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论 坛

周祠春晓吟,感谢善缘人---记2012年白云区清明诗歌朗诵节 (阅读 15026 次)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周祠春晓吟,感谢善缘人---记2012年白云区清明诗歌朗诵雅集

四月十九日早上,感谢区文联及区文化馆的朋友!在他们的牵线下,高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加了白云区文明办、文广局主办的《2012年白云区清明诗歌朗诵雅集》。活动地点设在白云区龙归南村周氏大宗祠,周氏宗祠为宋代大儒周敦颐(名篇《爱莲说》作者)后人所建,祠分两座,气势恢弘,古色古香。


古祠、古诗、古琴、古乐,还有纷飞的细雨。。。在这缅怀先人的清明时节,能在这样的环境举行诗歌雅集,可说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了。活动共有十几个节目,作为活动协办方的高雅文化公司占了其中五个节目。表演节目的名称、作者与诵者甚至诗歌原文均已打印成一本小册子,组织方在现场分发人手一册。

活动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高雅文化的《水调歌头 中秋月》(庆东同学作古琴吟唱),足以看出主办方对高雅公司的重视。节目开始前,庆东同学把区文伟老师与雅言吟诵一一作了介绍,并把老师创作的《水调歌头》古韵吟唱风格给与会者作了相应的“导读”。只有让观众的心静下来,才能充分感受到雅乐的能量。才能随着那悠悠的吟唱和清雅琴声,带着对美好人间的深情向往,引领观众去感受古人那种悠闲豁达、超尘无机的情怀。

下一个高雅文化节目是《千字文节选》(由小育母子作朗诵与吟诵,志勇同学古琴配乐)。同样在开场前,庆东同学不失时机地介绍了公司“雅言吟诵 启智育儿”的活动。“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俗语说得好:母子同心。那优雅的女声与清脆的童音配合默契,当然赢得全场观众喝彩了!

还有颖同学吟诵的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庆东同学古琴配乐),这次颖帅哥穿了一件粉色的莲花刺绣T恤,引来场内姨妈姑姐级粉丝的深情回眸(嗨~玩笑话,开心一下:))颖同学演绎范老夫子的名篇,深得区老师所倡导“平静、愉悦、悠闲、优雅”的情怀。篇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此段刚诵完,老天爷识趣地“潇潇雨歇”了。。。

雅集的中间还加入了观众互动环节,一直充当摄影师的主军同学亦不失时机,登台献上老师的《海的情怀海的诗》。先为现代诗文的朗诵,后为歌曲的吟唱,用平静、祥和的语调诠释诗文中海的博大情怀。“海的领域不会有自然分界,人的王国却有数不清的障碍。。。为何不投入大海的怀抱,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由自在。。。”我们一行几人都知道这个“大海”是什么,而台下听众的心能有所触动吗?其间有民谣朋友用吉它作即兴伴奏,那柔柔的和弦如浪涛的呢喃。。。

最后一个节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志勇同学古琴朗诵),今天算是我学琴至今的中考吧。考完走下台问庆东同学感觉如何?答曰“弹得越来越平静了”(好象等于没回答:)呵呵,还是接受这种带着肯定与期待的回答。与古琴班的同学分享一下庆东同学在活动前指导我的心得:“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表演,老师音乐是如此善美,你所做的。。。只是平静地、愉悦地。。。与大家分享。。。”

其余有印象的节目有,文联主席的古韵新诗朗诵、本地小学教师的朗诵《爱莲说》、朗诵《雨巷》、太和曲艺社演奏的广东音乐《平湖秋月》等。。。


这次对外活动还是感触良多的。。。夜深了,未完待续吧。。。


(续一)

感谢下面跟帖的同学!尤其感触于4楼海燕对家乡的情思!

我也是白云本地人,下面再补充一下周氏大宗祠背景。龙归南村是个传统侨乡,乡土情浓的华侨们都很热心家乡建设,几十年前的龙归华侨医院就是华侨捐建的。如今的周氏大宗祠亦是侨胞与族人一起捐资60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现在已成为太和图书馆、太和爱国教育基地及白云区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分为两座,虽然各自功能独立但却紧密相连,中间并无巷道分开。所以俗称(子子)祠,(大家看图片中亦见“子子祠春晓吟”字样)海燕同学,我估计你们这个上溯至周文王的“连体”周祠,基建筑含义为“团结齐心,宗族兴旺”。

