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区文伟的诵和歌曲 => 雅言吟诵 => 主题发帖人为: 何准 于 八月 21, 2011, 01:50:29 下午
-
录《咏冬》的配乐那天我和阿东约好晚上8点到录音棚,当时前面录音的人还没录完,我们就到外面的小卖部先坐着等,一边聊天一边喝可乐,等了大概45分钟吧,才轮到我们录。
进棚以后拿起箫吹了几下,我感觉很不好。人有点疲劳,不够精神,更麻烦的是刚喝了一瓶可乐,胃里的气往上顶,根本吹不了长音。阿东问我可以开始了吗?我一看表已经9点多了,就硬着头皮说:“可以了。”
我戴上耳机,摆好架势,阿东就开始放老师的原声录音。当我听到老师亲切温和的声音“咏…… 冬……”时,老师的语音好像不是从耳机传到我的耳朵,而是直接进到了我的心里,原本涨得难受的胃气消失了,一瞬间我变得气定神闲。
当时我进入了一种在以前的录音中从未有过的平静、专注的状态,虽然也是看着谱吹,但几时入音、几时暂停、如何表达,根本没有经过思考,完全是听着老师的原声凭感觉吹出来的。
那天录音的时间很短,阿东好像挺满意的,我却不知道配乐的效果是否理想。
《诵2》出版以后,我曾经专门连续听了一个小时的《咏冬》,起初感觉箫声有些单调,好在还算和谐,没有影响老师的原声。听到后来渐渐有些感觉了:“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我觉得作为背景音乐的箫声表达出了几分这种意境。
这是我所录过吹奏时间最长的一首配乐,也是吹得最为流畅的一首。这次录音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
阿准,真为你高兴,老师的声音又是直达你的心灵!
刚开始学《咏冬》时,我仍然比较专注老师的朗诵,忽略了配乐。到了吟唱这一部分时,终于在有一天听到你的洞箫声,正好是“养精蓄锐兮新生更加美丽”。今天,我花了半小时来听这首诗文,特别留意配乐。我发觉很有意思的是,朗诵的部分,整个的吹箫声太像以前我经常听的萨克斯吹出来的背景音调!同时,我又感受到洞箫声传达出一种悠远的韵味。
到了吟唱时,“壮士不分凉热”:声音由近及远
“风兮风兮,雪兮雪兮”:洞箫声和着几下轻轻的乐器敲击声,真的很和谐又不影响老师的人声。在这里,有点好奇:吹的时候是否要比较憋气?
“新生更加美丽”:一个惊喜的转折!突然的变换提高箫声似的,让人意犹未尽,深远。。。
-
尽可能减少对老师原声的影响是配乐的首要原则,现在的音效是经过后期处理的,这方面阿东可是花了很多心机呀!
-
这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音效确实很好!
同时,我也要感谢阿东的用心良苦!他上次借测试新买的音响,其实也为我们几个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连续的听老师的吟诵以便更好的感受诗文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心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