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区文伟书法艺术 => 区文伟书法欣赏专区 => 主题发帖人为: 智勇·水墨雲 于 三月 15, 2013, 09:35:23 下午
-
区文伟老师书法艺术的感悟与分享
文/黎智勇
前言
我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作为市书法协会会员,亦曾零星写过一些书评文字。所以一直都有个心愿,为区文伟老师的书法艺术写点个人体会。但怯于见识有限不敢随意而谈。盖因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称得上是妙不可言之道。我在这里强为之说书道,是为求师长们讨论指正以促进步。
何谓书法?
区老师说过:语言(声音)与文字(符号)是文化的两大支柱。相传为圣人创制的中国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是跨越几千年时空惟一流传运用至今的古文字。以如此精美绝伦的文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当然是优秀的中国古文化了。
那么,什么是书法呢?我的理解是:书法是以最简单的线条去表现最复杂的大千世界,是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对宇宙最高法则的共鸣。 所以,她一直是前贤古哲们用以修心养性与天地交流的道器。
圣人体察万物感悟自然而凝于毫端,这方笔墨小天地却是浩翰大宇宙的观照。书法之“计白当黑”是“有无相生”的体现;书法之“黑白二元“幻化万千”亦象征“阴阳和合”后“三生万物”。。。所以,我认为追求“天人合一”乃至“天地人和”之上古哲学观亦是书法之本源。名留青史之古今书家们,均是或多或少地体现着这一书法本源。古语云:“书为心画”,当一位书者能心手双畅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倾注于毫端,书法艺术就回复书道这本源。
-------------------------------------------------------------------------------------------------------------------------
(谢谢同学们的回复交流,因为文字引用需要,可能会配上一些老师的书法作品,请老师们理解,亦请同学不要随意下载,谢谢!)
-
区氏养生书法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晋人尚意,唐人尚法,宋人尚韵。。。可谓各门各派、异彩纷呈。而当我们受困于当代的一些审美观念去欣赏区文伟老师的书法作品时,你很可能会不知如何评说。这种感觉与用一些流行音乐概念去听区氏养生音乐雷同。
书之为道,并不是为观赏其浮于表面之美感,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其凝于内在之精神力量!
古语有云:“书如其人。”意即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高低决定了其书法造诣的高下。区文伟老师由于其异于常人的特殊经历而炼就非凡的人生境界,于是就决定了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迅速找出规律,能“固本追源”直达事物本相。亦能自如地把源自外界的艺术感悟融汇贯通于自身体系内。所以,他的书法风格从不遵循某位古人的笔墨法度,亦不关注所谓的传统或流行书风。他集的乃是百家之法,师的是自然之道。
区氏书法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区文伟老师将其于天、地、人之间获得的讯息与感悟萃取为精炼的语句或优美的诗文,将这份源于宇宙的仁爱之情倾注在黑墨白宣之间,融合于书法气韵之中,这就使得其书法作品包含了可调理身心健康的仁爱讯息,并让人在细细品读间,感悟生活,提升人生境界。
综上,我尝试把区老师的书艺风格作个总结:师法自然,不循名家;雄浑大气,刚健灵动;笔随气走,韵自心生。
-
区氏养生书法赏析
传统撰写一位书家艺术历程的研究文章,应从他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传承变化开始分析。我们赏评区文伟老师的作品可能就不需要了,原因有二,一则我本人手上资料有限;二则老师亦非社会上那些“专业书法家”。随意说些题外话:古代没有书法家这个称谓,书法等六艺是君子实现修、齐、治、平理想的必修课。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其书法造诣亦不会低,甚至是开一代书风之大家,如中唐重节名臣颜真卿。当现代教育把整个传统文化体系割裂后,就形成了当代“懂书法的不懂文化”之怪现象。
回到正题上,我尝试把我在高雅文化公司内看到的一件老师书法旧作,而发表一些纯个人见解。请同学参考及指正:
书法赏析一(配图《云山雾海诗》)
这是一幅约1200*300mm的横幅行草作品。为作者的原创诗词《云山雾海诗》,成诗于1987年,成书于1994年。
一般书家均喜欢条幅书写,因自上而下连绵不绝的书写格式,容易达到气脉贯通的感觉。而象《云山雾海诗》这般的横幅作行草竖写是一般书家应尽量避开的大忌。区老师反其道而行,却收到疏朗飘逸,血脉充盈之效果。原因是其把字距里的承接包容,行距间的穿插避让做到不经意间而仿佛浑然天成。艺术之高妙在于你看似随意无心之作,却处处暗含法度。就如此作,你如一个个文字单独抽离去看,并无特别,甚至歪斜别扭。但他的整体却是那么和谐。这个整体是如此紧密自然,你甚至产生无法改动任何点画,作品还未完成时他本该如是的感觉。或者这就是“笔随意走,意在笔先”之意了吧。
清代书家郑板桥的书体被誉为“乱石铺街”体,字里行间参差错落刻意避让,却有失自然,可免强一喻。而区文伟老师此作则如秋阳微风下散落之一地黄叶,自然静美。更若灼灼星辰之罗列河汉,看似杂而无章地自转公转。实则处在一无形理性力量的法则内,精巧无比地运行着。或者这就是“道”在书法上面的体现,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之道。细看作品内文句:“云山雾海路茫茫,朦朦三塔锁西江。几欲超脱凡尘去,于无为处梦天堂。”“于无为处梦天堂”,“无为”。。。如果当年有学生提问的话,是否道德经的解说便会提早二十几年呢?
