面的严重问题,但是,也幸运地遇到了解决此类疾病的好方法——盘古神功,同时,你也在努力运用盘古神功的静功以期治疗好它,只是你也认识到:““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多事情做不到、做不好。”或许这还是没有较好的理解盘古神功及原理吧。

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只练静功,不愿意练动功的同学,你说:“因为懒惰而不愿练有动作的动功”,我觉得可能不仅是懒惰这个原因,还可能是你没用心去实践和体会,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练习动功或动静结合为主,为何呢?我的体会:真的好难单独练好一套静功。你若练动功都提不上劲,难以做到坚持练,那我估计你的静功的质量是很成问题的,可以说,动功是基础,动功都没练好,是难取得练静功的好效果。所以,我建议你不如专心的练一次动静结合功,远好过练不达标的十次静功。
97
《浅谈文化》 / 抄书《浅谈文化》时的一点感想
« 最后发表 作者 张鸣涵(清清) 十月 17, 2023, 05:09:27 下午 »
大家好,我是清清。

很多年前我就买来了老师的书《浅谈文化》,但是一直没有读过,因为自己的原因,也因为懒惰读不进去,所以想了个办法,抄书,想着静下心来,能吸收多少是多少。

最近抄写地比较频繁,刚刚抄写到第26页“诚,是诚实,真诚,用心专注,无杂念。”颇有些感触,就来随便写写。

我对“诚”的理解,更多是理解为诚实,不说谎话,真诚,真实,不虚伪。我想起来初中时,我虽然成绩好,是老师同学心中的好学生、优等生,父母家人心里的好孩子、乖乖女,
但是我每天想的最多的事情,是怎么维护好我的”身份“,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怎么维护好我“学习好”的人设。每天都很累,装的很累,自己也知道自己虚伪,那时候我很害怕,
我每天都在想怎么做好别人眼中的那个张鸣涵。我不敢不好好学习,不敢放松,不敢面对也无法承受学习上的一点挫折和失败,也不敢承认青春期时的懵懂的情感。

后来高三我生病,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撕下了自己的假面具,很疼,因为面具戴久了,它就长成了脸,再想回到真实的状态,是要付出代价的,摘下面具,连着筋骨皮一起撕下,虽然
会“流血”,但当它化了脓,真实地生活,用自己的真面目生活,真的轻松很多。

从前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担心如果我考差了别人会怎么想我。可实际上,大家都挺忙的,每个人世界里自己才是主角,根本没闲工夫关注别人的事情,顶多是八卦几句罢了,多年过去,
除了家人这些身边最亲近的人,没有人会记得。

刚刚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理解后半句,为什么“诚”还有“用心专注,无杂念”的意思,我的理解为,这更像是“认真,专心致志”的意思,希望我后面在看书抄书的过程中能找到答案。

今年夏天我再次住院了,可以说如果我没有学过功,没有读过老师的书,我根本无法控制好自己。

从去年住院,医生就把我从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改为了双向情感障碍,今年的诊断也是后者。今年住院头一个月还可以靠药物控制,后面就不行了。那时候新来了很多严重的病人,
有一回晚饭时间一个病人朝我泼了一碗烫烫的汤饭,幸好护士处理及时,没有烫伤。从那天开始我就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和问题。我感觉靠医院的治疗手段真的没法更好的帮助我了,
就每天午休和晚上睡觉前练静功,其他时间只要不用动脑思考,比如排队、吃饭等,我就尽可能多地默念功诀,想着默念总比不念好,练着静功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后来,我自己感觉状态
有好转,最主要是我的思想有了改变,住院期间,我尽量把这些突发事件当作磨炼和心智的磨砺。以前住院要么可以请假外出,要么有家人陪护,这次我靠自己,老师曾说过盘古神功是
给每个人自己救自己的机会。我真的已经幸运很多,不说别的,就医院里的其他病人,他们没有我有这么好的办法,想自救却没有方法,不想拖累家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是有攻击性行为、
或者控制不了自己行为的病人,可能他们也没有办法和出路,只能攻击、或伤害他人而使自己稍许平静。曾经我也有幻觉和幻听,以己度人吧……

还有一些感想,是我比以前稍微更了解了一些人性中的懒惰。在医院时,我曾下定决心,出院后要好好学习老师的书和练静功,我知道动功是静功的基础,但因为懒惰而不愿练有动作的动功,
即便这次我认为我已下决心,因为不想再住院,但我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多事情做不到、做不好。也更加理解老师说的,认为自己学了功就不会生病、不会死,是多么的浅薄、狭隘、
懒惰和自以为是了。


清清
2023年10月17日
98
《浅谈文化》 / Re: 读书会记
« 最后发表 作者 yong368 十月 10, 2023, 03:54:37 下午 »
尊敬的区老师:您好!

