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地球的那一边
——2016.9.6-9.27随师澳纽游
楔子
大洋洲在哪里?澳大利亚、纽西兰在哪里?
在地球的那一边。
在地球的哪一边?
以东西分,它们在东半球;以南北分,它们在南半球。不管怎么分,从美国三藩市去那里,都是去地球的那一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dq1-600x282.jpg)
2016年9月6日,我们跟随区老师开始了去大洋洲的旅程,到地球的那一边去!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08/ss01-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08/ss2-600x458.jpg)
-
谁偷了我们一天?
我们6日晚上10:55从三藩市出发,坐了十五个小时的飞机,到达澳大利亚雪梨市是8日早上6:50。
慢着,是算错时间还是看错日子了?应该是7日下午才对啊。
没有错。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都对,飞行时数也对。
那么7日那天到哪去了呢?是谁偷了这一天?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sc1-600x375.jpg)
是地球和太阳合伙吧,我也说不准。雪梨和三藩市处于不同的时区,它们之间时差是18个小时。我们的9月7日就是这样没了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200241530-600x450.jpg)
-
我被Mandy的游记吸引住了 :) :) :) 期待中!
白云20161022
-
区老师讲学
正是有区老师这次的讲学,才催生了澳纽之游,因此区老师的讲学是这次旅游的核心。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j-1-600x388.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1024105040-600x402.jpg)
9月10日、11日两天,区老师假座雪梨科技大学唐人街校舍,共讲了八堂课。
在科技大学唐人街校舍里的讲学厅,故友新知济济一堂,他们中有雪梨附近的、也有从墨尔本乘飞机过来的;有在本地学功的、也有在中国内地或香港学了功移民过来的;亦有在网上报名的。最惹人注目的是麦氏一家,他们在麦老太君周围,里外三代人齐齐霸头位,早早就坐在前排的三行位子上,等着听区老师讲课。
区老师的讲课,一堂比一堂深入,一堂比一堂精彩,大概是这几年来讲得最畅快淋漓的一次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2031297386-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1024105507-600x44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024105256-600x390.jpg)
-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561798878-600x450.jpg)
下面,就采撷一些精彩的句段与大家分享吧。
“光练动功都可以治疗任何疾病。”
我们练功是否自觉,“关键在于能否虔诚地、自愿自觉地把练功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这样认识,那就会进入自觉自愿的状态去练功。”
“生活有习惯,练功也要成为习惯。以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对待练功,这样坚持下去是很有收效的。”
吃饭是人们生活中最习惯的事,要“用自觉吃饭的态度对待练功”。其实,我们要获得身体健康,“练功比吃饭更重要”,我们“要这样去思索和安排日常生活”。“当有了这样的想法,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平静愉悦的心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耕耘多收获!”
“提高修养是让人不断进入高境界的方法。”
“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和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怕艰苦去追寻,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绝不后悔。这就是神圣!”
在《人生的道路》导读课上,区老师说:“我欣赏的是为了追寻人生的正确方向去学习盘古文化而不是只为了治病的人。”
“修养核心的内容就是诚实。带着修养的角度去看书就会越看越有味道。”
“看《人生的道路》一定要超越过去自私狭隘的影响,随着主人公‘我’的问话去思考。学习‘我’是如何发问的,体会‘我’的情怀,从而认识、对比同一样的事由不同情怀的人去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体会‘我’是为自己的多还是为他人的多,学习‘我’的情怀。”
“即使把《人生的道路》看作文学作品,也是作者通过对一些人物的塑造,让读者学习或引起读者的警醒。”
要看到“盘古非常伟大,他可以为了自己创造的人类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一半”,舍弃了自己“为所欲为的任性”。他“肢解自己、创造人类,这是多么的痛苦与艰难。”而且,“他不因为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自己对人类的行为,以‘克己适众’对待自己所创造的人类。”我们应该“从现实中理解盘古的牺牲与奉献。”
区老师指出: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做高素质的人。有了这样的目的,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才称得上是盘古文化合格的学生。”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是缺失修养的人”,那些“既受不了批评又受不了表扬的人,是修养低的表现。”
“在盘古文化这个最高质的名牌学校里学习,谁这样做了,谁的进步就迅速。”
区老师的讲课内容很多,也十分精彩,每一句都想与大家分享。不过我知道,这是我这篇小小的文章所不能承载的重!而且我也没有权利这样做。我也知道,上面的那几段话已经够我一辈子去努力的了。仅望我的记录没有歪曲了区老师的原意。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787459250-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463786862-600x450.jpg)
-
“光练动功都可以治疗任何疾病。”
多么简单的方法及被大量证明的事实!这里还没提其他5个实践,特别是音乐治疗实践,更是轻松愉悦又奇效!
“在盘古文化这个最高质的名牌学校里学习,谁这样做了,谁的进步就迅速。”
啊,“最高质的名牌学校”,这确实如此,只是许多人还不知道或不明白,甚至还不相信这个最高质学校,我已深深体会到在此学习的意义及效果,当然,我还没学好。 ;)
区老师指出: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做高素质的人。有了这样的目的,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才称得上是盘古文化合格的学生。”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是缺失修养的人”,那些“既受不了批评又受不了表扬的人,是修养低的表现。”
原来不只是受不了批评,连受不了表扬的人,也是低修养者,谢谢老师这么明确的指导。
同时,也谢谢Mandy的记录整理及转述。 [shakehands]
-
非常感谢Mandy与我们分享区老师在讲学中的一些摘录!
这些摘录值得自己细细体会、反思、学习,更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比如以下两段话:
“提高修养是让人不断进入高境界的方法。”
“修养核心的内容就是诚实。带着修养的角度去看书就会越看越有味道。”
学习盘古文化,同样需要自己带着一颗真诚、诚实的心来努力学习、实践。
当我看到摘录中提到盘古伟大的行为时,内心无比感动!作为盘古的一分子和老师的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化感恩为动力,更好地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灵,并努力地导己助人。
-
非常感谢黄老师与我们分享这么重要的摘录,句句提醒着我,————“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和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怕艰苦去追寻,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绝不后悔。这就是神圣!” “修养核心的内容就是诚实。带着修养的角度去看书就会越看越有味道。” 是啊,学盘古文化要不怕艰苦去追寻,不后悔自已的选择, 还要诚实地修养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感恩区老师,黄老师总是苦心地引导着我们前进。
-
区老师休息时还是没空——一批批同学争着和他照相。区老师都一一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因为,距上次来澳洲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也太久没有见到大家了。
趁着大家照相,我们来见见可爱的麦老太君——麦妈妈吧。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身板硬朗、声音响亮。她说:“区老师讲课很好听,就像讲故事一样。”怪不得她听的那么入神!每天她的儿子麦医生打电话给她都是说练功的事,有时她会说:“你不要再说了,别耽误了我练功。”多么可爱的老人家。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438972835973654298-600x450.jpg)
麦氏母子
麦医生一家练功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麦医生夫妇和妈妈每天练功都在15-20套左右。在西方世界当西医,能够每天都坚持练那么多套功,那是真正认识到练功的意义,感受到练功的作用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778213799427923938-600x450.jpg)
从墨尔本来参加听课的林氏姐弟
面瘫能靠练功治好吗?能!香港移民来的阿常以他的实例坚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吃饭时他把前几个月突然面瘫的照片给我看,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嘴巴、眼睛都歪了。他告诉我,当时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告诉自己要加强练功和音疗。他婉拒了同学们来家帮忙发功的好意,自己在家里专心练功。每天,有妻子(也是盘古文化的同学)的鼓励,终于他以自己的坚定和勤奋战胜了疾病,现在如果他不主动告诉你,真看不出他曾经面瘫过的。被他的真实事例所感动,所以,他的家庭医生也学了功,还带着病人也学了功。阿常在香港时就已经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骨干了,来到雪梨后,他依然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骨干。这一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区老师教导的“平静、宽容、谦恭、勤奋、坚定”。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0/29194712-600x447.jpg)
我和阿常,你能看出他曾面瘫吗?
-
白云非常感恩Mandy在文中分享的区老师的揭示与指引!努力学习Mandy的谦恭!
白云20161029
-
区老师的讲课本来是用雅言的,可是有部分北方语系的人听不懂,又听不懂英语翻译;改用普通话讲吧,粤语系的人又听不懂;只好临时在后面设普通话翻译。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ao21-600x324.jpg)
分小组翻译
同学们听课很认真,每堂课都舍不得下课。当区老师讲完课与澳洲的同学合影留念时,大家都希望区老师明年再来。区老师鼓励大家努力练功、积极传播,争取更多人学习盘古神功、更多人来听课。大家都信心满满,表示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334231617217977437-600x450.jpg)
希望我们明年再见!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ao1-600x323.jpg)
区老师与澳洲的同学合影留念
-
“修养核心的内容就是诚实。”我内心感到很惭愧啊!
-
澳大利亚联邦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
澳大利亚联邦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以及数个海外的岛屿。总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块。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140512132432931.jpg)
澳大利亞源于拉丁语,意思是“未知的南方大陆”。
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人均拥有国土面积0.353平方公里。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热带雨林、被称为“红色中心”的沙漠、海滨及驰名遐迩的自然遗产大堡礁及乌鲁鲁大石。澳洲和美国是并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国家,它还拥有极少数仅产于澳洲的珍贵动植物物种,如鸭嘴兽、有袋的动物以及袋鼠爪等野生植物。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0161104230226-600x471.jpg)
澳洲有丰富的矿藏,矿场与观光是财富来源的两大支柱,成就了经济与生活都属世界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
5万年前澳洲就已经有人类的踪迹,相传如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是当时从东南亚移来。17世纪后,欧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为了寻找香料而陆续到达这块大陆。
那么,英国人是如何占有这块大陆的呢?1768年,英国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由英国前往大溪地,发现了这块大陆。1770年,英国宣布拥有澳洲主权。1788年1月26日,英国航海家亚瑟·菲利普率领首批移民定居雪梨,并且升起英国国旗,从此澳洲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从1788年至1868年的80年间,英国向澳洲输送囚犯,同时利用囚犯开垦澳洲大陆。最后一批英国囚犯于1868年被送至西澳洲。据统计,当年英国送到澳洲的囚犯总数达16万5千人左右。
我不由想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七下西洋却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反而送去中国的瓷器、铜器、玉器,更送去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二者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啊!究其原因,恰恰证明了我们“一代一代的先哲圣贤更刻苦用心地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观人和万物的相生相克、相容相安之道,终于创造了‘顺天道,立品德’的中华文化。”(注)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澳洲开辟新的牧场。1797年,麥卡锡(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进优质羊种——美丽奴羊(Merino),澳洲的畜牧业开始快速发展。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61104232400.jpg)
澳洲是一个高福利国家,福利的种类多而齐全,主要包括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及家属优抚金、残疾人救济金、退休金以及家庭补贴等。然而,澳洲亦是一個稅率极高的国家,最高达到49% (2015财政年)。
(http://s4.sinaimg.cn/mw690/005yBZtTgy6NMBhbHMv03&690)
澳洲是亚洲与南美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和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及食物的供应站,又是世界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凭此优势,澳大利亚形成了大型港口雪梨与墨尔本;同样凭此优势也形成了很多重要航空港,如雪梨、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本、珀斯、阿德莱德。
注, 选自《区文伟文集 浅谈文化》
(本帖图片选自网络)
-
雪梨(Sydney)
雪梨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及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澳大利亚经济、金融、航运和旅游中心,国际大都市。
1,关于Sydney的翻译
Sydney传统中文译名是“雪梨”。据维基百科介绍,“雪梨”是台湾的官方译名,是香港、澳门通用的译名,也是澳大利亚本地华人社区、媒体以及其他国家的华人社区及媒体通用的译名。中国大陆的官方中文译名则是“悉尼”,在香港、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悉尼”也变成香港、澳门的官方译名(虽然两地仍通用传统译名)。过去,不论来自何地,移民到澳洲的华人一般都“入乡随俗”使用“雪梨”的称谓。但是,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访客乃至移民逐渐不愿使用当地的通用叫法,使得“悉尼”的叫法越发常见,当地政府机构在简体字出版物中也大多使用“悉尼”。不过仍有华文媒体坚持使用“雪梨”的。
我小时候听一位当海员的邻居叔叔说的也是“雪梨”。为什么要强行改变人家原来的称谓呢?而且改了并不见得比原来的好,倒显得自己不尊重别人,不尊重先辈。
2,游船
游览市区是在我们到达那天。
从广州出发的人预计在8日上午8:25到,故此从美国来的我们就先去酒店了。
原计划是先游览市区,再在11:30乘坐游船,边吃午餐边欣赏雪梨海湾两岸风光。可是,广州来的机晚点了,他们从机场出来后,马上就到码头去,于是,我们就从酒店打的去码头。
的士司机是印度裔,听说我们从美国西岸旧金山来,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去过洛杉矶、旧金山和屋崙。他还说,在电视上看新闻觉得美国很乱,但是真正去到了才发觉那里很安全,人也非常友善。瑶说,是啊,民主国家的新闻报道非常及时,它不会放过任何消息,也不会捂着不报道,因为这是民众应有的知情权。司机十分赞同。
刚过马路,就看到大巴也来了。来不及逐一寒暄,导游就带着我们寻找游船。上船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自己包了一艘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40567871298634637-600x450.jpg)
与广州的同学在达令港见面
船上有一位老人家,搞些小魔术、小玩意儿,倒也逗得大家开怀。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3531746592837854-600x450.jpg)
游船主要是从海上观赏雪梨海湾大桥和雪梨歌剧院,时间是一个小时。十八年前我也曾游览过,坐的游船比这大,时间是两个小时,那时有去植物学湾,觉得那里的住宅美极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52511716274837953-600x450.jpg)
-
3,雪梨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雪梨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也是雪梨市的标志性建筑。剧院设计者是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Jorn Utzon)。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03441203787542153-600x450.jpg)
大剧院建设从1959开始,到1973年正式落成,历经14年。
2007年6月28日雪梨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少数20世纪落成的建筑物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例子。
歌剧院坐落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它的造型独特,加上雪梨港湾大桥与周围的景物相衬,显得格外脱俗清丽。它是雪梨的骄傲,是世界文化艺术的殿堂,它更是雪梨一张无可替代的名片。从远处看,歌剧院就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带着所有人的音乐梦想,驶向蔚蓝的艺术海洋。从近处看,它就像珍贝的大展台,珍贝迎着朝阳张开贝壳向至高无上的太阳神致敬。
雪梨歌剧院从设计到建筑,都充满了矛盾、历经坎坷、饱含故事,大概这才造就了它的超凡脱俗与无与伦比吧。
雪梨歌剧院的设计图可以说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从1955年起,雪梨市政府公开征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评选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世界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本来评委们已经把乌松的设计淘汰了,选出了若干件候选作品,然而因故迟到的特聘评委——芬兰籍著名美国设计师埃罗·沙里宁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废纸堆中重新翻出。埃洛·沙里宁看到这个方案后欣喜若狂,他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最终选取了这个设计。
此时的乌松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居住宅设计师,雪梨歌剧院是他设计的第一座公共建筑。
乌松1956年在斯德哥尔摩旅行时从一份建筑杂志上得知了这个建筑竞赛。在尚未造访过雪梨的情况下,凭借着几个雪梨姑娘对家乡的描述、也凭着自己从小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绘制出了这份设计图。直到6个月之后乌松本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获选,当他在7月29日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地的澳大利亚妇女周刊甚至将其比作好莱坞明星贾利·古柏。乌松此行还带来了他在丹麦所制作的雪梨歌剧院木制模型,这个模型现在被放置在雪梨市政厅内。模型和雪梨歌剧院的最终造型有不少的差别,它采用的是更为奔放的抛物线屋顶,这个设计因为建造难度过大,在后来的建造过程中被修改了。
乌松谈到当年的创意,他解释这既不是白帆,也不是贝壳,更不是花瓣,创意的来源是剥去了一半皮的橙。而这一创意来源也因此刻成小小的模型放在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所引起的伟大构想。
这座伟大建筑的建造经历其实并不像外形寓意那样一帆风顺,整个建筑过程宛如一场建筑学的噩梦,因为外形的复杂而必须采用全新的工程施工技术。最初的建筑预算是720万澳元,最后花了1.02亿澳元。完工时成本超过预算14倍之多,工期也从预算的3年拖到了14年,还差一点成为烂尾楼。
1965年,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政治斗争的原因,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决定对乌松实施惩罚性收税和停止政府的拨款,设计师被迫辞职并且离开澳大利亚,以至这位雪梨歌剧院的设计大师不仅无法参与后阶段的工程,也再没有得到过大型设计的机会。
2003年,乌松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评审团对他的评语是:“设计了一幢超越他的时代的建筑物,远远领先于可以运用的技术,并且,他为设计一幢改变了整个国家形象的建筑,承受住了非同寻常的攻击和负面批评。”可以说这是一份迟到了的为乌松恢复名誉的“平反”声明。不过,建筑大师乌松并不领情,他说:“如果你喜欢一名建筑师的作品,那就应该把项目交给他去建,而不是授予他一枚奖章。”这才是他的心声!
