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论坛

文化 => 文化 => 主题发帖人为: 区文伟 于 八月 27, 2011, 01:31:08 下午

标题: 如何写诗(三)
作者: 区文伟八月 27, 2011, 01:31:08 下午

如何写诗(三)
贵在修改

     何谓“文如其人”?
     说的是:文学作品总会体现作者内在的思绪与情怀,以及日常言行的道德取向。尽管作者通常都会尽力以文字来修饰自己的不足,但心灵深处的修养程度却是无法能用文字来完全掩盖的。因此,懂得鉴赏诗文的人,可以透过作品去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微妙,认识作者的思想品格与为人。

     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月》,的确都能如实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他们在日常中也是这样做的)。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情怀,却夹杂了些许自私和狭隘与嫉妒的瑕疵。这从他对同情的对象“寒士”的态度及责骂群童的语气中已无情地显现出来。如果杜甫的心怀更博大一些,可能在责备小童的不当行为时,就会发出如此慨叹:“小童家贫,竟甘冒狂风暴雨之怒袭,捡拾本属别人之茅草,亦堪见其怜矣!”如果杜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读者的观感就必然不一样了。

     其实,在人们日常的书信来往和言谈举止中,也同样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文化修养与心灵修养。所以,我认为:愿不愿意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诗文作品,实质上是愿不愿意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心灵素质。

     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都保持这样清晰的观念,就一定能够把谦虚与勤奋化作巨大的动力和行动,那样,写作诗文及做任何事情都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了!

     按理来说,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与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品格一样,都是令人愉悦之事。可是,每当心境不够宽阔和平静时,这一切都会使人痛苦或尴尬。

     我常常鞭策自己要努力保持谦和、平静、严谨的心境和态度来待人处事(包括写作),以使自己能不断进步。

     些微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附带讲一讲我写菱形格诗《天》的内心思绪,供同学们思索。

     我知道,格式与内涵能相容相和者,可达到高境界。我可否以菱形去表达“天”之两头遥远、深邃,中间似乎较为清晰易懂的特点呢?

     至于诗的内涵,我想表达自己对“天”的两种认识:

     其一是,以现代所能把握的科学与哲理的常识去认识与联想“天”之丰富内涵。

     其二是,把我经历人生奇遇后的感悟也流露出来。

     诗写成后,觉得第一个目的已基本达到。但第二个目的未能顺畅地表现出来。

     经过反复思索,决定改三个字。不过,请你尝试从后面读上来,看是否明白我的第二个目的。特别是认真阅读过《人生的道路》的同学,可能更会感到耐人寻味。

                   


宽广
展示着
无数星辰
时间与空间
演绎万物传奇
有多少阴阳变幻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问几度轮回往返
正邪善恶对错
谁来主众生
推理无限
恨只恨
第一



第一
恨只恨
推理无限
谁来主众生
正邪善恶对错
问几度轮回往返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有多少阴阳变幻
演绎万物传奇
时间与空间
无数星辰
展示着
宽广
     
                    2011年8月26日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丽冰八月 27, 2011, 02:04:02 下午
很感激老师再教我们写诗的诀窍!我明白做任何事情和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是“愿不愿意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心灵素质”,真的要常常告诫自己不能懒惰!
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美丽又高深的菱形格诗,叹为观止! 更神奇的是菱形格诗《天》还可以从后面读上来!真是妙极了!这样高的写诗境界确实超乎想象!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永红八月 27, 2011, 04:13:58 下午

丽冰所言极是!

区老师的学生是世上最幸福的学生!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杰岗八月 27, 2011, 05:08:35 下午
永红所言极是!

区老师的学生是世上最幸福的学生!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爱珍八月 27, 2011, 08:25:28 下午
         我也开心极了!
    学习了区老师的几篇"浅谈文化"和"如何写诗"的论述及精彩的演绎.让我"如雷贯耳"!让我再次佩服得"五体投地"!更让我幸福得热泪盈眶!
    也深感自己的"浅溥无知"和"庸懒愚钝"!
    接下耒我该怎么做?遵师教诲:"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面子"是我的"死穴",从现在起,想说就说,该做就做.错了就改!
    "懒惰"是我的障碍!从现在起,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充实自已,才可能做得更好!创作诗文和学做人同理!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sd satellite八月 27, 2011, 10:49:11 下午
“因”把人困住了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何准八月 28, 2011, 09:03:05 上午
这首诗可以倒过来读让我联想到了太极图,以前我从未见到过诗还可以通过图形结合文字来表达其内涵和意境,真是大开眼界啊!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何其勋八月 28, 2011, 09:24:14 上午

 愿不愿意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诗文作品,实质上是愿不愿意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心灵素质.

 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与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品格一样,都是令人愉悦之事.

