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词、曲的理解 / 《咏冬》线上分享 文字版
« 最后发表 作者 徐惠 于 十二月 01, 2024, 03:55:58 下午 »阅读了区老师这篇《咏冬》,我的感受是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短文精品。精在它立意新颖,富有高度和深度,又有穿越时空的宽度,并且情感丰富、韵味悠长。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
冬天给人的感觉,似乎不太美妙。凛冽的寒风,冰封的大地,可能令人颤抖,也可能使人莫名的孤清冷寂。
冬季从表面来看,他的特点是严寒,北方更是千里冰封,寒彻入骨,让人有点望而生畏。
从我个人对四季的喜好程度来说,不太喜欢过冬天。但是抛开个人的喜好,从理性的角度去看的时候,会认识到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规律,冬季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样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冬季对于人类而言,是一年中一个休养生息、调整身心、养精蓄锐的重要阶段。因此古人很重视在冬季的养生之道,比如提出了“早睡晩起”的良好作息规律,也在民间流传下很多“冬令进补”的养生之道。当然为了锤炼人的意志,中国古人传承了一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观念和实践,由此看来中国古人很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严寒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他们都能够让自己有一份坦然的胸怀去面对和接纳,并且还通过这样的思想去“化弊为利”。相比而言,我在这方面远远不如古人了,不过受到古人这种思想的影响,感到倍受鼓励,愿意让自己调整心态,多一些包容和接纳,并且从一个有益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对冬天。
我不算喜欢冬季冷清的日子,但却非常赞赏冬令时节才充分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自然调节能力,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如果没有严寒的冬天,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会迅速融化,那不知道会毁掉多少生灵!如果没有严冬的严谨调节,亦不知有多少种类生物何以传宗接代!
如果说冬季有它的必然那就会有它的意义。细细分析会发现这种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老师在这段文字中对冬令时节的赞赏道出了冬这个季节特有的意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来的不仅仅是冬季表面的严寒和唯美的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在这严寒的作用下,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遵循自然规律的作用,开始了一种处于“自然”调节的状态。落叶飘零,万物停止了疯长,归于平静。而此时,大地具有“自然”的温度调节功能,保护着大自然中一切植被的根系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依托着这份生命力,各种丰富的植被能够度过严寒的冬天而不至于凋零而亡,却能安然经受住凛冽寒风的考验,越发坚韧不拔,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由此想到,我们人类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除了面对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规律,人生道路中也会经历类似的“春夏秋冬”之中“严寒的冬季”。面对人生中的寒冷的冬季,我们又能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面对工作、事业或者健康方面的“寒冬”,我们又应该怎样客观、理性、坦然得面对呢?
当人生遭遇“寒冬”时,我们如何结合老师所说的“......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呢?
从当今中国社会宏观经济环境来说,经济周期处于“寒冬”的季节,产业链从充分融入世界范围的“火热的酷暑时节”到出口下滑至“冰冷的寒冬时节”;企业招聘从“热火朝天的竞争”到“寒冷的裁员潮”,薪酬从“百万年薪是小目标”到“不被降薪、不被裁员”就好......