以上是区老师早年的作品,下面我们再来赏析老师近年的作品。
-
书法赏析二
(配图《赠汪伦》)这是一幅约1200*300mm的横幅行书作品。正文为李白的《赠汪伦》,成书于2011年。
如果说以前的作品还照顾了世俗的审美,而现在则是完全自然自我了。相信此作纯系作者心灵的自由挥洒,其已无所谓章法行气、亦品不出任何可套用之审美风格。
用心感受这幅《赠汪伦》,我仿佛看到一潭清洌的碧水上,氤氲晨雾笼着一叶扁舟,而桨落处桃花朵朵,打着漩儿在水面旖旎飘过。。。深情的踏歌声忽而响起来,老师化身大诗人在舟中相和而歌,那雅言音韵始起彼伏掠过清清潭水,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飘来。。。凝望着半尺素宣,于无言的点画间,我感受到一股真挚的感情,如暖流注入心头。。。
我一真固执地认为,人世间所有伟大的艺术,如音乐、书法,都是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那些作品里面藏着一些留给有心人解读的“心灵密码”。解读的办法是,让你的心与他的心不断调谐,直至相容相安,相和共鸣。
-
书法赏析三
(配图《静夜思》)
我要说的另一个例子是老师的《静夜思》古典诗词书法作品。这是一幅约1200*300mm的竖幅行书作品。正文为李白的《静夜思》,成书于2012年。
这里有个小故事:那天我刚好有一个老师的静夜思雅诵音频,于是就一边播放一边欣赏这篇书法。结果发现老师吟诵时,每一字一句其语调的抑扬顿挫,与书法中相应字句笔触的起承转合,竟然是高度地契合!所以,一曲终罢,这篇书法也同时“唱”完了。尤其是最后一句,“思故乡”那“乡”声的余音袅袅,全对应体现在“乡”字那笔款款而下的竖画中了。
就在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原来老师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同时把心中充沛的情、吟咏的歌,从心至手柔柔地送出,再注入毫端,凝于黑字白宣中。此时脑海里出现的想象,与在录音棚亲历老师忘情地功态吟唱之情景是何其的相象!老师把心中的仁爱融入书法气韵中去,而当我们用心感受这种让文字的音、形、义高度契合的书法作品,当然会对身心产生好的调理效果。
所以,有同学说在听诵音疗时,在脑海里结合老师的书法欣赏的话,或者会有更多的新体验。对此说法我表示赞同,我在前文亦提及过,老师的养生书法就象是一首有韵而无声的歌,是一首用眼睛用心灵去聆听的美妙乐曲。
-
书法赏析四
书法是一门很玄妙的艺术,两个人同样在宣纸上用毛笔写出一横,就算写得形态完全一样,但一个初学者与一个有相当造诣的书家给人的感受也就完全的不同。甚至有经验的书家不用看你的字,单凭看你写的一点一画便大至知道你的艺术境界有多高了。那么到底,书法艺术在目之所及的物理性质内,还有什么无形的精神力量主导着呢?