我是主持这次《说说“天下为公”》的主持人梁詠华。我反复拜读了老师的《略谈一些感慨》及有关回复文章,老师的批评如当头一棒,我为自己的浅薄无知及无礼深感惭愧。由于我对古文化学习不多,对历史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古人拥有真诚的崇敬,故在读书活动中提出如此浅薄无知的问题,我想由于自己的提问误导了参与者的学习主题,故我在上周主持读书时向同学们道歉并期望得到他们批评和纠正。

我从老师的批评中也看到自己在预读时不认真,未能真正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内容,未能从修养的角度领悟孙文为何特别重提“天下为公”。对“天下为公”的含义,我也是从老师的文章中了解的。一:“天下的一切东西,包括阳光、空气、雨露、土地等,都是属于天下所有的人共同拥有的东西,决不是某些人或个人所独有的!” 二:“故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来为全人类的公有利益服务与维护,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公平合理地、和谐共处地一起享有(分配)这种共同拥有的财富”。由此教导我们要公平地对待众生,爱护大自然,为创造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努力。我们还要学习古人和伟人心怀天下的美德。

可见读老师的文章,要真正读懂读通并利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日常修行,还需要反复读细细读,并“从修养的角度读书阅人”,不能让自己停留在似懂非懂,自以为懂,自以为知的阶段。非常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撰文指出愚生的错误,以免自己错而不自知。

自己缺失良好的修养除了客观的原因(如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等等),主观原因是自己懒惰成性,没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灵素质,希望以后我真的能从生活中-点一滴的修和学习,并紧跟老师在正心修身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再次万分感谢老师的及时指导,感谢读书会给我提供了一起学习的机会,真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老师期望的“超凡脱俗的有良好修养的人”。

学生:梁詠华敬上
2023年10月10日写于悉尼
99
《浅谈文化》 / 敬复恩师
« 最后发表 作者 hytan99 十月 04, 2023, 01:05:16 下午 »
尊敬的区老师:

您好!

顷接恩师复信,学生惊喜莫名!感谢老师为我和同学们在读书讨论时的一些糊涂认识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赐示,让缺失传统文化教养、“浅薄无知及无礼”的学子加深理解修心养性之重要性和迫切性!知道对人要“待之以礼”,“对古之圣贤与伟人”更要尊崇!毕恭毕敬! “要准确地理解古文和古人,必须要熟悉当时的历史事实,要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无论是家庭教养或公众教育,都是以道德教育为主、以才能教育为辅的。”(摘自老师的复信)

在追寻仁慈友爱、健康快乐的人生道路上,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封信、每一句话都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我再三拜读老师的复信,“可能我对盘古文化的学员提出的修养标准很高,一时之间令人难以适应。也请见谅!”,读到这里,我的鼻子不禁发酸,泪在眼内打转。我的心为老师的谦和、谦卑、谦逊和谦恭而颤动!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在引领我该当如何做人处事!

“但我确实希望和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
诚祝超凡脱俗地大踏步前进!”——老师诚挚的祝愿,又是多么的振奋人心!激励斗志(激励学生与自己的邪恶本性决斗)!

我静静思想、细细琢磨老师的寄望——“超凡脱俗”,渐渐读出了一些感悟:换作昔日自私狭隘、患得患失的我,很可能会后悔写了那篇报道文章,把我等的丑陋心灵公之于众,失了面子!这或许也是很多俗世凡人的想法——怕讲得多,错得多;写得多,错得多。于是不敢说,不敢写。但不说不写就等于没有那些想法了吗?非也!假丑恶的东西只是隐藏起来罢了。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假面具生活的人,能有坦荡的心怀,拥抱宇宙!!

读书会的同学感谢我在论坛上如实报道我们学习《说说 “天下为公” 》的讨论,由此得到老师的及时教导,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灵差距,不然真的是错了都不知错。“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所以,把学习生活中我们的真实想法做法(善恶美丑)向老师汇报是好事,是快速提高我们的心灵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高效的方法和捷径。

相比于盘古从历经无数次创造人间、毁灭人间的善恶举措,到最终作出神圣的抉择——为了创造一个永恒美好的人间而肢解肉体,进行痛苦的心灵的痛苦的磨炼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壮举,面对盘古的伟大人格和伟业,我们个人的脸面、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又有什么小我之名利情欲不能舍弃的呢?!

盘古学子何其幸运!承蒙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学会真诚,告别虚伪”! 鼓励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愿自觉地向着善良这一面去努力转化与升华。” 【摘自《再见,我的魂灵(二)》P104】

我深知,蒙尘已久、俗不可耐的心灵要做到 “ 超凡脱俗”实属不易,要做到“有修养、有学问、有素质”也是道阻且长,更遑论“高修养、高学问、高素质”了。但有志者事竟成!有恩师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虽愚昧、但立志为善的学子终会醒悟,果敢地逐一抛弃种种假丑恶的包袱,跟着恩师轻松愉悦地奔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感谢恩师教诲!

祝颂恩师合府仲秋安康!如意吉祥!

愚学生谭海燕顿首敬秉

于2023年10月3日
100
《浅谈文化》 / Re: 复海燕
« 最后发表 作者 区文伟 十月 03, 2023, 11:42:20 上午 »
海燕:
你好!

古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及时理解我的提点,令我欣慰!

与凡尘俗世的人相比,座谈会的学员对孙文先生的哪些议论也谈不上什么过错,只是若从修养的角度来要求,则显得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有些欠缺与浅薄了。我是不会也不主张以这种方式和态度来议论别人的,尤其是对古之圣贤与伟人。过去我曾说过,要准确地理解古文和古人,必须要熟悉当时的历史事实,要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无论是家庭教养或公众教育,都是以道德教育为主、以才能教育为辅的。“德才兼备”这个词已说明了这种关系。若懂得传统文化这些精髓,还会那么幼稚地为孙文先生提出那个简单的问题来让人们思考吗?

我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同学们都知道了产生这种“浅薄无知及无礼”的现象主要根源就是从小缺失了良好的修养,因此在思考问题时难免被世俗观念影响,以至说了浅薄的话也不自知,还以为是提出了一个正常的问题。

可能我对盘古文化的学员提出的修养标准很高,一时之间令人难以适应。也请见谅!

但我确实希望和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

诚祝
超凡脱俗地大踏步前进!
                                                                                                                   为师文伟 于10.1
页: 1 ...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