在经济的“酷热”中形成的社会面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和滥用,导致了全球很多重大的问题,包括“全球温室效应”、“严重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生态失衡”、“贫富差距的显著扩大和阶层固化”、“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危机”、“拜金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社会的不公”等等现象。当整个社会经济面发生巨大转变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种现象,过去的“996”族几乎代表着国内一群“优秀”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常态,如今出现了一种新的隐形潮流,年轻一代热衷于坐禅,去寺庙礼佛、静心的人群变得多了起来,出现了一群开始关注和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宁静的现象,并且出现了一种追求绿色消费、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潮流。
人本身是精神与物质两大系统的统一体,过去三十年国人在物质生活上的改善和追求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而物质的极大改善并没有直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而眼下经济的寒冬季节,让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这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和影响,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千古之问,让人有机会有时间回归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去追问人、自然和宇宙的真相,去追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冷酷下的温情”呢。正如老师在《再见,我的魂灵》(第81页)中写道:“他通过切身的体会,无比深刻地认识到,要使自己和人们一起步入永恒美好的世界,最关键的是磨去思想行为中的邪恶成分,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要达到这个伟大的目的,必须先创作一个异常复杂的充满了真真假假成分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来磨难人们的心志,使人们在痛苦的磨难中,朦朦胧胧地认识真谛,追寻美好的归宿,实施其改造邪恶、消灭邪恶的庞大计划。”
文中老师写道,“如果没有严寒的冬天,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会迅速融化,那不知道会毁掉多少生灵!如果没有严冬的严谨调节,亦不知有多少种类生物何以传宗接代!”看到这段文字我去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有以下内容可以很好地映衬和补充说明严冬的严谨调节能力。
植物:落叶植物无法通过落叶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可能无法在春季恢复生长。一些需要特定低温才能开花的植物可能无法正常繁殖。
动物:依赖冬季寒冷条件的动物(如某些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例如,一些鸟类可能无法迁徙到适宜的繁殖地,而一些哺乳动物可能无法进入冬眠状态。
生态系统的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可能因严冬调节的缺失而受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下面我们来看下一段:
当然,这一切的如果,都是不会存在的。因为老天爷在创造万事万物时,在决定地球与太阳、月亮彼此的自转、公转关系时,早已作了精确周密的编排。地球在公转一周时,有规则地轻轻倾斜身躯,便让大多数地区变得四季分明、异彩纷呈。地球潇洒地转一转身,就演绎出昼夜不同、阴阳有别的奇妙生态现象。我们这些能力渺小的当代人类之人,如果愿意真正客观地面对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与汗颜!
我们平时对于自己身处的自然界的认知是极为有限的,如果仅仅是肉眼所见的天体,我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最常见的就是太阳和日月星辰了吧?
先不去探究浩瀚宇宙的奥秘,就我们日常所见的太阳、日月星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仅仅是意识到、看到它们的存在,然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它们和大自然的关系,平时却很少去思考。
此处老师用了两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背后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因为老天爷在创造万事万物时,在决定地球与太阳、月亮彼此的自转、公转关系时,早已作了精确周密的编排。地球在公转一周时,有规则地轻轻倾斜身躯,便让大多数地区变得四季分明、异彩纷呈。地球潇洒地转一转身,就演绎出昼夜不同、阴阳有别的奇妙生态现象。”
平时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太阳日升月落,当更深一层去思考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日升月落、星转斗移的动力以及永恒的力量来自哪里呢?而且这种转动带来的温度的变化基本恒定在一个人类和地球上的整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生存作息、繁衍的合理范围内。从我们这个地球文明形成以来,这种温差的变化是比较恒定的。当然最近这些年地球生态遭到了破坏,引起了对世人的警示,人们在思考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人和自然如何相生相安,共生共荣?
当人类更多得去观察、探索和研究大自然以及其运作规律的时候,自古以来人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中国古人长期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自古希腊欧多克斯提出最早的地心说,后来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进一步发展了地心说,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解释了天体的周期性运动。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1609年,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证据,如木星的四颗卫星和金星的相位变化。此后随着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力学理论的建立,日心说的理论框架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不过科学本身也是处在不断的发现新的规律、定律的进程中,当前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还是非常浅显的。所以老师写道,“我们这些能力渺小的当代人类之人,如果愿意真正客观地面对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与汗颜!”
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如何理解呢?当我们面对浩瀚星空亘古以来保持着恒定的有序运转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发问和结论呢?应该说,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对于物质层面的研究科学的进展还是不断在取得很多新的发现,不过对于人自身和宇宙中存在的“力”的认识和研究就明显滞后很多。所幸老师在(《再见,我的魂灵》第一卷第86页)写道,“幸好人、人类毕竟是万物之首灵,具有丰富的思维力,可以从有形感知到无形,使感性转化为理性;又从感性去检验和验证理性,特别是发现和破译了磁力的奥秘后,对天体星空的认识产生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人类终于惊奇地发现——无形的东西显得更为伟大!有线电与无线电的利用,磁场、光场的开发,以及模仿人的大脑思维储存能力而制造的电脑,等等,无一不是从有形向无形的方向去钻,越接近无形就越尖端!无形啊,无形,究竟是什么呢?假如太阳对地球的无形引力突然中断,地球将会怎样?”后面老师还写道,“人类对昊昊天际的力了解得实在太少了,太愚顽了,一些人还偏偏装扮得脑藏星斗满腹经纶,而洋洋自得沾沾自喜,颐指气使,实在是可悲呵,太可悲了!”后文中老师继续写道,“如果说满天的星斗是靠各自的引力巧妙地联成一体......那么这种巧妙的联系是各星自发所致抑或是外力所为?如果是自发所致,那真是千军万马同一步了!......即使是当今有思维能力的人类也万万不可能做到,何况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死物乎!如果是外力所为,这种外力又是什么?假如这种外力是存在的话,那肯定又是一种奇妙的无形力量......”