雪梨歌剧院让乌松和雪梨同时名扬世界,但也使乌松与澳大利亚政府反目成仇近半个世纪。从1966年离开的那天起,直至2008年90岁逝世,他再未踏足澳大利亚。一生中从未亲眼欣赏过自己设计的、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建筑之一的雪梨歌剧院,乌松留下了让全世界唏嘘的终生遗憾。
歌剧院白亮的“大贝壳”并不是平整光滑的。它的外壳上镶嵌了105万片特殊处理的米色和白色瓷砖。据介绍,这些瓷砖有自我清洁的功能,雨水淋上去不会留下印痕,灰尘杂物一经冲洗就非常干净。尽管有海风侵袭,但歌剧院只需要每隔40年才彻底清理一次。不过,与十八年前相比,歌剧院显得没那么洁白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651315293990389267-600x450.jpg)
坐在歌剧院内,可以无遮挡清晰地欣赏到外面的绝妙海景。介绍说,为了这无敌海景,后来的设计师修改了最初的方案,将整个歌剧院高达60米的墙体全改为25万块玻璃砌块。然而在安装了23万块玻璃后,严谨的设计师发现玻璃硬度不够,有安全隐患。当时还没有钢化玻璃,经过反复思量和测试,最后从防毒面具上的玻璃得到灵感解决了难题。为此工期延长了足足九年,多花了上千万澳元。但是,这严谨换来安全、稳固,这就是“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具体落实。否则,一味追求速度,使得不够十年的车站、港口、大厦出现地基下陷、墙裂,不是祸害人间吗!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22826196459523615-600x450.jpg)
-
4, 圣玛丽座堂(St Mary's Cathedral,或称圣母主教座堂)
圣玛丽座堂是天主教雪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1930年由教宗庇护十一世封为次级圣殿,敬奉澳大利亚的主保圣人永援圣母。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教堂,是雪梨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
教堂由当地的砂岩建成,哥特式的建筑是模仿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它始建于1821年,1865年修建中的教堂毁于大火。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了教堂的尖塔。
教堂长107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是74.6米。虽然教堂很高大也算宏伟,但是我左看右看总找不到在欧洲教堂的那种感觉。这大概就是历史积淀、文化厚重所造成之差距吧,欧洲的教堂都是历经几百年了的,这个未够百年的教堂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
5,海德公园(Hyde Park)
海德公园与圣玛丽座堂只隔了一条马路。
海德公園始建于1810年,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公园,面积16.2公頃,位于雪梨的中央商务区东侧。海德公园的形状近似长方形,北端呈圆形。这块地方原先是准备用来做兵营的,可是建成后却没有军队进驻过,反而成了关押各地运来的囚犯的地方。
雪梨海德公园是仿伦敦海德公园而建的,公园的布局和陈设极具伦敦特色。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003136806-600x450.jpg)
公园的中心有一个喷泉,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法澳联盟而建,名叫亚奇伯德喷泉。喷泉的中部有一组青铜雕塑,在向游人诠释着希腊神话故事,再现希腊的古典、优雅与神奇——喷泉中央是太阳神阿波罗,他是艺术、美与光的化身,是生命的赐与者。太阳神的手指指向日出的东方,身后扇形的水柱代表太阳的光芒。在他的下面有三组铜雕,分别是执弓的狩猎女神戴安娜和她的猎犬及牡鹿;管理大自然和农作物的年轻神祗潘的身边围绕着公羊、母羊和小羊;希望英雄提修斯与传说中的异兽搏斗。
维基百科介绍,1810年时的海德公园要比2012年后的海德公园大好几倍。因为这片绿地同时用作军队的操练场,后来还作过赛马场和板球场。
在我的记忆中,海德公园的草地显得比十八年前少了,那时的草地很大,树也很多,基本上看不到地上有水泥路。
人类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大自然让路吗?
-
6,蓝山国家公园 (Blue Mountain National Park)
蓝山国家公园在雪梨以西,距雪梨81公里,是一道长长的山脉,覆盖面积差不多有一百万公顷。那是广阔的沙岩高原,有陡峭的悬崖和幽深的峡谷等奇特地貌。这里是土著塔鲁格族(Darug)、贡东古拉族(Gundungurra)、威拉德朱里族(Wiradjuri)和达娃族(Dharwal)的传统家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911610796-600x450.jpg)
蓝山,这“山”实际上是隆升的高原,由几条大河把它托起。公园的海拔最高点约1215米,海拔最低点约20米。占地面积26万8987 公顷,边界呈不规则形状,由道路、城区以及私家花园与外界相隔。整個蓝山公园90%都是桉树(也称尤嘉利树),公园内有90种不同品种的桉树及超过400种动物种类,使其于2000年列入自然类世界遗产。
导游说,“蓝山”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从远处眺望时,这座山被一层蓝色的迷雾围绕,这是因为桉树林挥发的油滴在空中经折射而呈现蓝光,在太阳照射下显得更蓝。据说,蓝山国家公园有辽阔的丛林景观、峡谷、瀑布,壮观的石柱群,风景秀丽,环绕蓝山山脉内有多处度假中心和村落。
我们的蓝山之旅可说是出师不利。还未出城,就发现这辆大巴是今天该进厂维修的。上车后导游和老师想讲话,可是麦克风哑巴了,安全带又系不上(澳纽规定,坐车一定要系安全带),司机才说出这辆车不是他昨天开的车,为了不迟到,他才开了这辆车去酒店接我们。可是,我们今天要上山,而且是长途,为了安全,导游马上跟公司联系,叫开错我们车的那个司机把车开到奥林匹克公园去,我们则停在那里等。
我记得,十八年前我来澳大利亚时,奥林匹克公园是一个景点,当时运动主场正在内部完善。那时觉得它很豪,正门口那四排路灯全是太阳能灯,既超前又有艺术感。四周见到的都是崭新的场馆,那个开阔的感觉啊,让你觉得世界就在脚下!可是,今天我怎么努力寻找都找不回那个感觉。这里的建筑把奥林匹克运动主场“淹没”了,而且还有很多建筑工地,乱哄哄的。
终于等到我们昨天坐的那辆车开来了。这么一折腾,一个小时就浪费掉了。
去到蓝山,在往“三姐妹峰”观景台时司机走错路,倒车时又把人家的路牌给碰倒了,还听到“砰”的一声。当时还未发现什么问题,当我们观赏完“三姐妹峰”(下面会介绍),准备上车去午饭时,才知道大巴抛锚了!原来那“砰”的一声是刮了车的底盘。幸好导游的交游广,马上找来两辆中巴,把我们四十多人全塞进去,运到“退伍军人俱乐部”吃午餐。也幸好只是不到5分钟的车程,不然也难以解决四十多人的交通。
饭后,我们步行到山上的卢拉小镇逛街以消磨时间,等待再次换的车。
正如导游所说,小镇几十年如一日,商店里的货物都是几十年前的了,看到那些商品,就像是时光倒流。倒是街道两旁含苞待放的樱花以及勒杜鹃吸引目光。
-
三姐妹峰(Three Sisters)
三姐妹峰历经数千年以上的风化过程,高度是900 米以上。她的名字来源于当地土著的一个古老传说:出生在卡通巴(Katoomba)部落的三个漂亮的姐妹分別叫梅妮(Meehni)、温拉(Wimlah)及巩妮杜(Gunnedoo),同时爱上了山下另一部族的三兄弟,但这是违反部落规矩的爱情,当然不被部落所允许了。三兄弟决定要抢婚,因此引发了部落间的大战。卡通巴部落的巫师为了保护三姐妹免受伤害,大战前将她们变成了石头,没想到巫师在战争中被杀,可是咒语只有巫师知道,因而无法解除咒语,导致这三姐妹永远只能耸立在悬崖上,为后来人讲述着这凄迷的传说。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427645918495481485-600x450.jpg)
三姐妹峰不算特别,大概我们是从高处往下望吧,也不觉得她高。说实话,按形状命名为三个大力士还形象些。本来是有路去大姐峰的咽喉处的,但道路太陡,我们都没有去。
虽然蓝山漫山遍野都铺满树,但只得桉树,树种太单一了。导游说,桉树挥发出的桉油有毒性,在桉树下面是寸草不生的;桉树也很霸道,它的周围不会有其它树能生长。
不知是因为车子耽搁了时间,还是原计划也只是观赏三姐妹峰,我们这一天开车往返五个多小时的行程,就这样在三姐妹峰转了一转,到小镇走了一走就结束了。不过导游收获很大,他非常感慨地对旅行社的负责人(我们的同学)说:你的老师教导出来的学生都很有修养,今天出了那么多状况,没有一个人抱怨过半句。明天如果有空,我要去听听老师的讲课,学习做人的道理。
-
凯恩斯(Cairns)
凯恩斯位于澳洲大陆东海岸最北端,是北昆士兰州的中心重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140512132432931.jpg)
为什么去凯恩斯?因为凯恩斯是东进大堡礁、北上荒原广布的约克角半岛的重要门户,它是最接近大堡礁的观光城市。我们要去大堡礁,所以,必须到凯恩斯。
靠近赤道的凯恩斯被称为澳洲热带之都,它背倚高山,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的大片热带雨林。环绕赤道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调节全球气候的生命带。
凯恩斯在1876年开埠,早期是矿工前往霍金森金矿 (Hodgkinson Gold Field)的中继补给站。此地本是红树林沼泽和沙丘,后来被人用干泥、锯末、道碴、瓦砾等填平。凯恩斯盛产甘蔗,所以又有甜蜜之城的称号。这里的甘蔗产糖量很高,每七吨蔗就可以榨一吨糖(亚洲的甘蔗是十四吨才榨一吨糖)。1886年开始兴建一条铁路,用以运输低地的甘蔗、玉米、稻米、香蕉、菠萝及高地的水果和乳制品,逐渐发展成出口蔗糖、黄金、矿物和农产品的海港城市。今日凱恩斯发展迅速,观光业尤为发达。
在二战期间,凯恩斯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个集结基地。现在的机场也是当时美国空军与皇家澳洲空军的基地,战机就是从此地起飞,参与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美国海军和皇家澳洲海军基地邻近现在的码头。
现在的凯恩斯是一个缤纷、悠闲的城市。全年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宜人。
下了飞机,我们就被带到植物园观赏热带花卉。刚进入兰花区就受到倾盘大雨的洗礼,这大雨跟广东夏天的暴雨相仿。可能是靠近赤道吧,这里雨水充足,植物生长茂盛,不过有很多花长得和北半球的不一样(西澳洲珀斯的野花也是这样,后面会讲到),有点怪怪的感觉。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h1-600x499.jpg)
之后,我们去餐厅午餐,又下了一场暴雨。老天对我们挺关照的,当我们去到有遮挡的地方,大雨倾盆而至,可当我们去到某景点时,雨就停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997933607-600x450.jpg)
-
坐在歌剧院内,可以无遮挡清晰地欣赏到外面的绝妙海景。介绍说,为了这无敌海景,后来的设计师修改了最初的方案,将整个歌剧院高达60米的墙体全改为25万块玻璃砌块。然而在安装了23万块玻璃后,严谨的设计师发现玻璃硬度不够,有安全隐患。当时还没有钢化玻璃,经过反复思量和测试,最后从防毒面具上的玻璃得到灵感解决了难题。为此工期延长了足足九年,多花了上千万澳元。但是,这严谨换来安全、稳固,这就是“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具体落实。否则,一味追求速度,使得不够十年的车站、港口、大厦出现地基下陷、墙裂,不是祸害人间吗!
