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祠春晓吟,感谢善缘人---记2012年白云区清明诗歌朗诵雅集
四月十九日早上,感谢区文联及区文化馆的朋友!在他们的牵线下,高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加了白云区文明办、文广局主办的《2012年白云区清明诗歌朗诵雅集》。活动地点设在白云区龙归南村周氏大宗祠,周氏宗祠为宋代大儒周敦颐(名篇《爱莲说》作者)后人所建,祠分两座,气势恢弘,古色古香。
古祠、古诗、古琴、古乐,还有纷飞的细雨。。。在这缅怀先人的清明时节,能在这样的环境举行诗歌雅集,可说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了。活动共有十几个节目,作为活动协办方的高雅文化公司占了其中五个节目。表演节目的名称、作者与诵者甚至诗歌原文均已打印成一本小册子,组织方在现场分发人手一册。
活动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高雅文化的《水调歌头 中秋月》(庆东同学作古琴吟唱),足以看出主办方对高雅公司的重视。节目开始前,庆东同学把区文伟老师与雅言吟诵一一作了介绍,并把老师创作的《水调歌头》古韵吟唱风格给与会者作了相应的“导读”。只有让观众的心静下来,才能充分感受到雅乐的能量。才能随着那悠悠的吟唱和清雅琴声,带着对美好人间的深情向往,引领观众去感受古人那种悠闲豁达、超尘无机的情怀。
下一个高雅文化节目是《千字文节选》(由小育母子作朗诵与吟诵,志勇同学古琴配乐)。同样在开场前,庆东同学不失时机地介绍了公司“雅言吟诵 启智育儿”的活动。“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俗语说得好:母子同心。那优雅的女声与清脆的童音配合默契,当然赢得全场观众喝彩了!
还有颖同学吟诵的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庆东同学古琴配乐),这次颖帅哥穿了一件粉色的莲花刺绣T恤,引来场内姨妈姑姐级粉丝的深情回眸(嗨~玩笑话,开心一下:))颖同学演绎范老夫子的名篇,深得区老师所倡导“平静、愉悦、悠闲、优雅”的情怀。篇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此段刚诵完,老天爷识趣地“潇潇雨歇”了。。。
雅集的中间还加入了观众互动环节,一直充当摄影师的主军同学亦不失时机,登台献上老师的《海的情怀海的诗》。先为现代诗文的朗诵,后为歌曲的吟唱,用平静、祥和的语调诠释诗文中海的博大情怀。“海的领域不会有自然分界,人的王国却有数不清的障碍。。。为何不投入大海的怀抱,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由自在。。。”我们一行几人都知道这个“大海”是什么,而台下听众的心能有所触动吗?其间有民谣朋友用吉它作即兴伴奏,那柔柔的和弦如浪涛的呢喃。。。
最后一个节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志勇同学古琴朗诵),今天算是我学琴至今的中考吧。考完走下台问庆东同学感觉如何?答曰“弹得越来越平静了”(好象等于没回答:)呵呵,还是接受这种带着肯定与期待的回答。与古琴班的同学分享一下庆东同学在活动前指导我的心得:“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表演,老师音乐是如此善美,你所做的。。。只是平静地、愉悦地。。。与大家分享。。。”
其余有印象的节目有,文联主席的古韵新诗朗诵、本地小学教师的朗诵《爱莲说》、朗诵《雨巷》、太和曲艺社演奏的广东音乐《平湖秋月》等。。。
这次对外活动还是感触良多的。。。夜深了,未完待续吧。。。
(续一)
感谢下面跟帖的同学!尤其感触于4楼海燕对家乡的情思!
我也是白云本地人,下面再补充一下周氏大宗祠背景。龙归南村是个传统侨乡,乡土情浓的华侨们都很热心家乡建设,几十年前的龙归华侨医院就是华侨捐建的。如今的周氏大宗祠亦是侨胞与族人一起捐资60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现在已成为太和图书馆、太和爱国教育基地及白云区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分为两座,虽然各自功能独立但却紧密相连,中间并无巷道分开。所以俗称(子子)祠,(大家看图片中亦见“子子祠春晓吟”字样)海燕同学,我估计你们这个上溯至周文王的“连体”周祠,基建筑含义为“团结齐心,宗族兴旺”。
这样的一个周氏大祠堂,在百年前很可能就是供周氏后生们研习诗书礼乐的学堂。我可以想象当时的小小蒙童们在秀才老师的带领下,正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诗文。。。反观今天南村本地小学生朗读《我的中国心》的情形,用的却是“豪迈的步伐,铿锵的语调,革命的神情”!让我很是惋惜,惋惜雅言吟诵这种优秀的文化表现方式已出现了断层。当然,用这种“朝气蓬勃”的风格进行道德教育感化。这在某个层面上并没错,甚至于是优秀的。但我想,同样道情操高尚的周氏先人---大儒周敦颐,他肯定不会用这样的语气去“陶冶“自己情操的。
这次高雅文化的“雅言吟诵社”小组,到外面的世界小试牛刀。立马发现外面社会的文化认知与高雅文化的“距离感”越来越大。。。
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非高雅文化的节目,无一例外都需要手持诗稿来提示。甚至有诗友上台念诵他创作的一首字数不多的古典七律,也需带上诗稿。周氏后人吟诵本家周大儒的《爱莲说》亦然。。。吟诵者的艺术水平暂且不论,单就这种“照本宣科”的吟诵态度,如何能感染听众呢?
二、非高雅文化的节目的吟诵水平普遍不高(本人认为)有不少根本不能算是吟或诵,只能定义为“带着情感的朗读”。何为吟诵,何为朗诵,何为吟唱?上台者大多概念不清,就连宣传册子上与主持报幕也有差错,这个现象反映现代社会对吟诵的不了解与不重视。
三、非高雅的节目基本是普通话的朗诵,或只算是普通话“朗读”。就连本地小学生表演的节目与本地老师朗读的节目也是用普通话,本土文化活动从主持到内容均不用本土语言。可见我们对母语吟诵的优点是如此的不了解,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是越来越少。
虽说传播盘古文化与优秀的中国古文化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午宴时的随机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现场观众对雅言吟诵这种方式还是理解的。虽然观众们一直受那种”需要七情上脸“表达方式的熏陶,亦可欣然接受这种“平静、愉悦、悠闲、优雅”的吟诵风格。尤其是结合古琴等乐器的吟诵,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与大家说个花絮:活动前夕,我与东哥哥曾专程到区文联主席剑丰兄家里交流。在一个平静优闲的氛围中,演绎了古琴吟唱《水调歌头 中秋月》,让现场的区文化馆长深醉其中并脱口说出一句:“这首曲子表达的才是真正的士大夫情怀啊!”现场我与东哥听了这句话,相视一笑而深深释怀。。。古人评价“苏轼水调歌头一出,咏月余词尽废”,我亦说,区老师的水调歌头曲谱一出,中秋咏月之流行曲调亦不复听尔!
后记:此次活动,高雅文化从活动准备、现场音响调试、客串司仪配合伴奏到纪念赠品的发送,不计报酬地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从中山远道而来的小育母子俩,为了这个三分钟未到的演出节目,提前一天请假来到广州作准备。还有为了商量活动协办事宜,于活动前夕赶几十公里来回奔忙的东同学。还有百忙中督导活动的江SIR,及做了不少前期工作的颖与军等同学。
我想,驱使他们的动力源于肩负着的使命,为传播盘古文化与宏扬优秀中国古文化的使命。
文字/志勇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