看到这里我很感慨,如《咏冬》这么一篇精致的短文,区老师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好奇心。老师的语言好简练,短短几句话蕴含了那么丰富、广博、深刻的内容,令我不得不到网上、到老师的书里去寻找、去翻阅,似乎才能入门。掩卷深思,感受到老师胸怀博大、思想深邃、立志高远,看问题总能占位很高,所以写出来一篇文章,哪怕只是几句话都能高屋建瓴,并且切中要害。由此联想到老师所说的思维力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力和老师的思维力相比,那真是差太远,何况还有一个盘古的思维力呢?难怪老师说“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和汗颜!”那就引发了我们要真诚、理智、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再来看下一段:
由此,我领悟了世界各地的先人留下的许许多多自然图腾崇拜,也领悟了中国古人“瑞雪兆丰年”之说,对洁白无暇的冰雪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
这一段老师想表达什么呢?仔细琢磨一下,承接着上一段老师的感慨,他深深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古往今来虽然是多少英雄豪杰,可是人类的能力在伟大的自然力面前可以说是很初级的。人类的祖先在观察到宇宙星空的恒久不变、井然有序的运行背后一种未被认知的伟大的力量,还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自然给人类带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人居的生存空间后,心中发出了真诚、虔诚的崇敬之情,为了表达这份感情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图腾崇拜,而中国古人提出的“瑞雪兆丰年”也同样是我们的先人在观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生的影响之后积累的一种认知,因而古人才会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大雪纷飞,非但没有抱怨严寒的冰雪令这个世界沉寂、清冷,反而体会到如老师写的那样“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由衷感叹到“瑞雪兆丰年”!老师通过这么短短几句话,带我们穿越了时空,遥想到我们人类的祖先对于大自然也同样具有这种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表达。当我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当时老师的情感和我们人类的祖先曾经有过的体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激动和感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感叹,虽然古人的生活很淳朴,然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思维力并不比当今人类弱小,只是在工具的制造能力上和当今人类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想象力方面的丰富性甚至可能超过如今的我们。如果有机会走进各种馆藏丰富、历史感厚重的博物馆,这种感慨也会油然而生!
下面我们再来看文章最后一段:
记得几天前,在波士顿到纽约的路上,灰蒙蒙的天空里忽然狂风大作,顷刻,鹅毛大雪上下翻飞。而逾日在纽约,竟见到上边是艳阳高照、蓝天瑰丽,下边是雪花飘舞、冰雪消融的奇异天象,心中不禁激荡连连、信口而歌:
寒风呼啸兮捲起满天飞雪,雪花飘舞兮搅得山川寒彻。
蛇眠鼠伏兮万物归于沉寂,借酒高歌兮壮士不分凉热。
风兮风兮吹到天边不见了,雪兮雪兮化作甘霖润大地。
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
老师在这里描绘了他旅途中的一段令他心中激荡连连的经历,能够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奇异天象有时也像是上天给予的特殊的礼物。可能是老师的心中常怀着一份“悲天悯人”的胸怀,心中的慈爱之能量常常从心中发散出来,更容易与苍天大地产生出一种共鸣吧!因此老师经常能在旅途中遇到“奇异的天象”。
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我在旅途中的奇妙的经历。有一次我和朋友久别重逢,在我们即将分手的那天上午,我的朋友看着我依依不舍。窗外的天阴沉沉的,望着对面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此刻却也似乎显得有些沉重。为了安抚她淡淡的忧伤,我想起来给她分享区老师在香港与海南同学临别时创作的一首歌《太阳出来了》。如果同学们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还有印象的话,就会知道这首歌也可以说是老师遇到的一次“奇异天象”。我跟她说,有时候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似乎能读懂你的心,甚至还能与你心意相通。为了表达心中对朋友的关爱,我跟她说:“让我唱一首区老师创作的歌《爱是什么》给你听,好吗?”于是我就满怀深情地开始唱起来,我微微的闭上眼睛,忽然感觉眼前一亮,当我睁开眼睛,我俩忍不住同时惊呼起来“天哪!太阳出来了!”。那一刻,我们忍俊不禁地欢呼雀跃,说道:“这也太神奇了吧!”
