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同学亲人的文字
人生的道路怎么走?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亦无人可替代你去完成。
我脑海中常常出现一个画面:浓雾弥漫的凌晨,远方有一抹微茫的光。漆黑中走来一群蹒跚学步的婴孩。孩子们不断地走着、走着、他们中有些摔倒能爬起来,有些摔倒了却茫然地哭着,有些能向着微光蹒跚走去,而有些却停下来玩耍,更有些错走进了浓雾的深处。。。
黎明时分雾越来越浓,微光也越来越亮。微光中有个父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所有的一切。雾更加浓重,微光也更加明亮了。父亲从微光中走向所有的孩子,他时而伸出宽厚的手帮扶一下,时而用温和的话语鼓励着大家。有不少孩子在他的指引下走向光明,但也一些顽皮的孩子仍身在浓雾中。。。
父亲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静静地。。。看着。。。
我想,盘古文化是一门生命科学的学说,所以从来不忌讳谈生死问题。
前段时间有一位同学离我们而去,他眷恋着家人,亦曾深爱着这世界,这种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分一秒。两个礼拜前,这位同学家属打电话给我, 他们说把一些书籍打好包,希望送给我。我闭上眼睛,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我总是相信未来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孩子长大了,在人生旅途中,他碰到无法解决的心灵问题。某个午后他想起早逝的父亲,想起他淳淳的教导,想起他那些从一本书上摘录下来的亲切文字。。。于是他从父亲遗物中找到一堆书稿与父亲的笔记,他阅读那泛黄的,翻旧的,写着满满注释的书与笔记。。。他渐渐明白父亲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生命的延长,而希望上天赐予此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爱自己、爱身边人乃至爱这世上所有人。这才人生的道路人生的意义所在!
当脑海里这个未来幻境消失后,我想还是要写些什么。。。
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充满着无奈,我们祈祷上苍,祈求生活健康美满,希望父母福寿双全,索求久病的亲人不要离我们远去。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于是我们索求未果就失望、痛苦、怨恨!何其之怨恨这个生命之无常、天地之不仁!
既然是这样, 天地的仁爱体现在哪里呢?仁爱博大无私充斥着整个世界,正如阳光对万物的普照,雨露对大地的滋润。但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不一样,就象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灌木,更有沙砾上的小草。
我某天登山曾感悟于山道砖缝里草籽的生命历程,她们太阳晒了就枯萎,大雨淋至就冲掉,平时则被游人步履踩得支离破碎。。。可它们一有条件便蓬勃生长,那怕生命只有一个下午的时光。如果小草有情感,是否会怨恨上天之不公呢?如果造物者眷顾她们不施阳光雨露的话,山上其他生物又将如何?我想这将是一座荒凉无比的石头山,何来现在郁郁葱葱、鸟鸣人悦之美景?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真的“不仁”吗?天地的确“不仁”,衪不施行个人意愿为目的的“仁”,这不仁才是至仁!她看似不会具体施益于某时某地之某物上,但其恩泽却具体于世间万物,涵盖着过去将来,这种无私才是对世间最大的仁爱!
既然命运让我们成为一颗砖缝里的小草,又该如何面对无常?我曾写过一段文字鼓励过自己:生命就是一株小苗,春雨下发芽,夏阳中开花,秋风里结果,冬雪内飘零凋化。。。 寒暑更替,四季轮回,大自然的规律无好坏之分, 人类的心却有善恶之念。有生之年,抑恶扬善,积极面对。让生当夏花,绚丽多彩;逝如秋叶,自然静美。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个人意愿,接纳一切吧!要相信,我们以什么形式活在这时空当下,都是造物者最好的编排! (智勇)
感谢伟瑶的总结: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也。若相信已经闻道,那么就用我们的余生去实践和传播此道,则无憾今生、无悔今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