雪梨歌剧院玻璃墙体的设计、修改和返工过程固然表现了设计师的高修养,而在这些“高修养”的例子(外国人的“高修养”例子)背后似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一个相对健全、公正的司法系统,一个“抑恶”的司法系统。如果设计者明知该墙有安全隐患但还按原方案施工,那么一旦出了事故,有关人等若被裁定触犯了法律,轻则会被处以天价罚款,重则被投入大牢,这就对人们投机取巧的思想和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力。
在“正心修身”的修养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一时不能尽如人意,我们就要 “靠恒久不变的坚毅定位来超越世态的炎凉时空”(摘自《浅谈文化》)了。
非常感谢Mandy老师的又一篇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游记!
-
谢谢杰岗的重要补充。是的,当人们还未达到自觉时,法律是重要的保证。
下面继续凯恩斯的话题
凯恩斯并不大,只有几条街,最受人们喜欢的是海滨大道,散步、跑步、骑单车、遛狗的人都有。海滨大道有几公里长,沿海而建,靠近出海码头那边是木栈道,其它是水泥路。这里的海边全是滩涂,听说有时还会有鳄鱼出现,所以没有人在近岸的海里游泳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438862119532004897-600x450.jpg)
在海滨大道旁有一个4800平方米的咸水游泳池,池水的深度从仅到脚底的水深至一米几深,适合娃娃到善泳者。泳池没有围栏,四边都是草地,免费供人们使用(上午搞清洁,不开放)。在草地的适当地方还有专供人们煮食的烧烤电炉,我们散步时就看见一些年轻人在炒菜。草地的旁边设有换衣、洗澡的地方。从浅水区看过去,泳池与大海相连,海鸟在空中飞翔,人和大自然相融相和的景象,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68688180080851668-600x450.jpg)
-
凯恩斯有很多水果蝙蝠,准确的说应该是只吃水果类的狐蝠(Flying Fox),它们白天挂在树上休息,傍晚時分就群起出动飞到郊外或附近雨林觅食。果蝠是植物传播的帮手,因为果蝠吃水果时,从口中吐出或排泄出的种子落地后会发芽成长。有的种子经过果蝠消化道的酵素催化,发芽率会更高。果蝠在咬食水果、吃花粉或吸吮花蜜时,会沾上花粉,无意中又在帮植物授粉。因此果蝠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繁衍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们相互依存,果蝠少了,农业会受到影响;而森林(尤其热带雨林)少了,会威胁到果蝠的生存。
刚到凯恩斯那天傍晚,我们吃过晚饭散步回酒店,就领略了果蝠出动觅食的壮观。
若想观看果蝠出动觅食的手机视频,可击此链接(或下载 或直接展示):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sgbf.flv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sgbf.flv)
-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396052825825770210-600x450.jpg)
据导游介绍,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澳洲东北海岸,北从托雷斯海峡起,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600公里左右,最宽处161公里。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大堡礁约有2900个独立礁石以及900个大小島屿,分布在约344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內。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hl-600x450.jpg)
礁群与海岸之间的交通海路
大堡礁由40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这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活珊瑚,它的分泌物和其他的一些物质构成了今天的珊瑚礁。大堡礁是生物建造的最大物体,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是非常古老的生物,最早出现在约4.7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中期)。珊瑚虫对水质和水温要求极高,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集体生活。珊瑚虫与一种叫做虫黄藻的微生物共生于石灰质外壳中,虫黄藻会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珊瑚虫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氧,向虫黄藻提供硝酸盐和其他排出物。所以,珊瑚礁只能在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即海水清澈且深度不超过40米处。第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日积月累,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骸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逐渐堆积成巨大的珊瑚礁体。
珊瑚分为软珊瑚和硬珊瑚两大类,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像灵芝,有的像海草。有的很结实,可以禁得住浪涛冲击,有的则只能生活在最平静的水域。表面看去珊瑚礁美丽平和,其实里边经常发生食物和空间的争夺——有些比邻居生长得快,遮掩、抢夺邻居的阳光;有些会用含毒的触须,或向水里施放致命化学物质,清除其领域内的对手。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550827568847470283-600x450.jpg)
珊瑚礁
大堡礁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曾被美国CNN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虽然大堡礁大部份区域都在大堡礁海洋公园的保护之下,减少了人类对该地区的影响(如捕鱼业、观光业等),但仍然有其它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大堡礁,而气候变化、污染、棘冠海星和渔业是对大堡礁生态系统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其它的威胁还有海运事故、油外泄和热带气旋。
骨骼侵蚀带是一种发生在骨状珊瑚上的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可以感染31种珊瑚。
根据一项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自从1985年来,大堡礁已经因为上述危害因素有75%的珊瑚礁已经死亡。一份2016年三月的报告显示,因為海洋暖化引发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导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数摧毁。
海水温度上升也是珊瑚死亡的因素,因为海水每上升一度,一星期内珊瑚就会死亡。 海洋学家、曾是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查利·沃隆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在短短20年时间内让大堡礁这一世界遗产荡然无存。他表示:“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大堡礁将在20年左右时间内消失殆尽。”
沃隆并不是唯一作出这种可怕预测的海洋学家,他的预测也并不是最为极端。在今年7月举行的世界野生动植物专家会议上,大卫·艾登堡爵士就曾警告说:如果不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全世界所有热带珊瑚礁将在不久的将来遭受“毁灭”命运。
-
绿岛(Green Island)
绿岛在凯恩斯东北27公里处,位于大堡礁水域内,是一座面积不大的珊瑚礁岛屿。绿岛岛屿外侧环绕一圈细白的沙滩,绿岛上布满清翠的绿林,连同岛屿本身与外围的珊瑚礁,现已被划定为澳大利亚国家公园保护区。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459333656-600x450.jpg)
我们从凯恩斯乘船去绿岛游玩,没有参加其它坐直升飞机和深海潜水的活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153274883-600x450.jpg)
乘绿色的游船去绿岛
到达绿岛时,我们团第一批乘玻璃底船去观鱼。这里是禁捕区,所以有很多鱼。游人是不可以喂鱼的,不过,玻璃底船的人会用特别的鱼饵抛出去引诱那些鱼,此时海鸟和鱼抢食的场面——海鸟钻进水里鱼儿跳出水面——让游客停不下手里的摄影器材。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499673628-600x450.jpg)
-
之后,我们回游船午餐。餐毕,马上又参加了半潜艇的自费项目——船舱潜入水里12米,去更远的海观看海底世界。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61116143832-600x350.jpg)
半潜艇
海水很清,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海底的动植物。海参躺在海底的沙上,黑黑的、很粗,有一个壮男的手臂那么长。玳瑁(或者是海龟)灵活地游泳,可惜我光顾得哗哗叫,等到记起拍照时,它已经游走了。很多鱼,有的颜色鲜艳,有的成群结队。看到的珊瑚礁是灰色的,导游说那是已经死去了的珊瑚礁。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71316733-600x337.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080615934-600x337.jpg)
半潜艇观看海底世界后,我们就到绿岛走走。因为是退潮,一大片海滩露出来,可惜那些珊瑚都呈灰色了。
-
感谢mandy的辛勤分享!
让我神游向往之。
-
有关大堡礁将在我们有生之年消失的报道以前也看过,但今天看到 Mandy 老师游记里写到的那些灰色的、已经死去了的珊瑚礁时,我心里可能也是“灰色的”。
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经过约4.7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繁衍,一代一代地、不断地“营造” 珊瑚礁体,为我们献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底奇观。但环境污染、渔业、海运事故、油外泄、海洋暖化、热带气旋等“现代化症候群”却令全世界所有热带珊瑚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遭受“毁灭”的命运!看到这些,心情的确是十分沉重。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Rainforestation Nature Park)
在凯恩斯的第三天,我们乘大巴去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
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占地40公顷,整座热带雨林有200多种鸟类,还有占澳洲60%以上的各类蝴蝶品种,以及迄今已有1.5亿万年的活化石羊齿科植物。
我们乘坐水陆两栖装甲车在半山游览,这车挺有意思,爬山时是车,下水就是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75953768-600x450.jpg)
在土著生活文化中心,观赏了土著表演的简单舞蹈和音乐吹奏。所谓舞蹈,其实是土著的一些日常活动,没有什么艺术加工。比如“驱蚊之舞”就是由舞者拿着树枝拍打身体的前后;“沉默之蛇”是由舞者以手的伸缩表示蛇的动态,然后跑到观众席作状吓唬游客;“分享甜树”也是由两个舞者扮演狩猎者在树林中找到可以吃的甜树,把它砍到(由另外一人扮演),大家分享。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557943655-600x450.jpg)
之后,土著表演者带我们去看他们投射标枪,可惜现在他们不再去狩猎了,投出去的标枪十支有九支是不中的。
投回力镖是与游客互动的,每个游客投一次。我以为自己不会成功,到真正投的时候,那标居然也会拐弯。可惜因为有点危险,投的地方是围起来的,故此没有照相。
-
不知为什么,袋鼠活动的地方被围上了布。我从布隙中窥到那些袋鼠懒洋洋地在睡觉,估计往后的行程不会再看到袋鼠的了,就偷拍了它们。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ds-600x443.jpg)
袋鼠的英文名是康格鲁(kangaroo)。
库克船长到达澳大利亚时,参加库克考察队的博物学家约瑟夫·本克斯带领四名船员,深入内地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奇怪动物,于是便询问当地土著:“这是什么动物?”
土著回答:“Guugu Yimidhirr .”(发音是康格鲁,意思是“不知道。”)其实土著是说不知道他们讲什么。
“哦,原来叫康格鲁(kangaroo)。” 约瑟夫·本克斯他们说。
于是后来把袋鼠运回英国动物园,就称为“康格鲁”。
当后来发现搞错了,但是大英帝国的人都已经先入为主把它们称为康格鲁,所以英国国王就决定将错就错,继续称袋鼠为“不知道”——“康格鲁”。于是,“康格鲁”便成了袋鼠的英文名字,并沿用至今。
(http://images.quanjing.com/chineseview026/high/163-0227.jpg)
语言不同,真犹如鸡同鸭讲,笑话百出。我们这次的导游中有人的港式普通话就让我们笑到流眼泪。
据动物学家考证,袋鼠是有袋类动物的典型代表。袋类动物比哺乳类动物低等,还未进化为哺乳类,又是发育不完全的动物,属早产胎儿,所以需要在育儿袋中保育、发育。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出生时非常细小,只有1粒花生米那大,无视力、少毛,所以生下后要立即住在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6、7个月才开始学习离开保育袋,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但仍活动在袋鼠妈妈附近,以便随时获取帮助和保护。母袋鼠一般每胎产3至4个仔,袋鼠出生后在母亲的袋中生活,食用低脂肪乳水。所有雌性袋鼠都长有前开的育儿袋,袋内都有四个乳头,两个高脂肪,两个低脂肪。
(https://yun.hainei.org/forum/201511/23/141641lq83hw7irzdrjjbh.jpeg)
成年袋鼠的身高大約是1.6米,体重可以达到50公斤。袋鼠用下肢跳动,奔跑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条“多功能”的尾巴,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时它可以支撑于地,与双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跑动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袋鼠尾巴还是重要的进攻与防卫的武器。
-
考拉(Koala)也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在纪念品商店里可以与考拉合照,照一张要18澳元,照片马上可取。能够抱着树熊照相,我们马上去照了,后来准和红也去照。但是,可能因为照相时有闪光灯,为了保护考拉的眼睛和让它进食,所以考拉要轮休,我们照完后,就换了另外一只考拉,与准合照的那只是考拉宝宝,没有我们照的那只帅。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kl-600x444.jpg)
考拉(Koala)学名叫树袋熊(拉丁语:Phascolarctos cinereus)(新加坡和台湾称为无尾熊,香港叫树熊)。Koala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思是“不喝水”。考拉是澳洲的特有物种、有袋类动物,全世界仅分布在澳洲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斯和维多利亚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
(http://f2.sjbly.cn/m13/1105/0922/9267lxd_900x599_m.jpg)
树袋熊不是熊,也不是鼠类动物。它身体长约70至80厘米,成年体重8至15公斤,性情温驯,体态憨厚,长相很像小熊。身上长着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白色。大耳朵上有茸毛,鼻子裸露、扁平。有尾巴,但只有约3.5厘米长 ,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树熊能长时间舒适地坐在树上。它四肢粗壮,利爪长而弯曲,善于爬树,多数时间在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
树熊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因为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桉树树叶十分粗糙,纤维相当坚硬,营养极少,因此树熊每天都必须咀嚼上百万次才能摄取到足夠的营养。成年树熊平均每天要吃400克桉树叶,它们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食。
因为每天不停的咀嚼,树熊到了晚年会因为牙齿的磨损导致无法进食而饿死。刚出生的树熊因为没有牙齿无法咀嚼桉树树叶,因此会吞食母亲的粪便,直到牙齿长出来为止。
桉树有毒素,桉油有催眠的作用,所以以吃桉叶为唯一食物的树熊每日需睡眠17-20小时,身体新陈代谢较慢。
(https://gss0.baidu.com/-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9607d446e21190ef01ae9ad9fe2bb12e/6a63f6246b600c339476da631f4c510fd9f9a109.jpg)
19世纪初,树熊遭到捕杀、贩卖出口,数量由百万只锐减至一千多只,澳洲政府已立法保护。
-
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
离开凯恩斯,我们去了北领地。北领地是澳大利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澳洲大陆北部的中央。那里茫茫红土沙漠,有红色心脏的称号。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504383043-e1479778692347-510x680.jpg)
飞机上俯瞰澳洲红土中心
吸引我们去的是沙漠中那一块会变色的大魔石——世界最大的独体石,那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一生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的其中之一。那个地方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称为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045138020-e1479778838299-510x680.jpg)
这个公园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双遺產。公园内最著名的地标是乌鲁鲁巨石和卡塔丘塔石阵,乌鲁鲁巨石也是澳大利亚最知名的自然地标之一。
在飞机上我们就领略了澳洲中部红色沙漠的辽阔与蛮荒,也看到风靡于世的独体大石立于广袤的平坦沙原上,显得那么桀骜不驯又是那么孤零零。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129193681-600x450.jpg)
飞机上俯瞰澳洲红土中心
-
到达乌鲁鲁后,我们分成两大组,由两个导游分别带我们徒步观赏乌鲁鲁大石。一路走到不会干涸的穆迪丘鲁水潭(Mutitjulu Waterhole),中间经过一些岩石洞穴,有些洞穴还有岩画,那是当地土著阿南古人过去居住、做饭、学习的地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864819486181470932-600x450.jpg)
不会干涸的水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dx-600x422.jpg)
多处洞穴
导游说澳大利亚有两个永久的心,一个在海里,一个在内陆。海上的那一个指的是大堡礁圣灵群岛中的心形岛(我们没有坐直升飞机观赏大堡礁,没欣赏到这个心形岛),内陆的是指水潭后方的石壁上那个很美的心。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70571526860812947-e1479912480924-510x680.jpg)
美丽的心
(http://heilongjiang.sinaimg.cn/2015/0212/U9108P1274DT20150212103343.jpg)
大堡礁的心形岛(图片源自网络)
-
多谢黄老师的精彩分享 :D让我这个未出过国门的井底蛙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黄老师生动的用词,瞬间对图片中的景象产生浓浓的情感,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着大自然与我们的感应,感受着盘古的爱!