这次美妙的经历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非常难忘也很感恩,似乎自己收到了一份来自上天的无比宝贵的礼物。
只可惜我没有老师的文采,没能信口而歌。
看到老师此时心中激荡连连、信口而歌,我既欣赏又感慨!
最后一句“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道出了冬的特殊意义。我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没有冬的养精蓄锐,即便春天来临,万物也不能复苏,新一轮生命的精彩也无法开创。不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万物,养精蓄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以从冬给我们的启示中,我们应当更深刻地去理解“养精蓄锐”的必要性,懂得让自己在该停的时候停下脚步,该平静的时候放空心怀,需要时甚至心态归零。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精彩的人生等着我们再开创!需要养精蓄锐的时候,让我们给自己一点时间,修复自己身心的疲惫或创伤,让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对我们来说,“练功、看书、唱歌、雅言吟诵”等都是养精蓄锐的好方法。
《咏冬》短小精悍,意味深长,尤其老师在信口而歌的最后这一句,“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特别安抚人心、特别温暖人心、特别鼓舞人心!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看老师的文章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似乎一下子又更开阔了,心中善美的情感更丰富了,感受到一种鼓舞,一种希望!谢谢老师把冬天描绘得如此深刻、意味深长,又如此温情、令人难忘!
最后,在结束我今天的分享之前,和同学们分享一组瑰丽的冬日雪景,愿大家喜欢!
祝愿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不畏寒冬、养精蓄锐,为来年奠定一个更好的身心素质,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徐惠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
冬天给人的感觉,似乎不太美妙。凛冽的寒风,冰封的大地,可能令人颤抖,也可能使人莫名的孤清冷寂。
冬季从表面来看,他的特点是严寒,北方更是千里冰封,寒彻入骨,让人有点望而生畏。
从我个人对四季的喜好程度来说,不太喜欢过冬天。但是抛开个人的喜好,从理性的角度去看的时候,会认识到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规律,冬季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样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冬季对于人类而言,是一年中一个休养生息、调整身心、养精蓄锐的重要阶段。因此古人很重视在冬季的养生之道,比如提出了“早睡晩起”的良好作息规律,也在民间流传下很多“冬令进补”的养生之道。当然为了锤炼人的意志,中国古人传承了一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观念和实践,由此看来中国古人很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严寒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他们都能够让自己有一份坦然的胸怀去面对和接纳,并且还通过这样的思想去“化弊为利”。相比而言,我在这方面远远不如古人了,不过受到古人这种思想的影响,感到倍受鼓励,愿意让自己调整心态,多一些包容和接纳,并且从一个有益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对冬天。
我不算喜欢冬季冷清的日子,但却非常赞赏冬令时节才充分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自然调节能力,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如果没有严寒的冬天,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会迅速融化,那不知道会毁掉多少生灵!如果没有严冬的严谨调节,亦不知有多少种类生物何以传宗接代!
如果说冬季有它的必然那就会有它的意义。细细分析会发现这种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老师在这段文字中对冬令时节的赞赏道出了冬这个季节特有的意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来的不仅仅是冬季表面的严寒和唯美的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在这严寒的作用下,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遵循自然规律的作用,开始了一种处于“自然”调节的状态。落叶飘零,万物停止了疯长,归于平静。而此时,大地具有“自然”的温度调节功能,保护着大自然中一切植被的根系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依托着这份生命力,各种丰富的植被能够度过严寒的冬天而不至于凋零而亡,却能安然经受住凛冽寒风的考验,越发坚韧不拔,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由此想到,我们人类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除了面对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规律,人生道路中也会经历类似的“春夏秋冬”之中“严寒的冬季”。面对人生中的寒冷的冬季,我们又能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面对工作、事业或者健康方面的“寒冬”,我们又应该怎样客观、理性、坦然得面对呢?
