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学说的"古人读十年书,就能治国、平天下了",我想,有些古人还不需要“读十年书”就“能治国、平天下了”,例如刘邦和朱元璋就没有所谓的“读十年书”。哪怕当今也有一些没有“读十年
书”就能“治国、平天下”的,就是在非洲等一些贫困落后国家的人。
我想,清朝末代屡屡被列强侵略的事实证明,中国古人最终还是因为“读书少”而不能够“治国、平天下”。
如果所学知识显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才算“有用”,才值得学习,才没有白费,那么,火柴的根部是太浪费了——只需要火药头那段就行了。
我想,在学校读书学习知识,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本身,还有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无形中培养出学生的“意识习惯”。例如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
楼上同学说“大学...参加工作以后,有多少是学以致用的呢?估计10%都不到”,这可能是事实,但我注意到这是在“参加工作后”,那么工作前,即找工作的时候呢?是只需要用“我小学时候学的语文和算术”就可以找到工作,还是一定要强调“大学”,甚至“博士后”呢?
或许都不用强调,只要爸爸强调一下——就OK!
我很是认同区老师的“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在平常的时间里不断地自学。人生许多知识不是靠学校的教育,而是靠平时不断的自学;不是单靠老师教,而是要靠自己用心去学习。”因为我幼儿园和高中都没有念过。惭愧的是对老师的话只停留在认同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