-
洞穴的岩画已历经千年左右,早期被一些好奇的旅游者用手触摸,有些颜料被擦掉了,也有些被薰黑了。
土著作画有四种颜色:红、黄、白、黑,都是天然的,是用植物的汁液或泥土、木炭作为颜料。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59754232-600x450.jpg)
很多画的含义都只有作画者知道,导游根据一些土著朋友说的向我们介绍:
土著没有笔,他们作画是用木棍蘸了颜料一点点地点出来的,称为点点画。圆环代表的是水潭,几个圆环连在一起就代表小溪或河流;U代表人,那是人坐在地上站起来后留下的印;白色羽毛状的代表了妇女穿的裙子;动物的脚印就代表了那种动物,这里的脚印就有沙漠中的野狗丁狗(Dingo)和鸸鹋;还有可当糖吃的蜂蜜迎花树和可以烤来吃的虫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24296697-600x450.jpg)
-
导游告诉我们,昨天这里刚下过大雨,今天天气非常好,不凉不热。9月份是澳大利亚的春天,今年雨水充足,所以沙漠里开满了野花。他说,耳朵听到的嗡嗡声是果蝇的声音,果蝇的作用跟蜜蜂一样,如果在夏天,那些蝇多得撞口撞面,一不小心就闯入嘴里。另一个导游就说自己夏天带团时,每天都会“吃”到三几只撞进口里的果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609717671269914427-e1480080785211-600x450.jpg)
沙漠里开满了野花
当地土著是阿南古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群之一,他们在此定居超过两万两千年了。乌鲁鲁是他们聚集议事的地方。
早期,移居澳洲的欧洲白人对土著并不友好。大约在1870年代,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阿南古人曾一度被无理地要求尽量不要出现在乌鲁鲁。但阿南古人不断的请愿抗争,澳洲政府终于在1985年把土地归还给阿南古人,改以承租的方式,与阿南古人签订了99年的合约,于1987年规划成“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由此,国家公园趋向为共同管理的模式——国家公园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学者以及原住民三方共同組成,而且原住民占有六成以上的席位。原住民的古老律法,自此总算得到了尊重。
在乌鲁鲁居住的阿南古人过去是由两个部落所组成,现在都称为阿南古。他们对自然领域抱持崇敬之心,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神秘的意义。对于神秘的力量,他们认为是跟现实并行而且是相互关连的。
在乌鲁鲁原住民的创世传说中,他们的祖先都是以动物的形态出现的。他们原来的两个部落就是毒蛇利鲁(Liru)和蟒蛇库尼亞(Kuniya)的后裔,在大岩石乌鲁鲁上有他们的形象。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20230122245632450-600x450.jpg)
石壁上蟒蛇的形象
相传有一天,一女蟒蛇经过毒蛇的区域,毒蛇认为蟒蛇入侵了他们的地盘,于是用长矛射杀了这蟒蛇。蟒蛇的首领对于毒蛇族连妇女都不放过很气愤,于是就抡起剑把毒蛇首领杀了,使他身首异处。导游有板有眼地指着大石告诉我们:这里是蟒蛇,那里是毒蛇的头。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5213256-600x552.jpg)
被蟒蛇杀掉身首分离的毒蛇形象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当蟒蛇库尼亞战胜毒蛇利鲁后,就化身水神守护着乌鲁鲁和他的族群。现在,干旱少雨的时候,阿南古人就会攀登到乌鲁鲁的顶端举行祭祀水神的仪式,祈求他带来雨水。不管人们相不相信水神的存在,原住民长期依赖的水源穆迪丘鲁水潭即使是在最干旱的年份都一直没有干涸过。
现在,阿南古人的经济改善了,国家公园的收入有给他们分成,政府也在公园里辟出地方为他们建了现代化的房子。不过,土著村并不对外开放,除非是村内的人带进去,否则外人是禁止进入的。
-
卡塔丘塔(Kata Tjuta)瓦帕峡谷步行径(Walpa Gorge)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77466881200697405-600x450.jpg)
远眺卡塔丘塔
卡塔丘塔是阿南古人的语言,意思是“多头”——是由36块圆顶(像人头)岩石组成的石阵,分布区域超过20公里,位于乌鲁鲁巨石的西面,与之相距约30公里。同乌鲁鲁一样,卡塔丘塔也会随着太阳光线的不同而散发出多变的色彩。
卡塔丘塔和乌鲁鲁都是阿南古人视为神圣之地,是男人的秘密之地,妇女禁足;卡塔丘塔更是这个秘密保守得最严密的地方,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秘密未公开。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833031692045452993-600x450.jpg)
步入瓦帕峡谷
好了,跟随我们开始步入瓦帕峡谷吧。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126204656-600x610.jpg)
瓦帕峡谷是为游人专辟的一条步行径,全长2.6公里,不能穿越、到达尽头后要往回走。对于喜欢大自然和步行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心旷神怡的运动,因为在这古老的沙漠里可以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蓝天、红沙、锈石、朗月,还有春天沙漠中的各种野花。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264247227239277100-600x450.jpg)
锈石、蓝天、朗月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79993891505949991-600x450.jpg)
春天沙漠中开满野花
-
乌鲁鲁(Uluru)
乌鲁鲁又称为艾尔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独体石。沙岩地表高达348米(海拔863米),岩体总周长9.4公里。露出地面的只是巨石的1/3,它更大的一部分隐藏在地下,大约有六公里深。
这块巨石已经在紅土中心屹立上亿年了,它见证了地球和人类变迁的风风雨雨,以面对太阳的不同时段产生的不同颜色,每天向空旷的苍穹讲述着这些遥远而深邃的故事……
说到颜色,乌鲁鲁被称为魔石绝对是当之无愧!它表面的颜色会随着一天或一年的不同时间而改变,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日落和黎明时,岩石表面会变色,粉红、暗红、锈红、赭红、艳红……变幻无穷。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wll-600x435.jpg)
不同时刻、不同角度、不同相机拍摄的乌鲁鲁
当我们兴奋地对酒店的电工赞美乌鲁鲁时,老伯伯却说乌鲁鲁下雨时更好看!原来,下雨时岩石表面会变成银灰色、灰色、深藍和棕色,还会有无数条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十分壮观。
我们到达乌鲁鲁时恰好是中国的中秋节。傍晚,我们去乌鲁鲁观日落,准确地说是观赏夕阳的光照射下的乌鲁鲁。导游说,拍乌鲁鲁时最好在日落最后的十秒钟,一秒钟拍一张,就可以看到乌鲁鲁颜色的变化。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rl-600x303.jpg)
事后,检视了自己的照片和其他人的拍摄成果,我觉得在这里拍日落,最好有几个拍摄好友分工合作,站在不同的角落拍乌鲁鲁,因为,不同角度看到的颜色会不同。也要有人拍日落,这里广阔无垠,日落的景色也是非常美的。
我们到达专供旅游大巴游客观赏的地方时,已经有很多人(估计有几百人)等在那里了,大家都静悄悄在等待。此时,可能大家心里都感叹天地的伟大、人的渺小吧。什么时候人类再次懂得谦卑、放弃傲慢,不再干伤害大自然的事,努力与天地融合,那可能就是天地人和了吧?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作为人类一份子的我们应该为这一天的到来努力、再努力!
整片大地显得肃穆、静谧。没有人声,只听到照相机的卡卡声。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539378324-600x450.jpg)
夕阳西下的乌鲁鲁是绽放他最美丽壮观的时刻。晚霞笼罩在岩石和红土地上,乌鲁鲁的颜色从赭红到橙红再到艳红,最后变成暗红,渐渐与夜幕融为一体。整个过程,乌鲁鲁尽情绽放他的光华,丰富的色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在那瞬间,我看到了、感受到了生命的灵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wx-600x391.jpg)
太阳没入地平线了。夜幕下,红色的大地更显得神秘、幽深。有点扁的中秋月已经升上中天,我们回酒店贺中秋、吃月饼去啰。
-
第二天绝早,我们又来到乌鲁鲁,这次是看日出的乌鲁鲁。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wll2-600x394.jpg)
日出时刻不同角度、不同时分的乌鲁鲁
太阳慢慢升起,把暗褐色的乌鲁鲁照亮,颜色逐渐泛红,当太阳高挂时乌鲁鲁变成了赭红和橘红。相较于日落,日出的时间稍短,颜色的变化也不如日落时那么丰富、那般令人如痴如醉。红色的大地不再静谧,而是充满生机、让人感到所有的生命都在萌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818120818869220524-600x450.jpg)
这次我可没有错过日出的经典,镜头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把日出和乌鲁鲁的变化都永远收入相框里、收进我的心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sun-448x1024.jpg)
-
日出后,游客都走了。在停车场,导游贴心地为未吃早餐的我们准备了开水和小点心。趁这个机会,国宏带着准在乌鲁鲁前打了一遍“盘古太极”。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885255143586947763.jpg)
回到酒店,我们赶紧去餐厅把早餐和午餐连起吃,准备坐中午12:25的飞机去澳大利亚南部的墨尔本。谁知飞机晚点,当我们排队安检时,从候机大厅排到落机大厅,你可以想到这个机场有多小了吧!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589420135642198703-1024x768.jpg)
-
墨尔本(Melbourne)
墨尔本位于澳洲东岸南部,是维多利亞州首府和最大城市,亦是澳洲人口排名第2的大城市。它获得2011-2015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五连冠。墨尔本被誉为“澳洲的文化首都”,亦是全国文化、商业、教育、娱乐、体育及旅游中心。
墨尔本被誉为“新金山”,由此可以联想到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了吧?
1850年,殖民者在墨尔本周边发现金矿,于是世界各地的大批人纷纷移民至此,其中包括英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及中国等。墨尔本“新金山”之名由此而来,也因此大洋彼岸美国早期的金山便称为“旧金山”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zd-600x397.jpg)
我们在墨尔本住唐人街的酒店。新金山的唐人街很漂亮、干净,餐厅很多,到处都可以见到汉字的招牌、听到人们讲中文。
在墨尔本的第二天傍晚,区老师会见了住在这里的林氏一家。他们是在广州学功的,后来移居墨尔本。说来有段缘,林家妈妈是我中学时的学长、我姐姐的同班同学——她读高三时我读初一。
学姐告诉我,他们家每天晚饭后都集体练功一小时。我为他们的努力而高兴,也为他们的识宝和惜宝而更感恩盘古。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1/627487856833646250-600x450.jpg)
区老师与林氏一家
记得早在传播盘古文化之初,区老师就讲过“缘分”——缘是指机遇、机会;分是指份额,要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我的这位学姐可说与盘古文化有缘有分。相对于她,有些人更早接触到区老师和盘古文化,却擦肩而过,这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些人虽然早就知道区老师的奇遇和盘古文化,却不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份额,这是缘深分浅。但是,对于这样显浅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世人关心、关注呢!?
-
菲茨若伊公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913161843-600x450.jpg)
菲茨若伊公园是墨尔本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65公顷,园内林木青葱,有花圃、温室、喷泉、小湖、步道、雕像等。绿树林荫,花香鸟语,浪漫浓厚的英国乡村色彩。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1652272574-600x340.jpg)
那里有一间很普通的小屋,简单、朴实、甚至可以说粗糙,斜顶铺瓦、石砌墙面,暗黑的褐色似乎在诉说着古老和沧桑。可是,这极普通的小屋却特别引人注意,因为那是库克船长的祖屋!
库克船长是谁?为什么在澳大利亚这么有名?
读者应该记得我在介绍澳大利亚那一章说过:“1768年,英国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发现了这块大陆。”
1770年4月29日,库克登陆现在的雪尼植物学湾,以国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这片大陆归属大英帝国所有,把英国国旗首次插在这片土地上。就是这位库克船长为英国开拓了这片南方的新大陆,造就了澳大利亚!