2012年我有幸参观了区文伟老师澳门书法展,我在现场细细浏览那几百幅作品中的文字,在那无数的点画内,看不到有丝毫“疲态”。要知道有些书法作品是需要书写上几百字的文章。(如〈悦春〉、〈赏秋〉等四季散文)练习过书法的人都明白,如果书写时间过长,当人的精、气、神不能完全掌控毛笔时,其写的字就会流露出来一些“疲态负能量”。而老师的书法绝对不会,纵观整个区文伟书法展厅,内里充斥的是一种“意气风发”、“神元气足”的气场。
说到意气风发之能量,就让我们来欣赏老师这幅近期作品《绿是春天的精灵》。整幅作品给人的意象就如美人凌空挥起了水袖;又若春风中舞动之骄杨。细看字里行间那些飘飘袅袅、发丝一样纤细的笔画,并不是随意地在纸上轻轻拖过,而是充满坚韧之质感与力度的。再看看内里那些姿态各尽其妙的重复之字(绿、是、春、天、的)就象两段优美而流畅的旋律,交错回旋而又相和共鸣的旋律。。。这幅“郁郁葱葱、春意盎然”的作品据说是用极纤细柔和的胎毛笔写就,我想这要有多么充沛的精、气、神才可能驾驭如此阴柔的毛笔,从而让作品注入一种纤而不弱、柔中带刚的神韵呢?!
气功与书法
在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有很多关于描述“气”的术语。如“神元气足”、“气韵生动”、“气脉通畅”、“一气呵成”、神气”等等。。。可以看出古人很讲求无形之气在书法中的体现及运用。同时我也知道气功与书法两者是相通的,下面我引用一篇文章来与有兴趣的同学参考讨论:
气功中讲的”气”是无形无相的,书法是有形有象的,如果我们通过书法的有形去展现气功的无形,将无形注入有形之中;借助气功的无形来提高深化书法艺术的意境。二者相结合,自然会使其艺术魅力展现出千姿百媚的境界,放射出璀璨的光华。在这里所说的“气”,是道家讲的炼精化气所产生的“气”,就是说气在这里是一种物质能量。因为,精是我们身体内物质能量聚集的精华,练成的“气”是由精这一物质而生成的。炼气,是通过一种方法训练所产生的一种新物质。用物理的观念分析,就是将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物体发生了变化,而物体内的总能量没有发生变化。一种是气态,另一种是液态。大自然中的“气”是万物的精华的凝聚。有了这样的气,我们把它和心灵沟通,让“气”这一物质,在笔下随着墨汁一同倾注到纸上,这时写出的书法中就自然多了一种物质能量——“气”。有了这样的气在书法中做保护,书法就多了醇厚,就有了丰富的内涵,让欣赏者有了品味,多了参悟的意境。
将气功中的“气”注进书法之中,书法的有形承载了气功的无形,气场留在了书法的形上。为什么气场会留住?用气功去书写,一小部分气随着书法的气场而消散,一大部分留在了书法的形上面,犹如书法用的墨汁,墨液中的水会随着墨的干燥而消散一样。“神依形生,精以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形在而气存。形之美和气之能量并存于作品之中。为什么我们读好的书法作品,不厌千百次地读,就是因为每次欣赏的时候,气的能量,造型的能量,在向你倾注、释放。特别是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二者之间产生了共鸣,欣赏者如沐在气场中,这样的欣赏,给予受众的是享受,是身心的舒泰,是精神的调理,是抚摸,是安慰,是穆如清风的理疗。做到心手意的结合,才能做到以心使气,以气御笔,把心中的书法表现出来。
(摘自百度文库》高等教育》医学)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说懂气功的人写的书法就是气功书法,真正的气功书法必须是具备极高的品格与灵气者方可涉入。在了解区文伟老师在灵性领域达到的非凡境界后,我认为区文伟老师的书法就是真正的高级气功书法。
最后请许我引用老师的话作结:“以丰富的情感为基础、源源不绝地运用语言、文字及行为来表达心中的善意,共同哺育善良美好的结果,此乃文化之魂!”(摘自区文伟《浅谈文化》)
-
一边欣赏着智勇情、意、艺俱佳的美文,一边惭愧着自已心灵的懒惰致文化修养的浅薄……
谢谢智勇的真情分享!
-
谢谢分享!
-
谢谢积雪飞云细腻的分享!文章美!
-
谢谢积雪飞云细腻的分享!文章美!