当人生遭遇“寒冬”时,我们如何结合老师所说的“......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呢?
从当今中国社会宏观经济环境来说,经济周期处于“寒冬”的季节,产业链从充分融入世界范围的“火热的酷暑时节”到出口下滑至“冰冷的寒冬时节”;企业招聘从“热火朝天的竞争”到“寒冷的裁员潮”,薪酬从“百万年薪是小目标”到“不被降薪、不被裁员”就好......
在经济的“酷热”中形成的社会面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和滥用,导致了全球很多重大的问题,包括“全球温室效应”、“严重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生态失衡”、“贫富差距的显著扩大和阶层固化”、“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危机”、“拜金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社会的不公”等等现象。当整个社会经济面发生巨大转变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种现象,过去的“996”族几乎代表着国内一群“优秀”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常态,如今出现了一种新的隐形潮流,年轻一代热衷于坐禅,去寺庙礼佛、静心的人群变得多了起来,出现了一群开始关注和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宁静的现象,并且出现了一种追求绿色消费、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潮流。
人本身是精神与物质两大系统的统一体,过去三十年国人在物质生活上的改善和追求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而物质的极大改善并没有直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而眼下经济的寒冬季节,让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这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和影响,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千古之问,让人有机会有时间回归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去追问人、自然和宇宙的真相,去追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冷酷下的温情”呢。正如老师在《再见,我的魂灵》(第81页)中写道:“他通过切身的体会,无比深刻地认识到,要使自己和人们一起步入永恒美好的世界,最关键的是磨去思想行为中的邪恶成分,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要达到这个伟大的目的,必须先创作一个异常复杂的充满了真真假假成分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来磨难人们的心志,使人们在痛苦的磨难中,朦朦胧胧地认识真谛,追寻美好的归宿,实施其改造邪恶、消灭邪恶的庞大计划。”
文中老师写道,“如果没有严寒的冬天,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会迅速融化,那不知道会毁掉多少生灵!如果没有严冬的严谨调节,亦不知有多少种类生物何以传宗接代!”看到这段文字我去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有以下内容可以很好地映衬和补充说明严冬的严谨调节能力。
植物:落叶植物无法通过落叶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可能无法在春季恢复生长。一些需要特定低温才能开花的植物可能无法正常繁殖。
动物:依赖冬季寒冷条件的动物(如某些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例如,一些鸟类可能无法迁徙到适宜的繁殖地,而一些哺乳动物可能无法进入冬眠状态。
生态系统的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可能因严冬调节的缺失而受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下面我们来看下一段:
当然,这一切的如果,都是不会存在的。因为老天爷在创造万事万物时,在决定地球与太阳、月亮彼此的自转、公转关系时,早已作了精确周密的编排。地球在公转一周时,有规则地轻轻倾斜身躯,便让大多数地区变得四季分明、异彩纷呈。地球潇洒地转一转身,就演绎出昼夜不同、阴阳有别的奇妙生态现象。我们这些能力渺小的当代人类之人,如果愿意真正客观地面对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与汗颜!
我们平时对于自己身处的自然界的认知是极为有限的,如果仅仅是肉眼所见的天体,我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最常见的就是太阳和日月星辰了吧?
先不去探究浩瀚宇宙的奥秘,就我们日常所见的太阳、日月星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仅仅是意识到、看到它们的存在,然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它们和大自然的关系,平时却很少去思考。
此处老师用了两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背后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因为老天爷在创造万事万物时,在决定地球与太阳、月亮彼此的自转、公转关系时,早已作了精确周密的编排。地球在公转一周时,有规则地轻轻倾斜身躯,便让大多数地区变得四季分明、异彩纷呈。地球潇洒地转一转身,就演绎出昼夜不同、阴阳有别的奇妙生态现象。”
平时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太阳日升月落,当更深一层去思考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日升月落、星转斗移的动力以及永恒的力量来自哪里呢?而且这种转动带来的温度的变化基本恒定在一个人类和地球上的整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生存作息、繁衍的合理范围内。从我们这个地球文明形成以来,这种温差的变化是比较恒定的。当然最近这些年地球生态遭到了破坏,引起了对世人的警示,人们在思考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人和自然如何相生相安,共生共荣?