1788年1月26日,第一批英国流放犯人的船队在悉尼港登陆。1月26日因此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库克船长亦被誉为澳洲的建国之父。
1934年,墨尔本建市100周年。澳洲知名的实业家拉塞尔爵士出资800英镑,买下英国约克夏郡库克船长出生的小屋,作为礼物送给墨尔本市民。搬运时,工人把这座小屋小心地分拆开,为每一块建材编号,装在253个箱子里,总重量150吨,由英国海运到墨尔本,再照原样组建而成。
小屋有上下两层,楼上是库克船长父母的卧室,楼下是厨房和会客厅,还有一间是库克居住的小卧室。室内的陈设都按当时的情形布置,大门石梁上刻著库克船长的父亲詹斯(JAMES)和他的母亲贵丝(GRACE)的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母。所以,严格地说,这小屋是库克小时候的居所,他父母的故居,也就是库克的祖屋。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958251874-510x680.jpg)
库克的祖屋
小屋门口的小径旁立着库克船长的铜雕像。他头戴三角军帽,身穿紧身衣裤,及膝绑腿和扣绊鞋,左手持航海图,右手握单筒望远镜,凝望着远方。
-
从公园出来,我们乘坐了一段免费电车去艺术馆,路上见到一对新人抢在红灯时站在马路中间照婚纱照。他们违反交通规则,我就公开地“偷拍”了他们,立此存照。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161207000634.jpg)
绿色电车
参观艺术馆的时间有限,大家匆匆地分散去参观。我们专注于中国文物那一个馆,里面有些陶瓷、玉器、茶具、鼎等文物已经是几千年前的了,估计中国本身也已失传。可惜不准照相,没有留下它们高贵的样貌。不过,如果读者有机会去到墨尔本,一定记得去那里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艺术馆的一楼有一面玻璃墙,有流水不断地从墙体流下来,但是,不管从里往外看还是从外往里看都不会感到模糊。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778382540620579800-510x680.jpg)
一楼的中间设有一组镜子迷宫,在那里你会看到很多个自己,那是小朋友的最爱!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816210093972662910-600x450.jpg)
-
纪念神殿(Shrine of Remembrance)
纪念神殿又称为战争纪念馆,原意是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中牺牲的114,000名维多利亚州人。但很快就被作为主要悼念在战争中丧生的六万名澳大利亚人。现在是作为悼念所有为国家献身的澳大利亚人的战争纪念馆。每年的澳纽军团日(4月25日)和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都会有纪念仪式。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31747-600x380.jpg)
纪念馆始建于1928年7月,1934年11月完工。这座庄严的建筑采用了希腊古典式的设计风格,纪念馆正面的浮雕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的图案,象征着士兵们为和平而战。纪念馆前广场的北端有座纪念碑,碑顶上有个战士扛着牺牲者尸体的雕像,下刻1901-1945字样,纪念碑旁有一个圣火坛,据说是英女皇伊利莎白亲手点燃,终年不熄。
在纪念大厅正中心的地面上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著一段话:“greater love hath no man”。为此,我特意请教了自小读教会学校的保罗。他说:“这是圣经中约翰福音里的诗,原意是‘没有人能拥有比上帝更伟大的爱。’在西方基督教的国度,把这句话放在纪念碑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强调上帝的爱的伟大。”保罗还说:“这首福音诗的下一句是‘没有爱比为朋友献出生命更伟大。’”是的,区老师在《爱是什么》很清楚地说:“爱是什么?是尊重,是奉献”。(注)从纪念大厅出来后,区老师对我们说:“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为和平而献身的人更值得尊重和敬爱。”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bw-600x408.jpg)
纪念馆内的一大特色是每年的11月11日上午11点太阳会从纪念馆玻璃天井上的洞口射进一束阳光,正好照在这块纪念碑上4秒钟。这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测量师精诚合作的成果,估计这一人工奇景将至少会再持续5000年。馆内每隔半小时就会为游客模拟演示一次由右至左照亮纪念碑的每一个字。人们低头观看时,似是向烈士致敬,确实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为何选这三个11呢?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于1918年11月11日早上5时达成协议,定于巴黎时间早上11时正式生效,所以也被称为“11的11的11协定”。11月11日上午11点是标志着大战结束的时刻。
我们进去参观时,馆内播放着军歌,旋律悲壮、庄严,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大厅的四周矗立着16根黑色大理石石柱,象征着战争中的哨兵;天井的四面分别用浮雕表现当年军队作战的情景。地下室里展示历次战争中的军旗,军旗上绣着部队的番号和战功。在周边的长廊摆放着42个精美的小铜箱,每个箱里都有一本记载着曾经参加一战的士兵的名字和战功。这42本名录自从1934年纪念馆开放后,每天早晨8点由退伍军人翻开一页,供后人缅怀,从未间断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803067256248543532-600x450.jpg)
斯旺斯顿街象
此外,有阶梯通往顶层,站在这顶层,可以清晰地眺望北岸的市中心和斯旺斯顿街的景象。
注:摘自《区文伟文集 浅谈文化》
-
感谢黄老师图文并茂精彩的报道,让人仿佛亲临其境中。
以前经常跟人讲能接触到盘古文化不但要有缘分还要有福分,"缘分"二字只知其字;不知其意。
记得早在传播盘古文化之初,区老师就讲过“缘分”——缘是指机遇、机会;分是指份额,要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我的这位学姐可说与盘古文化有缘有分。相对于她,有些人更早接触到区老师和盘古文化,却擦肩而过,这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些人虽然早就知道区老师的奇遇和盘古文化,却不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份额,这是缘深分浅。但是,对于这样显浅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世人关心、关注呢!?
谢谢黄老师让明白"缘分"的真正含义。
-
我们沿着公园的湖边漫步,刚跨过一道门,就见到几只纯白的俄罗斯雪橇犬。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211111959-600x44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12134-600x557.jpg)
好家伙!这里全是这种狗和它们的主人——一群人和一群白色的狗,两个老人家和两只白色的狗在晒太阳,更浪漫的是湖面上有四个撑着白纸伞的女孩带着四条白色的狗在荡舟。看来这是纯白的俄罗斯雪橇犬聚会日。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600748421422361139-600x450.jpg)
我们正在欣赏那些长得很相似的狗狗,忽然听到“隆”的一声,一团白色的毛在水中浮动,原来是有一只狗见到湖水中有鳗鱼游过,它马上扑到水里抓鱼,可惜抓不到,它自己反而变成了“落汤狗”。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365320806521175258-510x680.jpg)
-
帕斯(Perth)
帕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建于19世纪初。帕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度假胜地;最充足的是阳光、最宽阔的是海洋。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2109699737-600x450.jpg)
帕斯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帕斯西面是浩瀚的印度洋,她的近邻都非常远——西行7350公里才到达非洲海岸;南面是远隔重洋的南极洲;北边最近的港口是相距3l50公里的亚洲的印尼首都雅加达;东面是澳洲大陆,最近路线也要2740公里并且穿过沙漠才可以到达另一个城市阿得莱德;距离澳大利亚首都雪梨是4000公里。
帕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在西澳洲,称得上都市的城市只有帕斯,短期旅行者很少有人来这个城市。但是只要到过一次帕斯,就会被她深深吸引。
让我认识帕斯的是香港歌手张学友的音乐电影《夕阳醉了》。我只记得两句歌词:“夕阳醉了,落霞醉了”,但随歌曲展示的背景吸引着我,并且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在一个专访里,我才知道了那个很美的地方叫帕斯,远在澳大利亚。从此,我对帕斯念念不忘。
我们到达帕斯时已经是傍晚,下着大雨,天色很快就黑了。晚饭后送我们回酒店时,热情的导游还是特意绕道让我们观看了帕斯的夜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会变色的时钟塔。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dt-600x494.jpg)
会变色的时钟塔
第二天一早,阳光灿烂,我们到流经帕斯,而且把帕斯分为两岸的斯旺河边散步。河边的大片草地望不到头,据说英女王来帕斯时,市政厅就在这大草坪上设烧烤宴招待她。澳大利亚最高级别的宴会就是烧烤,那些国家元首西装骨骨如何烧烤?大热天时又怎么烧?真难为了他们。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2044458489-510x680.jpg)
-
我们要去观赏波浪岩,因为路途遥远,早上8:30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边欣赏沿途田野风光,边唱着区老师作的歌曲。司机Anne是地道的帕斯人,在停车休息时,她主动提出:“你们唱的歌太好听了!能跟你们合照留念吗?”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7161053-600x351.jpg)
在往后的路途中,只要看到美景,Anne都主动停车让我们尽情拍摄。
9月的澳大利亚恰好春天降临,西澳遍地野花,有野花之都的美誉。那是怎么的美?我自问才疏学浅,无法准确生动地把这美景描述出来。极目望去,金黄色的野花无边无际,仿佛是金黄色的海洋;与金黄的海洋连接的是绿色的麦浪,还有澳洲的国花——金合欢花(桉树的一种,也叫相思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壮观的野花。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hua-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3345864212685366-600x450.jpg)
-
波浪岩(Wave Rock)
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波浪岩。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773827996-e1482217245889-600x450.jpg)
波浪岩在帕斯以东340公里的海登城附近,这个浪可能是距离大海最远的波浪了,它高出平地15米,长度约100米。这个像刚掀起的波浪其实已经屹立了27亿年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人叹为观止!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372600007-600x450.jpg)
这里是属于一个家庭的私人地方,现在对外开放。70多年前,现在的老板娘的父亲买下了这块地。这块地所在的村子才只有300多人口,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却因一张照片而闻名世界。
1963年,美国的摄影师Jay Hodges来到这里拍摄了一張照片,称作波浪岩。这张照片在纽约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之后照片又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波浪岩因此而名声大噪。
现在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老板娘因此开了一家饭馆,专门供应旅游餐,她拥有员工100多名。这旅游餐非常简单,但是在这茫茫沙漠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能饱肚就好。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415561215-600x450.jpg)
大漠落日
-
一直默默地观看黄老师随师万里行中“去地球的那一边”的美文、美图,感受着大自然神奇的岩石、海洋、土地上盛开的美丽鲜花,还有日出、日落...... 感受着区老师与各位同学的开心与快乐,无限地感恩,谢谢黄老师! :)
-
在波浪岩顶,老板娘筑了石坝拦雨水储在自建的水塘里以供饮用。因为在这里,雨水渗到土地后,把土里的盐碱溶化,那些水就受到污染,比海水咸五到六倍,人饮了会立即死亡!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tan-600x379.jpg)
老板娘在岩顶筑的水塘
为什么会这样呢?导游说,过去那些年,由于西澳人的无知,把桉树砍光造田,因此造成了土地泛出大量的盐碱。原来,在澳洲,桉树吸收土壤里的大量水分,盐碱没有足够的水分溶解,于是保护了土壤。导游说,土壤盐碱化后,没有50年以上的改良,根本还原不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828206696418642889-600x450.jpg)
盐碱沼泽地
早些时候听说在广东的一些地方,因为大量种植桉树造成大量缺水——水分被桉树吸走了,而且种过桉树的地方严重沙化,现在已经禁止种植了。桉树成了那些地方破坏环保的树种。
这真的应了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桉树在澳洲是环保树,在广东却是破坏环保。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大自然的奥秘,不再做愚蠢的事呢?区老师已经给出答案:“天、地、人的种种关系都能合拍和谐地相处的话,则一切事物都能稳定、健康地共存和发展了。……我认为既要认识天地人种种事物的本质特性,又要认识它们彼此的联系,更要认识到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和为基础,要解决好人和的问题,就要解决人自身的灵肉相和的问题。”(注)
注:选自《区文伟文集 浅谈文化》
-
国王公园(Kings Park)
国王公园很大,占地400公顷。在这里可俯瞰帕斯市区,园内有幽静的行人道和占地12公顷的植物园,有极受欢迎的野餐区和娱乐休闲的场所。公园有近三分之二是天然树林,有319 种原生植物和约80 种鸟类。
这里有很大的草坪,坐在草坪上,不管是一个人、一对人、还是一群人看帕斯市区、看天、看水都是一种享受。站在高处远离尘世却又能看到尘世的烦嚣的那种静中带动、动中有静的感觉实在是很舒畅,仿佛穿行于天堂和人世间,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yh2-600x498.jpg)
在植物园区,我见识了西澳的野花——什么猫爪花(Cat Paw)、袋鼠爪花(Kangaroo Paw)、野菊花(Native Daisy)、盘地蜡烛(Creeping banksia)、荧光棒头(Pompom Head)……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它们的长相怪怪的、有点另类,很多跟北半球的花不一样。不过,导游的父亲是植物学教授,他说西澳的野花多属菊科,事实上有部分野花也真像我们广东的路边菊。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yh1-600x524.jpg)
园里的植物牌上介绍,西澳的野花有12000多种,一到春天(澳洲的9-11月),沙漠上都盛开野花。所以,有些摄影发烧友、植物爱好者、旅行家就深入西澳的中部、北部探险。不过,一定要带够粮食、水、汽油,以及野外所需的一切物品,否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永远留在那里了!