这样的一个周氏大祠堂,在百年前很可能就是供周氏后生们研习诗书礼乐的学堂。我可以想象当时的小小蒙童们在秀才老师的带领下,正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诗文。。。反观今天南村本地小学生朗读《我的中国心》的情形,用的却是“豪迈的步伐,铿锵的语调,革命的神情”!让我很是惋惜,惋惜雅言吟诵这种优秀的文化表现方式已出现了断层。当然,用这种“朝气蓬勃”的风格进行道德教育感化。这在某个层面上并没错,甚至于是优秀的。但我想,同样道情操高尚的周氏先人---大儒周敦颐,他肯定不会用这样的语气去“陶冶“自己情操的。


这次高雅文化的“雅言吟诵社”小组,到外面的世界小试牛刀。立马发现外面社会的文化认知与高雅文化的“距离感”越来越大。。。

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非高雅文化的节目,无一例外都需要手持诗稿来提示。甚至有诗友上台念诵他创作的一首字数不多的古典七律,也需带上诗稿。周氏后人吟诵本家周大儒的《爱莲说》亦然。。。吟诵者的艺术水平暂且不论,单就这种“照本宣科”的吟诵态度,如何能感染听众呢?

二、非高雅文化的节目的吟诵水平普遍不高(本人认为)有不少根本不能算是吟或诵,只能定义为“带着情感的朗读”。何为吟诵,何为朗诵,何为吟唱?上台者大多概念不清,就连宣传册子上与主持报幕也有差错,这个现象反映现代社会对吟诵的不了解与不重视。

三、非高雅的节目基本是普通话的朗诵,或只算是普通话“朗读”。就连本地小学生表演的节目与本地老师朗读的节目也是用普通话,本土文化活动从主持到内容均不用本土语言。可见我们对母语吟诵的优点是如此的不了解,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是越来越少。

虽说传播盘古文化与优秀的中国古文化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午宴时的随机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现场观众对雅言吟诵这种方式还是理解的。虽然观众们一直受那种”需要七情上脸“表达方式的熏陶,亦可欣然接受这种“平静、愉悦、悠闲、优雅”的吟诵风格。尤其是结合古琴等乐器的吟诵,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与大家说个花絮:活动前夕,我与东哥哥曾专程到区文联主席剑丰兄家里交流。在一个平静优闲的氛围中,演绎了古琴吟唱《水调歌头 中秋月》,让现场的区文化馆长深醉其中并脱口说出一句:“这首曲子表达的才是真正的士大夫情怀啊!”现场我与东哥听了这句话,相视一笑而深深释怀。。。古人评价“苏轼水调歌头一出,咏月余词尽废”,我亦说,区老师的水调歌头曲谱一出,中秋咏月之流行曲调亦不复听尔!




后记:此次活动,高雅文化从活动准备、现场音响调试、客串司仪配合伴奏到纪念赠品的发送,不计报酬地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从中山远道而来的小育母子俩,为了这个三分钟未到的演出节目,提前一天请假来到广州作准备。还有为了商量活动协办事宜,于活动前夕赶几十公里来回奔忙的东同学。还有百忙中督导活动的江SIR,及做了不少前期工作的颖与军等同学。

我想,驱使他们的动力源于肩负着的使命,为传播盘古文化与宏扬优秀中国古文化的使命。

文字/志勇 2012.04.23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23, 2012, 10:11:27 下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图片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23, 2012, 05:51:42 下午 作者 积雪飞云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佩佩

更多…… 离线
  • **
  • Jr. Member
  • 帖子: 83
多谢积雪飞云的分享,期待分享你的进步 :)

旋舞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450
    • 欧欧的窝
期待后续报道,摄影师主军大哥发点图片视频就更好了 ;D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感谢积雪飞云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

您提及的龙归南村就是我外祖父的故乡。外祖父于一九零九年就背井离乡到新西兰谋生了。周氏大宗祠里有一本我在国内的舅舅写的好几斤重(这是我母亲形容)的族谱,上溯至周文王。去年,在新西兰出生的舅舅们携儿带孙回归故里认祖归宗,把儿孙们的名字一一续上族谱。他们的回乡之旅,曾在我心中掀起微微波澜——它日回国,我也要回南村,寻访儿时的记忆——我仅于年幼时跟父母去过南村一次。哦,梦里的南村,您还好吗?

“古 祠、古诗、古琴、古乐……在这缅怀先人的清明时节,能在这样的环境举行诗歌雅集,可说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了。”积雪飞云的图文并茂的报道,再次撩起我的思乡之情!那气势恢弘,古色古香的周氏大宗祠正面就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美轮美奂的屋檐、屋顶,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祠里的一切,让我心驰神往!