一边欣赏着智勇情、意、艺俱佳的美文,一边惭愧着自已心灵的懒惰致文化修养的浅薄……
:D
-
智勇:谢谢您的精彩分享!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世间所有伟大的艺术,如音乐、书法,都是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那些作品里面藏着一些留给有心人解读的“心灵密码”。解读的办法是,让你的心与他的心不断调谐,直至相容相安,相和共鸣。”
这犹如“知音”的关系?!!!
欣赏区老师的书法作品,需要欣赏者敞开心怀,用自己心灵中的善美部分与其相容、乃至相和。
白云
-
美文啊美文,读着享受啊~~ :D
-
我尝试把区老师的书艺风格作个总结:师法自然,不循名家;雄浑大气,劲健灵动;笔随气动,韵自心生。
老师的养生书法就象是一首有韵而无声的歌,是一首用眼睛用心灵去聆听的美妙乐曲。
人世间所有伟大的艺术,如音乐、书法,都是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那些作品里面藏着一些留给有心人解读的“心灵密码”。解读的办法是,让你的心与他的心不断调谐,直至相容相安,相和共鸣。
——谢谢积雪飞云君的深刻感悟和真情分享! :D
海燕
2013-3-19
-
又享受了一次真正“高雅”文化的好文章!
谢谢智勇!
-
智勇:写得真好!既有书评人的专业素养,又有思想者的深刻感悟!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世间所有伟大的艺术,如音乐、书法,都是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那些作品里面藏着一些留给有心人解读的“心灵密码”。解读的办法是,让你的心与他的心不断调谐,直至相容相安,相和共鸣。”这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欣赏的真正妙处!
-
学习完积雪飞云的感悟与分享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气功书法!才知道如何去欣赏区老师的书法!才知道
老师的养生书法就象是一首有韵而无声的歌,是一首用眼睛用心灵去聆听的美妙乐曲。
我真是要重新学习欣赏老师的书法,不然就枉费老师的一片用心!
-
谢谢同学们的回复,之于书道我体会的并不多,现再转述前人的一篇心得文章给大家参考:
书法以“气”为上的美学思想(载《书法导报》2009年10月7日第40期第10版 作者:钟旭阳)
气,在甲骨文中,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本义为云气,这是外象。现代物理学的分析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人类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自然的变迁以及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宇宙场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气”!
哲学上的“气”是万物的本质,是生命的基础和条件;它永远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化生出各不相同的事物;从而对意识领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易经·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气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正气。”“气”在这里是指主观精神。宋代及以后却认为“气”是一种在“理”(即精神)之后的物质,这是对气的一种曲解。如宋朱熹在《答黄道夫》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其气,然后有形。”中国书法之“气”,是附着于笔画、结体、行间、谋篇乃至布白之间,对人的视觉构成冲击,与审美经验产生共鸣,从而震撼“第六感觉”,获得审美愉悦的一种场。传统书论中,庾肩吾在《书品》对中国书法进行品级的划分提到 “工夫”、“天然”的概念;孙过庭在《书谱》中用以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骨气”、“遒丽”;刘熙载在《书概》中也说:“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等等,不管是“工夫”还是“天然”,不管是“骨气”还是“遒丽”,其实质都是 “气”的外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诗进行了二十四种风格的划分,一种风格就是一种“气”态,二十四风格就是二十四种“气”之态。王羲之在《记白云先生书诀》提出:“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从书法的形体中抽象出一种精神理念:“气”,而且指出这种“气”与天地万物之“道”是相通相达的。南齐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不但明确提出书法“形质”与“精神”的二元论观点,而且认为神采高于形质。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后来到了唐代,张怀瑾进一步提出:“善观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这种观念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书法的生命意义。所说的“神采”仍然为“气”所支撑。“气”是生命!高山仰止之下,给你泰山压顶的就是一种气势!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形和神的统一。古代哲学认为,一切形体都是气或由气凝聚而成,生命体也是气凝聚而成的。同时生命体内的空间充满了气。《孟子·公孙丑》:“气,体之充也。”《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这就进一步指出,气是生命必要的和基本的条件。《庄子·大宗师》:“游乎天地之一气。”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气。《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不但人的生命,进而天下万物,包括所有的生命体,都是气凝聚而成的,有了气就有了生命,没有了气就没有了生命。中国书法的生命在于“气”,气感的强与弱决定于作品水平的高与底。
古典书学中,一个字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有一个“气”场,则“气”的概念反映了人们的宇宙意识,它是一个哲学概念。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命体,则“气”的概念反映了人们的生命意识,它是一个自然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一个字是这样,一幅字也是这样。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人们看字或字幅中的“气”,既看点画所组成的墨迹,也看点画所分割的空间,既看黑的,也看白的,黑的是字,白的也是字。古所云:计白当黑。白的空间充满了“气”,黑的墨迹也是“气”凝聚而成的。墨迹的形态是在白的空间中才得以显示的,墨迹的摆布和空白的设置,既应该体现宇宙中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规律,也应该体现生命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则。既和谐统一又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气贯”,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所要追求的境界。中国书法之审美境界所追求的目标是以“气”达乎“道”,得“气”者为至上!黄宾虹先生在《谈因与创》一文中讲到:“画品分神、逸、妙、能四者,或置逸品于神品之外,或尊逸品于神品之上”。“能”得自然之形,“妙”得自然之趣,“神”得自然之意,“逸”得自然之气!这与上所述王羲之、张怀瑾、庾肩吾、孙过庭等的书论,及至司空图的诗论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书、画,虽“异形”而“同品”,其审美思想历来都相通!
