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女儿周末回来,晚上同她说,明天上午去参加音疗,下午同她去街街。这次她一下就应承了。好开心,女儿愿意参加“启智”班的音疗活动。
第一环节,坐70分钟听《诵》,虽然对于她来说,还很难坐定,但起码坚持下来了。
到第二环节,小朋友一起出来表演老师的朗诵和吟诵的时候,她就躲起来了,不愿意参加。那也不勉强吧,慢慢来吧,看她要迈出这一步,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毕竟,她是儿童中的大童了,要改变得花多几倍的时间啊!而5,6岁左右的小朋友,朗诵和吟诵,都很大方,而且朗诵得很好。
现在女儿学校的老师要求他们背《阿房宫》《赤壁赋》《短歌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古诗词,几乎是每周一首,他们为了完成任务,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语速快得像开飞机,没有丝毫的感情色彩可言。
早读布置读《弟子规》,其实是很好的,只可惜读起来像“念口璜”,而且要求只能用普通话读。
有一次女儿上课,老师问谁会苏轼的《赤壁怀古》,女儿举手,问老师,我能否用广州话来念(她在家时,几乎每天都处在老师的雅言《诵》的语言环境中,自热而然地模仿了老师的朗诵)?但老师不准。所以她说,她在心里想一句广州话的,然后再翻译成普通话读出来。
之后我们建议她用广州话来念古诗,带有感情,也许容易记住。可能担心很难再变成普通话去背吧,所以她都用普通话来读和背了。但我感觉她很难记住,也不理解古诗的内涵。而作为家长的我,也是知识有限,要解释诗词的本源的内涵,也没那样的水平,真不知道怎么好了?
看来是需要恶补古文了,需要和女儿一起同步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