最令我欣喜的是庆东、志勇、小育母子和颖同学演绎古人和区老师的诗词歌赋的风姿和神采!纵隔天涯,我仍可以感觉得到你们的喜悦、你们的激动、你们的“平静、愉悦、悠闲、优雅”的情怀——能在诗情画意的场景弘扬华夏古文化、传播盘古文化,是多么幸福的事!《水调歌头∙中秋月》、《岳阳楼记》、《念奴娇∙ 赤壁怀古》、《海的情怀海的诗》…… 动情的诵声、悦耳的琴声、悠悠的心声,正从那衣袂飘飘的文人逸士、烟雨迷蒙的山河、轻舟荡漾、荷花飘香的扇形布景里传来,隐逸在后面的,是主军的倩影……

海燕

2012-4-23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24, 2012, 08:14:55 上午 作者 hytan99 »

博玄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53
谢谢积雪飞云带给我们的“清明诗歌朗诵节”的介绍和个人感受的分享,感谢为高雅文化、为老师的雅言吟诵走入民间、走入社会而不懈努力的同学们!
« 最后编辑时间: 五月 08, 2012, 05:42:05 下午 作者 博玄 »

东梅

更多…… 离线
  • ****
  • Sr. Member
  • 帖子: 344
谢谢勇同学的分享!彷如置身其中,我聆听到了吟诵声、琴声、雨声、风声……谢谢你们不懈努力的传播盘古文化!

hytan99

更多…… 离线
  • *
  • 一星荣誉会员
  • 帖子: 1271
“何为吟诵,何为朗诵,何为吟唱?”在年初的“区文伟雅言音乐吟诵会”上,区老师以一篇篇古文、及他创作的诗词歌曲,以丰富的情感,平静、优雅、悠闲的情怀语调,为我们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我虽错过了出席那场文化盛宴,但观看录像,仍令我兴奋不已!

叹服于老师的翩翩风度、温文尔雅、闲庭信步,让我觉得自己也高雅起来!

怦然心动于老师的雅言版《鸣沙山》,她再现了古代的宫廷音乐,给人气势磅薄、广阔、高雅之感。我激情难耐,不由得击掌唱和!
 
震撼于老师用普通话朗诵、吟唱,用雅言朗诵、吟诵、吟唱《凉州词》。老师的每一种演绎都是那么动听,那么扣人心弦,那是由于他对作品倾注了的深深的感情。特别是最后那段雅言吟唱和那句雅言道白:“古来征战几人回呢?”听得我鼻子发酸,热泪盈眶!思绪飞回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古战场……

感谢区老师引领我们学习华夏古文化!在您指引的仁慈友爱、健康快乐的康庄大道上,将会汇聚越来越多的学子!

感谢为高雅文化、为老师的雅言吟诵走入民间、走入社会而不懈努力的庆东、志勇、主军、阿颖、小育母子及众多同学们!向你们学习!致敬!看齐!

感谢积雪飞云的花絮——活动前夕,我与东哥哥曾专程到区文联主席家里交流。在一个平静优闲的氛围中,演绎了古琴吟唱《水调歌头 中秋月》,让现场的区文化馆长深醉其中并脱口说出一句:“这首曲子表达的才是真正的士大夫情怀啊!”现场我与东哥听了这句话,是一种深深的释怀……古人 评价“苏轼水调歌头一出,咏月余词尽废”,我亦说,区老师的水调歌头曲谱一出,中秋咏月之流行曲调亦不复听尔!

说得真好!赞!

海燕
 
2012-4-23
« 最后编辑时间: 四月 24, 2012, 08:18:14 上午 作者 hytan99 »

主军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42
"当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新的一日,拥抱新的一日的时候,我们就将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__区文伟老师

更多…… 离线
  • *****
  • 版主
  • Hero Member
  • 帖子: 895

  “周祠春晓吟,感谢善缘人”--读完这标题,犹有一种文雅的韵味!

   感谢志勇的报道!文中的情景描述扣人心弦,又让人仿佛感到现场几位同学的演绎所“飘来”的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兄弟,期待下次见面欣赏您的“中考之作” ;D
正心修身 善良美好

Li Siyan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146
衷心感谢所有传递这充满仁爱善良的理念的同学的付出与奉献!

何准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783
谢谢志勇的报道!向为传播盘古文化付出不懈努力的同学们学习!
心和 意善 气畅 体健

Franco Zhu(诸先东)

更多…… 离线
  • *****
  • Hero Member
  • 帖子: 609
感谢志勇的报道,尤其是“续一”中的观察!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谢谢大家的关注了!旋舞同学不要贪心,现在这样“图文并茂”就可以啦~~ :)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

智勇·水墨雲

更多…… 离线
  • ***
  • Full Member
  • 帖子: 230
 转载一些周敦颐的生平简介

周敦颐,原名敦实,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  濂溪清赏。

周敦颐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是其第32世孙,周恩来是其第33世孙。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是周敦颐第9代后人的聚居地,现在已经到第31代。
“知浅薄而能丰厚,识感恩而能猛进,真奉献才有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