中国书法中的“气”者凝聚于何也?我观之有四“气”。一是“笔气”。笔锋行处,点画之内,其轻重、徐疾、浓淡、粗细、长短、刚柔等构成“笔气”;二是“字气”。结体之中,字的肥与瘦、松与紧、险与正、高与矮、收与放、向与背等构成“字气”;三是“行气”。行间布白,严谨与恣意、中正与奇险、典雅与疏野、含蓄与奔放、独立与交错、摇曳与清奇等构成“行气”;四是“篇气”。统揽全篇,若天然古朴、若雍容华贵、若斩钉截铁、若剑戟森严、若纵横嚣张、若落英缤纷、若江海奔湍连绵不绝等,再加上落款与钤印构成“篇气”。此四“气”,非经历对中国书法在传统上进行深入的继承与创新,非经历创作实践之千锤万炼、心手精熟无以得。凝聚于中国书法之中的“气”,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给你一种“气”场的冲击,或雄强壮美,或纤巧含蓄;或天风浩荡、或老藤挂树,或电闪雷鸣、或风和日丽,或气贯长虹、或涓涓清流等等,中国书法以“气”构成不同的风格,以“气”划分不同的品级,以“气”表现个人的性格、气质、学识和情操,以“气”体现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
-
谢谢积雪飞云君的转载! :P
甚是喜欢这篇《书法以“气”为上的美学思想》,它让我进一步理解区文伟气功书法的精奇绝妙之处!
凝聚于中国书法之中的“气”,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给你一种“气”场的冲击,或雄强壮美,或纤巧含蓄;或天风浩荡、或老藤挂树,或电闪雷鸣、或风 和日丽,或气贯长虹、或涓涓清流等等,中国书法以“气”构成不同的风格,以“气”划分不同的品级,以“气”表现个人的性格、气质、学识和情操,以“气”体 现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
——这不正是对区老师的气功书法的描绘和赞美么?
叹为观止! :D
海燕
2013-3-26
-
谢谢积雪飞云的分享!
你的书评写得实在太美了!
不知是你的文笔美,还是老师的书法妙,我想是两者兼而有之吧,看得令人“怦然心动”!每次看区老师的书法,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心随字转,看着看着,会使人忘却一切凡尘俗事,就如你曾说的“整个天地间只余一股温暖的爱包裹着我……”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欣赏同一件作品,不同经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觉得我们的同学欣赏老师的作品是“不同经历的人,却有相同的感受。(这种相同的感受就是感受到那来自宇宙深处的爱与能量,使我们身心舒泰。)”或者我们彼此间都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心灵密码。”
你优美而深刻的感悟,令我对区老师的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非常感谢!
-
谢谢飞雪积云!今天才知道应该如何欣赏书法! ;)
-
谢谢积雪飞云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老师书法艺术的心得、体会!
文章很美!从中收获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
欣赏着《学会耕耘》这幅书法作品,细细读着每一个字,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
感谢积雪飞云的区文伟书法艺术赏识!
让我们体会到老师书法带来的情、意、艺的和谐和高雅;从笔气、字气、行气、篇气中感受到那份深厚的爱和善之神气!
-
谢谢积雪飞云为我们提高对老师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提供了这么好的分享和指导。我也想在老师的书法作品中寻找到心灵密码并与之相通。
-
谢谢积雪飞云的分享!
重新认识了欣赏老师书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