每年春天(九月份)西澳的野花节吸引着世界许多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所以,帕斯又有野花之都的美誉。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473517742288793512-600x450.jpg)
-
黑天鹅的故乡
斯旺河又称为天鹅河,那里是黑天鹅聚集的地方,有很多黑天鹅。黑天鹅的习性与白天鹅不同,白天鹅是候鸟,而黑天鹅世世代代都生于斯长于斯,故此帕斯又称为黑天鹅城。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2095934971-600x450.jpg)
17世纪以前,当黑天鹅被发现之前,人们(至少欧洲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天鹅是白色的,而且它们都是候鸟。但随着人们在西澳发现第一只黑天鹅后,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于是,顽固的人类把黑天鹅作为一个象征,认为它的存在有不可置疑的寓意,预示着、阐述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的、稀有的事件,常常在意料之外,却又可改变一切。
其实,人类对于大自然认识的浅薄,不单只是从对“天鹅”的认知表现出来。我们人类总是过度地相信自己的经验,但遗憾的是经验往往使我们变得自以为是,变得不愿意相信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物,有时明明事实就摆在面前却总是要挑剔、找茬、鸡蛋里挑骨头,企图推翻眼前的事实;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以莫须有的理由去怀疑、否定。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659356253-600x450.jpg)
由此,我想到了区老师的教导:“知浅薄而能丰厚”。要努力认识自己的浅薄,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点学问的人,必须保持严谨的求学精神,一点一滴去累积。然而,浅薄很容易困扰着人们的心灵,妨碍着人们向高效、高素质的方向前进。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心灵素质与文化修养方面。(注)
黑天鹅很美,给人以高贵、冷艳的感觉。
黑天鹅是素食禽鸟,食物几乎完全是植物,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它们是很恩爱的鸟类,当孵化时,雌雄轮换、以雌性为主,一只孵化另一只则担任警戒。
黑天鹅愿意跟人类有亲密的接触。我们在湖边,它会游过来,只要你伸出手,它就会把自己的喙往你的手心送去,亲吻你的手。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1044843286-600x450.jpg)
除澳洲以外,世界各地的黑天鹅都是从澳洲引进的。
注:选自《区文伟文集 浅谈文化》
-
“顽固的人类把黑天鹅作为一个象征,认为它的存在有不可置疑的寓意,预示着、阐述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的、稀有的事件,常常在意料之外,却又可改变一切。”
谢谢mandy的指教,“黑天鹅”事件,今年在全球发生了好几起,如英国公投退出欧盟事件,让世界为之一惊,结果大大超出人们之前的预想,故媒体都称之为“黑天鹅”事件。我经常看到文章引用“黑天鹅”,也知其大致寓意,但从没去搜索了解其来由,经mandy这一点拨,还真有趣味,可见自己学识之粗浅,思想之懒惰。。。 ;)
再次感谢mandy持续用心为我们奉上精美佳作。
-
在往天鹅河时,我们经过一个一战纪念碑。见到一位老人家,他动情地向我说了很多话,只可惜我连1/4都没听懂,只听到他说每天都会来这里。回到车上瑶告诉我,他是一战军人的后代,每天他都会来这里凭吊、缅怀亲人。早知道是这样,我一定会跟他合照。老人家天天来这里是要记住历史、不忘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这样才能正视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jj1-600x446.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jj2-600x444.jpg)
我们还去了天鹅河入海口的城市费利曼图(Fremantle),那里数条街道上都是乔治式和维多利亚式建筑,是世界上19世纪港口街景保存最完好的典范。这个城市规定,不管房子里面怎么改建,临街的一面一定要保留原来的样貌。所以,在街上见到的是高雅的乔治式和维多利亚式建筑,古色古香的街巷使人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穿越回19世纪之初。正是由于西澳政府的规定,使这里完好保存了150多座殖民时期的旧建筑,让费利曼图糅合了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和谐之美。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jj-600x379.jpg)
-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933568141-600x450.jpg)
渔人码头餐厅
午餐安排在渔人码头,这里的食物对于吃惯粤菜的我们来说并不算可口。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海鸥,它们成群结队地在餐厅的上空盘旋,在遮阳伞顶站立,不停地鸹噪,还伺机俯冲到桌子上抢食。有趣的是,尽管它们这样,却仍然守点规矩——有人的桌子它们是不会飞下来的。但是,人一离开,那就对不起了。有个姑娘一个人去吃饭,饭菜刚上桌,她不知去拿什么而离开了桌子,一大群海鸥就飞到她的食物上面大快朵颐,待她回来时,海鸥已经吃掉一小半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6/12/1676511496-e1483423228833-510x680.jpg)
-
告别帕斯
虽然访问这个孤独的城市显得有点匆忙,但是不得不说,帕斯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也美好。除了夕阳和落霞令人陶醉,还有野花和黑天鹅、还有帕斯人的热情也一样令人陶醉。珀斯人的友善态度世界公认,曾于2003年获得世界最友善城市称号。帕斯人的友善也反映在对宇航员上,那是1961年美国宇航员首次遨游太空的时候,珀斯人真的响应宇航员的请求,全城彻夜亮灯,为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作航标。因此,珀斯获得了一个让帕斯人引以为傲的称号——“灯光之城”。 帕斯人的真诚,着实令人心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204825569-600x210.jpg)
在国王公园上望珀斯市区
我们来到帕斯,第一顿饭安排在粤菜餐厅,老板满哥来自澳门,团友凤认识他。离开那天的晚餐我们又特意去了那餐厅,满哥高兴地亲自掌勺、并为家乡来的朋友加菜。区老师也在那里跟已经移民来帕斯的祝氏一家一起晚餐。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907255535-600x450.jpg)
晚上,我们乘飞机离开帕斯,在空中度过一个夜晚。明天一早,我们将在雪梨转机到新西兰基督城。
-
新西兰(New Zealand)
新西兰被誉为人间最后的净土。这个岛国没有凶残的猛兽,没有蛇、也没有有毒的动物。在岛上,所有四只脚的动物都是外来物种。
新西兰很美,那是自然的美。空气清新,水质洁净,不管是水龙头的还是野外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新西兰政府提出的“100%纯净新西兰”正在实现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812336343315026187-600x362.jpg)
新西兰有很多牧场,绿油油的草地一片连着一片,草地上密密的布满了冠军羊——美利奴(Merino)羊,那是一种拥有柔软细毛,且毛产量高的优质羊。因为羊尾巴是细菌滋生地,为了防止病菌感染,牧羊人干脆把它们的尾巴剪掉,故此它们是无尾羊。草地上还牧有牛和马。十八年前我到访这里时,导游就告诉我们,澳洲、新西兰的草是几经改良的优质草,营养丰富、水分充足,非常适合马牛羊吃。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647872312364137651-600x450.jpg)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原,可以说是殖民者破坏自然生态的“罪证”——欧洲殖民者刚来到新西兰,就把原始森林砍伐掉用以开辟牧场。幸好他们是种草,大自然还能保持绿色;也幸好在砍掉2/3森林时,有识之士的呼吁才保留了那些森林。新西兰现有林地面积810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30%,人均2公顷以上,林木蓄量3. 2亿立方米,人均约100立方米。新西兰的森林由天然林和人工林两部分组成。在森林面积中,天然林占89%,人工林占11%。
新西兰分南岛和北岛,南岛风景美丽,是旅游度假胜地;北岛有该国的大城市和首都,是交通枢纽。
-
我们从澳大利亚首都雪梨转机到达南岛基督城时已经是下午了。由于我们在雪梨转机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实在太紧迫了。在这个小时里,我们要从雪梨国内航站坐车到国际航站,还要重新过关、安检。雪梨机场的指示又不够清晰,加上我们大多数人不懂英文,懂英文的人又没有按照领队瑶的安排去做,结果我们集体迟到了。幸好我们人多,飞机仍在焦急地等我们,也因为这样,班机误点了。所以,如果读者以后有机会这么转机,一定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
取了行李,步出机场,见到住在基督城、早已经在那里等候的杰岗同学和早我们到达的中国来的志红同学。在接机大厅,杰岗准备的面包和水成了我们的午餐,之后我们就乘车直奔蒂波卡湖区。因为,这个时间点进基督城会塞车,而且自上次地震后,城市还未复原;加上去蒂波卡湖区汽车要走三个小时,中间还要休息,时间比较紧,所以就不进基督城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552372389129878588-600x450.jpg)
到达新西兰基督城
在首个休息点,马路的路标是“Walnut Ave”(核桃大道)。巧,真巧!我家附近就有一条路叫“Walnut Ave”。出外回家时,见到这个路牌就意味着快到家了。不过,现在的这个路牌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离我家几万公里远呢。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371120121230652118-e1483869250605-510x680.jpg)
-
傍晚,我们来到著名的旅游景点蒂波卡湖。
蒂卡波湖(Lake Tekapo)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579605319-600x450.jpg)
蒂卡波湖是个冰川堰塞湖,长约24公里,宽6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湖的南侧有一座同名小镇,湖对岸就是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山上白雪皑皑。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冰河融解注入湖泊的过程中,岩石碎裂成细粉状,这些岩石粉顺着冰河流入湖内、悬浮在湖中,使整个湖面呈现翡翠色的梦幻景象。蒂卡波湖也因湖泊色泽充满神秘之美、宛如世外桃源而闻名。这里还是观星的最佳地方、特别是好牧人教堂前的广场,所以,每年都吸引了许多观星一族来观赏天空之美,以及不少新人来拍婚纱照或举行浪漫婚礼。当天,我们就看到一位准新娘冒着寒冷,穿着薄薄的婚纱在拍照。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94833815-600x450.jpg)
准新娘拍婚纱照
湖边有座“牧羊犬纪念碑”。栩栩如生的牧羊犬屹立着,仿佛看管着一大群羊。这座狗狗的青铜雕像表达了当地人对牧羊犬的深切之情。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2-600x476.jpg)
在牧羊犬雕像附近,有一间石砌的“好牧羊人教堂”(ChurchoftheGoodShepherd),这座教堂的背景是辽阔的山水风景。我们到达时,教堂已经关门了,不能从教堂里面往外观赏湖光山色。不过,这个遗憾让我们的团友弥补了——从教堂的窗玻璃上观看。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45770302-600x450.jpg)
教堂窗玻璃上的湖光山色
这座教堂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这种哥特式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修建的石头是建筑师在湖边方圆几里范围内手工挑选的,石头全部保持原样,不做任何加工,上面的苔藓也保留下来,所以,教堂刚修建好的观感就有历史的厚重。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1-600x486.jpg)
好牧羊人教堂
-
晚饭就在湖边的餐厅。从餐厅往外看,窗框内就是一幅美得让人窒息的山水画!这一餐吃的是日本料理,美景配美食实在是一大享受。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16081764-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647989832-600x450.jpg)
晚饭后,夕阳送给我们更震撼的美景——他把东面的雪山染红了!西边,大片火烧云把大地映红,司机在路边停下车,让我们一边哗哗叫一边拍下这美丽的天象。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564965816-600x392.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129928568-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050332966-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533220058-600x317.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934050525-600x407.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02303467-600x450.jpg)
第二天一早,我们继续往南去皇后镇,杰岗同学要坐班车回基督城上班,就这样匆匆的来又匆匆地去。然而我们心中都有“仁慈善良,坦率友爱”的共同信念,所以即使远隔天涯,都会时时记挂,共同的信仰使我们心心相连。
-
库克山国家公园(Mount Cook National Park)
公园建于1953年,位于新西兰南岛中西部,处于南阿尔卑斯山景色最壮观秀丽的中段。它从450公里长的西海岸向内陆延伸40-90公里,公园狭长,长达64公里,最窄处只有20公里,占地70,696公顷,冰川面积占40%。
公园内三分之一的地区终年积雪,拥有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冰川。新西兰有27座海拔超过3050米的雪山,其中22座都位于这个公园内,最高的当属库克山(Mt. Cook),海拔3764米(毛利语又叫做奥拉基,意为“穿云之山”),处于南阿尔卑斯山景色最壮观秀丽的中段。库克山上有塔尔羊、红鹿等动物,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140座,360条左右的冰河,山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055124279-600x450.jpg)
屹立在群峰之巅的库克山顶峰终年被冰雪覆盖,群山的谷地里隐藏着许多条冰川,还有呈深赭石色的冰蚀湖、有清澈翠绿的雨水湖。群山中最大的冰河是塔斯曼冰河(Tasman Glacier),这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外最大的冰川之一,每天以23到45厘米不等的速度,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地、缓缓地下滑。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222509413-600x450.jpg)
1991年12月库克山变矮了。那是因为雪崩,山的东缘留下了一个7公里长3公里宽的凹疤,库克山因此矮了10米。这个凹疤原本藏的可是重达几百万吨的冰块与夹杂落石啊,就这么滚落到下方的冰河中!大自然的神力确实不是能力低下的人类所能透切理解的,我们最正确的做法只能是保持谦卑的心态,努力去探索、去适应大自然。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308687935-510x680.jpg)
终年积雪的库克峰
-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490579606-600x450.jpg)
库克山被冰河侵蚀成V字形的山谷前有两个宁静而美丽的湖泊,那就是普卡基湖(Lake Pukaki) 和 泰卡普湖 (Lake Tekapo)。这两个湖的湖水源于冰川,水色乳白中带着碧蓝,晶莹如玉,故此又被昵称为“牛奶湖”。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065081163-600x264.jpg)
上午,我们就是沿“牛奶湖”边去库克山的。下午,经过一个三文鱼养殖场,当大家自由活动去喂鱼时,导游自己买了三文鱼生享用。我经过时他邀请我尝尝,嘿嘿!这是我的最爱,所以我就毫不客气地尝尝了。哗,正!这是我吃过的顶级三文鱼生!新鲜,这是毋庸置疑的,还伴有香、甘、嫩滑、无渣、入口即化,怪不得导游说每次经过这里,他都要买一包带去皇后镇做夜宵。于是,我们也立即买了一包与大家一起享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39353900-600x450.jpg)
三文鱼养殖场
-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569208261-600x450.jpg)
午餐前,导游让大家先去库克山的步道溜达,山谷的尽头,白雪覆盖的库克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非常耀眼。步道在绿树林中,虽然养眼却不能远望,于是我们一家穿过低矮的荆棘林走到山脚的大草甸。大概是春季刚刚来临,山上的冰雪还未溶化,河床仍然干涸。从河床看,夏天时河里应该有很多溶化的雪水。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cy-600x483.jpg)
-
皇后镇(Queenstown)
傍晚,我们来到著名的旅游度假之地皇后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768726470042670516-600x450.jpg)
皇后镇位于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区的西南部,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着,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市区的瓦卡蒂普湖(LakeWakatipu)是个高山湖,湖水深而蓝。呈“S”型的湖被群山环绕,白雪点缀着绿树覆盖的群山,碧水、蓝天、绿山、白雪组成的自然风光宛若仙境。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70114171435-600x329.jpg)
皇后镇不大,只有三条主要街道。街上游人很多,完全没有了十八年前的静谧。如果说十八年前我见到的皇后镇是纤尘不染的仙女,飘逸、脱俗、宁静、美丽,今天所见的则是儿女绕膝的村妇,虽然仍然美丽、干练,却显得世俗、喧嚣。不过,她仍然是这个世界最美丽、最出尘、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84977936466714325-600x450.jpg)
我们在皇后镇最大的收获是买到心仪的羊毛衫,是美利奴羊毛,很薄、很柔软且保暖。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43663146043225395.jpg)
-
箭镇(Arrowtown)
早上,我们先到离皇后镇二十分钟车程的箭镇参观。
箭镇建于1862年,它坐落在蕴藏着黄金的箭河(Arrow River)岸边。我们要参观的是特别值得缅怀的、河边的华工居住区,这片定居区最初由中国淘金矿工于1868年开始建设。近期重建的工棚和一些建筑再现了早期淘金者的生活:低矮的工棚,简陋的村舍,集商店、邮局、咨询、银行、药房于一身的店铺,旅店和教堂等。这是经历了当地有识之士和华裔的不懈努力才争取建成的博物馆,是华工被迫背井离乡寻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见证。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716323090862357688-600x450.jpg)
十九世纪世界淘金热吸引着许许多多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贫穷的中国广东的贫民。随着旧金山淘金潮转向了大洋洲,华工也来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候的华工生活、工作都极度艰苦,据统计,每七个淘金者中就有一个死在新西兰。但是,他们仍然把淘金挣到的那一点点钱汇往家乡,希望帮助更多的亲朋戚友也能飘洋过海做苦工多挣点钱。
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商业利益扩大,移民们面临的怨怼、偏见也日益增多。有关华人的不实、恶意的流言极大地助长了欧洲殖民者的偏见,他们担心新西兰会成为一个“劣等种族”的殖民地,于是,从1881年起,新西兰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阻止华人移民,并把入境费提高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步。华人社区还受尽了种族主义者的肆意谩骂与凌辱。善良怕事的华工尽量避免麻烦,基本上远离欧洲人社区而自成体系,互相支持、相依为命。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479462916198678092-600x450.jpg)
到了1890年,奥塔哥地区容易淘的金全都淘光了,许多华工也离开这个地方,有些回了中国,也有些到了其它地方谋生。留在箭镇华人居住区的主要住户只剩下收入有限的老年男人,他们过着相当孤独、凄凉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是不受欢迎的移民,被明确排除在新西兰“1898年老龄退休金法”的范围之外,故此,年老的华工主要靠生活还过得去的老乡接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西兰才放宽了对中国移民的政策。
2002年2月,新西兰政府为历史上对早期华人定居者实行法律歧视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2003年,新西兰保护署(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把改善箭镇华人居住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话)。”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13616388291648475-600x450.jpg)
箭镇的华工居住区为我们揭开老一辈华工离乡别井的辛酸的一角,这有真实的个案佐证——我们的同学海燕,她的外祖父“1960年回到中国,抱着从未见过的女婿放声大哭:‘阿华,我在外面好惨啊!’”(引自海燕在论坛上的文章《在智者身边修行》)
不过,最打动我的不是华侨们的辛酸,而是他们对祖国的深情与义无反顾的支持!当祖国处于变革时,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祖国和平建设时,他们出谋划策、献财献贤。所以,孙文先生评价中国民主革命中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时高度赞誉“华侨乃革命之母”。 1923年10月,他在广州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讲中也说:“每次起义革命都是得到海外同志的力量”。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华侨是巨大的原动力,侨胞协助孙文成立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踊跃捐款捐物,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斗争。
坐落在箭镇的湖区博物馆(Lakes District Museum)被称为新西兰小博物馆之最。箭镇不少古迹保存完好,有些至今仍在使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306902372215165588-600x450.jpg)
-
原来种植桉树有这种截然相反的作用,(与我所熟知的广东情况),大自然之造化实在神奇而微妙。
很羡慕大家能跟随区老师学中游、游中学。
(是我笔误,将区老师误写为“欧”老师,请容我在原文中修正,并向老师深深致歉。2017-1-16)
-
@ clifford:
区文伟老师的姓是“区”,与“欧”是完全不一样的姓!