          多谢老师的指教! 学生当铭记!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wuyiming八月 28, 2011, 09:29:18 下午
我和爱珍有同感,"学习了区老师的几篇"浅谈文化"和"如何写诗"的论述及精彩的演绎.让我"如雷贯耳"!让我再次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深感自己的"浅溥无知"和"庸懒愚钝"!可我还没有爱珍的勇气.但我要向同学们学习,不断努力去完善自我.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东梅八月 28, 2011, 09:57:09 下午
老师的几篇文章《浅谈文化》和《如何写诗》都包含了深奥的哲理在里,学生一时半刻未能完全领悟贯通,需慢慢学习。深深感谢老师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八月 28, 2011, 10:30:56 下午

 第一次读到菱形的诗,也第一次欣赏到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我竖着看这两首诗,如两个箭头即将要到远方;侧着看如一对眼睛。实在创意无限,更是奥妙无穷!

 “天”和“因”,让我想起老师写的诗《天缘》,这“因”和“缘”合起来的诗文,真的值得学生好好参悟!同时,我更应该学习老师的态度

  “努力保持谦和、平静、严谨的心境和态度来待人处事(包括写作),以使自己能不断进步。”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grace八月 29, 2011, 02:25:38 下午
在老师面前,在盘古文化之前,似乎一切言语都是多余的,只有惭愧,只有努力。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高仔八月 29, 2011, 02:26:56 下午
文如其人,是否因为“文如人”?即文章的语言文字犹如人的血肉,乃如物质元素;文章的立意犹如人的灵魂思想。而文章的构造和立意都是作者赋予的,当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反映出作者的思绪情怀。同样的语言文字,能够成就不一样的文章;同样的物质元素,更成就不一样的人。这是否说明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区老师告诫的“谦虚和勤奋”。
姑且一试菱形诗(但不会打出菱形),真的是附庸风雅了,但随意的东西也许更能反映自己当前的心境。望老师赐教,同学点拨。

《中年》
 我
 你他
 哪里来
 又哪里去
 日子天天过
 柴米油盐不缺
 喜怒哀乐凼凼转
 年年岁岁日日月月
 日月如常人已变
 几十年一瞬间
 赤子成中年
 甜酸苦辣
 道不清
 苦闷
 人

 人
 苦闷
 道不清
 甜酸苦辣
 赤子成中年
 几十年一瞬间
 日月如常人已变
 年年岁岁日日月月
 喜怒哀乐凼凼转
 柴米油盐不缺
 日子天天过
 又哪里去
 哪里来
 你他
 我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主军八月 29, 2011, 06:44:01 下午
老师“奖”了三巴掌,又给高仔踢了一下屁股。 ;D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何准八月 29, 2011, 07:34:48 下午

 你他
 哪里来
 又哪里去
 日子天天过
 柴米油盐不缺
 喜怒哀乐凼凼转
 年年岁岁日日月月
 日月如常人已变
 几十年一瞬间
 赤子成中年
 甜酸苦辣
 道不清
 苦闷
 人


文本窗口上边有两排按钮,编辑时按一下“置中”按钮(第一排右起第五个),菱形就出来了。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伟瑶八月 29, 2011, 11:40:50 下午
“因”把人困住了
??? >:( :( :) ;) :D ;D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伟瑶八月 29, 2011, 11:56:18 下午


     按理来说,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与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品格一样,都是令人愉悦之事。可是,每当心境不够宽阔和平静时,这一切都会使人痛苦或尴尬。

   

一语道破苦闷的症结。是啊认识到和被指出不足、从而修改完善自己的言行和品格,的确是一件应该令人愉悦之事。可是,当自己的心胸不够平静宽广时,却为此而耿耿于怀,结果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把握捷径、快速提高的机会!愿,下不为例了。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何准八月 30, 2011, 10:33:59 上午
老师在《试与苏轼共赏月》一文中,曾经写到:

“附带说几句似乎是多余的话:学习与欣赏古诗词,除了要具备平静的心境与宽阔的情怀,还要努力站在古人所受教育之角度去细细分析,才能贴近诗人心中的情感与意境。不能以现代人所受之现代教育套进去!”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努力尝试站在古人所受教育之角度去体会和分析,但我发现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件事。古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的学识和阅历,尤其是胸襟与气度,与古人相差太远了。

区老师的话,没有一句是多余的,一时领悟不了,我就把它记在心里,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丽冰八月 30, 2011, 11:58:15 上午
我有同感,老师的话,从来没有一句是多余的。 你的方法很好,“把它记在心里,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博玄八月 30, 2011, 12:24:24 下午
跟着这样的导师,学这样的人生智慧、练这样的养生宝法、习这样的文化学养;从师后的日子,

每一天都在身心健康和精神盛宴中度过,此生乃至多少世的苦难人生都无怨无悔啦!

写这些话时,已泪流满面!
标题: Re: 如何写诗(三)
作者: grace一月 26, 2012, 01:57:31 下午
跟着这样的导师,学这样的人生智慧、练这样的养生宝法、习这样的文化学养;

顶!