当人类更多得去观察、探索和研究大自然以及其运作规律的时候,自古以来人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中国古人长期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自古希腊欧多克斯提出最早的地心说,后来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进一步发展了地心说,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解释了天体的周期性运动。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1609年,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证据,如木星的四颗卫星和金星的相位变化。此后随着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力学理论的建立,日心说的理论框架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不过科学本身也是处在不断的发现新的规律、定律的进程中,当前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还是非常浅显的。所以老师写道,“我们这些能力渺小的当代人类之人,如果愿意真正客观地面对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与汗颜!”
这种惊奇绝妙的编排,如何理解呢?当我们面对浩瀚星空亘古以来保持着恒定的有序运转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发问和结论呢?应该说,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对于物质层面的研究科学的进展还是不断在取得很多新的发现,不过对于人自身和宇宙中存在的“力”的认识和研究就明显滞后很多。所幸老师在(《再见,我的魂灵》第一卷第86页)写道,“幸好人、人类毕竟是万物之首灵,具有丰富的思维力,可以从有形感知到无形,使感性转化为理性;又从感性去检验和验证理性,特别是发现和破译了磁力的奥秘后,对天体星空的认识产生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人类终于惊奇地发现——无形的东西显得更为伟大!有线电与无线电的利用,磁场、光场的开发,以及模仿人的大脑思维储存能力而制造的电脑,等等,无一不是从有形向无形的方向去钻,越接近无形就越尖端!无形啊,无形,究竟是什么呢?假如太阳对地球的无形引力突然中断,地球将会怎样?”后面老师还写道,“人类对昊昊天际的力了解得实在太少了,太愚顽了,一些人还偏偏装扮得脑藏星斗满腹经纶,而洋洋自得沾沾自喜,颐指气使,实在是可悲呵,太可悲了!”后文中老师继续写道,“如果说满天的星斗是靠各自的引力巧妙地联成一体......那么这种巧妙的联系是各星自发所致抑或是外力所为?如果是自发所致,那真是千军万马同一步了!......即使是当今有思维能力的人类也万万不可能做到,何况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死物乎!如果是外力所为,这种外力又是什么?假如这种外力是存在的话,那肯定又是一种奇妙的无形力量......”
看到这里我很感慨,如《咏冬》这么一篇精致的短文,区老师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好奇心。老师的语言好简练,短短几句话蕴含了那么丰富、广博、深刻的内容,令我不得不到网上、到老师的书里去寻找、去翻阅,似乎才能入门。掩卷深思,感受到老师胸怀博大、思想深邃、立志高远,看问题总能占位很高,所以写出来一篇文章,哪怕只是几句话都能高屋建瓴,并且切中要害。由此联想到老师所说的思维力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力和老师的思维力相比,那真是差太远,何况还有一个盘古的思维力呢?难怪老师说“平心静气地思索一番,自当感到无比的惊叹和汗颜!”那就引发了我们要真诚、理智、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再来看下一段:
由此,我领悟了世界各地的先人留下的许许多多自然图腾崇拜,也领悟了中国古人“瑞雪兆丰年”之说,对洁白无暇的冰雪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
这一段老师想表达什么呢?仔细琢磨一下,承接着上一段老师的感慨,他深深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古往今来虽然是多少英雄豪杰,可是人类的能力在伟大的自然力面前可以说是很初级的。人类的祖先在观察到宇宙星空的恒久不变、井然有序的运行背后一种未被认知的伟大的力量,还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自然给人类带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人居的生存空间后,心中发出了真诚、虔诚的崇敬之情,为了表达这份感情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图腾崇拜,而中国古人提出的“瑞雪兆丰年”也同样是我们的先人在观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生的影响之后积累的一种认知,因而古人才会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大雪纷飞,非但没有抱怨严寒的冰雪令这个世界沉寂、清冷,反而体会到如老师写的那样“并深深感受着苍天大地那种貌似冷酷,实则温情无限的内在情怀”,由衷感叹到“瑞雪兆丰年”!老师通过这么短短几句话,带我们穿越了时空,遥想到我们人类的祖先对于大自然也同样具有这种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表达。当我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当时老师的情感和我们人类的祖先曾经有过的体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激动和感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感叹,虽然古人的生活很淳朴,然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思维力并不比当今人类弱小,只是在工具的制造能力上和当今人类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想象力方面的丰富性甚至可能超过如今的我们。如果有机会走进各种馆藏丰富、历史感厚重的博物馆,这种感慨也会油然而生!