中国百家姓中“陈李张黄何 区周胡马麦......”就是这个“区”。
这个字是多音字,当表示姓时读Ou,当表示地域时读Qu。
-
瓦尔特高原牧场(WalterPerk)
参观箭镇后,我们在皇后镇瓦卡蒂普湖的码头坐古老的蒸汽船去瓦尔特高原牧场参观并午餐,船程45分钟。
在码头,我们目睹了大卡车向近100岁的“湖水贵妇”TSS厄恩斯劳号蒸汽船“倒煤”。这是真正意义的“倒煤”,因为这是大烟囱火船,是靠烧煤让水产生出蒸汽作动力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521989056-600x450.jpg)
TSS厄恩斯洛号这艘古老的蒸汽船现在是新西兰的象征。她的烟囱有12米高,有宽敞的杉木甲板,它已经在瓦卡蒂普湖上行驶了九十八年了。当初,厄恩斯劳号是一艘货船,主要是为湖边的牧场提供货物运输,一次可以装运1500头羊和30头牛。后来因公路建设改变了湖边物资的运输方式,货船的业务量日渐减少,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厄恩斯劳号被旅游公司买下改成了游船。现在的每天,TSS厄恩斯洛号都在湖面上运送游客往返于皇后镇和瓦尔特高原牧场。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817949491-600x450.jpg)
瓦尔特高原牧场是新西兰最原始的高原牧场之一,在瓦尔特山主峰西侧,是来皇后镇旅游不可错过的地方。
在牧场登陆后,我们先到湖边的餐厅品尝田园风味的午餐。餐厅周围鲜花盛放,湖面海鸟在飞翔,远处的雪山“浮”在水上,蓝蓝的天蓝蓝的水、白白的雪山白白的云朵,光是这样的景色就令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然后,我们去观看牧羊犬赶羊。那牧羊犬虽然小,却把比它大的羊群看管得死死的,不让它们逾越半步。之后观赏剪羊毛表演。可惜剪羊毛的高个子手法太差了,居然把羊的皮剪伤流血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242668888-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6543371-600x450.jpg)
Mandy要告诉大家:
因为要回澳门参加区老师生日会,《去地球的那一边》要暂停登载,可能要半个月之后才能继续介绍后面那几个地方了。请大家耐心等待。后面还有些很有趣的地方啊,一定不要错过。
祝同学们节日快乐!新春大吉,身体健康!
-
非常非常感谢黄老师一篇篇精彩的游记,我每天都象在看报纸上的连载小说那样,每天上论坛追,图文并茂的解说最为精彩,写的是哪样的详细,解说这两个国家的人文历史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老太公哪一代人漂洋过海去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谋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有时中午下班边吃边看游记,就象给午餐加菜哪样,真是一大享受,美妙极了,感恩区老师黄老师,你们辛苦了!
-
Mandy,您这游记真可谓充满诗情画意,赏心悦目啊,让论坛平添春色 [admire]
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仅整理这些图片,就够麻烦和费神的,而每篇都是好几张甚至上十张照片,我这个“图片编辑”都常常不知所措了 ;D ,当然,我也幸运的可以尽情欣赏原图 [victory]。
谢谢了,期待下文。。。
-
啊,感谢黄老师告知,是我笔误,请恕弟子之失礼。
-
向老师致歉。
-
在新西兰已经住了差不多二十七年,但我在Mandy老师“去地球的那一边 -- 新西兰”游记里学到了很多很多有关新西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如第一篇里的 ‘在岛上,所有四只脚的动物都是外来物种......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原,可以说是殖民者破坏自然生态的“罪证”——欧洲殖民者刚来到新西兰,就把原始森林砍伐掉用以开辟牧场。幸好他们是种草,大自然还能保持绿色;也幸好在砍掉2/3森林时,有识之士的呼吁才保留了那些森林。新西兰现有林地面积810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30%,人均2公顷以上,林木蓄量3. 2亿立方米,人均约100立方米。新西兰的森林由天然林和人工林两部分组成。在森林面积中,天然林占89%,人工林占11%’ ;有关好牧羊人教堂的 ‘这座教堂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这种哥特式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修建的石头是建筑师在湖边方圆几里范围内手工挑选的,石头全部保持原样,不做任何加工,上面的苔藓也保留下来,所以,教堂刚修建好的观感就有历史的厚重’;有关库克山国家公园的 ‘新西兰有27座海拔超过3050米的雪山,其中22座都位于这个公园内,最高的当属库克山(Mt. Cook),海拔3764米(毛利语又叫做奥拉基,意为“穿云之山”),处于南阿尔卑斯山景色最壮观秀丽的中段’;在三文鱼养殖场里品尝的 ‘香、甘、嫩滑、无渣、入口即化’ 的 ‘顶级三文鱼生!’;在我内心引起极大共鸣的 ‘美丽、干练,却显得世俗、喧嚣’ 的皇后镇;以及有关箭镇的 ‘新西兰保护署(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把改善箭镇华人居住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话)’ …… 等等。
以学生的浅薄学识,我认为用中文来搜集这些资料应该有很大的难度;而以英文来搜集的话把结果翻译成中文也是不容易。除了“笔功”以外,Mandy 老师的认真态度和奉献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佩服,佩服,佩服!
谢谢了,恭盼下文。
-
新春大吉!祝同学们新的一年在区老师的《新年寄语》指导下,进步更快!
谢谢同学们的关注,闲话少说,我们继续去地球的那一边。这次我们要看《魔戒》的实景啦。
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也译作米佛峡湾)
要去米尔福德峡湾得绕一个大圈,在蒂阿瑙住一晚。
从蒂阿瑙出发到米尔福德峡湾的94号公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高山公路,一路上有草原、雨林、高山、隧道,风景变化非常丰富。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348586869805310837-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400961719518704487-600x450.jpg)
我们先来到一片草原,沿途见到太多的草原了,所以我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回来后上网查了查,才知道这是新西兰特有的红草原。到了夏季,枯黄的草都会变成红色。我们脑补一下:一大片红色的草,那是多么炫目的景致啊,可惜现在才是春季。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456008109676280936-600x450.jpg)
原始森林中的镜湖就在公路旁,湖面平滑如镜,野鸭在湖中游弋,拨起轻轻的涟漪,雪山和浮云在涟漪中微微浮动。大自然的美就是那么随意,也只有这不经意的美才摄人心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610094749792467338-600x450.jpg)
-
在牧羊犬雕像附近,有一间石砌的“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这座教堂的背景是辽阔的山水风景。我们到达时,教堂已经关门了,不能从教堂里面往外观赏湖光山色。不过,这个遗憾让我们的团友弥补了——从教堂的窗玻璃上观看。
Mandy 老师,下面这张照片是2012年4月在蒂卡波湖(Lake Tekapo)旁的“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影的,但现在就算好牧羊人教堂开门,里面也不允许照相了。这也难怪,记忆中有些人对人家的信仰不尊重,在里面搔首弄姿,大声喧哗,甚至乱扔垃圾,笃信上帝的信徒除了在十字架前竖一个 “请勿拍照”的牌子以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更遗憾的是,尽管有了“请勿拍照”的牌子,我还是看过有人(那 “人” 不一定是国人)在里面拿起相机影相 >:( :-[ :'(
"常怀感恩之心、恭谨之情、崇敬之意。" (摘自《浅谈文化》)
-
谢谢杰岗弥补了我的遗憾。十八年前我也照过这么一张照片,你的照片给人肃穆、宁静的感觉。 [agree]
-
荷马隧道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花岗岩隧道。十九世纪末,一个叫荷马的人建议在这里修一条公路,并把拦住公路的这座山开通穿山隧道。当时政府没有理会,直到1930年才开始修路,1935年隧道动工,于是就以第一个提议开隧道的人的名字来命名隧道—这就是荷马隧道的由来。
隧道总长1270米,隧道入口是海拔960米,出口处是海拔800多米,整个隧道斜度是十比一,即隧道里每前行十米,高度就会下降一米。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660589884875902743-600x606.jpg)
进入隧道
隧道最初全靠人工开凿,后来有了机械工具才扩宽了隧道,但是,如今大巴走在隧道中仍然是没有多少宽余的空间。这是一条单孔隧道,过往的车辆依据红绿灯指示通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12806768649576567-e1485788963500-510x680.jpg)
将出隧道
-
米尔福德峡湾是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美自然景观的峡湾,这个峡湾公园绵延230公里,是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它又是世界遗产保护区峡湾国家公园中所有峡湾中最知名,也是最易接近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0412145232968549-600x450.jpg)
米尔福德峡湾由冰川切割,海水倒灌注入形成。峡湾长达16公里,两侧绝壁万仞,岩壁上生长着茂密的雨林,瀑布飞流直下冲入峡湾水中。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0201204448-600x385.jpg)
峡湾一年有200天是下雨天,年降水量多达7米。所以,导游和船上的讲解员都说在峡湾遇上不下雨的是幸运儿,能看到太阳和在仙女瀑布看到彩虹的更是十分、非常的幸运儿。哈哈,我们就是那十分、非常的幸运儿!——每次跟区老师外出旅游,总是遇上非常、十分幸运的事。所以,我一再告诫自己要知足、要感恩,不要飘飘然,那些奇遇并不是说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托区老师的福,是盘古的眷顾!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0201204118.jpg)
坐船游米佛峡湾,就像是实地跟随电影《魔戒》(中国译作《指环王》)去探险。峡湾两边是陡峭嶙峋的悬崖,白云缭绕、瀑布飞下,船下是蓝绿中带铁红的海水,海狗海狮懒洋洋地晒太阳,我们在这如画的峡湾穿行,通向那藏着魔戒秘密的远方。没有电影中的胆颤心惊,有的只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啧啧称赞。游船到了出海口,一望无际的大海豁然开朗,至此,我们的峡湾之旅也返航了。游船回程经过仙女瀑布时,船长特意让船头靠近崖边,使瀑布的水花溅到船上,说是让大伙沾点仙气。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01204011-600x356.jpg)
两边山崖有许多瀑布,细条的、粗大的,瀑布的水都很急,讲解员说那是因为昨天下了很大的雨。海水呈铁红色也是因为雨水把山上的泥沙冲到海里了。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1/227661361877894418-600x450.jpg)
-
但尼丁的斜街——鲍德温街(Baldwin Street)
鲍德温街是一條短而直的街道,总长约350米(1,150英尺)。鲍德温街最陡处的坡度約1:2.86(19°或35%),即每走2.86米,高度就提升1米,上坡度为35%。爬坡的水平距离大约是161.2米,从底部爬到顶端有69.2米高。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631154760420077390-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67105381828838275-600x450.jpg)
当初,导游跟我们介绍这是世界上最陡的街时,我和瑶有点不相信,还有街道比三藩市的街更陡吗?吹牛的吧。爬过这街后,我们也相信了它的陡。不过,三藩市的榛树街(Filbert Street)和第22大道(22nd Street)也是很陡的街,最大的坡度是31.5%(大约17°),二者所差无几,只是三藩市的这两条街比鲍德温街短些而已。
鲍德温街这么陡峭并非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只是因为街道的规划是由远在伦敦的计划者负责,他们根本不知道实际地形,但又要把城市的街道规划成统一的格子状,因此实际施工时鲍德温街就建成了陡峭的街道。由于闭门造车,也造成了但尼丁、乃至新西兰不少城市的街道都显得陡峭。
鲍德温街现在成了旅游明星,但尼丁也在每年组织一些活动。自1988年起的每年夏天(通常在2月),竞跑比赛“鲍德温街大挑战”都会在这条街举行,运动员们从街脚跑到最高处再跑回来。此活动每年吸引了高达1000名选手参与,最快的纪录是1988年刷下的1分56秒。
自2002年起,鲍德温街在7月更增加了一个慈善活动,超过10,000个球形的巧克力糖(Jaffas)会从最高处滚落,每一颗巧克力糖由一个人赞助,得胜者可获得奖品,筹得的资金则捐给慈善机构。导游告诉我们,他读书时跟同学曾参加过这个活动。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730349139072590636-600x450.jpg)
注意:大家看照片时,把屋子放直才是实景。
-
毛利基石沙滩
我们的车经过毛利基石沙滩,天阴有雨,海滩的风很大。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788554273-600x450.jpg)
沙滩上散落着许多巨大的圆石头,有的排列成队,有的孤零零,有的裂成碎石。导游说每颗大石头重约四吨,是约四万年前火山爆发后所形成,被万年海浪打磨成奇异的圆球形状。当地毛利人说这是古时候战船上落下来的瓜果。他们可能未见过朱古力和足球吧,其实这些圆石更像朱古力或足球。因为天阴风大,我们看到的石头只是灰蒙蒙的,没有明信片的那么漂亮。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616428633-510x680.jpg)
海滩上堆满了被浪冲上岸的海带,厚厚的、很香。可能毛利人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吃,不过,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捡走的。美国的海岸也有很多被冲到沙滩的海带,人们也是不会捡的,因为大家都共同遵守“不能带走国家公园里的一草一石”,这是对环境、对大自然的爱护。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871227278-600x450.jpg)
晚上,我们到蓝眼企鹅保育区观看蓝眼企鹅回巢。风大有雨又冷,我们枯坐在看台吃西北风,静候那些蓝眼小企鹅回巢。左等右等,终于它们施施然回来了,我们却又被预先警告不能照相、不要大声讲话,以免吓着那些小家伙。无无谓谓浪费了两个小时,天色已晚看不清那些企鹅,即使看到的企鹅又并不特别,所以,我奉劝读者不要参加这项活动。
-
奥克兰(Auckland)
奥克兰在老华侨口中译作屋崙,但这要用粤语讲才准确。不是我吐槽北方话,在翻译英语的发音时,北方话太强调一些字母的发音,结果使翻译出来的文字远离了原来的读音,其中最明显的要数足球王子“碧咸”(Beckham)了,北方话译作“贝克汉姆”;美国总统“侵”(Trump),北方话译作“特朗普”或“川普”(当然 ,“碧咸”和“侵”都应该用粤语读才准确)。要强调的是:粤语源自中国古汉语——雅言。按《辞海》的说法:“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在漫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历朝历代(除了元和清)都是使用雅言的,大家不妨以雅言朗诵唐诗宋词,就可以找到佐证。
好了,我们继续去旅行吧。
离开基督城,我们飞到奥克兰。
奥克兰是新西兰北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40万,聚居了全国约32%的人口。奥克兰还被称为“帆之都”,同时也是新西兰工业和商业中心。
到达奥克兰,导游带我们到王子码头,可能旅行社认为这个码头能吸引游客吧。码头本来有很多游艇,可是停泊得比较乱,给我的感觉是乱七八糟,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596611907-600x450.jpg)
导游就这样让我们在码头消磨了一段时间,就带我们去中餐厅吃晚饭。
来这里探亲的学员和在这里留学的丁丁知道区老师来,特意赶到码头见区老师。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844239771-e1486710517932-600x450.jpg)
丁丁与我们一起
我们入住青年旅社,那是我外出在酒店住过的最细小的房间:打开门就是床,行李箱平放地上就没有路可走了;挂衣的下面就是煲水的小小“茶水间”,如果煲水时不把衣服拿开,水的蒸汽肯定会升到衣服上;洗手间的门与洗手盆之间几乎没有罅隙,入洗手间时,我要侧身才能把自己塞进去。
-
第二天绝早,大部分同学要乘早班机回去了,他们走时我还在梦中,故此没有起来送他们了。回美国的我们要到傍晚才起飞,所以,澳洲几个坚持送我们机的同学,以及留下探亲的诸氏一家还有大半天时间和我们一起去游览。澳洲的同学已经通过旅行社安排好车到附近走走了。
这一天,我们到的几个公园都是绿草如茵、赏心悦目,风光很好,印象很好。我们先到奥克兰市南边的高尚住宅区,那里隔海面对活火山。后来,分别去了伊甸山公园、中央公园、工党纪念碑公园。这些地方让我昨天对奥克兰的不好印象改观——可见带人去观光都要选好地方,不然会造成反效果。到现在我还是想不明白昨天那个导游为什么不带我们去上述某一个公园,却带我们去拥挤的没有特色的码头。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376746014447080368-600x450.jpg)
海对面的活火山
伊甸山(Mount Eden)是一座死火山,它形成于2-3万年以前,海拔196米,碗状的火山口有50米深。这座火山最后的爆发是在28000年前,它是奥克兰陆地火山带中最高的火山,也是奥克兰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从这里,既可以欣赏火山口遗迹,还可以俯瞰奥克兰市区全景及两大港湾。碗形的火山口绿油油的,底部常有食草的牛群,好一派“田园风光”,这在都市内现代建筑中的确别有一番情趣。在山顶上,还有一个标志牌,上面标有世界较大都市距离此地的公里数。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63584482865829637-600x190.jpg)
绿油油的火山口
奥克兰中央公园(Auckland Domain)坐落在市中心,是奥克兰最古老的公园。这公园占地75公顷,有巨大的草坪、露天剧场、温室花园、精美的雕塑和博物馆。在城市的心脏地带有连绵大片的青葱绿地,实在是该市人的福气。这里是市民假日休闲的最佳场所,导游说,这里每年都举办音乐节,到国家庆典的时候更是举办多场次的音乐表演,那时全市的人都来到这里,有观赏音乐等各项表演的、也有趁着休假全家出来野餐的。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4858647486524512.jpg)
在博物馆前,我们见到一位披着国旗照相的毕业生,他身上的国旗图案复杂,不知道是什么国家。在与为他拍照的女士搭讪时,也听不懂那国家的名称,估计是附近某岛国来新西兰留学的。女士说,这学生是他们国家第一位大学毕业生。
我们都向这位幸运儿竖起大拇指,祝愿他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大有作为。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918192686987588005-510x680.jpg)
某岛国在奥克兰毕业的大学生
-
工党纪念碑公园是为了纪念新西兰的第23任首相迈克尔·约瑟夫·萨维奇(Michael Joseph Savage),公园就叫迈克尔·约瑟夫·萨维奇。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367671196-600x450.jpg)
蕯维奇纪念公园的纪念碑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200224943-600x450.jpg)
纪念碑碑文
萨维奇是新西兰工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澳大利亚,1907年移民到新西兰,1916年组建新西兰工党(Labour Party)。1935年工党赢得大选,迈克尔·约瑟夫·萨维奇成为首相。1935年他当选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位工党总理。
萨维奇在新西兰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新西兰民生问题的关注。他提出了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三项政策,使新西兰成为一个福利型的国家,也为新西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三高政策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在新西兰第一个提出的。他还给予土著毛利人高度自治,消除种族歧视,深受毛利人拥护。所以在1940年萨文奇逝世后,毛利人把自己神圣领地划出一半给他作墓地建纪念碑。现在,在纪念碑旁边的另一半土地仍是毛利人的领地,只用铁链栅栏分隔开来,游人是不可以进入的。我们站在草地外,遇到了居住在那里的毛利人。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588996992-600x450.jpg)
毛利人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463913795-510x680.jpg)
公园内鲜花盛开
-
午饭后,导游向我们推荐一个地方——鸟岛黑沙滩。
其实这是两个景点:鸟岛和黑沙滩。导游介绍那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个最美的自然景观之一。凭着对《国家地理杂志》的信任,相信会不虚此行,但我们担心时间是否足够,会不会耽误了乘坐飞机。导游保证一定不会影响我们的乘机时间,因为那里在奥克兰以西45公里处,而且都是走高速公路。于是我们同意增加这个景点,按导游的要求,每人都签名表示自愿参加,并每人交90新西兰元。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met1-600x393.jpg)
我们的车是从山上往下开的,在公路的拐弯处看到海边突出的一块大岩石,那就是塘鹅(Gannett)的栖息地。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728888255-600x450.jpg)
停车后,我们沿着木栈道走到岩石上方的观景台,清楚地看到一只只白色的鸟密密地排在平坦的岩石顶。那些鸟十分美丽,怎么看都不像我见过的塘鹅,于是向导游提出疑问。导游说那些鸟学名叫信天翁,每年春夏之交,数千只信天翁会由澳洲飞到此地繁衍生息。在来年3月份小信天翁长成后,又带它们一起再飞去澳大利亚过冬。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852343340-600x450.jpg)
这种信天翁是世界上数量很少的鸟类,现在却在逐渐增长,就是因为新西兰政府规划出这块自然保护区,使信天翁得以安全繁衍。
-
黑沙滩称为穆里威海滩(Muriwai Beach),海滩上的沙是极细的闪光的黑沙,黑沙幼滑、柔软,沙滩很长又十分平坦、宽阔。在阳光照射下,海水和黑沙闪闪发光,置身其中的人犹如站在星空中,也在发着光。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660824908-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1334080804-600x450.jpg)
我们沿着海边走向沙滩时,经过海水退去后露出的岩石,岩石上密密麻麻嵌着小小的青口。我很想知道:如果它们都长大了,这些岩石哪够地方它们生长呢?据说,这个海滩的青口是允许捡的,每人每天限捡25个。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2144893472-600x450.jpg)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905917616-600x450.jpg)
鸟岛黑沙滩——奥克兰最美的地方!可惜能停留的时间太短了,怀着一丝丝的遗憾,为自己找借口下次再来。
再见了,新西兰!
再见了,大洋洲!
(http://www.pg26.net/wp-content/uploads/2017/02/m-1-600x393.jpg)
(完)
-
神思跟着Mandy的美文《去地球的那一边》“游”了几个月,如身临其境般的旅程,深感精彩、美妙、愉悦 :)
在阅读过程中,我根据文中的内容与图片,作了一些小小的摘录如下:
1. 看到澳大利亚乌鲁鲁日落的奇景,心中有一份感动,内心的气感越来越大!仅是字面与图片的欣赏,就有这样美好的身心感受,身临其境的感受应该更深吧?
2. “记得早在传播盘古文化之初,区老师就讲过“缘分”——缘是指机遇、机会;分是指份额,要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有些人更早接触到区老师和盘古文化,却擦肩而过,这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些人虽然早就知道区老师的奇遇和盘古文化,却不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份额,这是缘深分浅。但是,对于这样显浅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世人关心、关注呢!?”
这一段话给人以深思,更要懂得学会感恩,珍惜与盘古文化的“天缘”!
3. 新西兰: 特别喜欢湖边餐厅的湖景、火烧云的壮观,库克山的风景让人的心灵有一种清澈、纯净之感。
Mandy记录的澳新之旅,详细的内容配合美图,给人真实、深刻的印象,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谢谢您的真诚分享!
-
感谢Mandy的分享!让我开阔视野。
-
感谢 Mandy 的分享!平平静静地享受了一回。
-
感谢Mandy的分享!比我自己去的还享受。
-
农历新年在盘古山庄与区老师一家共度佳节回穗后,才陆续欣赏完黄老师的《去地球的那一边》全文。
“要知足、要感恩,不要飘飘然,那些奇遇并不是说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托区老师的福,是盘古的眷顾!”我凝视这段话许久,双眼湿润。黄老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盘古学子的心声。
奥克兰下午的“码头游”的确给人造成了错觉,原来还真有这么多美景没踏足——伊甸山公园——中央公园——工党纪念碑公园——鸟岛——黑沙滩。谢谢黄老师向我们传递了这一重要信息,让我们先在网上过把瘾。
感谢黄老师领着我们赴澳、新深入游了“两年”,让我们聆听到区老师精彩的讲课内容,让我们详尽领略了澳、新美丽风光!
-
“要知足、要感恩,不要飘飘然,那些奇遇并不是说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托区老师的福,是盘古的眷顾!”我凝视这段话许久,双眼湿润。黄老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盘古学子的心声。
凤荣:这句话只是我的体会,不可能代表盘古学子的心声,也代表不了!不过,可能会符合你心中所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一些人的谈话中,我听到了话中话:
——我们去旅游时,遇到不好的天气,某某同学带着我们练功,天气就好了!
——某某同学的功力很深,跟他外出都不用担心会刮风下雨。
......
这些话,说者可能无心炫耀,可是听起来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当然,区老师也曾经说过类似的故事,但是他是用以教育我们如何认识盘古文化,认识盘古。
盘古神功,盘古文化在我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不是工具,不是炫耀的本钱!更加不应该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态度对待,或用来为方便自己一小群人服务!为人而用的话,就应该救死扶伤,拯救灵魂。
可能我的话有点不中听,但是却是肺腑之言,愿与同学们共勉。
-
谢谢mandy的及时提醒和指正!
Mandy的文笔真是越来越美了,最近的一篇散文《紫衣天使向谁开》美得我无法形容,本想转发此文到论坛,可论坛的编辑有限,无法展示mandy这篇文章的美丽,还是请同学们用微信扫描下面附件中的二维码来欣赏吧,或直接点击此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9sZp-5VwfI-WP3TEKk_lA (https://mp.weixin.qq.com/s/C9sZp-5VwfI-WP3TEKk_lA)
同时,建议同学们都来关注盘古文化的专用微信号:雅言雅颂悦己怡人 ,或者扫描第二个附件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