下面我们再来看文章最后一段:
记得几天前,在波士顿到纽约的路上,灰蒙蒙的天空里忽然狂风大作,顷刻,鹅毛大雪上下翻飞。而逾日在纽约,竟见到上边是艳阳高照、蓝天瑰丽,下边是雪花飘舞、冰雪消融的奇异天象,心中不禁激荡连连、信口而歌:
寒风呼啸兮捲起满天飞雪,雪花飘舞兮搅得山川寒彻。
蛇眠鼠伏兮万物归于沉寂,借酒高歌兮壮士不分凉热。
风兮风兮吹到天边不见了,雪兮雪兮化作甘霖润大地。
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
老师在这里描绘了他旅途中的一段令他心中激荡连连的经历,能够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奇异天象有时也像是上天给予的特殊的礼物。可能是老师的心中常怀着一份“悲天悯人”的胸怀,心中的慈爱之能量常常从心中发散出来,更容易与苍天大地产生出一种共鸣吧!因此老师经常能在旅途中遇到“奇异的天象”。
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我在旅途中的奇妙的经历。有一次我和朋友久别重逢,在我们即将分手的那天上午,我的朋友看着我依依不舍。窗外的天阴沉沉的,望着对面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此刻却也似乎显得有些沉重。为了安抚她淡淡的忧伤,我想起来给她分享区老师在香港与海南同学临别时创作的一首歌《太阳出来了》。如果同学们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还有印象的话,就会知道这首歌也可以说是老师遇到的一次“奇异天象”。我跟她说,有时候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似乎能读懂你的心,甚至还能与你心意相通。为了表达心中对朋友的关爱,我跟她说:“让我唱一首区老师创作的歌《爱是什么》给你听,好吗?”于是我就满怀深情地开始唱起来,我微微的闭上眼睛,忽然感觉眼前一亮,当我睁开眼睛,我俩忍不住同时惊呼起来“天哪!太阳出来了!”。那一刻,我们忍俊不禁地欢呼雀跃,说道:“这也太神奇了吧!”
这次美妙的经历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非常难忘也很感恩,似乎自己收到了一份来自上天的无比宝贵的礼物。
只可惜我没有老师的文采,没能信口而歌。
看到老师此时心中激荡连连、信口而歌,我既欣赏又感慨!
最后一句“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道出了冬的特殊意义。我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没有冬的养精蓄锐,即便春天来临,万物也不能复苏,新一轮生命的精彩也无法开创。不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万物,养精蓄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以从冬给我们的启示中,我们应当更深刻地去理解“养精蓄锐”的必要性,懂得让自己在该停的时候停下脚步,该平静的时候放空心怀,需要时甚至心态归零。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精彩的人生等着我们再开创!需要养精蓄锐的时候,让我们给自己一点时间,修复自己身心的疲惫或创伤,让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对我们来说,“练功、看书、唱歌、雅言吟诵”等都是养精蓄锐的好方法。
《咏冬》短小精悍,意味深长,尤其老师在信口而歌的最后这一句,“众生冬藏兮只为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特别安抚人心、特别温暖人心、特别鼓舞人心!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看老师的文章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似乎一下子又更开阔了,心中善美的情感更丰富了,感受到一种鼓舞,一种希望!谢谢老师把冬天描绘得如此深刻、意味深长,又如此温情、令人难忘!
最后,在结束我今天的分享之前,和同学们分享一组瑰丽的冬日雪景,愿大家喜欢!
祝愿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不畏寒冬、养精蓄锐,为来年奠定一个更好的身心素质,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